首页 百科知识 西瓜蔓枯病

西瓜蔓枯病

时间:2024-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田间发现病蔓及时施药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性粒剂1 500~2 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2 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2.5%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1 500倍液,或25%双胍辛胺水剂8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防治1次。

西瓜蔓枯病

img50

西瓜蔓枯病田间发病症状

症  状 本病主要为害叶片、蔓、果实。子叶发病时,初呈水渍状小点,渐扩大为黄褐色或青灰色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后扩展至整个子叶,子叶枯死。幼苗茎部受害,初呈水渍状小斑,后向上、下扩展,并环绕幼茎,引起幼苗枯萎死亡。成株期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至灰褐色大型病斑,病斑干燥易破裂,其上密生小黑点,潮湿时,病斑遍布全叶,叶片变黑枯死。茎基部先呈油渍状,表皮裂痕,有胶状物流出,稍凹陷,干燥时胶状物变为赤褐色,病斑上出现无数个针头大小的黑点,后期整株枯死。果实染病,先出现油渍状小斑点,不久变为暗褐色,中央部位呈褐色枯死状,而后呈星状开裂,内部木栓化。

img51

西瓜蔓枯病叶片发病症状

img52

西瓜蔓枯病茎部发病症状

病  原 瓜类球腔菌(Mycosphaerlla melonis),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病菌适宜发病温度为5~35℃,在55℃环境下10分钟即可死亡。最适合发病条件为22~26℃,相对湿度85%以上。以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附着在种子上,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及子囊壳,借风雨传播,从植株伤口、气孔或水孔侵入,经7~10天后发病,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继续传播,引起再侵染,高温多雨季节发病迅速。连作地、排水不良、通风透光不足、偏施氮肥、土壤湿度大或田间积水易发病。种子带菌,种子发芽以后病菌侵害子叶,形成病斑后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

防治方法

(1)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适当增施有机肥。适时浇水、施肥,避免田间积水,保护地浇水后增加通风,发病后打老叶并去多余的叶和蔓,以利于植株间通风透光。

生长期,可用0.3%磷酸二氢钾+0.5%尿素,或1.8%复硝酚钠水剂2 000~3 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抵抗力。

(2)种子处理。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也可采用2.5%咯菌腈拌种悬浮剂按种子重量的0.3%进行种子包衣。

(3)药剂防治。田间发现病蔓及时施药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性粒剂1 500~2 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2 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2.5%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1 500倍液,或25%双胍辛胺水剂8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防治1次。

还可以用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1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倍液,用毛笔蘸药涂抹茎部病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