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瓜炭疽病

西瓜炭疽病

时间:2024-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苗期发病,子叶上出现圆形褐色病斑,边缘有浅绿色晕环。嫩茎染病,病部黑褐色,且缢缩,致幼苗猝倒。瓜果染病,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凹陷斑,凹陷处常龟裂,潮湿时在病斑中部产生粉红色黏稠物。气温10~30℃均可发病。20~24℃,棚室相对湿度90%~95%,最为适宜;相对湿度低于54%,病轻或不发病。西瓜生长中后期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以6月中旬、7月上旬的梅雨季节发生最重。

西瓜炭疽病

症  状 本病全生育期都可发生,可为害叶片、叶柄、茎蔓和瓜果。苗期发病,子叶上出现圆形褐色病斑,边缘有浅绿色晕环。嫩茎染病,病部黑褐色,且缢缩,致幼苗猝倒。成株期发病,叶片上初为圆形或纺锤形水渍状斑,后干枯成黑色,边缘有紫黑色晕圈,有时有轮纹,病斑扩大后,叶片干燥枯死。空气潮湿时,病斑表面生出粉红色小点。叶柄或茎蔓病斑水渍状淡黄色长圆形,稍凹陷,后变黑色,环绕茎蔓一周全株即枯死。瓜果染病,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凹陷斑,凹陷处常龟裂,潮湿时在病斑中部产生粉红色黏稠物。幼瓜被害,果实变黑,腐烂。

img53

西瓜炭疽病叶片发病症状

img54

西瓜炭疽病茎蔓发病症状

病  原 瓜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img55

西瓜炭疽病果实发病症状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及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潜伏在种子上越冬。翌年,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飞散,形成再侵染源。气温10~30℃均可发病。20~24℃,棚室相对湿度90%~95%,最为适宜;相对湿度低于54%,病轻或不发病。西瓜生长中后期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以6月中旬、7月上旬的梅雨季节发生最重。西瓜生长期多阴雨、地块低洼积水,或棚室内温暖潮湿、重茬种植,过多施用氮肥,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植株生长衰弱等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高垄或高畦地膜覆盖栽培。适时浇水施肥,避免雨后田间积水,保护地在发病期适当增加通风时间。

(2)种子处理。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灭菌,可用30%苯噻硫氰乳油1 000倍液浸种5小时,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咪鲜胺锰络化合物可湿性粉剂,或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溴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3)药剂防治。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施药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或40%多菌灵·福美双·溴菌腈可湿性粉剂800~1 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 000~1 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300~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保护地西瓜,发病前,可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亩,傍晚进行烟熏。可分放4~5个点,先密闭大棚、温室,然后点燃烟熏,隔7天熏1次,连熏4~5次。

发病普遍时,可采用66.8%丙森锌·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1 000~l 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 000~4 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