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霜霉病
症 状 此病西葫芦各生育期都可发生,以生长中后期较为常见。本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形成水渍状小点,逐渐扩展成多角形水渍状斑,以后长出黑紫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游动孢子囊。叶正面病斑初期褪绿,逐渐变成灰褐至黄褐色坏死斑,多角形,随病情发展,多个病斑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大斑,终致叶片枯死。
病 原 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病菌随病叶越冬或越夏,也可在黄瓜、甜瓜等瓜类作物上为害过冬。条件适宜时病菌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形成初侵染。发病后再产生孢子囊飘移扩散,进行再侵染。温暖潮湿有利于发病,叶背结水有利于病菌侵染。病菌发育温度15~30℃,孢子囊形成适宜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85%以上,萌发适宜温度为15~22℃;在高湿条件下,20~24℃病害发展迅速而严重。
西葫芦霜霉病叶片发病症状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重病区实行与非瓜类蔬菜轮作。注意适当稀植,降低小气候空气湿度。加强管理,阴雨天控制浇水,保护地注意适当增加通风。
(2)药剂防治。发病前期,可采用80%全络合态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发病初期,可采用687.5克/升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1 500~2 5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1 000倍液+80%全络合态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000~2 000倍液,440克/升精甲霜灵·百菌清悬浮剂800~1 500倍液,或69%代森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8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5~7天喷1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