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铃薯花叶病

马铃薯花叶病

时间:2023-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症 状 马铃薯病毒病常见的症状类型有4种。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或称马铃薯潜隐病毒,属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在植株生长期间,病毒通过昆虫或汁液等传播,引起再侵染。病 原 马铃薯X病毒,致死温度为70 ℃,体外存活期为2~3月。病 原 马铃薯Y病毒由带病种薯的汁液和桃蚜传染。除马铃薯块茎纺锤类病毒外,其他马铃薯病毒均不通过种子传染,利用种子实生苗长出的块茎作种薯,有良好的防病作用。

马铃薯病毒病

症 状 马铃薯病毒病常见的症状类型有4种。卷叶型:叶缘向上卷曲,呈勺状,严重呈圆筒状,叶色淡,质硬、革质化,有时叶背出现紫红色。花叶型:叶面出现淡绿、黄绿和浓绿相间的斑驳花叶(有轻花叶、重花叶、皱缩花叶和黄斑花叶之分),叶片基本不变小,或变小皱缩,植株矮化。坏死型(条斑型):叶片、叶脉、叶柄、茎枝出现褐色坏死斑或联合成坏死条斑,甚至叶片萎垂、枯死或脱落。丛枝及束顶型:分枝纤细而多,缩节丛生或束顶,叶小花少,明显矮缩。

img30

马铃薯病毒病1

img31

马铃薯病毒病2

病 原 

(1)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属黄症病毒科马铃薯卷叶病毒属。引起卷叶,寄主主要是茄科作物,主要借助蚜虫传毒。

(2)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属马铃薯X病毒属,或称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引起轻花叶,有时产生斑驳或坏死斑,寄主广,可借汁液和菟丝子传毒。

img32

马铃薯病毒病3

(3)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属马铃薯Y病毒科马铃薯Y病毒属或称马铃薯重花叶病毒。引起重花叶或坏死条斑,寄主较广,主要借助蚜虫和汁液传毒。

(4)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或称马铃薯潜隐病毒,属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引起叶片皱缩,或不显症,或后期叶面出现青铜色及细小枯斑,寄主仅茄科少数植物,借汁液摩擦传毒。

(5)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或称马铃薯轻花叶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科马铃薯Y病毒属。引起轻花叶、斑驳、泡突,或不显症,寄主范围窄,主要借助蚜虫和汁液传毒。

发生规律 毒源主要来自种薯和野生寄主上,带毒种薯为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种薯调运可将病毒远距离传播。在植株生长期间,病毒通过昆虫或汁液等传播,引起再侵染。高温特别是土温高于25 ℃时,既有利于传毒蚜虫的繁殖和传毒活动,又会降低块茎的生活力,从而削弱了种薯对病毒的抵抗力,往往容易染病,引起种薯退化。

马铃薯病毒病主要有以下三种:

1.马铃薯普通花叶病

症 状 病株叶片沿叶脉出现深绿色与淡黄色相间的轻花叶斑驳,叶片稍有缩小,有一定程度的皱缩。有些品种仅表现轻花叶;有的品种植株显著矮化,全株发生坏死性叶斑,整个植株自上而下枯死,块茎变小,内部有坏死斑;也有些品种感病后不表现任何症状。

病 原 马铃薯X病毒,致死温度为70 ℃,体外存活期为2~3月。块茎形成期的低温可影响病毒的增殖。自然条件下的冷凉气候能减轻病毒引起的退化。

2.马铃薯卷叶病

症 状 病株叶片边缘向上翻卷,叶片黄绿色,严重时叶片卷成筒状,但不表现皱缩。叶质厚而脆,易折断。重病株矮小,个别病株早期枯死。

病 原 马铃薯卷叶病毒。传播媒介为带病种薯和桃蚜。高温有利于卷叶病毒的发展和繁殖。

3.马铃薯条斑花叶病

症 状 病株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斑驳花叶或有枯斑,后期发展为叶脉坏死,严重时沿叶柄蔓延到主茎上出现褐色条斑,叶片全部坏死并萎蔫,但不脱落。有些品种无坏死,但植株矮小,茎叶变脆,叶片为花叶症状并聚生成丛。

病 原 马铃薯Y病毒由带病种薯的汁液和桃蚜传染。病毒质粒致死温度为50~55 ℃,体外存活期为3~4天。在低温情况下,可延缓叶内Y病毒的发展和感染率;高温有利于病毒的发展和繁殖,同时还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和传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高产良种。

(2)建立无病留种基地。品种基地应建立在冷凉地区,繁殖无病毒或未退化的良种。采用无毒种薯或脱毒种薯种植。

(3)块茎处理(50 ℃温水浸泡17分钟)和茎尖脱毒培养。

(4)实生苗块茎留种。除马铃薯块茎纺锤类病毒外,其他马铃薯病毒均不通过种子传染,利用种子实生苗长出的块茎作种薯,有良好的防病作用。

(5)一季作地区实行夏播,使块茎在冷凉季节形成,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二季作地区春季用早熟品种,地膜覆盖栽培,早播早收,秋季适当晚播、早收,可减轻发病。

(6)发病重的地区提倡采用防虫网防止蚜虫传毒,出苗后及时防治蚜虫。

(7)加强栽培管理。高垄栽培,配方施肥,实行浅灌,及时培土和淘汰病株,清除杂草,可减轻发病。

(8)及时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药剂:24%混脂酸·碱铜水剂700倍液,或0.5%氨基寡糖素水剂300倍液,或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3.85%三氮唑核苷·铜·锌水乳剂500倍液,或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吗啉胍·锌可溶性粉剂500倍液,或7.5%菌毒吗啉胍水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1次,喷洒1~2次。据袁老冲等报道,建议选用叶面肥加抗病毒药液喷施,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等,抗病毒药液可选用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1.5%植病灵K号乳剂1 000倍液,或20%病毒A6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等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