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黑腐病
症 状 本病在苗期至采收期、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肉质根、茎、叶片及叶柄,造成根部腐烂、叶片黄萎。叶片被害初生不规则的“V”字形或圆形无光泽的红褐色斑,后叶片变黄枯死,其上也生有褐色绒毛状霉层。肉质根染病,表皮上形成不规则形或圆形稍凹陷的黑色病斑,上生黑色霉状物。茎上多为梭形至长条形斑,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表面密生黑色霉层。胡萝卜根茎发病后,病菌可沿维管束由叶柄经短缩茎到达髓部,使维管束变黑并逐渐扩大,肉质根内部干腐软化,形成空洞。病轻时,肉质根局部或大部分变成黑色,味苦失去食用价值;病重时肉质根变黑腐烂,但无臭味。
胡萝卜黑腐病1
胡萝卜黑腐病2
胡萝卜黑腐病3
病 原 根生链格孢Alternaria radicina Meier,黑腐链格孢A.atrocariis Simmons,野胡萝卜链格孢A.carotiincultae Simmons,均属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孢子类)。
发生规律 病菌在种子内和病残株中越冬越夏。在生长季节内,病菌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病菌从幼苗子叶的气孔侵入寄主体内,或从伤口侵入。病菌在寄主体内侵染几层薄壁细胞以后,进入维管束引起叶片发病,通过维管束扩展至全株而成为系统病害。贮藏中病健株接触也能传播。发病适温26~28 ℃,高温高湿及连作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使用无病种子。播种前用50 ℃温水消毒30分钟或 60 ℃下干热处理 6小时,或用 0.5%代森铵溶液浸种15分钟,然后晾干后播种。
(2)合理轮作。如与水稻进行轮作一年以上。
(3)加强田间管理。深耕晒垄和及时中耕松土。做好田园卫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消石灰或5%甲醛进行土壤消毒,减少田间菌源。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减少来年初侵染源。
(4)贮藏前剔除病伤的肉质根,并在阳光下晒后贮藏。采收和装运过程中避免破损。
(5)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或金霉素500毫克/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600~800倍液,每6~7天喷雾1次,连续防治2~3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