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白粉病
胡萝卜白粉病1
胡萝卜白粉病2
症 状 发病幼叶、老叶上初生污白色星点状霉层,下部叶片的叶背和叶柄生成白色或灰白色粉状斑点(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不久,叶表面和叶柄表面布满灰白色霉层,并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严重时,下部叶片黄变而枯萎,叶片和叶柄上出现小黑点(子囊壳)。
病 原 独活白粉菌Erysiphe heraclei DC.,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无形态为Oidium sp.,称为粉孢,属真菌界半知菌类。
发生规律 在南方,病菌于伞形花科寄主植物上以无形孢子越冬。在北方,以子囊果在寄主上越冬,种子也可带菌。该病在干旱、少雨情况下,植株抗病力下降。常发生于5~6月和9~10月降雨少的干燥年份,当有适宜的湿度,气温达到20~30 ℃时发生并蔓延。早播或多肥造成茎叶繁茂时,病害随之提前发生,为害严重。干湿交替有利于病菌侵入,受害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消毒。用55 ℃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
(3)农业防治。加强早期防治,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等多肥栽培。早期间苗,病茎病叶应集中烧毁。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适当浇水,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空气湿度。发现初始病叶及时摘除,可减少田间菌源,抑制病情发展。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4)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药剂: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 500~2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硫黄悬浮剂300倍液,或30%氟菌唑(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或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混用,防治白粉病效果优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