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桃白条紫斑螟

桃白条紫斑螟

时间:2023-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蛀果类害虫主要有桃蛀螟、梨小食心虫,而桃小食心虫在早熟桃区并不普遍,李实蜂是李子重要的蛀果害虫,疏于管理可能会造成绝收的局面。桃梢受害后,中午萎蔫。桃、梨受害最重。以幼虫蛀食桃梢和钻蛀果实,是桃、樱桃、梨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害状 桃蛀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桃蛀虫。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2毫米,翅展25毫米左右,全体橙黄色,身体及翅面散生黑斑数十个。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淡红色,前胸背板褐色,体节各生

第二部分 桃树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据《中国果树志》记载,桃有害虫463种,李子有害虫306种,杏有害虫239种,樱桃有害虫250种。蛀果类害虫主要有桃蛀螟、梨小食心虫,而桃小食心虫在早熟桃区并不普遍,李实蜂是李子重要的蛀果害虫,疏于管理可能会造成绝收的局面。为害叶片的害虫以蚜虫、红蜘蛛最为严重,桃潜叶蛾在某些年份会大发生,造成落叶。近年桃粉蚜有上升趋势,叶蝉类是生长季后期的主要害虫。枝干害虫以红颈天牛为害性最大,对成龄果园造成毁灭性为害,此外发生的多种介壳虫,其中桑白蚧发生普遍,朝鲜球坚蚧、东方盔蚧在局部为害严重。

一、果实害虫

茶翅蝽

为害状 茶翅蝽属半翅目,蝽科。又名臭椿象、臭大姐、臭板虫。分布面很广,为害桃、梨、杏、李、樱桃、山楂、核桃等的果实和新梢。以成虫、若虫刺吸果实、嫩梢汁液,桃果受害后被刺处流胶,果肉局部木栓化,果实生长畸形,成猴头果。桃梢受害后,中午萎蔫。桃、梨受害最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5毫米,宽约8毫米,扁圆形,背部灰褐色带紫色光泽,腹面黄褐色。卵圆筒形,灰白色,常28粒排成卵块。近孵化时变为黑褐色,卵顶有盖。若虫与成虫体型相似,无翅,在腹部背面每节两侧各有一黑斑。

发生规律 茶翅蝽每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土石缝、房屋墙缝、草堆等处越冬。4月上旬开始出蛰活动,5月上中旬大量出蛰扩散。由于越冬环境复杂,成虫出蛰期非常不整齐,成虫出蛰后飞到果园、林木和农田为害。麦收期间为产卵盛期,卵产于叶的背面,卵期为6~9天,卵孵化后,若虫开始聚集在卵壳附近,到2龄末期才分散为害,若虫喜欢在刺槐嫩枝上集中为害,有时可见到几十个大若虫爬在一根枝条上,若虫期一般在60天以上。一般果园外围受害较重,说明外面迁移虫源不可忽视。

茶翅蝽成虫

茶翅蝽卵块

茶翅蝽初孵若虫

茶翅蝽为害桃果实

防治方法

(1)秋季成虫将进入越冬时诱杀,可在果园周围搭盖秸秆草棚,可诱集大量成虫,天冷时集中处理。

(2)靠近村庄、房屋的果园,在成虫出蛰期要注意防治,可用20%灭多威乳油2 500倍液混加2.5%敌杀死乳油3 000倍液喷雾。

(3)麦收后及时检查卵孵化情况,在大部分卵孵化后可用80%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 500倍液,混加2.5%敌杀死乳油3 000倍液或5%功夫乳油3 000倍液喷雾。周围有防护林时,最好一起喷药。

黄斑蝽

黄斑蝽成虫

为害状 黄斑蝽属半翅目,蝽科。又名麻皮蝽,臭板虫。分布面很广,为害桃、梨、杏、李、樱桃、山楂、核桃等多种果树的叶片和果实。以成虫、若虫刺吸果实、嫩梢汁液,桃果受害后被刺处流胶,果肉局部木栓化,果实生长畸形,成猴头果。桃梢受害后,中午萎蔫。桃、梨受害最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23毫米,体宽8~11毫米,体扁平,褐色,散生许多黄白色小斑点。卵圆筒形,横径1.8毫米,顶端有盖,灰白色,块生,多12粒产在一起,排列成行,近孵化时变为黑褐色。初龄若虫胸、腹部有许多红、黄、黑相间的横纹,2龄若虫腹背有6个红黄色斑点。

黄斑蝽卵块

黄斑蝽初孵若虫

发生规律 黄斑蝽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石缝、房屋墙缝、草堆等处越冬。5月上旬开始出蛰,飞到果园、林木和农田为害。麦收期间为产卵盛期,卵常12粒整齐排列,三行成块。卵孵化后,若虫开始聚集在卵壳附近,过一段时间后才分散为害。

黄斑蝽若虫


黄斑蝽为害桃果

防治方法

(1)秋季成虫将进入越冬时诱杀,在果园周围搭盖秸秆草棚,可诱集大量成虫,天冷时集中处理。

(2)靠近村庄、房屋的果园,在成虫出蛰期要注意防治,可用20%灭多威乳油2 5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混加2.5%敌杀死乳油3 000倍液喷雾。

(3)麦收后及时检查卵孵化情况,在大部分卵孵化后可用80%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1 200倍液混加2.5%敌杀死乳油3 000倍液或5%功夫乳油3 000倍液喷雾。周围有防护林时,最好一起喷药。

梨小食心虫

为害状 梨小食心虫属于鳞翅目,卷叶蛾科,俗称梨小。分布面很广,为害桃、梨、苹果、樱桃、杏、李等多种果树。以幼虫蛀食桃梢和钻蛀果实,是桃、樱桃、梨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害桃、樱桃嫩梢时,中午新梢顶部出现萎蔫,仔细观察在叶柄基部有虫粪,几天后新梢顶部干枯死亡,对樱桃、桃的幼苗生长扩冠影响很大。为害果实时,幼虫多从梗凹、两果相接处蛀入,蛀入后先在果皮下取食,排出虫粪较桃蛀螟的为细,虫体较大后再蛀入果心,当果实近成熟时,幼虫多直接蛀到果心,果面不易发现蛀孔,幼虫老熟后脱果,孔如火柴头大小。

梨小食心虫成虫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3~14毫米,灰褐色。卵圆形,扁平,初产乳白色,后变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10~13毫米,粉红色,胸部和腹面色淡,头褐色,尾部有臀栉4~7个,幼虫身体表面比桃小食心虫光滑。

发生规律 梨小食心虫每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在树老翘皮下做茧越冬,少数在树冠下土壤中越冬。黄河故道地区3月化蛹,4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第1~2代发生高峰间隔45天左右,第2~3代发生高峰间隔约35天,以后基本每月1代。梨小食心虫前期喜欢为害桃梢,后期喜欢为害梨、桃果实。前期卵多产在新梢顶端以下第5~6片叶的背面,卵孵化后幼虫从叶柄基部蛀入嫩梢,蛀孔处有虫粪,待梢枯黄流胶时,虫已转梢。一头幼虫可为害2~3个梢。幼虫为害果实多从两果相接处蛀入,也有部分从果柄处蛀入,前期小幼虫先在果皮下蛀食,并排出虫粪,幼虫稍大后再蛀入果心,果实近熟时幼虫可直接蛀入果心。

梨小食心虫在果实上产卵

梨小食心虫为害桃梢

梨小食心虫幼虫

梨小食心虫为害桃果

悬挂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迷向丝

性诱剂和诱捕器监测效果

防治方法

(1)尽量避免桃、梨混栽,防止造成梨小食心虫适宜的繁殖条件。

(2)诱集成虫,在前期可用性诱剂加糖醋液诱杀成虫,也可用性诱剂加农药制成诱杀器,每公顷225个(15个/亩,1亩≈667米2)左右以控制为害。

(3)喷药防治,用性诱剂诱捕器测报成虫发生高峰期,按1个/公顷诱捕器测报,当平均每天诱蛾达30头/碗时,每3天查一次卵,卵稍率达1%时开始喷药,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2 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需要结合防治红蜘蛛时,可用20%甲氰菊酯乳油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喷雾。

桃蛀螟

为害状 桃蛀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桃蛀虫。分布面很广,为害桃、石榴、栗、杏、李、梅、山楂等多种果树及向日葵、玉米、高粱等多种农作物及林木的果实和种子。多在果面相接处或果梗处为害,排出的虫粪黏结在果面蛀孔附近,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桃蛀螟成虫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2毫米,翅展25毫米左右,全体橙黄色,身体及翅面散生黑斑数十个。卵椭圆形,初产乳白色,后变黄红色。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淡红色,前胸背板褐色,体节各生有8个明显的褐斑。蛹长约13毫米,长椭圆形,黄褐色。

发生规律 桃蛀螟每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向日葵花盘、玉米秸秆内越冬。翌年麦收前20天左右成虫开始羽化,麦收前10天左右进入产卵高峰期,卵期约1周,幼虫期15~20天,蛹期8天左右。

桃蛀螟卵

桃蛀螟幼虫

幼虫比较(左:桃蛀螟幼虫;右:桃小食心虫幼虫)

1个果实内有多个桃蛀螟幼虫

防治方法

(1)冬季及时处理向日葵、玉米等作物遗株,消灭越冬虫源。

(2)及时摘除虫果和捡拾落果,减少再次为害虫源。

(3)在5月上旬开始用性诱剂测报成虫发生高峰期,并结合查卵,当卵果率达1%时,及时喷药防治,可用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75%拉维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 500倍液喷雾。当需要同时防治食心虫和红蜘蛛时,可改为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4 000~5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 500倍液喷雾。在没有性诱剂测报的条件下,上年发生严重时可在麦收前10天、麦收时连喷两次上述药剂,发生较轻时可在麦收前一周喷一次药即可。第二代发生高峰期和第一代间隔35天左右,最好结合查卵,适时进行防治。

桃 虎

为害状 桃虎属鞘翅目,象甲科,又名桃虎象甲,主要为害桃,也可为害李、杏等果树。 成虫蛀食幼果,在果面上蛀成坑坑洼洼并流胶,轻者使果实商品价值降低,严重时造成严重落果。幼虫在果内蛀食,使果实干腐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全体紫红色,有金属光泽,每鞘翅上有9条点刻组成的条纹,鞘翅上点刻较细。卵椭圆形,长约1毫米,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12.5毫米左右,黄白色,背面拱起,无足。

发生规律 桃虎每年发生1代,主要以成虫在土中越冬,也有少量以幼虫越冬。翌年春季桃树发芽时开始出土、上树为害,成虫出土期很不一致,主要为害期在3~6月,在幼果期为害最为严重,发生严重时造成大量落果。成虫怕阳光,常藏匿在枝条茂密处,成虫主要为害幼果,也为害花萼、嫩芽。为害幼果时,以头管伸入果内取食果肉。产卵时成虫以口吻在果面咬一小孔,深约1毫米,产卵于孔中,通常一孔产一粒卵。卵孵化后即蛀入果肉取食,一个果内可有多个幼虫为害,幼虫老熟后从果中脱出,潜入土中化蛹。

桃虎成虫

桃虎产卵孔

桃虎产在果肉中的卵

防治方法

(1)成虫出土期地面药剂处理,毒杀出土成虫,在初花期树盘地面喷洒40%毒死蜱乳油300倍液,每亩用40%毒死蜱乳油0.5千克,喷药后用铁耙在地面搅一下。

(2)人工捕捉成虫,利用成虫假死性,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在树盘下铺塑料布,摇动树枝,成虫受惊后掉下,收集并处理。

(3)成虫为害期喷药,可在成虫盛发期喷洒20%氰戊菊酯乳油2 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 500倍液。

(4)勤拾地上落果,及时摘除树上虫果,集中处理。

李小食心虫

为害状 李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可为害李、杏、桃、樱桃等果树。以幼虫蛀果为害,蛀果前常在果面上吐丝结网,在网下啃食果皮,然后蛀食果肉,果实受害后发生流胶,过一段时间果实变为红色,导致提前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7毫米,翅展11.5~14毫米,体背面灰褐色,腹面浅灰色,头部灰黄色,下唇须向上翘,前翅约有18组不很明显的白色斜短纹,外形和梨小食心虫成虫极相似,但梨小食心虫成虫颜色略深,前翅中室端部有一个明显的小白点。李小食心虫老熟幼虫体长约12毫米,玫瑰红色或桃红色,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浅黄褐色,臀板上有臀栉5~7个。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越冬,大部分在树干周围0.5米范围内的表土层或石块下结茧,也有少量在树皮下结茧越冬。成虫在李树落花后羽化,成虫具有趋化性和趋光性,白天藏匿,黄昏时分进行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果面上,卵期一周左右,幼果豆粒大小时第一代幼虫开始为害,幼虫直接蛀入果实内为害,幼虫可转移为害2~3个果实,幼虫老熟后爬到树皮下,或掉到地表结茧化蛹,到第2~3代发生期幼虫不再转果为害。

防治方法

(1)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前地面撒药,使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300倍液在树盘下喷雾,每亩使用制剂0.5千克,喷药后用铁耙把表土和药搅匀。

(2)成虫发生期树上喷药,可使用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进行诱杀,成虫发生期在果园每3公顷挂一盏黑光灯,在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利用糖醋液诱杀。

桃仁蜂

为害状 桃仁蜂属膜翅目,广肩小蜂科,主要为害桃。成虫产卵于幼果桃仁内,幼虫终生蛀食桃仁,使桃果成为灰褐色的僵果而脱落,也有少数僵果残留在树上,直到翌年桃树开花时仍不落地,桃仁蜂为害后形成的僵果瘦小,不如褐腐病造成的僵果肉厚。

形态特征 成虫雌雄异型,雌虫体长7~8毫米,黑色,触角曲状,腹部膨大近纺锤形。雄虫体长6毫米左右,通体黑色,触角似念珠状,各节上下部环生刚毛,腹部呈纺锤状,较雌虫腹部小。老熟幼虫体长6~7毫米,乳白色,纺锤形略扁,两端向腹面弯曲,无足。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果内越冬,春季化蛹,在桃二次生理落果后,成虫开始羽化产卵,一般每果产卵一粒,成虫将产卵管刺入桃仁内产卵,卵期7天左右。幼虫孵化后即在桃仁内蛀食,到7月老熟,然后在被害果内越冬。

防治方法

(1)秋季落叶后彻底清园,将地面和树上的被害果清理干净,集中深埋。

(2)在成虫发生期喷药防治,可使用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1%氰·马乳油1 5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

白星花金龟子

为害状 白星花金龟子属鞘翅目,花金龟科。俗名纺花妞,铜克螂。为害桃、梨、杏、李、樱桃、葡萄等果树及玉米等大田作物。以成虫啃食成熟的果实,使其失去商品价值。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24毫米,体紫铜色,前胸背板及鞘翅有不规则的白斑10多个。

白星花金龟子成虫为害果实

发生规律 白星花金龟子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壤、有机肥中越冬,鸡粪中易生该种金龟子,成虫在6~9月羽化,飞到果园喜欢聚集为害成熟的果实。成虫对糖醋液有趋性,7月成虫寻找适宜场所产卵。

防治方法

(1)在使用有机肥,特别是鸡粪时,应先进行药剂处理,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对有机肥喷雾,边喷雾边翻搅,然后粪堆表面封土发酵腐熟,消灭粪中幼虫。

(2)在成虫发生期诱杀,可用糖∶醋∶水=1∶4∶16按比例配成糖醋液,挂于田间诱集成虫。

(3)成虫为害时,也可喷药防治,使用2.5%功夫乳油2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雾。

(4)果实套袋,在果实生理落果期过后,用纸袋或塑料袋对果实套袋,可防治多种病虫害。

二、叶部害虫

苹小卷叶蛾

为害状 苹小卷叶蛾属于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为害桃、杏、李、梨、梅、樱桃等多种果树。幼虫吐丝将嫩叶缀合为害,或将叶贴在果实上啃食果皮。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9毫米,黄褐色,静止时呈古钟形,前翅中带浓褐色,呈“h”形,卵聚产成块,数十粒排成鱼鳞状,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13~18毫米,翠绿色,前胸、背板淡黄色,可区别于苹大卷叶蛾。

发生规律 苹小卷叶蛾每年发生3~4代,以低龄幼虫吐丝结薄茧在树皮下、剪锯口处越冬。桃花芽开绽时越冬幼虫开始出蛰为害,出蛰早的先在嫩芽、花蕾上取食,展叶后开始吐丝缀叶为害。6月以前多为害叶片,6月后为害果实增多。成虫有趋光性,对糖醋液也有较强的趋性。

苹小卷叶蛾成虫

苹小卷叶蛾幼虫

苹小卷叶蛾在果实上产的卵

苹小卷叶蛾蛹

防治方法

(1)发芽前用100倍80%敌敌畏乳油刷老剪锯口,杀灭越冬幼虫。

(2)成虫发生期可在果园挂糖醋液诱杀成虫,也可在各代成虫产卵期释放赤眼蜂,一般情况下不用专门喷药防治。

(3)为害严重时,可在成虫发生期喷洒52.5%农地乐乳油2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0%杀虫畏乳油500~1 000倍液,喷药时间掌握在成虫产卵期。

黄斑卷叶蛾

为害状 黄斑卷叶蛾属鳞翅目,卷蛾科。又名桃黄斑卷叶虫、黄斑长翅卷叶蛾、黄斑卷蛾。分布很广,为害桃、李、杏等果树。幼虫吐丝连接几片叶片,在其中咬食叶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9毫米,翅展17~20毫米。分为夏型和冬型。夏型成虫前翅金黄色,上面有银白色突起的鳞毛丛,后翅灰白色;冬型成虫前翅暗褐色,后翅灰褐色。卵椭圆形,扁平。初产淡黄白色,后为暗褐色,单粒散产。老熟幼虫体长约20毫米,头和前胸背板黄褐色,身体黄绿色。蛹黑褐色,长约10毫米。

黄斑卷叶蛾成虫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3~4代,以冬型成虫在果园内杂草或落叶中越冬。翌年3月桃花芽膨大期时出蛰活动。卵散产于芽腋间或枝条上。4~5月为第一代发生期,6~7月为第二代发生期,8~10月为第三代发生期。老幼虫在卷叶内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1)清除落叶和杂草,消灭越冬成虫。

(2)越冬代及第一代幼虫发生期摘除虫苞。一般情况下不用专门喷药防治。

黑星麦蛾

为害状 黑星麦蛾属鳞翅目,麦蛾科。又名黑星卷叶蛾。为害桃、李、杏、樱桃、梨等果树。以幼虫食叶为害,叶丝将数片叶纵卷成圆筒形,在其内将叶肉吃光留下网状叶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6毫米,翅展15毫米,灰褐色,前翅端部1/4处有一浅色横带,翅中有2个纵列黑色星点,故名黑星麦蛾。幼虫体长约10毫米,背面有数条黄白色和紫红色相间的纵带。

发生规律 每年3~4代,以蛹在树下杂草内越冬。春季果树萌芽时羽化为成虫,产卵于枝梢顶部叶的叶柄处。4月上中旬卵孵化为幼虫,幼虫取食嫩叶,稍大的幼虫即吐丝将新梢顶部的数片叶纵卷成筒形,常数头至数十头群居食叶为害,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和网状叶脉。幼虫老熟后于5月在被害叶内结茧化蛹。其后还会发生2~3代,世代重叠,时间规律不强。

黑星麦蛾幼虫

防治方法

(1)清除落叶和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2)越冬代及第一代幼虫发生期剪除危害梢。一般情况下不用专门喷药防治。

(3)为害严重时,可在成虫发生期喷洒52.5%农地乐乳油2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0%杀虫畏乳油500~1 000倍液,喷药时间掌握在成虫产卵期。

桃白条紫斑螟

为害状 桃白条紫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幼虫为害桃、李、杏、梅、樱桃等果树。幼虫吐丝拉网成巢,常数头群集巢内取食叶片,对新梢生长影响较大。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0毫米,翅展18~20毫米,体灰色,前翅暗紫色,基部2/5处有1条白横带,老熟幼虫体长15~18毫米,多为暗紫红色,田间见到幼虫体色多变,有淡绿色、绿色、紫红色。

发生规律 桃白条紫斑螟每年发生2~3代,在树冠下表土中结茧化蛹越冬,5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前期由于防治蚜虫、食心虫喷药,田间很少见到为害。早熟桃采收以后,为害逐渐加重,幼虫发生期很不整齐,在一个梢上可见到多龄态幼虫共生。幼虫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1)春季越冬幼虫羽化前,翻树盘消灭越冬蛹。

(2)幼虫发生期喷药防治,可用25%灭幼脲悬浮剂2 000倍液混加20%杀灭菊酯乳油10 000倍液喷雾,或用Bt乳剂(1亿国际单位/克)300倍液喷雾。

桃白条紫斑螟成虫

桃白条紫斑螟幼虫

桃条麦蛾

为害状 桃条麦蛾属鳞翅目,麦蛾科,俗称桃蛀梢虫,桃果蛀虫。以幼虫蛀食桃梢和桃果为主,幼虫为害桃梢后,新梢顶部萎蔫下垂,最后焦枯,和梨小食心虫为害桃梢很相似,但从蛀孔处排出的桃胶多于梨小食心虫为害的桃梢多,第二代幼虫为害桃果也出现较多的流胶。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2~14毫米,统体灰褐色,头部鳞毛平滑,复眼黑色,下唇须向上翘起超过头部,前翅上有多条与前缘斜行的黑白相间的条纹,后翅缘毛较长。老熟幼虫体长9~10毫米,前胸背板、胸足、臀板均为黑色,体背红棕色,腹面灰白色。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4~5代,以低龄幼虫在桃的冬芽中越冬,越冬幼虫在早春花芽膨大期出蛰,开始进行转芽为害;在蛀孔处留下虫粪,被害芽失去开放能力,花芽开绽以后,幼虫可为害花蕊和子房,有时也咬食嫩芽。在第二代幼虫期基本都为害果实,在秋季果实和桃梢都可受害,在9月下旬开始蛀芽越冬。

防治方法

(1)保持果园清洁,随时清理地面落果。

(2)在越冬幼虫出蛰转芽期剪除受害枝条。

(3)药剂防治:在花芽膨大露红期,喷洒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 000倍液。

桃潜叶蛾

桃潜叶蛾成虫

为害状 桃潜叶蛾属鳞翅目,潜叶蛾科。分布面很广,为害桃、杏、李、樱桃等果树。以幼虫潜入叶内为害,在表皮下取食叶肉,不破坏上表皮,随幼虫蛀食,留下弯弯曲曲的虫道。幼虫由小到大,虫道也由细变粗。虫量大时,叶面虫道很多,最后使叶片上部失去营养而干枯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毫米,翅展6毫米,体银白色,前翅狭长,有长缘毛,翅顶端有黑色斑纹。幼虫体长6毫米,淡绿色。幼虫脱出后结“工”字形外茧,悬吊一长椭圆形白色丝茧,幼虫居内化蛹。

桃潜叶蛾为害状

桃潜叶蛾在叶片上结茧化蛹

发生规律 桃潜叶蛾每年发生7~8代,在落叶中以蛹在茧内越冬。翌年桃展叶后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幼虫孵化后在叶肉里取食,幼虫老熟后从叶下表皮钻出,在叶背面结白色茧化蛹,两端用丝黏在叶上。

防治方法

(1)冬季彻底清除落叶,消灭越冬蛹。

(2)在麦收前,可结合防治红蜘蛛,喷洒30%蛾螨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间隔一个月(麦收后)再喷一次,两种害虫均可得到控制。单独防治时在成虫发生期喷药,可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 000倍液,或20%杀铃脲乳油8 000倍液喷雾,喷药时间要在发生前期进行,为害严重时再喷药既浪费药,效果也不好。

小绿叶蝉

为害状 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又名桃小绿叶蝉、绿叶蝉、桃小叶蝉、桃小浮尘子。分布面很广,为害桃、杏、李、樱桃、梨、山楂、葡萄等多种果树。以成虫、若虫吸食叶、嫩梢汁液,喜在叶背面群集为害,被害叶面初期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苍白早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毫米,淡黄色或绿色,前翅半透明,略呈革质,后足跳跃式。若虫与成虫相似,无翅,善跳跃。

小绿叶蝉成虫

小绿叶蝉若虫

发生规律 小绿叶蝉每年发生4~6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丛中越冬,翌年桃发芽后成虫出蛰,经取食后产卵,卵多产在新梢或叶片主脉里;一般前期发生不多,8月后为害加重。

防治方法

(1)成虫出蛰前彻底清除杂草、落叶,减少越冬虫源。

(2)在为害前期喷药防治,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 000倍液喷雾,或20%叶蝉散乳油800倍液喷雾。

绿盲蝽

为害状 绿盲蝽往常是农作物的主要害虫,如棉花、豆类、玉米、马铃薯、瓜类、十字花科蔬菜等。但近年在果树上为害逐年加重,特别是对枣、葡萄的为害十分严重,造成部分果园绝收。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对桃、苹果的为害也不容忽视。该虫以成虫、若虫刺吸新梢顶芽、嫩叶、花蕾及幼果上汁液。幼芽受害后,随叶片生长伸展而使叶片具有大量破孔、皱缩不平,形成“破叶疯”。花或幼果受害后变成黄褐色干枯或脱落。幼果受害后到后期在果面上形成黑点,严重影响果品质量。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毫米,宽2.2毫米,绿色,密被短毛。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黑色突出,无单眼,触角4节丝状,较短,约为体长的2/3,第2节长等于3、4节之和,向端部颜色渐深,1节黄绿色,4节黑褐色。前胸背板深绿色,布许多小黑点,前缘宽。小盾片三角形微突,黄绿色,中央具1条浅纵纹。前翅膜片半透明暗灰色,余绿色。足黄绿色,肠节末端、财节色较深,后足腿节末端具褐色环斑,雌虫后足腿节较雄虫短,不超腹部末端,跗节3节,末端黑色。卵长1毫米,黄绿色,长口袋形,卵盖奶黄色,中央凹陷,两端突起,边缘无附属物。若虫5龄,与成虫相似。初孵时绿色,复眼桃红色。2龄黄褐色,3龄出现翅芽,4龄超过第1腹节,2~4龄触角端和足端黑褐色,5龄后全体鲜绿色,密被黑细毛;触角淡黄色,端部色渐深;眼灰色。

发生规律 北方年生3~5代,运城4代,陕西泾阳、河南安阳5代,江西6~7代,在果园以卵在果树去年修剪口、翘皮或断枝内及土中越冬。翌春3~4月旬均温高于10 ℃或连续5日均温达11 ℃,相对湿度高于70%,卵开始孵化。卵孵化后若虫即可为害果树嫩芽、花蕾。成虫寿命长,卵期30~40天,发生期不整齐。成虫飞行力强,喜食花蜜,羽化后6~7天开始产卵。非越冬代卵多散产在嫩叶、茎、叶柄、叶脉、嫩蕾等组织内,外露黄色卵盖,卵期7~9天。6月中旬棉花现蕾后迁入棉田,7月达高峰,8月下旬棉田花蕾渐少,便迁至其他寄主上为害蔬菜或果树。果树上以春、秋两季受害较重,主要天敌有寄生蜂、草蛉、捕食性蜘蛛等。

防治方法

(1)早春越冬卵孵化前,剪除上年修剪的老剪口枝头,清除棉田及附近杂草,当卵已孵化则应在越冬虫源寄主上喷洒40%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可减少越冬虫源。

绿盲蝽在剪口处产的越冬卵

(2)从棉花苗期至蕾铃期当百株有成虫、若虫1~2头或新被害株达3%时,马上用40%毒死蜱乳油或50%乙酰甲胺磷药液滴心,可有效防治多种盲蝽、蚜虫及叶螨,且不伤害天敌昆虫。方法参见棉蚜。

(3)成株期喷洒35%赛丹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0%除尽乳油,或20%灭多威乳油2 000倍液,或25%广克威乳油2 000倍液,或25%硫双威乳油1 500倍液,5.7%百树菊酯乳油2 000倍液。

绿盲蝽卵放大

绿盲蝽若虫

绿盲蝽成虫

绿盲蝽为害新梢

苹毛金龟子

为害状 苹毛金龟子属鞘翅目,丽金龟科。又名苹毛丽金龟、金克螂。为害桃、梨、杏、李、樱桃、板栗、葡萄等果树。苹毛金龟子是一种杂食性害虫,成虫在花期取食花器,当数量大时可造成一定为害。幼虫为蛴螬,在土壤中取食植物幼根,一般为害不明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2毫米,体卵圆形,头胸背面古铜色,鞘翅茶褐色,具淡绿色光泽。卵椭圆形,乳白色。幼虫通称为“蛴螬”。老熟幼虫体长约15毫米,体肥大,呈乳白色。有3对足,无腹足。蛹为裸蛹,长约13毫米,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淡灰色至深红色。

苹毛金龟子成虫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出蛰活动,成虫喜欢取食花蕾,具假死性。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捉,在成虫发生期可在树下铺塑料膜,然后振树收集。

(2)地面施药防治,在花蕾露红期,可在树盘下施药,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0.5千克,加水300倍液地面喷雾,喷药后用耙把药混入土中,防止辛硫磷光解。

桃 蚜

为害状 桃蚜属同翅目,蚜科。又名桃赤蚜、烟蚜。分布面很广,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桃,也为害杏、李、梅、樱桃、梨、柑橘等多种果树及十字花科的多种植物。此虫是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还传播多种病毒。以成虫、若虫群集新梢和叶片背面为害,被害叶片皱缩卷曲,严重影响新梢生长,排泄的蜜状黏液后期滋生霉菌,形成煤污病,影响果实外观。

形态特征 无翅成蚜体长约2.5毫米, 体色多变,有绿、黄绿、杏黄、褐红等色。有翅成蚜体长约2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暗绿色。若虫与无翅成蚜体型相似,体色多变。越冬卵椭圆形,长约0.7毫米,初为淡绿色,后变为灰黑色。

桃蚜为害新梢

桃蚜在芽腋处产的卵

桃蚜为害状

发生规律 桃蚜一年发生20多代,以卵在桃枝芽腋处越冬。翌年当花芽膨大露红时开始孵化,开始可在芽上为害,落花期有些在花萼上为害。展叶后多转移到叶背为害,被害叶卷曲,影响新梢和果实生长。5月中下旬为害最为严重。近麦熟时产生有翅蚜,转移到蔬菜、烟草上为害。10月有翅蚜再飞回桃园,在桃树上产生有性蚜,交尾后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1)落花后大量卷叶前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 500倍液均匀喷雾,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果进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可采用95%机油乳剂100倍液,0.65%茴蒿素水剂400~500倍液喷雾,喷药时要适当增加喷水量。

(2)在秋季有翅蚜回迁到桃树上时,用塑料黄盘涂黏胶诱集,也可用前述药剂喷雾压低越冬基数。

桃粉蚜

为害状 桃粉蚜属同翅目,蚜科。主要为害桃、李、杏、梅、樱桃等多种果树。以成虫、若虫群集叶背面为害,被害后叶片向背面卷曲,为害处常有很多白粉状蜡质物产生。排泄物可污染果面。

形态特征 无翅成蚜体长约2.3毫米,体绿色,背有白粉。有翅成蚜体长约2毫米,翅展6.6毫米,头胸暗黄色,腹部黄绿色,体背有白粉。若虫与无翅成蚜体型相似,只是体型较小,也是绿色,背有白粉。越冬卵椭圆形,长约0.7毫米,初为淡绿色,后变为灰黑色。

桃粉蚜群集叶背面为害

桃粉蚜在嫩梢叶背面为害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20代左右,以卵在枝条缝隙或芽腋处越冬,桃萌芽时越冬卵孵化,在嫩梢和叶背为害,5~6月为害最重,7月产生有翅蚜迁移到禾本科植物上为害。到深秋10~11月又迁回桃园产生有性蚜,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1)落花后大量卷叶前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 500倍液均匀喷雾,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在秋季有翅蚜回迁到桃树上时,用塑料黄盘涂黏胶诱集,也可用前述药剂喷雾以压低越冬基数。

桃瘤蚜

为害状 桃瘤蚜属同翅目,蚜科。又名桃瘤头蚜,分布很广。主要为害桃、杏、李、梅、樱桃等果树的叶片。受害叶片自边缘向叶背纵向卷曲,受害部分叶片增生变厚,肿胀扭曲,变为紫红色,后期变黄褐色,枯萎脱落。

形态特征 无翅成蚜体长约2毫米,体色多变,有深绿色、黄绿色、黄褐色等。有翅成蚜体长约1.8毫米,翅展约5毫米,淡黄至黄褐色,翅透明,脉黄色。若虫形似无翅成蚜,体型较小。越冬卵椭圆形黑色。

受害叶片

受害植株

发生规律 在北方每年发生10多代,以卵在桃芽腋间或树皮缝内越冬。花芽膨大期越冬卵孵化,取食花、叶等幼嫩组织,5~6月迅速繁殖,为害严重,叶片被害后卷曲红肿。夏季陆续迁移到禾本科寄主上繁殖为害。10月下旬产生有翅蚜陆续迁飞到桃树上繁殖并产生有性蚜,交尾后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1)落花后大量卷叶前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 500倍液均匀喷雾,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在秋季有翅蚜回迁到桃树上时,用塑料黄盘涂黏胶诱集,也可用前述药剂喷雾压低越冬基数。

山楂叶螨

为害状 山楂叶螨属于叶螨属,叶螨科。又名山楂红蜘蛛。分布很广,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为害桃、杏、李、梨、山楂等多种果树,是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若虫、幼虫刺吸为害叶片、果实等绿色部分,以为害叶片为主。常在叶片背面主脉两侧群集为害,叶受害处失绿变黄,桃有些品种被害处失绿出现红色斑晕。为害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

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约0.6毫米,卵圆形,4对足,分夏型和越冬型。夏型深红色,越冬型鲜红色。雄成螨体长约0.4毫米,腹部较尖,黄绿色。卵圆球形,浅黄白色。幼螨初产时为圆形,黄白色,取食后体变卵圆形,呈浅绿色,足3对。若螨卵圆形,淡绿或浅橙黄色,足4对。

山楂叶螨成虫


山楂叶螨为害叶背

发生规律 山楂叶螨每年可发生10多代,以受精雌成螨在树皮缝、干基土缝等处越冬。落花后展叶期大量出蛰为害,麦收前主要在树体内膛为害,近麦收时繁殖加快,后扩散到全树为害,麦收后6~7月为害最重。根据树体营养状况,8~9月出现越冬型雌成螨。

防治方法

(1)花芽膨大期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成螨。

(2)落花后1周喷洒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2 000倍液。

(3)当红蜘蛛和金纹细蛾同时需要防治时,可喷洒30%蛾螨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倍液。需要兼治食心虫等害虫时,可喷洒20%灭扫利乳油2 500倍液。单独防治红蜘蛛时,以喷洒专用杀螨剂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为宜。

(4)在进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时,可喷洒95%机油乳剂100倍液,或10%浏阳霉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0.5%苦皮藤水剂500~1 000倍液。

二斑叶螨

二斑叶螨成虫

为害状 二斑叶螨属于叶螨属,叶螨科,俗名白蜘蛛。二斑叶螨是近年来迅速蔓延的一种害螨,抗药力强,繁殖迅速,生产上较难防治。为害桃、杏、李、梨等果树及花生、豆类等一些农作物,以成虫、若虫、幼虫刺吸为害叶片。常首先在叶片主脉两侧群居为害,叶片受害处最初布满白色小点,而后整个白色小点区失绿变黄,最后害螨布满叶片,吐丝结网,为害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由于虫体很小,体积只是山楂叶螨的1/2左右,前期很不容易发现,当发现时一般都要进行喷药防治了。

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约0.5毫米,宽约0.3毫米。分夏型和越冬型。夏型淡黄绿色,体背两侧各有一块暗绿色斑块,所以叫二斑叶螨。 越冬型橘红色。雄成螨体长约0.3毫米,宽0.15毫米,体背扁平,略呈菱形,淡黄绿色。幼螨初孵化时圆形,黄白色,取食后在体背两侧出现两块黑色小斑块。若虫体形长椭圆形,黄绿色,形同成螨。

发生规律 二斑叶螨每年可发生10多代,以受精雌成螨在树缝内或土缝内越冬。由于虫体很小,而且前期为害又很轻,所以果树生长前期不容易发现,直到6月才在树上陆续发现。该螨也是先在树体内膛为害,后扩散至全树,在被害叶片上吐丝结网,7、8月为害严重,10月出现越冬型。

防治方法

(1)秋季清除树下落叶杂草,开春深翻树下土壤,减少越冬成螨。

(2)二斑叶螨为害严重的果园,树下尽量不要套种花生、豆类等易发生二斑叶螨的农作物,在树下有三叶草的果园要及时对三叶草上的二斑叶螨进行防治。

(3)在6月发现有二斑叶螨时要及时喷药防治。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2 000倍液,或20%炔螨特水乳剂1 000倍液。由于该螨的抗药性较强,卵又很难杀死,因此上述药剂的防效一般只能维持在10天左右,所以建议施药后间隔7~10天补喷一次,这样才能较彻底地防治。

(4)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在二斑叶螨发生期尽量少用菊酯类药物,尽可能保护田间的二斑叶螨天敌,如塔六点蓟马、中华草蛉、晋草蛉、深点食螨瓢虫、黑襟毛瓢虫等。

黄刺蛾

为害状 黄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又名刺蛾、八角虫、洋辣子、八角罐、羊蜡罐。分布面很广,以幼虫啃食桃、梨、杏、李、樱桃、山楂、枣、石榴等多种果树及一些林木的叶片。黄刺蛾为杂食性,主要取食叶肉,将叶片吃得残缺不全,严重时食成光杆。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16毫米,头、胸黄色,前翅内半部黄色,外部褐色翅面有两条暗褐色斜线。卵扁平椭圆形,初为黄白色,后为黑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体黄绿色,体背有一条前后宽,中间细呈哑铃形的紫褐色斑,体上有许多枝刺。胸足极小,腹足退化。蛹椭圆形,初为淡黄褐色,后变黄褐色。茧石灰质坚硬,椭圆形,有灰白色与褐色纵纹似鸟卵。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小枝杈处结茧越冬。成虫在翌年6月出现,产卵于叶背面,卵聚产。幼虫孵化后喜群集为害,长大后逐渐扩散。

黄刺蛾成虫

黄刺蛾幼虫

防治方法

(1)冬季修剪时,注意剪除越冬茧。

(2)幼虫发生期,可喷洒20%氰戊菊酯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2 500倍液,也可用Bt乳剂400倍液。

桃天蛾

为害状 桃天蛾属鳞翅目,天蛾科,俗名枣豆虫。可为害桃、枣、杏、李、樱桃等果树。以幼虫蚕食叶片,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6~46毫米,翅展84~120毫米,体灰褐色,复眼黑褐色,触角淡灰褐色,胸背中央有深色纵纹。前翅内横线、外横线由3条深色带组成,近后角处有1个黑斑。后翅粉红色,近后角处有2个黑斑。老熟幼虫体长80多毫米,黄绿色,头呈小三角形,体表生有黄白色颗粒,腹部每节有黄白色斜条纹,尾角很长。

发生规律 每年可发生2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多在傍晚活动,产卵于树枝阴暗处,有的产于叶片上,散产,卵期7天左右,幼虫孵化后取食叶片,老熟后入土化蛹。

防治方法

(1)冬季结合翻树盘挖蛹,降低发生基数。

(2)发生严重时,树上喷药防治,可使用25%灭幼脲悬浮剂2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

杏星毛虫

为害状 杏星毛虫属鳞翅目,斑蛾科。又名桃斑蛾,俗名红肚皮虫。可为害杏、桃、李、樱桃、梨等果树。以幼虫食害芽、花和嫩叶,杏芽被蛀食后,迟迟不能发芽开花,展叶后幼虫可吐丝缀叶为害。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0毫米,翅展23毫米左右,全体黑色,有黑蓝色光泽,翅半透明,翅脉和边缘黑色。老熟幼虫体长15~18毫米,头褐色,体背面暗紫色,腹面紫红色,每节有6个毛丛,白色。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以初龄幼虫在老树皮裂缝中做白茧越冬,翌春2月底,当杏花芽尚未萌动时即出来蛀食芽,在芽旁蛀有针孔小洞,芽即不能萌发,严重时整个枝条不萌芽,花期为害花和嫩叶;幼虫白天藏在背阴树干缝隙中,傍晚上树为害。5月幼虫老熟,在叶背、树皮下和土中化蛹,蛹期15~20天,成虫羽化后在叶片背面产卵,卵期12~14天,幼虫孵化后咬食叶肉,为害不久即潜伏越冬。

防治方法

(1)冬季刮老树皮,消灭越冬幼虫。

(2)在越冬幼虫出蛰期喷药防治,可喷洒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2 000倍液。

(3) 成虫羽化期,人工捕杀成虫。

三、枝干虫害

桑白蚧

为害状 桑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又名桑白盾蚧、桑盾蚧、桃介壳虫。为害桃、杏、李、樱桃、梨等多种果树及林木树种。以为害核果类果树为主,特别是桃树。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树的枝条和枝干。枝条被为害后表面布满灰白色介壳如麸皮状,枝上芽子尖瘦,叶子小而黄,严重时树枝衰弱枯死,整株半死不活。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约1毫米,橘黄色,体上被灰白色扁圆形介壳,介壳直径2~2.5毫米,壳点黄褐色,偏向一边。雄虫体长0.65~0.7毫米,翅展1.3毫米左右,橘红色。初孵若虫淡黄色,体长椭圆形,扁平。会爬行,从雌虫介壳下钻出扩散,而后固定位置为害,分泌蜡质逐渐成壳,雌雄逐渐分化。雄介壳虫白色,细长,背面有3条纵脊,壳点橘黄色,位于一端。卵长椭圆形,约0.3毫米,初产粉红色,近孵化时变为橘红色。雄虫有蛹阶段,裸蛹,橙黄色,长约0.6毫米。

桑白蚧为害枝条

桑白蚧雄虫聚集在枝条上形成白粉状

发生规律 北方一般发生2~3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河南郑州4月上旬开始产卵,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每雌成介壳虫可产卵400粒左右。麦收前半个月卵基本孵化完毕。初孵若虫从母壳下爬出,分散到2~5年生枝条上固定取食,并渐生蜡质,到6月上旬雌雄介壳开始分化。雄虫羽化后雌雄交配,而后雄虫死亡,到7月雌虫发育成熟后产卵于壳下。随后还能再发生1代或2代。生长期发生1代间隔期大约需要2个月。

防治方法

(1)当局部发生时,可在春季发芽前,用钢丝刷或硬毛刷清除枝干上的介壳虫。

(2)花芽膨大期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8.8%机油乳剂50倍液。

(3)在麦收前半个月左右检查介壳虫产卵孵化是否完毕并及时喷药,可用98.8%机油乳剂1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40%二嗪农乳油1 000~1 500倍液。在6~7月防治时,还要检查介壳下卵孵化情况,要在卵基本孵化完毕后喷药才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对于极早熟品种桃,要在果实采收完毕后用药。

(4)尽力保护桑白蚧的天敌,天敌主要有红点唇瓢虫,它对介壳虫的泛滥起很大抑制作用。

桃球坚蚧

为害状 桃球坚蚧属同翅目,蚧科。又名朝鲜球坚蚧。在我国分布面很广。主要为害桃、杏、李、梨、樱桃等果树。以成群的成虫、若虫黏附在枝条上刺吸为害。受害枝条生长势减弱,叶小芽瘦。

形态特征 雌虫体近球形,直径约4.5毫米。雌成虫性成熟期介壳黄褐色,体表布白色蜡粉,并有深褐色斑纹,体背后侧分泌水滴状蜜露珠,招引雄虫交尾;中后期体色逐渐加深,变为赤褐色或暗红色。雄成虫体长约2毫米,赤褐色,有半透明翅一对,雄介壳长椭圆形。卵在雌介壳下,橘红色卵圆形。若虫刚从卵里孵化出来时呈橘红色,有足会爬行,后定位为害,并分泌蜡质逐渐成壳,雌雄逐渐分化。雄虫有蛹期,裸蛹。

发生规律 此虫每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常几个或几十个群集在一起。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雌雄分化,5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6月上旬卵孵化基本结束。若虫自母壳内爬出,分散到小枝、叶片上为害,以两年生枝条为多,到9月若虫体上形成一层污白色蜡壳,10月进入越冬。

桃球坚蚧成虫

桃球坚蚧越冬若虫

防治方法

(1)早春花芽膨大期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8.8%机油乳剂50倍液。

(2)在麦收后检查介壳下卵孵化完毕后及时喷药,可用98.8%机油乳剂100倍液,或45%马拉硫磷8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或40%二嗪农乳油1 000~1 500倍液。对于早熟品种桃,要在果实采收完毕后用药。

(3)尽力保护球坚蚧的天敌,天敌主要有黑缘红瓢虫。一般有介壳虫的地方都有黑缘红瓢虫的存在,它对介壳虫的泛滥起很大的抑制作用。

杏球坚蚧

为害状 杏球坚蚧属于同翅目,蚧科。分布也很广,为害桃、杏、李、梨、樱桃等果树。以成群的成虫、若虫黏附在枝条上刺吸为害。受害枝条生长势减弱,叶小芽瘦。

形态特征 雌虫体近球形,直径3~4.5毫米,个体比桃球坚蚧略小。雌成虫性成熟前介壳黄褐色扁圆形,性成熟期介壳迅速膨大,呈半球形,暗红褐色,表面覆有一层蜡粉。壳尾端略突出,有一裂缝分泌水滴状蜜露珠,招引雄虫交尾,而后表面蜡粉脱落,介壳变黄褐色。雄成虫体长约2毫米,浅棕色,有半透明翅一对,雄介壳白色长椭圆形,扁平。卵长椭圆形,半透明,初产乳白色,后变粉红色。若虫刚从卵里孵化出来时淡粉红色,爬行几天就在适当位置定位为害,体背介壳逐渐成形,先为白色蜡粉,后渐形成硬壳。雄虫有蛹期,裸蛹。

发生规律 此虫每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常几个或几十个群集在一起。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雌雄分化,5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6月上旬卵孵化基本结束。若虫自母壳内爬出,分散到小枝、叶片上为害,以两年生枝条为多,到9月若虫体上形成一层污白色蜡壳,10月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

(1)早春花芽膨大期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8.8%机油乳剂50倍液。

(2)在麦收后检查介壳下卵孵化完毕后及时喷药,可用98.8%机油乳剂1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或40%二嗪农乳油1 000~1 500倍液。对于早熟品种桃,要在果实采收完毕后用药。

(3)尽力保护球坚蚧的天敌,天敌主要有黑缘红瓢虫,一般有介壳虫的地方都有黑缘红瓢虫的存在,它对介壳虫的泛滥发生起很大的抑制作用。

东方盔蚧

为害状 东方盔蚧属于同翅目,蜡蚧科。又名桃盔蜡蚧。为害桃、李、杏、葡萄等多种果树及一些林木树种。以成群的成虫、若虫黏附在枝条上刺吸为害。受害枝条生长势减弱,叶小芽瘦。

形态特征 雌成虫介壳长约9毫米,扁椭圆形,形似头盔,背有明显纵脊。介壳前期黄褐色,后期变红褐色或黑褐色。卵椭圆形,长0.4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粉红色,外附白色蜡粉。若虫初孵化时扁圆形,体长0.5毫米,淡粉红色,可爬行,找到适当位置后固定为害,而后分泌蜡质形成介壳。

发生规律 此虫每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常几个或几十个群集在一起。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雌雄分化,正常年份4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卵开始孵化,6月上旬卵孵化基本结束。若虫自母壳内爬出,分散到小枝、叶片上为害,以两年生枝条为多,到9月若虫体上形成一层污白色蜡壳,10月进入越冬。

东方盔蚧为害枝条

防治方法

(1)早春花芽膨大期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8.8%机油乳剂50倍液。

(2)在麦收后检查介壳下卵孵化完毕后及时喷药,可用98.8%机油乳剂100倍液,或45%马拉硫磷8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1 5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或40%二嗪农乳油1 000~1 500倍液。对于早熟品种桃,要在果实采收完毕后用药。

草履蚧

为害状 草履蚧属同翅目,硕蚧科,又名草鞋介壳虫。可为害多种果树,目前在局部地区对樱桃、桃、核桃等果树为害严重。若虫和雌成虫爬在芽腋、枝条分杈处刺吸嫩枝芽、枝干的汁液,数量多时爬满整个小枝条,造成树势衰弱,影响开花坐果,严重时造成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椭圆形,背面隆起,形状似草鞋状,体黄褐色,被有稀薄的白蜡粉,触角黑色被细毛,具胸足3对,雄虫体长5~6毫米,翅展9~11毫米,头胸黑色,腹部紫红色,触角念珠状,前翅紫黑色,前缘略带红色,后翅转化为平衡棒。若虫体形和成虫相似,但颜色略深。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但卵孵化很早,一般1月开始孵化,孵化后暂栖居在卵囊内,春节前后日最高气温达到10 ℃左右时开始上树,但多数先集中在根颈部吸食。随温度升高,上树虫量增加,草履蚧在树上为害,到6月后老熟,然后陆续下树入土分泌卵囊,产卵于其中。

草履蚧为害枝条

草履蚧卵

草履蚧若虫为害枝条

利用杀虫带防治出土若虫

杀虫带防治草履蚧示范果园

防治方法

(1)雌成虫下树时,在树干周围挖坑,内放杂草诱集产卵,然后集中处理。

(2)在春节前树干绑杀虫带以防止小幼虫上树,在树干下部光滑处先绑5厘米宽的塑料带,下缘内折以防止幼虫从下面爬过,然后在塑料带的下缘涂2厘米宽的长效杀虫药膏,每米长度涂6克左右,间隔30天再涂一次即可。

(3)幼虫上树以后,可用40%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或40%二嗪农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红颈天牛

为害状 红颈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又名桃红颈天牛。分布面很广。主要为害桃、李、杏、樱桃等果树及部分林木。以幼虫蛀食皮层和木质部相接的部分皮层和木质部。虫道弯弯曲曲塞满虫粪,而后从排粪孔排出大量虫粪,虫量大时树干基部有大量的虫粪。受其为害后树势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引起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6~37毫米,除前胸为深红色外,其余均为漆黑色,有光泽。卵长椭圆形,长约1.5毫米,乳白色。幼虫初孵化时为乳白色,老幼虫淡黄白色,体长40~50毫米,头黑色。蛹为裸蛹,长32~45毫米。

发生规律 此虫2~3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皮层下或木质部蛀道内越冬。翌年成虫于6~7月出现,中午前后多在枝干上栖息。6月中下旬在主枝基部或主干皮缝处产卵。卵期为8~9天,幼虫孵化后先在皮层下蛀食,一般于翌年长大后才蛀入木质部为害。蛀道不规则,除活动场所外,多积满虫粪。

红颈天牛成虫

红颈天牛幼虫

防治方法

(1)捕杀成虫,6月成虫发生多时,于中午前后在树干、主枝附近捕捉成虫。

(2)树干涂白,6月以前,用生石灰10份,硫黄粉1份,水40份加食盐少许制成白涂剂刷树干、大枝,防止成虫产卵。

(3)幼虫孵化期,注意检查枝干,发现蛀入小幼虫,用铁丝钩杀。

(4)熏杀大幼虫,清理排粪孔处粪便,塞入0.1克磷化铝片,用泥堵孔。树干上蛀孔多时,塞药后可用塑料膜包扎树干。产生的磷化氢气体可熏杀树干内深处大幼虫。

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

为害状 两种天牛都属于鞘翅目,天牛科。二者在形态上很相似,主要区别就是星天牛在鞘翅肩部有颗粒状突起,而光肩星天牛没有。它们分布很广,食性很杂,为害桃、梨、李、杏、樱桃等果树及一些林木。以幼虫蛀食枝干,多在木质部蛀食,减弱树势,被害严重的树干、枝条易折断或者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星天牛体长19~39毫米,全体黑色,略有光泽,鞘翅上20多块大小不等的白色斑块排成五横列但不规则,在鞘翅肩部有颗粒状突起。光肩星天牛与星天牛很相似,但鞘翅肩部没有颗粒状突起,鞘翅上白斑大小不齐,排列很不规则。卵基本上都是椭圆形,5~6毫米。幼虫45~60毫米,黄白色,头黑色。

发生规律 星天牛北方1~2年1代,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成虫5~8月都有出现,6~8月产卵。卵多产在树干基部,成虫咬出伤口于其中产卵。幼虫孵化后先在皮层蛀食,2~3个月以后,虫体长约30毫米时深入木质部蛀食,并向外蛀孔排粪。光肩星天牛,河南2年1代,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成虫6~10月都有出现。卵多产在大树主干上,产卵前成虫先啃一卵槽,深达形成层和木质部间,每处产1粒卵。幼虫先蛀食皮层,后深入木质部。由蛀孔排出虫粪。

防治方法

(1)捕杀成虫,6~8月成虫发生多时,于中午前后在树干、主枝附近捕捉成虫。

(2)树干涂白,6月以前,用生石灰10份、硫黄粉1份、水40份加食盐少许制成白涂剂刷树干、大枝,防止成虫产卵。

(3)幼虫孵化期,注意检查枝干,发现蛀入小幼虫,用铁丝钩杀。

(4)熏杀大幼虫,清理排粪孔处粪便,塞入0.1克磷化铝片,用泥堵孔。树干上蛀孔较多时,塞药后可用塑料膜包扎树干。产生的磷化氢气体可熏杀干内深处大幼虫。

红缘天牛

为害状 红缘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又名红条天牛。分布面很广。为害桃、梨、枣、杏、山楂、葡萄等果树。以幼虫蛀食果树枝条进行为害。没有排粪孔,外表不易看出被害处。枝干被害后,轻者树势削弱,重者枝干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色,狭长,体长10~20毫米,宽约3毫米,被有灰白色细毛。鞘翅基部两边各有一个椭圆形暗红色斑,在鞘翅外缘还有一条细长的暗红色斑,并在鞘翅肩部与鞘翅上的圆形斑相连。卵长椭圆形,长2~3毫米,乳白色。幼虫体长约22毫米,乳白色,头黑色。蛹为裸蛹,长15~20毫米。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道端部越冬。翌年3月开始活动,4月为成虫羽化期。成虫活动一段时间后产卵,卵多散产在枝条缝隙中。幼虫孵化后先向皮下蛀食,在韧皮部和木质部间为害,后向木质部内蛀食。

防治方法

(1)杀成虫,4~5月成虫发生时,可于中午前后在树干、主枝附近捕捉成虫并杀死。

(2)由于它为害的多为小枝,所以发现后应及时剪除为害枝段。

桃小蠹虫

为害状 桃小蠹虫属鞘翅目,小蠹科。果园发生的有两种,即果树小蠹和多毛小蠹,以多毛小蠹为主。主要为害桃、李、杏、梅、樱桃等核果类果树。以成虫、幼虫在韧皮部、木质部间蛀食,蛀孔多在枝干背阴面,直径约1毫米,蛀孔处多流胶,严重影响树势,最后全株死亡甚至毁园。

形态特征 果树小蠹体型小,体长2毫米左右,全体黑色。多毛小蠹成虫体长约4毫米,前胸背板褐色有光泽,鞘翅褐色疏生短茸毛,在鞘翅后半部有一条红褐色带。幼虫乳白色,长约4毫米,肥胖弯曲。蛹为裸蛹,初为乳白色,后变黄褐色。

桃小蠹虫

发生规律 该虫每年发生两代,多以老熟幼虫在枝干内越冬,也有部分低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多毛小蠹4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羽化,果树小蠹5月中旬成虫羽化,但化蛹、羽化期很不整齐,据观察多毛小蠹羽化期可达60多天,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成虫多选择弱树为害,蛀入枝干皮层下,在树皮下蛀母坑道,并于其中产卵。卵孵化后幼虫向两侧蛀子坑道。

防治方法

(1)清理虫枝,发芽前将修剪下的枝条清出果园,特别是虫枝要集中烧毁。

(2)由于小蠹虫喜欢集中为害,当发现受害树时,可用药剂涂刷枝干,可使用药剂为8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

(2)在成虫发生期也可全园喷药,可用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200倍液。

金缘吉丁

为害状 金缘吉丁属鞘翅目,吉丁虫科。又名梨金缘吉丁。为害桃、杏、李、樱桃、梨、山楂等果树。以幼虫蛀食枝干,多在主枝和主干上为害。小龄幼虫在皮层内蛀食,大龄幼虫在皮层和木质部间蛀食内皮层和木质外层,造成扁圆形弯曲虫道。枝干被环蛀一周后其上部即死亡,被害枝上常有扁圆形羽化孔。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6毫米,扁平,全体翠绿色,有金属光泽,身体背面有10多条由黑色斑点组成的纵条纹,鞘翅外缘两侧各有1条金黄色纵条纹。卵椭圆形,长约2毫米,初产时乳白色,近孵化时变黄褐色。幼虫体长约35毫米,扁平。蛹长约20毫米,初期乳白色,后变暗红色,有金属光泽。

发生规律 金缘吉丁虫每两年1代,以幼虫在虫道内越冬。翌年3月化蛹,5~6月出现成虫。成虫羽化后先取食叶片,10多天后产卵。卵多散产于枝干树皮缝内。幼虫蛀食皮层,7~8月为害最重。幼虫老熟后蛀入木质部做蛹室进行化蛹。成虫羽化后蛀一扁圆形孔爬出。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成虫。在成虫盛发期早晨捕杀成虫。

(2)当发现受害树时,可用药剂涂刷枝干。使用药剂为8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

(3)在成虫发生期也可全园喷药,可用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200倍液。

六星吉丁

为害状 六星吉丁属鞘翅目,吉丁虫科。为害桃、杏、李、樱桃、梨等果树和部分林木树种。以幼虫蛀食枝干,多在主枝和主干上为害。在皮层和木质部间蛀食内皮层和木质外层,造成扁圆形弯曲虫道。枝干被环蛀一周后其上部即死亡,被害枝上常有扁圆形羽化孔。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2毫米,体褐色,略有光泽。鞘翅上两边各有3个金黄色圆形星点,稍凹陷。幼虫体长约20毫米,扁平,乳白色。

发生规律 郑州地区每年1代,以幼虫在虫道内越冬,翌年5月幼虫老熟后蛀入木质部做室化蛹。6~7月发生成虫。成虫活动10多天后产卵。卵散产于树皮缝隙内。幼虫孵化后蛀入皮层为害。成虫羽化后蛀一扁圆形孔爬出。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成虫。在成虫盛发期早晨捕杀成虫。

(2)当发现受害树时,可用药剂涂刷枝干。使用药剂为8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

(3)在成虫发生期也可全园喷药,可用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200倍液。

豹纹木蠹蛾

为害状 豹纹木蠹蛾属鳞翅目,木蠹蛾科。为害桃、梨、李、杏、樱桃、石榴、枣等多种果树。幼虫蛀食一年生枝,蛀枝上部枯黄,遇风易折断。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30毫米,前胸背面有6个蓝黑色斑点,前翅散生许多大小不等的蓝黑色斑点。卵长圆形,初产时米黄色,近孵化时棕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0~35毫米,体暗粉红色,疏生白色细毛,前胸背板黑色。蛹为赤褐色。

发生规律 该虫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内越冬,翌年4~5月化蛹,成虫5月中旬至7月中旬羽化。成虫在一年生枝上产卵,幼虫孵化后在枝木质部和韧皮部间蛀一环孔,然后在枝中心向下蛀食。

防治方法

(1)剪除虫枝,生长季发现枝条萎蔫或折断,应及时剪除虫枝。

豹纹木蠹蛾成虫

豹纹木蠹蛾幼虫

(2)在成虫发生期用灯光诱杀成虫。

蚱 蝉

为害状 蚱蝉属同翅目,蝉科。分布全国,为害桃、梨、杏、李、樱桃、山楂、葡萄、桑、杨、柳、榆、槐等多种树。成虫刺吸枝条汁液,并产卵于当年生枝条中,造成枝条死亡,若虫刺吸根部汁液,使树势衰弱。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3~48毫米,体黑色,具光泽,翅透明。雄虫在晴天中午前后会发出刺耳的鸣叫声。若虫在土中,黄褐色,和成虫体形相似,前足为开掘足。卵近梭形,长约2.5毫米,乳白色。

发生规律 多年发生1代,以卵在枝条或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6~9月发生,产卵于当年生枝条木质部中,8月为产卵高峰,卵期10个月,翌年6月幼虫孵化入土为害。

蚱蝉在枝条中产卵

防治方法

(1)彻底剪除产卵枝条并集中烧毁,是防治蚱蝉的最好途径。

(2)老熟幼虫出土期,傍晚捕捉上树的大若虫,可供食用。

在树上形成的蝉蜕

蚱蝉成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