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苹果红腐病

苹果红腐病

时间:2023-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果实染病,多在近成熟期或贮藏期发病。病  原 苹果轮纹病由葡萄座腔菌属真菌引起。病菌主要经皮孔侵入果实和枝条,伤口也可侵入。苹果轮纹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树势、栽培及品种等密切相关。负载量过大,树势严重衰弱,发病重。其他病虫害如腐烂病、干腐病、根腐病、褐斑病、食心虫、红蜘蛛、天牛、介壳虫等未得到有效控制,发病重且发病提前。在多雨地区栽植易感品种发病重。

第二部分 苹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一、果实病害

苹果轮纹病

症  状 苹果轮纹病为害枝干和果实。

嘎啦苹果轮纹病病果

枝干染病多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暗褐色小点,病斑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圆形病瘤,病瘤质地坚硬,后期病瘤外围塌陷、龟裂、中间凸起,上面产生黑色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遇降雨潮湿条件后,从分生孢子器上可溢出大量白色丝状孢子角。严重发生时,多个病斑愈合,使主干、主枝树皮变得非常粗糙,造成树势极度衰弱,导致小枝、大枝甚至整个树体枯死。

果实染病,多在近成熟期或贮藏期发病。发病初期以皮孔为中心,产生褐色或红褐色小斑,扩大后,病斑呈淡褐色或红褐色,较鲜艳,有的具同心轮纹,条件适宜时几天内果实全部腐烂、变软,并溢出茶褐色黏液,病果上有时也产生褐色密集的小点及丝状孢子角,最后病果变为黑色僵果。

嘎啦苹果轮纹病病果

富士苹果轮纹病为害果实后产生红褐色病斑

田间果实病斑上有明显的轮纹

采后轮纹病病果颜色鲜艳

从果心向果面发展的病斑(金帅品种)

后期果面上长出黑色分生孢子器

最后逐渐形成黑色僵果

树皮上产生明显的病瘤

中后期有些病斑中心突起,外围塌陷

严重时树皮粗糙

树皮病斑密布

病  原 苹果轮纹病由葡萄座腔菌属真菌引起。该菌生长适温28~30℃,最低温度8~10℃,最高35℃,超过40℃一般不能生长。适合在微酸性条件下生长。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果园内或果园周围带菌寄主病组织或病残体上越冬。病枝上的越冬病菌是该病的主要侵染源,病菌在枝干病组织中可存活4~5年,翌年春季降雨后释放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主要通过雨水和风传播,通过带菌种条、砧木及苗木做远距离传播。病菌主要经皮孔侵入果实和枝条,伤口也可侵入。一般从4月中旬至9月中旬病菌均可释放孢子侵染果实和枝条,一般幼嫩的组织易被侵染,侵染后病菌将潜伏,在近成熟期(一般7月中旬以后)果实才开始发病,至成熟期达到田间发病高峰,贮藏期继续发病,至贮藏1个月内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渐降低。5~8月是苹果轮纹病菌侵染当年新梢的时期,其中5~7月是侵染当年生枝条的高峰期,8~9月降低。病菌侵入枝条后一般经30~35天以上的潜伏期发病,后期受侵染的枝条潜伏期更长,翌年早春才陆续发病。

苹果轮纹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树势、栽培及品种等密切相关。其中降雨与侵染、发病流行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高温、多雨、多露、多雾的年份或地区发病重,冷凉干旱年份或地区发病较轻。土壤有机质偏少,营养元素不平衡,土壤瘠薄发病重,不合理的连续环割、环剥,发病重。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清园不彻底,果园菌源量大,发病重。负载量过大,树势严重衰弱,发病重。其他病虫害如腐烂病、干腐病、根腐病、褐斑病、食心虫、红蜘蛛、天牛、介壳虫等未得到有效控制,发病重且发病提前。在多雨地区栽植易感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园。休眠期刮除树干粗皮、病皮、翘皮,剪去病虫害枝,集中烧毁或处理,保持果园清洁。

(2)伤口保护。修剪后对大的伤口涂愈合剂保护。在易冻地区冬前树干涂白防止冻害。

(3)发芽前喷铲除性杀菌剂。在芽萌动前喷1~2次杀菌剂。可选用下述药剂:43%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40%氟硅唑乳油2 000倍、35%丙环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600倍、40%代森铵水剂400~600倍、波尔多液1∶1∶100倍或3~5波美度石硫合剂。对发病重点部位也可在刮治后用上述药剂涂抹处理1~2次。在重病区也可在落叶后果树进入休眠期喷药,以提高铲除菌源的效果。

(4)套袋前药剂防治。花期前后结合防治苹果霉心病、灰霉病,喷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或水剂400~600倍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倍。花后至套袋前,结合预防褐斑病、炭疽病等喷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并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或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0~700倍交替使用2~3次。

(5)果实套袋。在落花后半月开始进行果实套袋,最迟一般应在6月中旬结束。套袋前药剂应进行药剂处理,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混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00倍浸果或喷果1次,喷后果面药迹干后再套袋。同时视虫害可加入适量低毒杀虫剂。套袋时注意扎紧袋口,防止雨水进入。

(6)套袋后防治技术。套袋后可继续施药防治4~6次。喷药时注意降雨前后是喷药的重点时期,持续干旱时可适当延长喷药间隔期至15天左右,中、大雨或连续降雨后一般需要雨后2天内补喷药剂,并缩短施药间隔期到10天左右。同时提倡加入助剂、黏着剂或黄腐酸盐1 000~1 500倍提高抗性或延长药效。药剂种类选择:43%戊唑醇悬浮液4 000倍液混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00倍,43%戊唑醇悬浮液4 000倍液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混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00倍,并与铜制剂如波尔多液1∶(2~4)∶(200~240)、硫酸铜钙600~800倍液等交替使用。在非套袋模式下,视当年雨量的多少一般需要增加杀菌剂喷药次数。

(7)采后药剂防治。采后视情况可选用35%丙环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浸果1~2分钟或喷果,浸后自然晾干贮藏。或用上述药剂喷果后贮藏。对将要上市的短期贮藏果实不做此处理,避免农药残留问题出现。

(8)低温贮藏。0~2℃低温下贮藏可明显抑制发病。

苹果炭疽病

症  状 苹果炭疽病又称苦腐病。该病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侵染果台和枝干。

幼果受害开始产生许多淡色小点

(1)果实感病。初期病斑上出现淡褐色小点,扩大后成褐色或深褐色、边缘清晰的凹陷病斑。剖果观察可见病部果肉呈漏斗状向果心扩展。病部果肉味苦。后期病部长出由病菌分生孢子团形成的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最后病果腐烂失水形成黑色僵果,大多数脱落,少数久挂树上不落。

(2)果台受害。从果顶部开始发病,逐渐向下蔓延,病部呈暗褐色,严重时干枯死亡。

(3)枝干受害。多发生在衰弱枝干的基部,初期为不规则的褐色小斑,略凹陷,后期表皮出现深褐色的溃疡斑,病皮龟裂脱落,木质部裸露,病枝抽条枯死,病部表面也可产生小黑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座。

典型炭疽病病斑塌陷

果实上产生红褐色分生孢子团

后期大量分生孢子团产生,病斑逐渐变黑色

炭疽病流行后树上出现大量病果

病  原 苹果炭疽病由胶孢炭疽病菌和尖孢炭疽病菌引起。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病弱枝、病僵果、干枯果台等处越冬。翌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寄主表皮,也可通过皮孔、伤口侵入。侵入后一般在果面蜡质层下潜伏。一般于6月中下旬至7月开始发病,产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且重。

苹果炭疽病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温度高、湿度大、多雨年份,极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侵入,且发病重。病害发生的时间与降雨早晚、数量、次数有直接关系,降雨早发病也早,降雨时间长、频繁,病害易流行。该病的发生与品种也有关系,如富士、金帅、红星、嘎啦等感病,秦冠抗病。

防治方法

(1)清除侵染源。晚秋、早春刮除粗皮,集中销毁。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疏枝,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增施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5~6月发病前开始喷药预防,尤其应注重5月的预防工作。药剂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700~8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0~700倍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接近发病或发病初期,喷25%咪鲜胺乳油,或25%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800~1 200倍,43%戊唑醇悬浮剂4 0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12.5%腈菌唑乳油2 000~3 000倍,40%氟硅唑乳油8 000倍、16%氟硅唑乳油2 000~3 000倍,并与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7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1∶(2~3)∶200波尔多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交替等。

(4)果实套袋。落花后半月至6月中旬套袋。套袋前,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80%代森锰锌或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2 000倍+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700倍等药剂,对果面消毒。

(5)贮藏期管理。严格剔除病果,人工挑拣,0~2℃下低温贮藏。

苹果黑星病

苹果黑星病为检疫对象。目前在我国新疆局部地区有发生的报道。

症  状 苹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苹果黑星病主要为害果实或叶片等地上部幼嫩组织。从落花期到果实成熟期均可发病。

(1)叶片染病。叶片的正反两面均可被侵染,且沿叶脉两侧先表现出症状。初期病斑为橄榄绿色,色泽较周围组织稍深,病斑周围的健康组织变厚,使病斑向上凸出,其背面呈环状凹入。发病后期,病斑颜色加深变为黑褐色或黑色,最后叶片提前脱落。

(2)叶柄染病。病斑呈长条形,使叶片变黄脱落。

(3)果实染病,表层木栓化,致果实开裂畸形。

黑星病病果

黑星病病叶

病  原 苹果黑星病病原尚不清楚。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枝和芽鳞内或以假囊壳在病叶中越冬。翌年5~8月释放子囊孢子,以7月释放量最多;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潜育期9~14天。叶片和果实染病15天左右即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一直持续到当年秋季。9月末病害停止扩展。

苹果黑星病的发生与气候、品种有关。早春多雨发病较早;夏季阴雨连绵,病害流行快。子囊壳发育适温13℃,子囊孢子成熟适温20℃;10℃以下,24℃以上,子囊孢子成熟延迟。子囊孢子的释放多在雨后,有水滴或雨量大于0.3毫米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必须在有雨水的条件下才能传播。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2℃,子囊孢子萌发适温为15~21℃;分生孢子侵染温度8~10℃,子囊孢子则为19℃。子囊孢子侵染的潜育期19℃时为9~14天,分生孢子为8~10天。苹果各品种间感病性存在一定差异。小苹果中黄太平易染病,黄海棠、花红及三叶海棠、河南海棠抗病,多花海棠高度抗病。大苹果中国光、红富士易染病,金帅、红星较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严格执行检疫制度,谨防带病苗木、接穗和果实从病区传入无病区。

(2)发病严重果园选栽抗病品种。

(3)清除初侵染源。秋末冬初彻底清除落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喷1∶1∶100的波尔多液,以杀死病叶内的子囊孢子。

(4)喷药保护。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43%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 000倍、1∶(2~3)∶200倍波尔多液、53.8%可杀得2 000干悬浮剂1 0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40%氟硅唑乳油8 000~10 000倍,16%氟硅唑水剂2 000~3 000倍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等。

苹果霉心病

苹果霉心病又称心腐病。

症  状 苹果霉心病主要侵染果实,引起果实心腐或早期脱落,果实外观常表现正常;受害严重的幼果常早期脱落。该病的显著特征是果心霉变和腐烂。

发病初期,果心产生褐色点状或条状坏死点,渐变为褐色斑块,果心充满粉红色霉状物,果肉发黄,病果肉附近味道变苦,果肉腐烂;随着病害的进一步扩展,果肉继续向外腐烂,最后全果腐烂。还有一种长有灰褐色至褐色霉层,病部多局限于果心,少数扩展到果肉部分,病果一般尚有食用价值。

树上病果偶有果面变黄、果形不正或提早着色、提前落果的现象,但一般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受害严重的果实多为畸形果,从果梗至萼洼全烂。在贮藏期,胴部出现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斑块彼此相连成片,最后全果腐烂,病果味苦。

霉心病病果(病果颜色较黑)

果心产生明显的黑色霉层

果心霉层不明显的病果

病  原 苹果霉心病由多种弱寄生菌混合侵染引起。主要有产生黑色菌丝体的链格孢菌,产生红色或粉红色霉层的粉红单端孢菌,产生灰色菌丝体的头孢霉菌、串珠镰孢菌,均属半知菌类真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在病僵果或坏死组织内或以孢子潜藏于芽的鳞片间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从萼筒进入心室,病菌主要在花期侵入,后孢子潜伏于果心内,随果实的发育,霉菌开始增殖,6月可见病果脱落,但以果实生长后期居多。有些病果到贮藏期才表现症状,引起霉烂。

苹果霉心病的发生与气候、品种密切相关。降雨早、降雨多、气候潮湿、果园地势低洼、郁闭、通风不良利于发病。苹果各品种间,凡果实萼口大、萼筒长与果心相连的易染病;萼口小、萼筒短的则较抗病。元帅系品种红星、元帅、伏锦、红冠等萼筒长,宽大,发病重;金冠等半开萼发病较轻;小国光抗病性强。

防治方法

(1)发病严重果园,选栽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注意排涝,种植绿肥,合理增施有机肥。

(3)清除初侵染源。秋末冬初清除病果、僵果和病枝残体,集中烧毁。

(4)果实套袋,套袋前先喷一次1∶2∶200倍波尔多液。幼果形成即套袋。纸袋最好涂以苏子油,以避免因风吹、雨淋、日晒而破裂;红色品种应于采前一周撕掉纸袋,以利果实着色。

(5)药剂防治。发芽前喷洒波美3~5度石硫合剂加0.3%五氯酚钠,以减少树体带菌。花前、花后及幼果期每隔半月喷药1次,防止霉菌侵入,药剂可选用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5%菌毒清水剂5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3%多氧清水剂400~600倍。

(6)加强贮藏期管理。采收前1个月喷洒比久2 000毫克/千克。

(7)采后控制窖中温、湿度,最适温度为1~2℃。相对湿度90%左右发展简易气调贮藏或冷藏。

苹果黑点病

黑点病病果

症  状 苹果黑点病主要为害套袋果实。该病多发生在套袋苹果的萼洼或果顶部位,严重时,在果实表面也发生。发病初期,在苹果萼洼周围出现针尖大的小黑点,逐渐扩展至芝麻粒大乃至绿豆粒大,黑点仅局限在果皮表面,不深入果肉。

病  原 苹果黑点病可由粉红聚端孢菌、链格孢霉、苹果柱盘孢霉、苹果茎点菌、点枝顶孢等多种病原引起,其中粉红聚端孢菌、链格孢霉为主要病原。

发生规律 病菌在受害果及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孢子进行侵染。苹果感染盛期在落花后10~30天。最早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雨季是发病盛期,随后发病明显减少。

病害发生与气象条件、果园立地条件等因素有关。高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通风透光不良果园在降雨频繁的高温期发病严重,树体郁闭的低海拔地区果园发病显著重于高海拔地区果园。树冠中、下部和内膛发病明显高于上部和外围;透气性差、表面吸水性差的果袋发病率较高。

防治方法

(1)选用优质果袋。

(2)果面无水时进行套袋。

(3)喷药防治。谢花后7~10天喷1次保护性杀菌剂,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套袋前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喷药后2~3天立即套袋。套袋期间遇雨,应补喷药剂。9月下旬脱袋后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等药剂,预防后期发病。

(4)搞好夏季修剪。做好拉枝、摘心等夏季修剪工作,改善果园和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此外,及时排出园内积水。

苹果蝇粪病和煤污病

煤污病病果

症  状 苹果蝇粪病发病后在果面形成许多光亮而稍微隆起的小黑点,小黑点之间由无色菌丝沟通,形似蝇粪便,用手难以擦去,也不易自行脱落。

苹果煤污病发病后在果面产生棕褐色或深褐色污斑,边缘不明显,似煤斑,菌丝层很薄用手易擦去,常沿雨水流向发病。

病  原 苹果蝇粪病主要由仁果细盾霉等真菌引起。煤污病由仁果黏壳孢菌引起。两菌活动的温度为6~29℃,适温26℃,pH值为5~13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9。

发生规律 苹果蝇粪病和煤污病病菌均寄生于苹果一年生枝条,在果台及短果枝、顶芽、侧芽上越冬。翌年春季末,病菌在菌丛里形成分生孢子器,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6月初至9月为病菌侵染果实的时期,7~8月侵染率高,为病菌侵染的高峰期。6月上旬到9月下旬均可发病。

病害发生主要与生长期雨水偏多,造成果园内空气湿度过大有关。此外密植、修剪不当、树冠过密、果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管理粗放以及果园长期积水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雨季及时开沟排涝。合理修剪,增强果园通透性,降低果园湿度。及时清除园内杂草。

(2)药剂防治。从6月上中旬开始, 用浓度1∶2∶200倍的波尔多液、53.8%可杀得2 000干悬浮剂1 000倍、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4 000~6 000倍或75%百菌清水剂800倍等药剂连续喷药2~3次。一般果园或轻病果园可结合炭疽病、褐斑病、轮纹病等一起防治。

(3)采后处理。用小苏打500克、漂白粉500克,加50千克水制成混合液。用这种混合液浸泡病果3~5 分钟,除去果面污斑,然后用清水浸洗1~2 次, 晾干后保存。

苹果红腐病

症  状 苹果红腐病主要为害果实, 田间幼果发病后, 由于果心腐烂,病果多早期脱落。采收前至贮运期发病,一般是在果心发病,最初是由心室壁开始, 出现不规则的褐变组织,逐渐由果内向果面发展,在果面形成黑褐色、深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剖果观察,可见心室中长出大量粉红色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在黑星病发生区,该病也可在受黑星病侵染的果实病斑上发生,产生明显的粉红色霉层。

病  原 苹果红腐病由粉红单端孢霉引起。病菌活动温度为10~35℃,较适宜的温度为22~28℃,适宜的空气湿度为85%~100%。

发生规律 病原菌主要在树体上残存的小僵果中越冬,翌年春季至9月产生分生孢子,其中4~7月为孢子飞散的高峰。孢子借风雨传播,经萼筒侵入或在黑星病感染的病斑上侵入发病。在有降雨的情况下均能侵染果实。

生长期或贮藏期高温、高湿利于发病。黑星病重的果园发病也重。不同品种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元帅、红富士品种易感病,国光品种较抗病。

防治方法

(1)清除初侵染源。结合冬季清园,彻底清除园内病残果。生长期和贮藏期间,认真检查,及时摘除或拣出病果。

(2)药剂防治。结合苹果轮纹病的防治,可喷40%多菌灵悬浮剂600~800倍液、1∶2∶200倍波尔多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3)控制贮藏库温湿度,避免温度太高、湿度过大。有条件的可选用小型气调库,采收后及时入库进行气调贮藏。

(4)在苹果黑星病病区,应及时控制黑星病的发生(具体可参考苹果黑星病防治)。

苹果青霉病

症  状 苹果青霉病主要为害近贮运期和贮藏期的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淡褐色圆形水渍状病斑,剖果观察,病斑呈圆锥状,导致病部腐烂,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突起小瘤状霉块,初为白色,后变为青绿色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10余天即可造成全果变软腐烂。腐烂的果肉具强烈的霉味。

病  原 苹果青霉病主要由扩展青霉、意大利青霉、常现青霉、冰岛青霉、圆弧青霉和壳青霉等多种青霉菌引起。扩展青霉,属半知菌类真菌。扩展青霉分生孢子在3~30℃均可萌发,适温为10~25℃,最适温度为15℃。菌丝在13~30℃均可生长,适温为13~25℃,最适温度为20℃;分生孢子萌发需要饱和湿度,萌发最适pH值为4。

青霉病病果

后期产生分生孢子

发生规律 苹果青霉病主要发生在贮藏运输期间,病菌经刺伤、虫伤、自然裂口等伤口侵入,也可由果柄和萼凹处侵入,很少经果实皮孔侵入。病菌随气流或通过病、健果接触传播;分生孢子落到果实伤口上,便能迅速萌发侵入,并产生毒素,致中胶层细胞解离,果肉软腐。温度在25℃左右,病害发展最快;0℃时孢子虽不能萌发,但侵入的菌丝能缓慢生长导致果腐;靠近烂果的果实,如表面有刺伤或裂纹,烂果上的菌丝会直接侵入健果而引起腐烂。在贮藏前期及末期,窖温较高时病害扩展快,在冬季低温阶段病害发展缓慢。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水分管理,尽可能减少果实裂纹。

(2)适时采收。

(3)减少伤口。青霉病菌主要从各种伤口侵入,因此,在果实采摘、堆放、分级、搬运及贮藏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碰伤、果柄刺伤、挤压伤等。如发现伤果,及时拣出处理。

(4)药剂处理。果实入库前, 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40%氟硅唑乳油8 000倍或仲丁胺300倍浸果5分钟进行杀菌。

(5)果库消毒。入库前进行果库消毒, 可用硫黄每立方米20~25克加锯屑和10%氯化钾点燃, 密闭熏蒸2天; 也可用1%~2%福尔马林、4%漂白粉水溶液喷布,熏蒸2天。

(6)采用单果包装。包装纸上可喷洒仲丁胺300倍液或其他挥发性杀菌剂。

(7)贮藏期间,控制库内温度,保持在1~2℃。提倡采用气调库,控制贮藏温度为0~2℃,氧气含量为3%~5%,二氧化碳含量为10%~15%。

苹果灰霉病

灰霉病病果

症  状 苹果灰霉病主要为害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初呈水渍状灰白色至灰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不凹陷,后扩大变为浅黄色或黄褐色不规则形软腐病斑,潮湿时表面产生大量鼠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导致全果腐烂。后期病果上有时可产生不规则形黑色菌核。

病  原 苹果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引起。

发生规律 苹果灰霉病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落叶上越冬或越夏。翌年春季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侵入为害。在贮运期,病果与健果接触也可侵染。病菌发育温值2~31℃,最适温度20~23℃,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的高湿状态易发病。早春低温、高湿、日照不足利于灰霉病发生。此外,栽植过密、灌水过多、管理不善的果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合理修剪,增强果园通透性,降低湿度。

(2)清园。秋末冬初结合修剪,除掉病残枝、叶及落地病果,集中销毁。

(3)减少人为伤口。在采收、分级包装、贮藏、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产生伤口。在入窖(库)贮藏前严格淘汰伤果,贮藏期间及时清理伤果,以防病害蔓延。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65%抗霉灵(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 5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或50%多霉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

(5)果窖(库)消毒。果窖(库)、旧果筐和果箱等,使用前进行药剂灭菌处理。可用硫黄熏蒸,用药量2~3千克/100米3(加锯末和10%氯酸钾),密闭熏蒸2天左右;或1%~2%福尔马林、4%漂白粉水溶液喷布熏蒸,密闭24小时。

(6)药剂浸果。果实入窖前可用5%己唑醇悬浮液1 0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倍、氨丁烷悬浮液200倍浸果。

苹果苦痘病

症  状 苹果苦痘病又称苦陷病,是苹果成熟期和贮藏期常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主要表现在果实上。发病时果皮下的果肉先变褐,逐渐在果面上出现圆形稍凹陷的病斑,在红色品种上现暗红色斑,在绿色品种上现深绿色斑,在青色品种上形成灰褐色斑。后期发病部位凹陷,皮下果肉干缩呈海绵状,表皮坏死,有苦味。

病  因 苹果苦痘病的发生与叶片、果实的钙比有关。叶片、果实的钙比比率上升,发病率增高。果实生长后期过多地施用速效氮肥, 或向土壤中过多施钾肥,都易引起钙的缺乏。另外果实生长后期灌水过多, 排水不畅,果实尚未充分成熟而过早采收的果园发病重;幼果期和采收前降水量大或频繁时发病重;贮藏初期温度过高, 窖内通风透气不良,易导致苦痘病的发生。

苦痘病病果

在苹果各品种中,国光、祝光、元帅、金冠(幼树)、富士等较感病,红宝石贮藏期无苦痘病。同一品种,砧木不同,发病轻重不同。如接穗用国光、烟台沙果、福山小海棠发病轻,用山定子砧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和砧木。生产上不同品种、砧木对苦痘病的感病性具明显差异,所以应当选用抗病品种和砧木,对发病严重的品种,采用高接抗病品种的方法以减轻为害。

(2)改善栽培管理条件。合理修剪,适时采收,增施有机肥和绿肥,严防偏施和晚施氮肥,改良土壤,早春注意浇水,雨季及时排水,适时适量施用氮肥,防止过量氨态氮的积累。

(3)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环境。

(4)叶面、果实喷钙。苹果树盛花后3周、5周和采收前10周、8周各喷一次0.3%的硝酸钙溶液,可有效地防止苦痘病的发生。因硝酸钙对红色品种的着色有抑制作用, 所以红色品种可改喷0.5%氯化钙溶液。

(5)适时采收。

(6)加强贮藏期管理。入库前用8%氯化钙或1%~6%的硝酸钙溶液浸果。贮藏期要控制窖内温度为0~2℃,并保持良好的通透性。有条件的采用小型气调库,必要时可把采后的苹果放入1℃预冷,然后贮藏。

苹果水心病

症  状 苹果水心病在果实接近成熟、贮藏期间均可发生。发病时,病果局部果肉糖化,半透明,有甜味。发病严重时,果皮半透明,隐约可见糖化果肉,病组织腐败褐变。

水心病病果

病  因 苹果水心病可能是由于果实内山梨糖醇积累,钙氮不平衡而打乱了果实正常代谢所致。延迟采收的果实,初结果树的果实,树冠外围直接暴晒在阳光下出现日灼症状的果实,以及在近成熟期昼夜温差较大地区的果实易发病;大果比小果发病多,使用高氮低钙肥会加重发病。品种不同,抗病能力不同,富士系、嘎啦系和元帅系苹果受害比较严重。

防治方法

(1)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质肥料,促进根系发育,有利于增加钙素吸收,改善钾、钙比。

(2)调整果实负载量。通过修剪和疏花、疏果,使枝果比维持在(3~5)∶1,叶果比(30~40)∶1。

(3)适当回缩结果枝,避免果实直晒而出现日灼。

(4)适期采收。对易发病品种适当提前采收。

(5)喷布比久。采收前8周喷比久1 000毫克/千克。

(6)果面喷钙。苹果花后3周、5周,以及采收前8周、10周,对果面喷4次硝酸钙200倍液或氨基酸钙300~500倍液。也可喷含海藻多糖钙水溶性肥料。

(7)果品不宜用塑料袋贮运。

苹果缩果病

症  状 苹果缩果病主要表现在果实上,严重时新梢和叶片也发病。果实染病从落花后至采收期均可发生,常因发病的早晚和品种不同分为果面干斑型、果肉木栓型和锈斑型。

(1)果面干斑型。多在落花后半月左右开始发生。果面上初现暗绿色或暗红色近水渍状圆斑,随后病部表面分泌黄色黏液,皮下果肉呈水渍状半透明,后期果肉坏死,干缩凹陷、畸形。发病重时果形变小、病斑开裂,果实早落。金冠、祝光等主要表现这种症状。

(2)果肉木栓化型。从落花后半月至果实采收期陆续发病。但以生长后期发生较多。发病初期果肉内部呈水渍状,随后呈海绵状,褐色。果面凹凸不平。幼果期发病,果小、畸形,易早落。生长后期果实染病,果面凹凸不平,红色品种着色早,易早落,重病果果实呈海绵状,不能食用;轻病果,果肉局部变色坏死,味淡,品质劣。丹顶、鸡冠、倭锦、伏锦等品种表现这种类型。

(3)锈斑型。发病后果实呈扁圆形或长筒形,沿果柄周围果面变褐,形成细密的横条纹,锈斑干裂,果肉不木栓化,果肉松软。国光、金冠、赤阳多为此类型。

病  因 苹果缩果病系因土壤缺硼引起。土壤缺硼临界浓度为0.3毫克/千克。苹果树在不同时期,对硼素需要量有所不同。叶子无缺硼症状的临界浓度为19~22毫克/千克;22毫克/千克以上为无症状树;低于10毫克/千克呈严重缺乏症状。一般在花期需硼最多,此时,若能满足果树对硼需求,可提高坐果率和产量。

苹果缩果病发生与果园质地、气候及品种等有关。沙质土壤,硼素易淋溶流失,硼含量不足;黏质土壤含硼量较多;石灰质或碱性土壤硼呈不溶状态,植株根系不易吸收;钙质较多的土壤,硼也不易被吸收。瘠薄的山地果园中可溶性硼含量低,土壤过于干旱,影响硼的可溶性,根也难以吸收利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可给态硼含量高,土壤瘠薄的山地或沙砾地及沙滩地果园或土壤中硼和盐类易流失的地区发病重。施有机肥多的果园发病轻。果园长期依赖化肥,特别是偏重氮肥,磷、钾肥不足,造成树体营养失调,易引起缺硼。

苹果品种间对缺硼敏感程度不同。藤牧一号、美国八号、红津轻、秦冠、红玉、倭锦、鸡冠、金冠、大国光发病重;丹顶、祝光、元帅、金帅、祥玉、赤阳发病轻;国光较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对山地、河沙土、盐碱土、黏重土果园, 应种植绿肥, 增施农家肥,深翻改土,改善土壤条件。干旱年份或地区注意适时灌水。

(2)根施硼肥。秋季或春季开花前结合施基肥,施入硼砂或硼酸。施用量因树体大小略异。幼树每株50~150克,大树每株150~250克。如用硼酸,用量应减少1/3。施后立即灌水,然后再覆土。施用一次肥效可维持2~3年。注意硼砂在凉水中溶解差, 应先在40~50℃温水中化开,再以清水对至要求浓度。

(3)根外追肥。花前、花期及花后应选无风阴天, 或晴天早晨露水干后至10时前,或下午5时后各喷一次0.3%~0.5%硼砂液。碱性强的土壤硼砂易被钙固定,不易被植物吸收,采用此法效果好。花期喷硼有效期仅1年, 需年年喷施。

苹果锈果病

苹果锈果病在国内各苹果产区均发生,主要表现在果实上。因品种、环境条件的变化,果实上的症状主要分为五类:

(1)锈果型。最初在果顶部出现深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沿果面向果梗方向扩展,形成五条与心室相对的铁锈色条斑,病斑呈茶褐色,木栓化。随果实的生长,在纵纹间常产生许多小裂纹或斑块,严重时锈斑开裂,果实发育受阻呈畸形。有的果面无明显锈斑,但产生很多深入果肉的裂纹,裂纹处稍凹陷,病果易萎缩早落。

(2)花脸型。染病果着色后,在果面散生近圆形黄绿色斑块,成熟后呈红绿相间的“花脸”状。黄色品种病果成熟后果面色泽不匀,出现浓淡相间的斑块,果面略呈凹凸不平状。富士、秦冠、祝光、元帅、红魁、倭锦、国光及白海棠、沙果、槟子、花红等有此表现。

(3)锈果-花脸型。病果着色前在果顶部出现锈斑,或在果面散生锈斑,着色后在未发生锈斑的地方或锈斑周围出现不着色的斑块,果面红绿相间,成为既有锈斑又有花脸的复合症状。一般中熟品种元帅、红玉、赤阳、红海棠等表现此症状。

(4)环斑型。初生不着色的圆斑,近成熟时,呈圆形斑纹,或黑色圆圈,稍凹陷,仅限于果面。有的品种被害后叶片卷曲,茎干部产生坏死斑。

(5)绿点型。果实着色后,产生很多绿色小晕点,边缘不整齐,似花脸,个别病果顶部有锈斑。金冠和黄冠上常表现这种症状。

锈果病病果

花脸型锈果

金冠品种的锈果树

二、叶部病害

苹果褐斑病

症  状 苹果褐斑病在老叶和嫩叶上均能发生,分蘖苗、树冠中下部和内膛叶片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开始出现褐色或紫褐色小点,随后扩展为以下三种不同类型的病斑。

褐斑病发病初期

褐斑病为害后期

褐斑病为害后期(病斑上产生大量子实体)

褐斑病造成提前大量落叶

(1)同心轮纹型。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紫褐色至深褐色的小点,逐渐扩大为中心枯死,边缘为暗褐色的大斑,斑四周为黄色,外围有绿色晕圈,后期病斑上长出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

(2)针芒型。病斑似针芒状向外扩展,无一定边缘。病斑小, 直径不超过3毫米, 1个病斑上只产生几个分生孢子盘, 但由于病斑数量多, 布满叶片,叶片变黄后很快脱落。

(3)混合型。病斑暗褐色,较大,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上散生有不呈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绿色,有时病斑边缘呈针芒状。

病  原 苹果褐斑病是由苹果盘二孢菌引起的。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盘或子囊盘在上年落地的病叶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孢子,随雨水冲溅到临近地面的叶片上,从叶的正面或背面侵染,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病菌从侵入到发病一般为6~12天,干旱时期可长达45天,从侵入到病叶脱落一般为13~55天。多雨潮湿是病菌扩展及产生分生孢子的必要条件,干燥及沤烂的病叶无产生分生孢子的能力。

苹果褐斑病的发生、流行与雨水、树势、栽培管理及品种有密切关系。每年降雨次数、降雨强度、雨量分布对发病和病害流行影响很大。冬季温暖潮湿,春秋雨季提前、雨日多且降水量大的年份,病害易大流行,干旱少雨年份一般发病较轻。田间一般5~6月开始发病,7~9月为发病盛期,10月随温度降低病害逐渐停止。

树势、栽培等对发病也有较大的影响,同一品种的幼树较衰弱的老树发病轻;同一株树的当年结果枝较营养枝发病重,树冠内膛叶片比外围叶片发病重,树冠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发病早且重。果园土层厚的发病轻,土层薄的发病重。从品种上来看,红富士和红星系品种比较易感病。秦冠较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土壤黏重或地下水位高的果园要注意排水,保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合理修剪,促使树冠通风透光。在病害重发区提倡栽植抗性较强的品种或不同抗性的品种合理搭配。

(2)清除越冬菌源。秋末冬初清扫落叶,集中烧毁。冬季耕翻。秋冬落叶期前树上喷2.5%尿素液促使叶片快速腐化。及时剪除徒长枝病梢,减少侵染源。

(3)药剂防治。从5月开始,做好用药预防工作,一般套袋前可结合预防轮纹病、霉心病等喷2~3次杀菌剂,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套袋后至果实成熟前一般可用43%戊唑醇悬浮剂4 000倍,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200~1 500倍、72%福美锌可湿性粉剂800倍等药剂,并与1∶(2~3)∶200倍波尔多液或锌铜波尔多液(硫酸锌∶硫酸铜∶石灰∶水=0.5∶0.5∶2∶200)、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77%硫酸铜钙600倍液等保护剂交替用药5~6次。雨季杀菌剂中加入黄腐酸盐500~1 000倍液可明显增加药剂的耐雨水冲刷能力。

苹果斑点落叶病

叶片发病初期

症  状 苹果斑点落叶病主要发生在嫩叶上,有时嫩枝和果实上也发生,特别是展叶后20天内的春梢或秋梢嫩叶发病较重。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褐色或褐色小点,周围有紫褐色晕圈。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大或多个病斑相连,导致叶片焦枯,遇潮湿的天气条件,病斑反面长出大量黑色霉层(为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并产生毒素,造成叶片提前脱落。

叶柄、嫩枝染病,致皮孔突起,并以皮孔为中心产生褐色椭圆形凹陷斑,边缘开裂。

果实染病多在近成熟期发生,果面上产生红褐色病斑。果心受害后,一般在果心内可产生黑色霉层。

斑点落叶病为害嫩梢

斑点落叶病后期症状

病  原 苹果斑点落叶病是由交链孢属真菌引起的。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受害叶、枝条或芽鳞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传播,从皮孔侵入进行初侵染。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一年一般有两个活动高峰:第一个高峰从5月上旬至6月中旬,孢子量迅速增加,导致春梢和叶片大量感病,严重时造成落叶;第二个高峰在8月中下旬至9月,引起秋梢严重发病,甚至造成大量落叶。病害潜育期随温度不同而异,17℃时潜育期为6小时,20~26℃时缩短为4小时,28~31℃时的高温下是3小时。17~31℃时枝条叶片均可发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发生、流行除与叶龄有关外,也与气候、品种密切相关。高温多雨下病害易发生和流行,春季干旱年份,病害发病推迟;夏秋季降雨多,秋梢发病重。苹果栽培品种中,红星系、红元帅易感病;富士系、金帅系发病较轻。此外,树势较弱、果园密闭通风不良、地势低洼易积水等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栽培管理。土壤黏重或地下水位高的果园要注意排水,保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合理修剪,及时剪除徒长枝,促使果园内通风透光。

(2)清除越冬菌源。秋末冬初清扫落叶,集中烧毁。冬季耕翻。

(3)春梢和秋梢生长期及时喷药,可选用下述药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倍、1∶(2~3)∶200波尔多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0~7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2 500倍、43%戊唑醇悬浮剂5 000~6 000倍、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等。

苹果白粉病

症  状 苹果白粉病主要为害幼苗或苹果树的嫩梢、叶片,也可为害芽、花及幼果。

(1)叶片感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黄色小斑,随后开始在叶片背面长出少量白粉状物,白粉层逐渐蔓延,颜色变暗,叶片正反两面均布有白粉,导致叶片凹凸不平、卷叶,叶片最后干枯。严重时,全叶死亡。

白粉病为害后(叶片正面产生分生孢子堆)

白粉病为害叶片

(2)嫩梢感病。新梢生长受抑制,节间变短,其上着生的叶片狭长或不开张,变硬变脆,叶缘上卷。严重的整个枝梢枯死。

(3)芽感病。呈暗褐色,瘦长尖细,鳞片松散,上部不能合拢而呈刷状,表面茸毛少,严重受害的干枯死亡。春季病芽萌动后,生长迟缓,不易展开。花芽受害,轻者花瓣变为淡绿色,变细变长,萼片、花梗畸形,雌雄蕊丧失授粉和受精能力,最后也干枯死亡;严重的花蕾萎缩枯死。

白粉病为害梢

白粉病为害花蕾

白粉病病果

白粉病后期症状

(4)幼果感病。多发生在萼的附近,萼洼处产生白色粉斑,病部变硬,果实长大后白粉脱落,形成网状锈斑。变硬的组织后期开裂,形成裂口或裂纹。果梗受害,幼果萎缩早落。

病  原 白粉病由白叉丝单囊壳菌真菌引起。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1℃,高于25℃即有阻碍作用,湿度达70%以上时利于孢子繁殖和传播。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芽的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或越夏,翌年春季随芽的萌动,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随风传播侵染嫩芽、嫩叶或幼果。4~9月病菌均可侵染,其中4~5月为侵染盛期,6~8月暂时停顿,9月侵染秋梢。一般气温19~22℃,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分生孢子1~2天即可完成侵染。

苹果白粉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栽培条件及品种有关。春季温暖干旱、夏季多雨凉爽、秋季晴朗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连续下雨会抑制白粉病的发生。果园偏施氮肥或钾肥不足、种植过密、土壤黏重、积水过多发病重。轻剪有利于越冬菌源的保留和积累。不同苹果品种间感病性存在较大差异:秦冠、元帅较抗病;红富士、花冠等感病。

防治方法

(1)发病严重地区提倡选用抗病品种。

(2)消灭越冬菌源。冬剪时尽量剪除病梢、病芽。早春发芽后经常注意观察,及时剪除病梢、病芽。

(3)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当稀植,控制灌水。及时疏除过密枝组。

(4)药剂防治。发芽前喷洒25%硫悬浮剂250~300倍液,70%硫黄可湿性粉剂150倍、3~5波美度石硫合剂。春季于展叶初期(一般为5~6叶),喷50%硫悬浮剂400~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 0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50%多菌灵硫黄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选用12.5%腈菌唑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6 000~8 0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5 000~6 000倍液。对苗圃地,可连续喷2~3次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注意掌握好喷药的时间,在安全用药的情况下早做预防效果越好。

苹果锈病

苹果锈病为害叶片

症  状 苹果锈病又称苹果赤星病,主要为害叶片、嫩梢、果实等,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提前大量落叶,削弱树势,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

(1)叶片发病。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产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逐渐发展成直径为5~10毫米的橙黄色圆斑,病斑边缘常呈红色。6月中旬前后,病斑背面隆起,隆起处丛生淡黄色须状物,即病菌锈孢子器。

(2)果实染病。幼果表面产生近圆形黄色病斑,以后在病斑周围产生须状的锈孢子器,病果生长停滞,多呈畸形,严重时早落。

(3)幼苗、嫩枝染病。病斑为梭形,橙黄色,后期病部凹陷龟裂,易从病部折断。

病  原 苹果锈病由山田胶锈菌引起。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转主寄主(如桧柏)枝上的菌瘿中越冬,翌年春季形成褐色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小孢子随风传到苹果树上,侵染苹果叶片和果实,形成性孢子器和性孢子,最后在苹果树上产生锈孢子腔和锈孢子。秋季锈孢子成熟后又随风传播到转主寄主(如桧柏)上,侵染转主寄主(桧柏)枝条引起发病,冬季以菌丝体在桧柏病部越冬。苹果锈病没有夏孢子,一年仅侵染1次。3~4月高温多雨,易引起锈病大发生。

苹果锈病在苹果树上不能越冬,只能在转主寄主如桧柏、龙柏等树种上才能越冬,完成病害循环,若果园周围没有桧柏等转主寄主,则锈病就不能发生。因此,转主寄主的受害程度,将直接影响锈病越冬菌源量的多少,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发病重、距离苹果园近,若再遇春季多雨水,田间湿度大,病害一般就重。

防治方法

(1)清除转主寄主。彻底砍除果园周围5千米以内的桧柏、龙柏等树木,断绝锈病的侵染源来源。若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不能砍除时,则在转主寄主上喷药,防止转主寄主发病。可于早春冬孢子角未遇雨胶化之前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0%氟硅唑乳油6 000~8 000倍1~2次。

(2)药剂防治。在展叶后,于冬孢子角将胶化前在苹果树上喷药。随后在10天内再度喷药,注意雨后要立即补喷药。药剂可用40%氟硅唑乳油6 000~8 000倍,12.5%腈菌唑乳油3 000倍,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

苹果银叶病

银叶病病叶

症  状 苹果银叶病主要为害结果树,也能侵染苗木、幼树及病树根蘖苗。一般10年生以上大树发病较多。主要表现在叶片上,轻病树展叶后,病叶颜色较正常叶略淡,5月上中旬逐渐变为银白色。秋季银叶病症状更为明显,叶上产生褐色不规则的锈斑,或者叶片退色,产生灰、绿、黄三色相间的鱼鳞状斑纹,后期锈斑破裂成穿孔。用手指搓病叶,表皮易碎裂卷曲。病菌也可侵入枝干,使木质部和髓部变为褐色,在阴雨连绵的气候条件下,腐朽木上长出紫褐色木耳状物,数层重叠如瓦状;根部多腐朽,严重时,2~3年后病株死亡。

银叶病树

正常树叶片(左)与银叶病树叶片(右)比较

正常树叶片(后)与银叶病树叶片(前)比较

银叶病在枝干上的子实体

病  原 银叶病由紫韧革菌引起,该菌属担子菌。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枝干的木质部内或以子实体在树皮外越冬。子实体形成后,在紫褐色的子实体层上产生白霜状担孢子,随风雨传播,通过伤口侵入,在木质部定植,然后沿导管上下蔓延。春、秋雨季是病菌侵入的有利时期。树体从感病到出现症状,需1~2年时间,发病后,重病树1~2年死亡;轻病树可存活数年,部分病树还可自行恢复健康。

苹果银叶病的发生与果园地势、管理水平及品种密切相关。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盐碱过重、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重;果园管理粗放,伤口不及时保护等均易导致病害发生。大树较幼树易感病。苹果各品种间感病性存在差异。富士、嘎啦易感病;红玉、国光次之,元帅、红星、乔纳金、金帅较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合理整形修剪。增施有机肥。防止低洼地积水。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2)清除初侵染源。及时挖除重病树、病死树;清除病根,锯除发病枝干等。

(3)伤口处理。发现伤口,及时消毒并涂涂抹剂,防止病菌侵入。常用涂抹剂有:波尔多浆,还可用70%“402”乳剂500倍液,也可从病树枝干钻孔注入硫酸八羟基喹啉溶液。

(4)药剂防治。

1)吊针注射法。在发病主枝基部向主干处用木工钻钻孔,全树三孔,钻孔用软木栓塞好;将配制成春雷霉素500倍的药液装入1 000毫升玻璃瓶内,瓶口用橡皮塞塞好;在医用注射胶管两端安装吊针,并分别插入瓶塞及软木栓内;将药瓶挂在高处,让其自动滴注;时间掌握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侵染高峰期。

2)树盘灌根治疗法。采用20%粉锈宁乳油500倍液对病树进行浇根。把树干周围的土扒开露出表层根系,以树干为中心扒土宽度为80厘米,将药液倒入穴中。自苹果树萌芽至7月每月1次,共浇根3~4次,浇最后1次后将穴埋好。此外,在药物浇根的同时,要做好田间管理。

(5)蒜泥治疗法。选择红皮大蒜去皮,捣成蒜泥。用钻在患银叶病的苹果树主干基部开始向上打孔,深度以达髓部为宜。把蒜泥塞入孔内,塞满但不要超出形成层,以防烧烂树皮,然后用泥土封口,再用塑料包扎。

(6)剥皮治疗法。将重病树主干皮全部剥除。剥皮一般在5月选晴朗天气进行。严重的要扒土晾根,并将病根除去,然后用药剂进行消毒,每株用药35~60千克。药剂可选用40%甲醛1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埋藏治疗。用直径1.5厘米钻孔器钻成3厘米深的孔,将药埋入树洞内,洞口用软木塞或宽胶带封好。药量视枝干粗细而定。一般直径10厘米左右的埋1丸;大树可隔10厘米螺旋状错开打孔,每孔埋1丸硫酸八羟基喹啉丸剂,埋丸时间掌握在树体水分上升的时期,一般早埋效果好。

苹果花叶病

苹果花叶病在全国各产区均有发生,且以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发生较多,主要表现在金冠、秦冠、富士等品种上,元帅、红星、国光发病较轻。发病重的果园病株率高达30%以上。该病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因品种和病毒株系的不同,症状可分为五种类型:

(1)斑驳型。病斑鲜黄色,大小不等,不定形,边缘清晰。常多个病斑连成大斑。

(2)花叶型。呈现黄绿相间的不规则形病斑,边缘不清晰,较大。

(3)条斑网纹型。沿叶脉失绿黄化,有时仅主脉和支脉黄化,变色部分较宽,有时仅叶脉及其附近组织黄化,较狭窄,呈网纹状。幼叶染病,中脉向一侧明显弯曲,叶片畸形,或在病叶顶部以支脉为界形成“Ⅴ”字形的黄色大斑。

(4)环斑型。病叶上产生鲜黄色,环状或近环状斑纹,呈圆形或椭圆形。

(5)镶边型。叶片边缘黄化,其他部分正常。

苹果花叶病的五种症状常混合发生。受害植株新梢较短,尤以秋梢明显,节数减少,果实不耐贮藏,易受炭疽病菌侵染。

苹果花叶病为害叶片

苹果花叶病为害叶片

苹果花叶病发病状

苹果花叶病发病状

苹果黄叶病

症  状 苹果黄叶病发病多从新梢顶端的幼嫩叶片开始, 初期叶肉先变黄, 而两侧叶脉仍为绿色,整个叶片呈绿色网纹状。随着病势发展, 黄化程度逐渐加重, 甚至全叶呈黄白色或白色, 叶的边缘枯焦, 最后全叶枯死。缺铁比较严重时, 新梢顶端也可枯死。

苹果黄叶病引起黄化

苹果黄叶病严重发生时形成枯死斑

病  因 苹果黄叶病发生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缺乏果树可以吸收的铁元素。黄叶病发病轻重与土质有关:一般沙壤土栽植的果树发病轻,盐碱土或土壤内含石灰质高,均可使可溶性的二价铁变成不溶性的三价铁盐而沉淀,使果树无法吸收利用。

干旱时, 由于地下水蒸发,表土含盐量增加,黄叶病重。

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 土壤盐分常随地下水积于土表, 黄叶病重。

不同砧木,抗碱能力和对铁元素敏感性不同,如海棠作砧木的苹果树黄叶病较轻,山定子作砧木的苹果树黄叶病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1)建园时注意园地和苗木的选择。建园地址应选择疏松的沙壤土,避免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块或盐碱地栽植。

(2)选购或培育苗木时,不仅要选择品种,而且要选择砧木,即选择不容易发生黄化的砧木如海棠、茶子、揪子等。

(3)灌水洗盐。春季干旱时,注意灌水压碱,以减少土壤含盐量。低洼地要及时排出盐水,用含盐量低的水浇灌,灌后及时松土。

(4)增施有机肥料,树下间作绿肥,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及理化性质,使土壤中的铁元素易被吸收。

(5)在苹果发芽前对全树枝干喷0.3%~0.5% 硫酸亚铁溶液。

(6)施铁肥。常用的铁肥是硫酸亚铁。一般应慎用,需要先在当地做试验,安全后再处理,以免发生药害。

(7)埋瓶法。将0.1%硫酸亚铁水溶液灌入聚酯瓶中,每瓶约500毫升,距树干1米以外刨出的根系,插入瓶中,塑料封口埋土,每株周围埋瓶3~4个,5天左右取出空瓶。5月中下旬采用此法防治,效果较佳。

(8)浸根法。在果树萌芽期或者果树落叶前, 沿果树根茎周围挖圆坑,坑的直径大小和深度依果树年龄大小而定。以露出大的侧根为宜。然后在每个侧根的两侧各做一浅的伤口, 然后把2%~3%的硫酸亚铁溶液倒入坑中, 药量大小依果树大小而定。一般大树为75~100千克, 小树为30~50千克。进行浸根, 待药液全部浸入后, 把坑填平压实即可。

(9)叶面喷施。果树生长期,可叶面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0.2%~0.3%植物营养素,20天一次,每年喷施3~4次。

(10)在果树中、短枝顶部1~3片叶开始失绿时,喷施0.5%尿素+0.3%硫酸亚铁混合液,也可在树上果实5毫米大小时,喷施0.25%硫酸亚铁+0.05%柠檬酸+0.1%尿素混合液,10天再喷一次。

(11)强力树干注射法。此法也需慎用,确保安全后再处理,该法用于5年生以上的大树,其方法是:首先在树上打孔,孔的直径7毫米,深度5~6厘米,一般为树干一周120度角一个孔,每株树打3个孔,用铁丝钩将木屑掏干净,将喷雾器的出水接口用锤子钉进打好的孔中,然后将踏板式喷雾器中充满稀释好的药液(果树复绿剂用蒸馏水或软水稀释至20倍液,或0.05%~0.08%硫酸亚铁水溶液)与出水接口连通,即可进行注射。每株成龄树注射1升,初果期树酌减。

苹果小叶病

苹果小叶病为害状

症  状 苹果小叶病主要在春季显现症状,发病于新梢和叶片,往往部分枝梢发病,病梢发芽较晚,发叶后生长停滞,呈叶簇状,不能正常伸长成枝。叶片狭小细长,叶缘略向上卷,叶色淡黄绿色或浓淡不匀。病枝节间明显缩短,其上小叶簇丛状,有时病枝下部另发新枝,但仍然表现相同的症状。病株的花芽分化减少,花朵小而色淡,不易坐果,即使坐果果实小而畸形。幼树根系发育不良,老病树的根系腐烂,树冠稀疏不整,不扩展,产量显著降低。

病  因 苹果小叶病是由于缺锌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锌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锌的不足会阻碍植物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造成病变。

当果园施有机肥少,沙质土壤或碱性土,锌素供应不足时,果树生长素和酶系统的活动受阻,出现小叶、簇叶现象。

苹果小叶病多发生在土壤瘠薄、透水性好的果园,由于含锌量低,可溶性锌盐流失,发病严重;含磷量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水分过少的土壤,以及钾、铜、镍与其他元素不平衡的土壤上栽植的苹果树也可引起小叶病,浇水次数多,可溶性锌流失量大;氮肥用量过多,导致树体需锌量增加;盐碱地pH值较高,锌易被固定,不能被根系吸收。另外,土壤黏重,活土层浅,根系发育不良,小叶病发生重。

此外,苹果小叶病发生的另一种原因是不合理的修剪措施造成。如去枝不当、重环剥,连续回缩重剪均可促进出现小叶症状的发生。

防治方法

(1)由于缺锌引起的苹果小叶病,可采取下述措施:

(2)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可降低土壤pH值,增加锌盐的溶解度,便于果树吸收。

(3)对沙地、黏土地、盐碱地等条件不好的果园,应通过增施土杂肥的措施改良土壤,可促进根系发达,吸收功能提高。

(4)秋施基肥时,每株成年树追0.1~0.15千克硫酸锌,施后一般翌年见效,持续期较长。

(5)苹果萌芽前10~15天喷布一次5%硫酸锌溶液。

(6)苹果盛花期后3周喷0.2%硫酸锌或其他锌肥。

(7)由于不合理修剪导致的苹果小叶病,可采取如下措施:

1)正确选留剪锯口,避免出现对口伤、连口伤和一次性疏除粗度过大的枝,过大枝疏除可采用留桩或甩小辫的方法,视粗度分2~3年去掉,并在剪锯口上涂抹3%的硫酸锌溶液后再采取伤口保护措施。

2)对已经出现因修剪不当而造成小叶病的树体修剪时,要以轻剪为主,采用四季结合的修剪方法,缓放有小叶病的枝条,不能短截,加强综合管理,待2~3年枝条恢复正常后,再按常规修剪进行,也可用后部萌发的强旺枝进行更新。

3)对环剥过重、剥口愈合不好的树,要在剥口用塑料膜包严。

(8)要严格控制树体的负载量,保持健壮的树势。

三、枝干病害

苹果树腐烂病

症  状 苹果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臭皮病,是我国北方苹果树重要病害之一。苹果树腐烂病为害枝干主要有三种类型。

(1)溃疡型。在冬春发病盛期和夏秋衰弱树上发病时,一般呈溃疡型。主要发生在幼树的主干、结果树的中心干和主枝下部以及结果树主枝与主干分叉处。病斑大小不等,红褐色,水渍状,稍隆起,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组织质地糟烂,具酒糟味,用手指按压即下陷,并流出红褐色汁液,掀开表皮可见树皮内皮层完全腐烂。随着苹果树展叶开花进入生长期后,树体抗性逐渐增强,病部扩展逐渐停止,病斑失水下陷,颜色变深,呈黑褐色,病部四周的健康组织则木栓化隆起。最后病组织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子座,内含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潮湿时,孢子器内的胶状物吸水膨胀,并涌出金黄色丝状孢子角。当病斑扩大环切整个树干时,其上部树枝枯死。

(2)表面溃疡型。夏秋两季发病时,主要在当年形成的落皮层上产生外表略带红褐色且稍湿润的表面溃疡。溃疡沿树皮的表层扩展,边缘不整齐,大小差异很大,其深度一般仅有2~3毫米。后期病斑停止扩展,变干,稍凹陷,在病健交界处有微隆起的线纹,病斑表面有时可见小黑点。腐烂皮层与栓层间常见深灰色至橄榄色菌丝层,当条件适宜时,这些菌丝穿透栓皮层进入内层健皮,产生分散的红褐色至黑褐色坏死小点,扩展后可导致大片树皮腐烂。

(3)枝枯型。多在春季发生在小枝、果台或树势极度衰弱的大枝上,边缘不明显,病部不隆起,不呈水渍状,病菌菌丝在枝内扩展迅速,使整个枝条失水干枯而死。后期,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子座及分生孢子器。

苹果腐烂病除为害枝干外,有时也能侵染果实。果实上的病斑呈暗红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具轮纹,边缘清晰,病组织软腐状,有酒糟味,病斑中部散生或集生小黑点,有时略呈轮纹状排列,潮湿时长出橘黄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

苹果腐烂病为害枝干

苹果腐烂病为害枝干

苹果腐烂病发生后期产生子实体

腐烂病为害主干

病  原 苹果树腐烂病由苹果黑腐皮壳菌引起。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病树皮下或病残枝干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角,通过风雨传播,孢子萌发后从各种伤口或死伤组织侵入,其中以冻伤为主。病菌的寄生性很弱,只能通过树皮伤口侵入已死亡的皮层组织,并在其中定殖。苹果树地上部树皮带菌普遍,外观无症状的苹果树皮,往往都带有腐烂病菌,即使在腐烂病极少发生的地区,枝条带菌现象也很普遍。1~5年生枝条带菌率随枝龄增长而增高。当树体或其局部组织衰弱、抗病力低时,病菌迅速生长,产生毒素,杀死周围的活细胞,并向四周扩展蔓延,使皮层组织腐烂。当侵染点组织健康、树势强壮时,病菌又停止扩展,处于潜伏状态。

病菌还可在树皮的生理落皮层扩展。在6~8月,苹果树不断形成鳞片状自然落皮层,病菌在死亡但尚未干枯的落层皮上生长蔓延。自7月上、中旬起,落皮层组织逐渐变色死亡,形成表面溃疡。晚秋冬初(10~11月)苹果树逐渐进入休眠阶段,生活力下降,病菌活动增强,穿透周皮,侵入健康皮层组织,形成许多坏死斑点,并逐渐连合成较大的病斑,同时,树皮表层坏死组织内的病菌也可向纵横方向扩展,使病斑扩大。11月至翌年1月,内部病斑数急剧增多,至深冬季节,由于气温较低,病害扩展缓慢,症状不明显。翌年2~3月,随气温回升,病斑扩展速度再度加快,外观症状明显,对树体为害加重。苹果萌芽展叶,进入生长旺盛期后,树体的抗病性增强,病斑扩展逐渐停止,至5月,发病盛期结束。

腐烂病斑全年都可出现,一般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3~4月,为春季高峰。第二个高峰在7~9月,称为秋季高峰。一般春季发病重于秋季。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发展受以下因素影响:

(1)冻害。周期性的冻害是诱导腐烂病流行的主导因素之一。严重冻害年份,即腐烂病大发生之年。低洼积水和后期贪青的果园易遭冻害,常诱发病害流行。山地或沙地果园,向阳面的枝干易受日灼伤,发病也较重。

(2)栽培管理。果园栽培管理粗放、果树营养不良是腐烂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通常,苹果树进入结果期后,腐烂病才开始发生。随着树龄增加,产量提高,腐烂病逐年加重。结果大年的果园或单株,当年秋冬及翌年春季腐烂病发生较结果小年的重。立地条件差,施肥不足,特别是磷、钾肥不足,或施肥时期和施肥技术不当,均可引起早期落叶,导致树势衰弱,腐烂病发生往往也重。修剪过度、造成的伤口过多,也会导致树势衰弱,加重病害。另外,虫害及其他病害的为害也会加重腐烂病的发生。

(3)寄主愈伤能力。树体的愈伤能力与抗病性关系密切,愈伤能力强的品种或单株抗病菌扩展能力也较强。凡生长健壮,营养充足的树体,愈伤能力强,发病轻。此外,树体愈伤能力与树皮含水量也是密切相关的。当枝条含水量在80%(枝条正常含水量)时,愈伤速度最快,病斑扩展缓慢;含水量接近100%(枝条含水量饱和)时,愈伤速度稍慢;含水量在67%以下(枝条呈失水状态)时,愈伤速度最慢。高温高湿有利于愈伤,故一般6~7月病斑扩展缓慢或停止。

(4)苹果树负载量过多,易导致树势衰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或行间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使用氮肥、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不要偏施氮肥,尤其是中后期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

(2)防止冻害。秋季对幼树进行绑草、培土、树干涂白,防止冻害发生,特别是冬季易发生日灼的地区。合理灌水,防止早春干旱和雨季果园积水,使树体含水量正常,降低病菌的扩展能力。减少各种伤口的产生。避免修剪过度,及时防治害虫。

(3)清除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结合冬季清园,认真刮除树干老皮、干皮,剪除病枝及田间残留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

(4)刮树皮。对树体主干、主枝等主要发病部位进行刮皮,刮皮时不要触及形成层,刮皮的程度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5)及时刮治复发和新出病斑。提倡随时、长期检查主干、主枝等发病情况,一旦发现病斑出现,立即刮治。刮治时,一般刮掉病皮及四周1厘米左右的好皮。刮皮或刮痕可涂抹5%菌毒清水剂50倍、4%农抗120水剂30~50倍(也可用20倍液划道涂治)、腐必清原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倍、843康复剂、3%甲基硫菌灵糊剂进行涂抹。

(6)萌芽前预防。萌芽前喷43%戊唑醇悬浮液2 000倍,5%菌毒清水剂100倍,35%丙环唑悬浮液800~1 000倍预防。

(7)伤口及时处理。对大的伤口,及时涂愈合剂处理,防止被病菌感染。

(8)桥接。对病斑过大,影响上下养分运输的病斑,可于春季选1年生壮枝作为接穗,在病斑上下边缘,实行多枝桥接,也可根据树下长出的分蘖苗桥接处理。

苹果干腐病

症  状 干腐病主要侵害成龄树和幼苗的枝干,也可侵染果实。

(1)幼树、小树受害。多在嫁接口、砧木剪口附近或茎基部发生。形成暗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病斑沿树干向上扩展,幼树迅速枯死。以后病部失水,凹陷皱缩,表皮呈纸膜状剥离,露出韧皮部,病部表面散生或轮状排列大量黑色小粒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器。病害发生在树干上部时,初期呈现暗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随后沿树干上下扩展,逐渐成为稍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粗糙,病、健部交界处有明显的裂痕。

(2)大树受害。初期多在枝干上散生暗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部表面湿润状,常溢出浓茶色黏液,有时有明显水泡产生。随着病斑不断扩展,病部逐渐失水,形成明显凹陷的深褐色干斑。病、健交界处裂开,病皮翘起以致剥离。病部长出黑色小粒点。严重时,许多病斑连成一片,造成大枝死亡,甚至整树枯死。

(3)果实受害。初期产生红褐色、褐色小斑,后逐渐扩大形成同心轮纹状病斑。如条件适宜,病害能迅速扩展蔓延,可在几天内使全果腐烂。

枝条发病

枝条发病后期(病部产生明显的子实体)

树皮受害

主干发病

病  原 苹果干腐病由葡萄座腔菌属真菌引起。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枝干病部越冬,翌年春季4月初开始产生孢子,7~8月为孢子飞散高峰,病菌孢子随风雨传播,经伤口或皮孔侵入。在枝干上潜伏1月左右、果实上潜伏10天以内开始发病,因病虫为害枝条或果实,潜伏期明显缩短。

树势衰弱是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凡管理不良,环剥、环割过重,冻害旱害严重,水分失调、涝灾频繁造成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重。腐烂病、蚱蝉、天牛等发生重的果园,干腐病也重。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红富士、金冠、红星等品种发病重,鸡冠、秦冠品种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

(1)培育壮苗和合理定植。苗圃地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大肥大水,或偏施速效氮肥。幼树定植时,避免深栽,使嫁接口与地面相平。定植后及时灌水,盖地膜保水。芽接苗在发芽前15~20天,及时剪掉砧木的枯桩,伤口用1%硫酸铜水溶液消毒,铅油或波尔多浆保护。苗木长途运输时,尽量避免造成伤口和失水,采取必要的保水措施。

(2)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旱涝时及时灌排。保护树体,冬季树干涂白做好防冻。合理修剪、环割与环剥,不对弱树环割或环剥。加强对腐烂病、蚱蝉、天牛等病虫害的控制。

(3)彻底刮除病斑。在发病初期,可用锋利快刀削掉变色的病部或刮掉病斑。消毒剂可用5%菌毒清水剂30~50倍,或50%多菌灵300倍等。

(4)果树发芽前喷药,可选用5%菌毒清水剂50~100倍,或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1∶1∶100倍波尔多液等。

苹果干枯病

症  状 苹果干枯病多发生在定植不久的幼树主干或分叉处。初期病斑呈暗褐色长椭圆形,扩大后病斑呈黑褐色,并凹陷,有的呈轮纹状。后期病斑上着生黑色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条件下可溢出黄褐色丝状孢子角,若病斑环绕枝干一周,则可致幼树枯死。

苹果干枯病为害枝条

苹果干枯病为害枝条

病  原 苹果干枯病由苹果拟茎点霉引起。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器在田间病株上越冬,翌年春季遇雨,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主要从伤口侵入。春、秋病斑扩展较快,夏季高温扩展很慢。病菌通过苗木也可长距离传播。病害发生与树势强弱有明显关系,树势强则发病轻,树势弱则发病重。土质瘠薄、肥水不足、修剪过重、伤口过多及发生冻害的果园发病重。苹果品种中津轻、红星、印度较抗病。

苹果干枯病为害状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苗木。病菌可通过苗木传播,因此在新建园时,要严格选用无病苗木栽植,用实生苗建园时,要选择适应当地生长,抗性强的砧木作为种苗。

(2)栽植红星、印度等抗病品种。

(3)注意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刮除树干翘皮集中无害化处理。

(4)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改善树体结构,控制大小年,不串灌,提高果树的抗性,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技术措施。

(5)冬季树干涂白,防止冻害及日灼。

(6)果园内不间作高秆作物。

(7)春季全园喷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8)刮治病斑。刮治病斑后涂5%菌毒清水剂30倍或腐必清乳剂2倍,或843康复剂等消毒保护。

(9)喷药防治。在分生孢子释放期,每半个月喷洒1次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50%甲基硫菌灵·硫黄悬浮剂800倍、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50%可灭丹可湿性粉剂800倍,并与1∶(2~3)∶200倍波尔多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交替。

苹果枝枯病

症  状 苹果枝枯病为害大树上衰弱的枝梢,多在结果枝或衰弱的延长枝前端,形成褐色不规则凹陷斑,病斑上长出橙红色颗粒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发病后期病部树皮脱落,木质部外露,严重的枝条枯死。

病  原 苹果枝枯病由朱红丛赤壳菌引起。

发生规律 病菌多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座在病部越冬,翌年降雨或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溢出,借风雨传播蔓延,病菌属弱寄生菌,只有在枝条十分衰弱且有伤口时,才能侵入,导致枝枯。地势低洼积水,土质瘠薄、板结、黏重及管理粗放果园易发病。偏施氮肥,树体生长过旺发病重。果园杂草多而茂盛或整枝不合理,枝条过多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发病重。雨水多,光照少,高温高湿、长期连阴雨时发病重。苹果品种以金冠、国光、富士等易感病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夏季清除并销毁病枝,以减少苹果园内侵染源。

(2)修剪时留桩宜短,清除全部死枝。

(3)药剂防治。参照“干枯病防治”。

苹果枝溃疡病

症  状 苹果枝溃疡病主要为害枝条,一年生至多年生枝均可发生,以2~3年枝条受害较重。发病初期在芽痕、叶丛枝及果台枝基部树皮上,初生红褐色的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变成中央凹陷,边缘隆起的梭形暗褐色病斑,质地较硬。多烂到木质部,使木质部坏死,不能加粗生长,病斑产生裂缝,空气潮湿时,裂缝四周产生白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座。后期,病疤上坏死皮脱落,木质部裸露,四周产生隆起的愈伤组织。翌年,病斑继续向外蔓延为害,病斑呈梭形同心轮纹状,年复一年地成圈扩展。被害枝条易折断枯死,对树势影响很大。

病  原 苹果枝溃疡病由疣丛赤壳或仁果干癌丛赤壳菌引起。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春季及整个生长季节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从各种伤口侵入。秋季和初冬落叶前后是主要侵染时期。在侵染循环中小孢子不起作用。在5~15℃条件下, 病菌菌丝几乎不能生长; 在20℃以上则生长速度加快, 以25~28℃下生长最快, 但在34℃条件下则生长速度下降。

苹果枝溃疡病的发生与果园地势、管理水平及品种有关。低洼潮湿、土壤黏重、土质瘠薄、排水不良发病重;偏施氮肥、树体生长过旺发病重。果园杂草茂盛病重,整枝太轻,枝条过多通风透光差的发病重。

苹果品种间感病存有差异。大国光、小国光、金冠最易感病,祝光、倭锦、印度、柳玉、青香蕉、红玉、元帅、鸡冠等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以增强树势。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不偏施氮肥,合理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2)剪除病枝和刮治病斑。对已经发病的果园,应结合修剪彻底剪除患病细枝。较粗的枝干不易或暂时不适合剪除时,应结合修剪进行刮除病斑,涂药治疗,具体措施同苹果腐烂病。

苹果树木腐病

苹果树木腐病为害后期

症  状 病菌寄生在苹果衰老树树干或大枝上。造成树皮腐朽和脱落,露出木质部,并逐渐向周围健树皮上蔓延,形成大型条状溃疡,削弱树势,重者引起死树,后期长出白色子实体。

病  原 苹果树木腐病由裂褶菌等多种担子菌引起。

发生规律 病原菌在干燥条件下,菌褶向内卷,子实体在干燥过程中收缩,起保护作用,经长期干燥后遇有合适温湿度,表面绒毛迅速吸水生长,在数小时内即能释放孢子进行传播蔓延。

防治方法

(1)加强苹果园管理,发现病死或衰弱老树,要及时挖除或烧毁。对弱树或树龄高的苹果树,应用配方施肥技术,以恢复树势增强抗病力。

(2)见到病树长出子实体以后,应马上去除,集中深埋或烧毁,病部涂1%硫酸铜消毒。

(3)保护树体,减少伤口,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措施,对锯口要涂1%硫酸铜液消毒,再涂波尔多浆或煤焦油等保护,以利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病菌侵染。

苹果树木腐病为害后期产生子实体

苹果树木腐病为害状

四、根部病害

苹果根朽病

根朽病分布于全国各地, 可为害多种果树,如苹果、梨、杏、山楂等。它是一种弱寄生菌,一般幼树很少发病,成年树特别是老龄树容易受害。

症  状 根朽病主要造成主侧根和根颈处腐烂。发病初期,根部表皮上出现水浸状紫褐色病斑,软而肿胀,逐渐扩大后流出褐色黏液,有浓厚的蘑菇味,若将根皮掀起,即可见到病部皮层内、皮层与木质部之间充满白色至淡黄色的伞形菌丝层,呈扇状分布。新鲜病皮放在黑暗处可放出浅蓝色荧光,病树地上部分表现为局部或全株叶片变小变薄,自上而下,黄化,以致脱落,新梢变短,但结果多,果小而味差。高温多雨季节,雨后在树下丛生出黄色的蘑菇,即病菌的子实体。

病  原 由假蜜环菌或蜜环菌引起。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索在病株根部或残留在土壤中的根上越冬。菌索与健根相接触后,即可分泌胶质液而黏附,然后再产生小分枝,借助酶解和机械力量直接侵入根内。病菌还可分泌毒素杀死寄主细胞,菌索迅速生长穿透皮层组织,使大块皮层细胞死亡。病菌也可以通过射线侵入木质部,往往在其内形成许多黑线。然后又蔓延到主根及其他侧根。3~11月均可发病,以6~9月雨水集中期为盛发期。

根部受伤是发病的主要条件, 特别是施肥位置不当, 距离主干太近或过量施肥造成肥害, 导致皮层腐烂, 根朽病病菌容易侵入为害。此外,土壤黏重, 土壤板结、多雨积水等导致根部通气不畅,以及土壤有机质缺乏、营养不良,树势衰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翻园改土。加强栽培管理,创造不利发病的条件。采果后的9~10月,结合秋施基肥土壤深翻。基肥应多用农家肥和绿肥,少施化肥,尤其是多年连续使用酸性肥料。

(2)做好排水。雨前挖好排水沟,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避免积水涝灾。

(3)改变土壤酸碱度。土壤偏酸的果园,在5~8月的果树生长期,结合中耕除草,适量增施石灰,把土壤pH值调到6.5~7.0,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创造不利于根病发生的环境。

(4)合理修剪和调节负载量。开花结果过多的树要适量疏花疏果,合理结果。并精耕细作,保护根系和根颈少受损伤,以减少病菌侵入和增强抗病能力。

(5)果园四周不种刺槐, 已种的应予伐除。及时处理病株,防止病害蔓延。

(6)开沟封锁。在早春、夏末、秋季及果树休眠期,初见病株或病株少时,立即在病株外开深70厘米、宽50厘米深沟封锁,并在树干基部挖3~5条辐射状沟,浇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黄悬浮剂800倍液或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000倍液以免病根与四周果树的健根接触,防止病害传播蔓延。

(7)清根消毒。刨开树盘土壤检查,发现病树,锯除完全腐烂的大根,刮净病部腐烂皮层和木质,并拣净集中烧毁。刮后,病部及周围土壤浇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00倍波尔多液苹腐速克灵,70%甲基硫菌灵300倍液进行消毒或用50%福美双配成1∶100的药土,混匀后施于根部,用药量因树龄而异,10年左右大树用药量为0.25千克。如在雨季,应趁机晾根15~20天后,再用无病菌土或药土覆盖。

(8)靠接换根。大根腐烂多的,在做好清根消毒后,沿主干脚呈三角形栽三株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砧木,成活后用“靠接”接在主干上,用新栽砧木根系来代替原根系,以挽救垂危植株和促进树势恢复。

(9)追肥补充养分。根系腐烂的树,在患病期,由于严重影响了养分的吸收、运输和上下交换,造成树体养分不足,因此,在做完上述处理和长出新根时,及时追施腐熟速效人畜粪尿肥,并加适量的过磷酸钙,以补充树体养分和促进新根生长。

(10)补栽缺株。植株已死,或已无法救活的树,应及时挖除并将根系拣净烧毁,补栽大苗或密植园间疏的青壮树,以免造成缺株,影响果园整齐和产量。但补栽前,必须将原树根系分布范围内的土壤全部挖去并运出园外,拌肥和回填的土壤,需用园外或行间不带该病的“客土”,不能用原树坑挖出来的土壤,以免再次感染。

苹果紫纹羽病

症  状 苹果紫纹羽病又称紫色根腐病,主要为害根系。病株地上部分叶片变小、黄化、枝条节间缩短或部分枝条干枯、生长衰弱。苹果树感病后(如祝光)有叶柄以致中脉发红的特点。根部受害则从细根开始蔓延,后逐渐扩展到侧根和主根,直至树干基部。发病初期根部出现黄褐色不定形斑块,外表颜色变深,皮层组织变褐,病部表面缠绕许多淡紫色棉絮状物,即病菌菌丝和菌索,形状似羽毛,逐渐变成暗紫色绒毛状菌丝层,包裹整个病根,并能延伸到根外的地面上。后期在病根上产生紫红色半球状菌核,大小1~2毫米,病根皮层腐烂易脱落,后木质部腐朽。6~7月,菌丝体上产生微薄白粉状子实层。病势一般发展缓慢,病株要几年才会死亡。但高温高湿条件下,也有急性型,有的一两天前植株外表正常,但突然发生萎蔫而死亡。

病  原 苹果紫纹羽病由桑卷担菌引起。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或菌核在病根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根状菌索和菌核在土壤中能存活多年。条件适宜时,由菌核或根状菌索上长出菌丝,遇到寄主的根时即侵入为害。一般病菌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大根。病、健根相互接触也可传病。病菌虽能产生孢子但寿命短,萌发后侵染机会较少,所以病菌孢子在病害传播中作用不大。病害发生盛期多在7~9月。一般低洼、潮湿、积水的果园,发病重。带病刺槐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靠近带病刺槐的苹果树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建园防病。不在林迹地建果园;刺槐是该病菌的重要寄主,可随刺槐根进入果园,所以尽量不用刺槐作防护林;对于用刺槐作防护林带的果园要挖沟隔离,以防根系侵入果园。对已侵入果园的刺槐根系应彻底挖除,以免病菌传播。

(2)选用无病苗木。病菌可随苗木远距离传播,所以起苗、调运苗木时,要严格检验,剔除病苗,并对健苗进行消毒处理。苗木消毒可用50%甲基硫菌灵800~1 0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0.5%~1%硫酸铜溶液浸苗10~20分钟。

(3)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改良土壤,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合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调节果树负载量,加强对其他病虫害的防治,以增强树体抗病力。

(4)药剂防治。对地上部表现生长不良的果树,秋季应扒土晾根,找出发病部位并仔细清除病根,再用50%代森铵水剂400~500倍或1%硫酸铜进行伤口消毒,然后涂保护剂波尔多浆等。也可用50%代森铵水剂150~300倍、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1 000倍、43%戊唑醇悬浮剂2 000~3 000倍浇灌消毒;后用净土埋好。对病株周围土壤,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株0.25千克,配制成1∶100的药土,均匀撒施病株周围土中。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灌根。对病重树应尽早挖除,并烧毁。

苹果白纹羽病

苹果白纹羽病为害状

症  状 苹果白纹羽病主要为害根系,先从细根开始霉烂,后扩展到侧根和主根,病根表面缠绕许多白色或灰白色丝状物,即菌索;后期变为灰白色或灰褐色。根部皮层内柔软组织腐烂,皮层极易剥落,有时在木质部上产生深褐色圆形颗粒状物,即菌核。在潮湿地区,菌丝可蔓延至地表呈白色蛛网状;菌丝体中具羽纹状分布的纤细菌索。染病树树势极度衰弱,树体发芽迟缓,半边叶片变黄或早落、枝条枯萎,严重时整株枯死。

苹果白纹羽病为害状

苹果白纹羽病为害状

病  原 苹果白纹羽病由褐座坚壳菌引起。

发生规律 病菌以残留在病根上的菌丝体、根状菌索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或根状菌索长出营养菌丝,从根部表皮皮孔侵入,首先侵害果树新根的柔软组织,被害细根软化腐朽以致消失,后逐渐延及粗大的根。此外,病、健根相互接触也可传病。远距离传病,主要通过带病苗木的转移。该病多在7~9月盛发。该病的发生与土壤湿度、酸碱度有关,尤以湿度影响最大,果园或苗圃低洼潮湿、排水不良发病重;栽植过密、定植太深、培土过厚、耕作时伤根、管理不善等易造成树势衰弱,土壤有机质缺乏、酸性强等可导致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1)选栽无病苗木。起苗和调运时,应严格检验,剔除病苗。建园时要选栽无病壮苗。如认为苗木染病,可用1%的硫酸铜溶液或20%石灰水、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渍1小时后再栽植。也可用47℃恒温水浸40分钟或用45℃恒温水浸渍1小时,以杀死苗木根部带的菌丝。

(2)挖沟隔离。在病株或病区外围挖1米以上的深沟进行封锁,防止病害向四周蔓延扩大。

(3)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合理施肥,氮、磷、钾肥要按适当比例施用,尤其应注意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钾肥。盛果期,低洼潮湿果园或地块应注意排水。合理修剪,防止大小年现象。加强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4)药剂防治。发现病树,先挖至主根基部,扒开根部土壤,寻找根的颈部病斑,然后再从病斑向下追寻主根、侧根及支根的发病点。对于整条烂根,要从根基部锯或砍除,同时仔细刮除根颈病斑,后再向下追寻,直至将病根挖净。如大部分根系发病,要彻底清除所有病根,在清除病根过程中,要细心保护健根,不要轻易造成伤口。伤口须用高浓度杀菌剂涂抹或喷布消毒,再涂以波尔多浆等保护。此外在病区可用50%福美双每株0.25千克,配制成1∶100的药土,均匀撒施病株周围土中。

苹果白绢病

症  状 苹果白绢病又称茎基腐病。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主要为害4~10年生幼树或成年树的根颈部。发病初期,地上部叶小且黄,枝梢节间缩短,果多且小。根部染病,根颈部呈多汁液湿腐状。病部呈黄褐色或红褐色,严重的皮层组织腐烂如泥、发出刺鼻酸味,木质部呈灰青色。在病部或近地面土表覆有白色菌丝。湿度大时,生出很多褐色或深褐色、油菜籽状的菌核。叶片染病可出现水渍状轮纹斑,病部中央可长出小菌核。1~3年生幼树染病后很快死亡,成龄树当病斑环茎一周后,地上部也突然死亡。

病  原 苹果白绢病由齐整小核菌引起。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病部或以菌核在土表越冬,通过农事操作或灌溉水进行传播蔓延。遇有适宜条件,病菌从苹果树根颈部伤口或嫁接口侵入。该病多在雨季发生,高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或定植过深、培土过厚,或根颈部受高温日灼引致伤口及死组织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砧木。培育抗病力强的树苗,对病树及时更新或视具体情况在早春进行桥接或靠接,进行挽救。

(2)在病区定期检查病情。有条件的在树下种植三叶草等绿肥,防止地面高温灼伤根颈部,以减少发病。

(3)药剂防治。在病区可用50%福美双每株0.25千克,配制成1∶100的药土,均匀撒施病株周围土中。也可喷20%甲基立枯磷乳油800~1 000倍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防治。

苹果圆斑根腐病

症  状 苹果圆斑根腐病在开春果树根部开始萌动后即可在根部为害,但地上部分的症状要到果树萌芽后表现才较为明显。

(1)病株地上部症状。根据症状分为以下几种:

1)萎蔫型。病株在萌芽后整株或部分枝条生长衰弱,叶簇萎蔫,叶片向上卷缩,形小而色浅,新梢抽生困难,有的甚至花蕾皱缩不能开放。枝条失水, 严重时皮层皱缩。

2)青干型。病株叶片骤然失水青干,多数是从叶缘向内发展,早春气温较高时常呈现沿主脉向外扩展的症状。在青干处有红褐色晕带。

3)叶缘焦枯型。病株叶片的尖端或边缘发生枯焦,而中间部分正常。

4)枝枯型: 枝条干枯, 皮层坏死下陷, 易剥离。

(2)病株地下部症状。先是须根、细根变褐坏死, 依次向支根、大根蔓延, 环绕坏死的小根, 在较大的根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随着病斑进一步扩大融合, 病根皮层腐烂变黑死亡。在病害发展过程中, 病斑的四周也可能形成愈伤组织和再生新根, 以致病健组织交错, 表面凹凸不平。病害由小根到大根逐渐向上发展, 直至根系腐烂, 植株死亡。

病  原 圆斑根腐病主要由土壤中习居致病的镰刀菌引起,病原可分为尖镰孢菌、腐皮镰孢菌和弯角镰孢菌。

发生规律 苹果圆斑根腐病由多种镰刀菌侵染所致,这些镰刀菌均为土壤习居菌或半习居菌,可在土壤中长期营腐生生活。同时也可寄生于寄主植物上。当梨树根系生长衰弱时,病菌侵入根部发病,因此,导致根系生长衰弱的各种因素,都是诱发该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如长期干旱缺肥、土壤板结、通气不良、土壤盐害、大小年严重、结果过多、杂草丛生以及其他病虫害严重等因素,都会导致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增施有机肥料,肥力差的果园,要用多种绿肥压青,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钾肥,施肥量一般以每50千克果施用纯氮350克,纯磷150克,钾350克为宜。改善果园排灌设施,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合理修剪,调节树体结果量,控制大小年。生长季节及时中耕锄草和保墒。改良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果园可进行深翻。

(2)药剂灌根。每年苹果树萌芽和夏末进行两次,以根颈为中心,开挖3~5条放射状沟,深70厘米,宽30~45厘米,长到树冠外围。灌根有效的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50%代森铵水剂400倍;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2%农抗120水剂200倍;10%双效灵水剂200倍;43%戊唑醇悬浮剂2 000~3 000倍。施药后覆土。

(3)病树处理。于春、秋季扒土晾根,可晾至大根,刮治病部或截除病根。晾根期间避免树穴内灌水或雨淋,晾7~10天,刮除病斑后用波尔多浆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43%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灌根,也可在伤口处涂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300倍,43%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