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兽药检验记录书写

兽药检验记录书写

时间:2024-11-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原始检验记录一律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注意检品标签与下达的检验卡内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并将样品的编号、品名及其他信息记录于检验记录上。检验记录中,可按试验的先后,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不强求与标准上的顺序一致。记录小鼠的品系、体重和性别,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及其浓度,给药途径及其剂量,静脉给药时的注射速度,试验小鼠在48h内的死亡数,结果判断。

第二节 兽药检验记录书写

一、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原始检验记录一律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中药组织形态图可用专用的仪器采集并绘制图谱,薄层层析图谱可用铅笔绘制示意图

凡用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附在检验记录后面,并有操作者、复核者签名;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蓝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记录纸上。

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注意检品标签与下达的检验卡内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并将样品的编号、品名及其他信息记录于检验记录上。

检验记录中,除样品数量按实际领取数量填写外,其他均按检验卡的相关内容填写。

检验过程中,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如系完全按照检验依据中所载方法,可简略扼要叙述,但如稍有修改,则应将改变部分全部记录),试验条件(如试验温度、仪器名称型号和其他情况等),观察到的现象(不要照抄标准,而应是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以便进一步研究),试验数据,计算(注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和结果判断等,均应及时、完整地记录,不得事后补记或转抄。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双线画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辨,不得擦抹涂改,应在被修改处盖章。

检验中使用的标准品或对照品,记录其来源、批号和使用前的处理方法;用于含量(或效价)测定的,应注明其含量(或效价)和干燥失重(或水分)。

记录的数值单位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有效数据位数应与采用的标准、检验方法、仪器设备精度相适应。

每个检验项目均应写明标准中规定的限度或范围,根据检验结果作出单项结论(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

在整个检验工作完成之后,应将检验记录逐页按顺序编号。

检验员签名后,由复核员对所采用的标准、检验方法、检验程序和检验记录的文字、数据记录内容的完整性以及计算结果与判断是否有误等进行复核并签名;再经室主任审核后,连同检验原始报告一并交业务室。复核人、审核人或室主任均无权更改检验数据,如发现有误,应通知检验员更改或重新测定后再复核、审核。

二、对检验项目记录的要求

检验记录中,可按试验的先后,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不强求与标准上的顺序一致。项目名称应按药品标准规范书写,不得采用习惯用语,如将片剂的“重量差异”记成“片重差异”,将“崩解时限”写成“崩解度”或将“相对密度”写成“比重”,等等。最后应对该项目的检验结果给出明确的单项结论。

三、性状

1.性状

原料药应根据检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如实描述药品的外观,不可照抄标准上的规定。如标准规定其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可依观察结果记录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标准中的臭、味和引湿性(或风化性)等,一般可不予记录,但遇异常时,应详细描述。制剂应描述供试品的颜色和外形,如片剂:本品为白色片;注射液:本品为无色澄明的液体。外观性状符合规定者,也应作出描述,不可只记录“符合规定”这一结论。对外观异常者(如变色、异臭、潮解、碎片、花斑等)要详细描述。中药材应详细描述药材的外形、大小、色泽、外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等。

2.原料药的溶解性

一般不作为必须检验的项目,但遇有异常或需进行此项检查时(如复核检验),应详细记录供试品的称量、溶剂及其用量、温度和溶解时的情况等。

3.相对密度

记录采用的方法(比重瓶法或韦氏比重秤法),测定时的温度,测定值或各项称量数据,计算公式与结果。

4.熔点

记录采用的方法,仪器型号或标准温度计的编号及其校正值,传温液名称,升温速度;供试品的干燥条件,初熔及全熔时的温度(估计读数到0.1℃),熔融时是否有同时分解或异常的情况,等等。每一批供试品应至少测定2次,取其平均值,并加温度计的校正值;遇有异常结果时,可选用正常的同一药品再次进行测定,记录其结果并进行比较,再得出单项结论。

5.旋光度

记录仪器型号,测定时的温度,供试品的称量及其干燥失重或水分,供试液的配制,旋光管的长度,零点(或停点)和供试液旋光度的测定值各3次的读数,平均值以及比旋度的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等等。

6.折光率

记录仪器型号,温度,校正用物及其折光率,3次测定值,取平均值报告。

7.吸收系数

记录仪器型号与狭缝宽度,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验2份)及其干燥失重或水分,溶剂名称与检查结果,供试液的溶解稀释过程和溶液浓度,测定波长(必要时应附波长校正和空白吸收度)与吸收度值(或附仪器自动打印记录和扫描图谱),以及计算公式与结果,等等。

8.酸值(皂化值、羟值或碘值)

记录供试品的称量(除酸值外,均应作平行试验2份),各种滴定液的名称及其浓度(mol/L),消耗滴定液的毫升数,空白试验消耗滴定液的毫升数,计算式与结果。

四、鉴别

1.中药材鉴别

如实记录简要的操作方法,鉴别特征的描述,单项结论。

2.显微鉴别

除用文字详细描述组织特征外,还可用显微图像处理仪打印彩色图谱,并标出各特征组织的名称;必要时可用对照药材进行对比鉴别并记录。

中药材,必要时可用显微图像处理仪绘出横(或纵)切面图及粉末的特征组织图,测量其长度,并进行统计。

中成药粉末的特征组织图中,应着重描述特殊的组织细胞和含有物,如未能检出某应有药味的特征组织,应注明“未检出××”;如检出不应有的某药味,则应画出其显微特征图,并注明“检出不应有的××”。

3.呈色反应或沉淀反应

记录简要的操作过程,供试品的取用量,所加试剂的名称与用量,反应结果(包括生成物的颜色,气体的产生或异臭,沉淀物的颜色,或沉淀物的溶解,等等)。采用药典附录中未收载的试液时,应记录其配制方法或出处。复核检验多批号供试品同时进行时,如结果相同,可只详细记录一个批号的情况,其余批号可记为“同批号××××××的情况与结论”;遇有结果不同时,则应分别记录。

4.薄层色谱(或纸色谱)

记录室温及湿度,薄层板所用的吸附剂(或层析纸的预处理),供试品的预处理,供试液与对照液的配制及其点样量,展开剂、展开距离、显色剂,色谱示意图;必要时,计算出Rf值。

5.气(液)相色谱

如为引用检查或含量测定项下所得的色谱数据,记录可以简略,但应注明检查(或含量测定)项记录的页码。

6.可见紫外吸收光谱特征

如为引用检查或含量测定项下所得的光谱图和数据,记录可以简略;但应注明检查(或含量测定)项记录的页码。

7.红外光吸收图谱

记录仪器型号,环境温度与湿度,供试品的预处理和试样的制备方法,对照品的来源(或对照图谱),并附供试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

8.离子反应

记录供试品的取样量,简要的试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五、检查

1.结晶度

记录偏光显微镜的型号及所用倍数,观察结果。

2.含氟量

记录氟对照溶液的浓度,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验2份),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3.含氮量

记录采用氮测定的方法,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验2份),硫酸滴定液的浓度(mol/L),样品与空白试验消耗滴定液的毫升数,计算式与结果。

4.pH值(包括原料药与制剂采用pH值检查的“酸度、碱度或酸碱度”)

记录仪器型号,室温,定位用标准缓冲液的名称,校准用标准缓冲液的名称及其校准结果,供试溶液的制备,测定结果。

5.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记录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浊度标准液的级号,标准比色液的色调与色号或所用分光光度计的型号和测定波长,比较(或测定)结果。

6.氯化物(或硫酸盐)

记录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比较结果。必要时应记录供试品溶液的前处理方法。

7.干燥失重

记录分析天平的型号,干燥条件(包括温度、真空度、干燥剂名称,干燥时间等),各次称量(平行试验2份),恒重数据(包括空称量瓶重及其恒重值,取样量,干燥后的恒重值)及计算等。

8.水分(费休氏法)

记录实验室的湿度,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验3份),消耗费休氏试液的毫升数,费休氏试液标定的原始数据(平行试验3份),计算式与结果,以平均值报告。如用自动水分测定仪测定应附自动打印数据。

9.水分(甲苯法)

记录供试品的称量、出水量、计算结果,并应注明甲苯用水饱和的过程。

10.炽灼残渣(或灰分)

记录炽灼温度,空坩埚恒重数值,供试品的称量,炽灼后残渣与坩埚的恒重值,计算结果。

11.重金属

记录采用的方法,供试液的制备,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比较结果。

12.砷盐

记录采用的方法,供试液的制备,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比较结果。

13.异常毒性

记录小鼠的品系、体重和性别,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及其浓度,给药途径及其剂量,静脉给药时的注射速度,试验小鼠在48h内的死亡数,结果判断。

14.热原

记录饲养室及实验室温度,家兔的体重与性别,每一家兔正常体温的测定值与计算,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包括稀释过程和所用的溶剂)与浓度,每1kg体重的给药剂量及每一家兔的注射量,注射后3h内每1h的体温测定值,计算每一家兔的升温值,结果判断。

15.无菌

记录培养基的名称和批号,对照用菌液的名称,试品溶液的配制及其预处理方法,供试品溶液的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期间逐日观察的结果(包括阳性管的生长情况),结果判断。

1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记录仪器型号和光源,仪器的工作条件(如波长、狭缝、光源灯电流、火焰类型和火焰状态),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平行试验各2份),每一溶液各3次的读数,计算结果。

17.乙醇量测定法

记录仪器型号,载体和内标物的名称,柱温,系统适用性试验(理论板数、分离度和校正因子的变异系数),标准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平行试验各2份)及其连续3次进样的测定结果,平均值。并附色谱图。

18.重量差异(片剂或滴丸剂的)

记录20片(或丸)的总重量及其平均片(丸)重,限度范围,每片(丸)的重量,超过限度的片数,结果判断。

19.崩解时限

记录仪器型号,介质名称和温度,是否加挡板,在规定时限(注明标准中规定的时限)内的崩解或残存情况,结果判断。

20.含量均匀度

记录供试溶液(必要时,加记对照溶液)的制备方法,仪器型号,测定条件及各测量值,计算结果与判断。

21.溶出度(或释放度)

记录仪器型号,采用的方法,转速,介质名称及其用量,取样时间,限度(Q),测得的各项数据(包括供试溶液的稀释倍数和对照溶液的配制),计算结果与判断。

22.澄明度(注射液的)

记录检查的总支(瓶)数,观察到的异物名称和数量,不合格的支(瓶)数,结果判断(保留不合格的检品作为留样,以供复查)。

23.不溶性微粒(大输液的)

记录澄明度检查是否符合规定,微孔滤膜和净化水的检查结果,供试品(25m1)的二次检查结果(≥10μm及≥25μm的微粒数)及平均值,计算结果与判断。

24.粒度(颗粒剂的)

记录供试品的取样量,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和粉末的总量,计算结果与判断。

25.微生物限度

记录供试液的制备方法(含预处理方法)后,分别记录:①记录各培养皿中各稀释度的菌落数,空白对照平皿中有无细菌生长,计算,结果判断。②记录霉菌酵母菌在各培养皿中各稀释度的菌落数,空白对照平皿中有无霉菌或酵母菌生长,计算,结果判断。③记录供试液与阳性对照菌增菌培养的条件及结果,分离培养时所用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培养结果(菌落形态),纯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和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生化试验的项目名称及结果,结果判断;必要时,应记录疑似菌经进一步鉴定的详细条件和结果。

26.浸出物

记录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验2份),溶媒名称与加入量,蒸发皿的恒重,浸出物重量,计算结果。

六、含量测定

1.容量分析法

记录滴定时的室温、滴定管、移液管编号、记录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验2份),简要的操作过程,指示剂的名称,滴定液的名称及其浓度(mol/L),滴定液标定温度,消耗滴定液的毫升数,空白试验的数据,计算式与结果。电位滴定法应记录采用的电极,非水滴定要记录室温,用于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时,记录天平编号、所用的滴定管与移液管均应记录其校正值。

2.重量分析法

记录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验2份),天平编号,简要的操作方法,干燥或灼烧的温度,滤器(或坩埚)的恒重值,沉淀物或残渣的恒重值,计算式与结果。

3.紫外分光光度法

记录仪器型号,检查溶剂是否符合要求的数据,吸收池的配对情况,供试品与对照品的称量(平行试验各2份)及其溶解和稀释情况,核对供试品溶液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是否正确、狭缝宽度、测定波长及其吸收度值(附仪器自动打印记录图谱),计算式及结果。必要时应记录仪器的波长校正情况。

4.薄层扫描法

记录室温及湿度,薄层板所用的吸附剂(或层析纸的预处理),供试品的预处理,供试液与对照液的配制及其点样量,展开剂、展开距离、显色剂,色谱示意图;应记录薄层扫描仪的型号,扫描方式,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称量(平行试验各2份),测定值,结果计算。

5.气相色谱法

记录仪器型号,检测器及其灵敏度,色谱柱长与内径,柱填料与固定相,载气和流速,柱温,进样口与检测器的温度,内标溶液,供试品的预处理,供试品与对照品的称量(平行试验各2份)和配制过程,进样量,测定数据,计算式与结果,并附色谱图。标准中如规定有系统适用性试验者,应记录该试验的数据(如理论板数、分离度、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等等)。

6.高效液相色谱法

记录仪器型号,检测波长,色谱柱与柱温,流动相与流速,内标溶液,供试品与对照品的称量(平行试验各2份)和溶液的配制过程,进样量,测定数据,计算式与结果,并附色谱图。如标准中规定有系统适用性试验者,应记录该试验的数据(如理论板数、分离度、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等等)。

7.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

应记录试验菌的名称,培养基的编号、批号及其pH值,灭菌缓冲液的名称及pH值,标准品的来源、批号及其纯度或效价,供试品及标准品的称量(平行试验2份),溶解及稀释步骤,高低剂量的设定,抑菌圈测量数据(当用游标卡尺测量直径时,应将测得的数据以框图方式顺双碟数记录;当用抑菌圈测量仪测量面积或直径时,应记录测量仪器的名称及型号,并将打印数据贴附于记录上),计算式与结果,可靠性测验与可信限率的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