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蜗牛的养殖场地及设施建设
人工饲养蜗牛,应模拟适合蜗牛栖息、繁殖的环境,人为地为蜗牛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它们在人工建造的环境中迅速生长。因此,选择蜗牛适宜的养殖场地是养殖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周密考虑,其选择的基本原则应考虑蜗牛生活习性的要求、生产上的实际需求,地形、水源、水质、土质、交通、电力、饲养来源等因素。
(一)饲养场地的选择
蜗牛饲养场地是养殖蜗牛的重要物质条件。由于各地条件不同、饲养目的和方式不同,场地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大体上可分为室外养殖和室内养殖两大类。室外养殖在地址选择上要适合蜗牛的生活习性,最好选择排水良好、背风、阴暗潮湿、杂草茂盛的坡地、荒地或山麓,夏季能避阳光直射,土壤疏松较肥沃,无农药污染、无地下害虫。在材料上要选择坚固耐用,能防止蜗牛逃逸的材料。同时,必须能有效地防止蛙、鼠等进入蜗牛养殖场地危害蜗牛。室内养殖可选择空余房屋或搭棚来饲养。在城市或没有空地,可以利用阳台、屋顶,把木箱一只只叠起来饲养。室内养殖一定要保持空气新鲜和一定的温度、湿度,要便于打扫和管理,要注意灭鼠灭蚊。
(二)常用的养殖方式
1.室外开放式饲养方法及管理
(1)大田饲养法。又称大田圈养法、田园式围养法或野养法。采取这种方式喂养,不需要搭建顶棚密封,只需搭架种植高秆植物或藤本植物遮阴、周围拦网防逃即可。在同等适宜条件下,野外开放式喂养蜗牛比室内喂养生长速度快1倍,而且不易患病,蜗牛肉色白,头颈、腹、足肉肥满,蜗牛活跃健壮。按常规饲养6个月,每平方米放养150只计算,每亩(1亩折合666.7平方米,后同)每年可生产4~6吨鲜蜗牛。
(2)庭院放养法。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地面,用砖在周围砌上2米高的围墙,在距地80~100厘米外将砖平伸突出20厘米,与围墙形成直角“┐”形,以防蜗牛爬高外逃。然后,搭上架棚,种上向日葵、蓖麻、丝瓜、葫芦等作物,再放些碎砖破瓦干净泥土之类即可放养。每平方米可放养250~300只蜗牛。
室外开放式养殖方法的缺点:受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明显,气候稍有变化即会引起蜗牛反应。尤其是北方,采取室外养殖仅在6—9月间较适用,10月份以后气温无法饲养;容易受到天敌的侵害,如鸟类易啄食蜗牛卵和幼蜗牛,鼠类也易啃食蜗牛;容易使蜗牛逃跑,给农作物造成危害。
养殖时应注意:雨水多时要及时排水;天旱时应及时洒水;注意天敌与野兽的危害。
2.室内封闭式饲养法(舍养法)
在室内养殖,其养殖设施和条件多种多样,养殖户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选好适合自己条件的养殖方法。
(1)木箱养殖法。最基本最普通的蜗牛养殖方法之一,它便于管理和饲养。用1厘米厚的阔叶树木材板做成高25厘米、长和宽由自己定的木箱,并采用养殖架在室内搞立体养殖,每平方米箱内可养殖100~120只蜗牛。
(2)饲养台养殖法。是一种立体式饲养方法。能充分利用房间内三个墙面空间,建造多层水泥台板,中间留下“Ⅱ”形通道以便操作。台板长1米,宽50厘米,每层间隔40~50厘米,台板两头和正面用砖垒起,上面用木框加铁网罩住。底板内放上饲养土即可。
(3)方格池法养殖法。这种方法利用率高,饲养效果好。利用阳台、屋角等闲置地方,建造正方体或长方体格池,用砖垒起,水泥粉刷墙面即可。格池底部放饲养土,上盖透气盖子,如竹编、草编、柳编、芦苇编、铁丝网、塑料网,以防外逃和天敌侵害袭。
(4)水缸养殖法。适应初学者小型喂养。在缸底钻1~2厘米圆孔,铺上10厘米厚的饲养土,缸口用塑料窗纱、金属网或木板加盖。此法缺点是:底部积水易发臭,占地面积大,利用率低,不易搬动。
(5)地下窖养殖法。利用人防工事、防空洞、地洞、地坑或土窖等阴暗潮湿保温的地点进行养殖,不需要专门设施,只要在室内铺上饲养土并能防外逃和防天敌即可。洞内养殖湿度、温度比较稳定,变化较小,适宜蜗牛生长繁殖,可以缩短养殖周期。在长江以北汉水流域地区,冬季也需要加保温措施。如能在地下室内搞立体养殖,效果更好(但只能养殖商品蜗牛,而不能养殖种蜗牛)。
用本类养殖法养殖时应注意:每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注意调节温度与土壤湿度,保持土壤清洁与室内卫生;无论箱与池均应在上面盖上透气的网,防止蜗牛外逃。
3.室外半封闭半开放式养殖法
这种方法兼顾野外养殖和室内封闭养殖的优势。建造方法是:在池土中种上蔬菜,池上面搭建塑料大棚,遮阴保温保湿,既有清新、流通的空气和新鲜蔬菜,又可防蜗牛外逃、天敌侵害,便于饲养管理。
(1)大棚养殖法。养殖时间在每年4月初至10月底,选择背风向阳处,将长25米、宽8.5米的地面犁耙2~3遍,将土整细、地面整平,在短边缝中地方留一条宽50厘米的通道以便于管理。再将养殖地块四周砌好围沟,保证旱能灌、涝能排。通道两侧,分别建两个相应的长方形塑料栏网,栏网上端均做成“┐”形,弯角短边长15厘米。然后,于上年冬季在池土内种上莴笋、苦麻或油菜,周围可种点丝瓜。最后将弓形的塑料大棚搭建在养殖地块上面。大棚周围应用水泥构面,距棚底1.5米,以利排明水、防渗水。当蔬菜长起来后即可放养蜗牛,也可提前放养投喂饲料。这种大棚地面可养殖2个月的幼蜗牛20万只、5个月的成蜗牛4万只。
(2)土沟养殖法。选择背风向阳处向地下挖50~70厘米深,10米长,2米宽的沟。沟的上面一侧稍低,一侧稍高,有一定的倾斜度。然后在沟底铺上15厘米厚的饲养土,沟上用薄膜、竹帘、塑料板等防雨材料覆盖,可放养3000~5000只蜗牛。沟的表面四周应开好排水沟,沟底饲养土堆放成棱台形,以排水。在一端可预留一个30厘米见方的小水坑,以便在连阴雨季节渗水时向上排水。此法放养时间与野外养法时间相同,但要经常投喂饲料。
(三)配套设施建设
1.饲养箱制作
饲养箱可用边废木料、旧包装箱、无毒塑料板和竹、柳条等制作,但不能用含有芳香物质、单宁和树脂液以及有异常气味的材料,也不能用包装过铅油漆、沥青、农药、化肥、放射性等物污染的材料。饲养箱的大小和用材可根饲养条件决定。一般饲养箱的规格:可用1~1.5厘米厚的木板,做成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或长75厘米、宽45厘米、高35厘米的木箱。现成的不同规格的木箱也可利用,但木箱高度最好不要超过35厘米,过高蜗牛从箱顶或箱壁上掉下时,易摔破螺壳,轻者影响生长,重者会死亡。箱盖可用塑料或铁丝窗纱遮盖,既可防蜗牛外逃,又便于观察。饲养箱底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为宜,以便于移动和管理。为了充分利用场地,可将饲养箱重叠放置,进行立体式饲养。立体饲养时,重叠的饲养箱的层次和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若在室内大规模饲养,可设计以50~300平方米为一生产单元,两边以角钢或其他材料搭起架子。架子的最底层为水泥板或砖台。台地上可设排水沟,两列架子中间是人行道,便于操作和管理。架子每层间隔为30~35厘米,宽40厘米,每个饲养箱的食槽正好突出于架子10厘米处。架子可分为5层,每层可放200个饲养箱。此外,也可建造这样立体箱:每层箱高8厘米,在20厘米×17厘米×8厘米大小的箱内可养殖幼螺;在25厘米×25厘米×8厘米大小的箱内可养殖幼、成螺。
2.饲养池制作
饲养池饲养可充分利用房脚和屋侧,占地不多,地面利用率高,建池材料易得,便于管理,饲养效果较好。饲养池的规格和形状可因地制宜选择建造,但一般多采用正方形和长方形。如池长1.5~2米,宽0.8~1米,深0.4~0.5米等,也可以按行距0.5米左右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建造。
建造饲养池要注意选择池底不渗水或地下水上升量不太大的地方。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可不挖池底,在地面上用砖或石料直接垒池即可;如果是地势较高而干燥的地方,则可向下挖30~50厘米深,以利于保持池内的温度和温度。为防止蜗牛的逃逸和天敌的入侵,在饲养池上必须加透气的盖子,如用铁纱网、塑料网或竹或竹编、草编、芦苇编织的盖子。
3.多层饲养台建造
近年来,在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北京等地一些养殖户采用多层式饲养台养殖蜗牛。这种养殖方法是一种立体式饲养方法,能充分利用室内空间,扩大养殖面积,便于观察、管理,而且饲养室内的温度、湿度较易控制。目前法国一些养殖场也采用此法,只是用材和结构上大同小异罢了。
图4 多层饲养台示意图
多层饲养台的建造,一般在房间内靠墙建造。每层台高40~50厘米左右(建造太高,蜗牛从上摔下易受伤),其两侧可用砖、石垒砌,台衬可做成2~2.5厘米厚的水泥预制板。在每一个饲养台单元的正面,可安装一个活动的纱门(塑料窗纱或铁纱网),以便于观察和管理。此法很适于家庭、集体大规模养殖。采用此法饲养蜗牛,每平方米产蜗牛50千克左右。
建造多层式饲养台,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构筑。饲养场地不能直接日晒,如果利用阳台、屋顶或其他地方放置或建造饲养箱(台)时,应加遮阴设备,防止太阳暴晒,并且还应注意箱内不要过湿或过干。当然,建造饲养台也可采用木箱重叠,组成饲养台,在箱侧开门,这样可省去木架或铁架。
4.防逃设施
蜗牛定居性差,活动迁移能力强,具有攀墙走壁的本领。一旦从养殖地大量外逃,加上繁殖速度快,将危害农作物,同时给养殖者带来损失。因此,防止蜗牛逃逸,是养殖蜗牛的一项重要工作,可采取下列几例防逃办法。
(1)用柴灰、砂石、水泥制成高碱度(pH值11.5)三合土围墙,利用蜗牛对碱性回避的生理反应防止蜗牛外逃。用柴灰、砂石、水泥混合成三合土砌成若干方框,筑成每块30平方米的养殖场地,或在养殖场(野地放养)周围挖洞,放置草木灰,将酸碱度调节到11左右,即能控制住蜗牛的外逃。但由于雨淋等的影响难以长期维持高碱率,故尚难大面积使用。
(2)用偶极式电极电栏防止蜗牛外逃(图5)。将电源一极埋入蜗牛饲养池的泥土中,当作接地,另一极用5厘米宽的薄铁板离地1厘米左右,将饲养池四周围住。通17伏脉冲电或6伏交流电。当蜗牛的触角、头部和足部一经接触到铁皮,便立即收缩,再不敢贸然地触栏板、越池而逃。这种电栏对蜗牛摄食、生长繁殖均无影响,对人、畜也均安全,所耗电量也极少,各地饲养者可试用。
图5 双层偶极式电栏线路图(单位:厘米)
(3)用塑料窗纱布或镀锌铁丝网做成围墙防止蜗牛外逃(图6)。先在距离围墙约1米宽处锄尽杂草,种灌木、向日葵、荨麻等植物,以防蜗牛隐蔽。然后在养殖场地周围用铁丝网做成围墙,网高58厘米,网眼孔径6毫米,网顶制成“┐”型,使蜗牛爬到顶部由于不便转面而落回养殖场,网底部用废木板钉住埋入土中10厘米,即可防止蜗牛逃逸。
以上3种防逃设施,在野外放养使用时一定要经常检查。如发现停电、围网墙破损等而有蜗牛外逃时,要及时把它找回来。同时,根据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各地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有效的防逃办法。
5.饲养土的配制
无论哪种蜗牛都与其他陆生软体动物一样,有在土壤中栖息、产卵、孵化的习性,也是土壤动物之一,并且喜欢食取土壤中的腐殖质和吸吮水分,尤其是幼蜗牛更是如此。当生活条件恶劣时,饲养土还是蜗牛避难藏身的场所,因此在人工养殖蜗牛时,无论箱养或池养均需垫泥土。饲养土制备特别重要,虽然蜗牛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不同种蜗牛对土壤的酸碱度和物理性状的要求是有差别的,例如白玉蜗牛要求沙土、田园土的氨离子浓度为31.63~316.3纳摩(pH值6.5~7.5)。所以在选择或制备饲养土时应注意土质的酸碱度,以含腐殖质较为丰富的田园土为最好,切忌使用施过农药以及有机化学物质,如沥青、芳香油、酸酮、煤油、柴油等污染过的泥土。黏性较强的黏土也不宜用作饲养土,因为黏土易板结,湿度过大时又易黏稠,影响蜗牛的生长和繁殖。
图6 防逃围栏示意图(单位:厘米)
饲养土的制备方法:选用未受污染的田园腐殖土2份,河沙1份,混合均匀,经太阳暴晒或紫外灯照射3~5天,以杀灭和消除寄生虫卵、各种昆虫卵和幼虫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然后过筛除去石块和杂物,将疏松的泥沙土铺衬在养殖箱(池)内备用。饲养土的湿度应控制在30%~40%。方法是用手捏泥土成团,但不滴水,并且手松开后泥土会很快散开。如果饲养土过干时,可用喷水来调节湿度,每次喷水以量少次多、均匀为原则。但不能用浇灌的方法,也不能像浇花一样,一次浇足。饲养土如果过湿会引起板结,这时不能将过湿的饲养土放到太阳暴晒,应放在通风的地方慢慢阴干,直至饲养土湿度适宜为止,并且用小钉耙锄松饲养土。
铺衬饲养土的厚度一般为1~3厘米。有些养殖户在箱底下面还铺一层3~5厘米厚的小鹅卵石或小碎石块,以使饲养土在箱内增加透水性和透气性。有的地方用的饲养土完全采用细河沙,其效果也很好。养殖的容器,一定要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否则一旦喷水稍多时就会积水,不利于蜗牛的活动。
在养殖时,饲养土要经常保持清洁、疏松。投喂食物要适量,并且固定位置,或将所投喂的食物放在专门的容器内。蜗牛吃剩下的食物残渣及蜗牛的粪便要及时清扫,否则长期遗留在饲养土中会发霉,产生有害物质,对蜗牛不利。若发现饲养土板结、发霉、有臭味时,就要及时更换饲养土,一般1~2个月更换1次新饲养土即可。长期不更换饲养土,则会滋生各种细菌、螨类等,会影响蜗牛的生长繁殖,甚至会造成大批死亡。
此外,在喷水时,应选用新购置的喷雾器,切忌用已使用过农药或其他有害药物的喷雾器来喷水,也不要用浇花用的洒水壶洒水。如果以城市自来水喷洒,应先把自来水放置在太阳下晒2~3天,然后再喷洒。因为自来水中往往含有漂白粉,直接喷洒时对蜗牛不利。当然更不能用污染的水来喷洒,最好用地下水或河水来喷洒。
6.人工植被栽培
为了适应蜗牛自然的生态环境,生产高品质、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按照植物生物学原理,合理有计划地进行一些经济植物栽培,是科学养殖的一种新模式。
(1)向日葵、小白菜、莴苣、红薯(或西葫芦)结合。莴苣
耐寒抗冻,虽育苗时间较长,但定植时植株小,并且从定植到采收的时间短,可提前在晚霜前定植,这样,就可在霜后定植的冬瓜、南瓜、佛手瓜、西葫芦、红薯以及高架作物丝瓜等隔畦间作。红薯行间还可适当套种玉米、向日葵。在幼苗封垄前,几种作物高矮间作,可互不遮阴,还可通风透气,互相促进。至于向日葵等防护带高秆类作物之下套种小白菜等,它们均在排水沟和栏网之外,与沟内作物并无多大影响。
(2)向日葵、油菜、苣荬菜、红薯(或南瓜)结合。在向日葵下套种胡萝卜、莴笋、根达菜、红薯(或南瓜)等可隔畦高矮间作,这样会通风透光、互不影响。尤其是根达菜,它是两年生草本植物,当年营养生长,次年开花结果。其幼苗耐寒力较强,能忍受-5~-3℃较长时间低温。具体结合方式如下:
①玉米、小白菜、莴笋、红薯(或佛手瓜)结合。
②玉米、油菜、苣荬菜、红薯(或丝瓜)结合。
③玉米、根达菜、红薯(或南瓜)结合。
④玉米、聚合草、红薯(或冬瓜)结合。
⑤蓖麻、聚合草、红薯(或西葫芦)结合。
⑥蓖麻、苣荬菜、红薯(或丝瓜)结合。
⑦蓖麻、根达菜、红薯(或南瓜)结合。
⑧蓖麻、聚合草、红薯(或南瓜)结合。
⑨饲苋、小白菜、莴笋、红薯(或南瓜)结合。
饲苋、油菜、苣荬菜、红薯(或冬瓜)结合。
饲苋、根达菜、红薯、玉米(或西葫芦)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