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团头鲂鱼苗塘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哪些?
(1)巡塘即常在池边观察鱼的动态,特别是早、晚必须各巡塘1次。因为早、晚是鱼苗活动最为频繁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日出前,如发现鱼苗有轻度浮头,人走近时,鱼苗受惊立即下沉,这属于正常浮头,说明水质肥沃度适宜。这样,在日出后,鱼苗会自动下沉。若在日出后,甚至到上午9时,鱼苗仍在浮头,这说明水质过肥或已变坏,水中溶氧量不足(有时人走近时也不惊怕不下沉),应及时注入新水,以防水质恶化,导致鱼苗死亡。傍晚时,如果鱼苗在四处环游,有时成群,有时分散,这表示水质良好,生长正常。如未发现鱼苗,则表示水太瘦或投放饲料不足,应及时追肥或增加投饲量。另外,还要注意随时消灭有害昆虫、害鸟等敌害。及时防治鱼病,随时消除池边的杂草,捞出蛙卵(蛙卵要在早晨日出前捞出,否则日出后,蛙卵下沉水中不易发现)。
(2)追肥团头鲂鱼苗下池后3~4天应对池塘进行追肥,一般可采用发酵好的粪肥冲稀后泼入池中,所剩粪渣不要泼入,以免败坏水质。粪肥用量每次亩20~40千克,或用化肥3~5千克。对池塘追肥应遵循少施勤施原则,使池水保持肥而爽,透明度在30~40厘米,最低溶氧量不低于5.0毫克/升。池水过肥时应加注新水进行调节。
(3)分期注水鱼苗池的水位不宜太深,随着鱼苗的长大,逐渐加深水位。一般鱼苗入池时,水位在70厘米左右,最深不超过1米,这样有利于水温的提高和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鱼苗入池后5~7天,应加入新水,每次10~15厘米。以后每隔3~5天注新水1次,共加4~5次即可。加入新水的目的,一是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二是增加鱼苗活动的空间;三是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
(4)试网 团头鲂鱼苗经过25~30天饲养后,一般可长到1厘米左右(俗称“寸片”)。这时在鱼池里显得密度过大,如继续养下去,它不但长得慢(甚至不长),而且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如长时间浮头、鱼病等)。为了使其正常生长,必须进行拉网、分池饲养,降低其放养密度。过去许多地方在鱼苗拉网后,直接进行分池饲养,这样做成活率不高。因为鱼苗入池后,在池中过散游生活,从未经过拉网入网箱的密挤生活,如果一下子把鱼拉起来入网箱,体质稍差的鱼会因不适应而引起死亡。所以在正式拉网,入网箱、分池前,要进行1~3次试网,即将鱼苗全部拉起,但不离开水,也不入网箱,然后再将鱼放入池中,恢复其原来生活。隔1~2天才进行正式拉网、入网箱、分池,使体质稍差的鱼也适应了密挤生活,不至于被挤死。
(5)分池 鱼苗养至夏花鱼种并进行试网后应马上出池,出池时首先要进行计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