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四川主要茶树良种选择
一、选用茶树品种的原则
(一)多抗原则
选择茶树良种,除了要求优质、高产、稳产以外,对茶叶的食品质量安全也有要求。农药残留是茶叶生产最大的质量安全问题之一,也是发展绿色食品茶的主要障碍。茶叶的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茶园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使用不当,尤其是绿色食品茶生产基地选用的茶树品种,除了要求对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和茶类适制性较强以外,还应对当地主要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抗性。由于不同地区的主要病虫害种类不同,不同茶树品种对不同病虫害的抗性也有差异,在选用茶树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品种的抗性差异进行选择,选用那些对当地频发病虫害抗性强的优良茶树品种。利用不同茶树品种对病、虫的抗性,尽可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量和用药频度,降低由于施药引起农药残留的威胁。
此外,多抗茶树品种还应该对寒、旱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我国茶区纬度跨越幅度大,南北茶区之间的冬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差异很大。北部茶区及高山茶区选用的茶树品种,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寒力,否则茶树种植后容易在冬季低温时受冻而导致生产严重损失,这在我国早期“南茶北引”过程曾有过严重教训。另外倒春寒出现频繁的茶区,不宜选择春茶萌发期过早而抗寒力低的茶树品种。
(二)多样性原则
生产基地推广的茶树品种应合理搭配多种遗传特性的优良品种,即具有品种的多样性,避免种植单一。在考虑品种搭配时,首先要考虑不同茶类适制性的品种之间有合理的比例,因为茶叶消费市场和消费方式常常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而变化。20世纪70至80年代中期,我国以发展出口红碎茶为主,优质红碎茶品种很受欢迎;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内销为主的名优绿茶成为茶产业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早生优质绿茶茶树品种供不应求,而早期的红茶产区则在名优茶市场中难以适应。为了使绿色食品茶基地的产品对市场需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茶树品种搭配应该以适制当地当时主要茶类的品种为主,同时兼顾适制其他茶类的茶树品种。其次,春茶萌发期不同的茶树品种各有不同比例,避免春茶采摘“洪峰”过于集中;春茶萌发期早、中、晚的茶树品种的比例,在不同产区的要求可以不同,以名优茶生产为主;反之亦然。再次,基地内的茶树品种的抗逆性也该具有多样性,避免品种的单一性造成的某些病虫害快速蔓延和其他自然灾害扩散,减少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环境适应性和良种良法原则
优良茶树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适制性等优良性状的表现是茶树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选用茶树品种之前,必须对拟引进的茶树品种的环境适应性和对栽培条件的需求有充分的了解。一般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了解某个品种的这些性状表现。根据茶树品种审(认)定结论进行推断。我国的茶树品种审(认)定制度分国家审(认)定和省审(认)定两个层次。国家审定品种是经过3个以上(含3个)跨省的不同气候代表性区域试验点的适应性比较试验的,拟引进的审定茶树品种如果在相应的代表性区域进行过适应性试验的,可以直接引进推广种植。各省审(认)定的茶树品种的区域适应性试验一般是在该省内的不同地区进行,省内引种时可以参照国家审定品种的方式进行考察;但如果省级审(认)定茶树品种跨省引种时,必须先进行适应性试验或者生产性试验,如果适应性和其他性状表现良好,才可以大面积引种或繁育推广。适应性试验结果说明该茶树品种对本地自然条件的适应程度。欲使引进品种的优良性状得以充分表现,还应该向育种单位或品种适应性试验单位了解拟引进品种对栽培条件的要求和茶叶加工条件,即实现良种良法,良种的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茶树优良品种是具有一定时效性的,所以茶树优良品种也会被更新换代,引种时绝对不能把那些历史上曾经是优良品种,但目前已经或即将淘汰的茶树品种引进加以推广。
(四)无性繁殖原则
图2-1 智能化育苗温室
无性系茶树品种具有萌发期一致、生长整齐、品质均一等特点,而且树相的高矮大小也均一,便于田间管理、采摘的机械化作业和鲜叶原料贮运加工的机械化处理。新建茶叶生产基地应尽可能选用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为今后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图2-1)
(五)苗木质量检验和病虫害检疫原则
为了保证引进茶树良种苗木的质量和防止病虫害的传播,从外地引进品种及其种苗运输之前,必须进行苗木质量检验和病虫害检疫。苗木质量检验的内容包括种苗的纯度鉴定和定级鉴定。鉴定的柚样可以参照GB11767-1989规定:引种总数在1万株以内的,抽样数不少于50株;引种总数在1万~5万株时,抽样数量不少于100株;引种总数5万~10万株时,抽样数量不少于200株;引种总数超过10万株的,抽样数量应该大于300株。苗木纯度的检验主要根据品种的典型特征,从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两个方面进行鉴定,从抽出的样本中逐株鉴定,统计出混杂品种苗木等不具备该品种典型特征的苗木数,并计算出品种纯度。苗木的分级主要根据茶苗的高度、茎粗、着叶数、一级分支数量、侧根数量、侧根长度和计算出的品种纯度进行,分级标准可参照国家标准GB11767-1989。
二、四川主推的茶树品种及其特性
(一)国家审(认)定的茶树品种情况
我国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曾经对全国各地育成的茶树品种进行了两次认定和两次审定,共审(认)定95个茶树品种作为国家审(认)定茶树品种,向全国推广。
图2-2 乌牛早
第一次是1985年,认定了30个茶树品种为国家茶树品种,这批茶树品种全部是各地传统茶树良种,其中无性系列茶树品种13个,种子(有性)系列品种17个;第二次于1987年认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育种单位育成的无性繁殖系茶树品种25个;第三次于1994年审定通过了无性系品种22个;第四次于2001年审定通过了18个茶树品种。在这95个国家审(认)定茶树品种中,无性系茶树品种78个,种子(有性)繁殖茶树品种17个。其中红茶品种22个,绿茶品种26个,乌龙茶品种14个,红、绿茶兼制品种33个。在78个无性系绿茶品种中,红茶品种15个,绿茶品种22个,乌龙茶品种13个,红、绿茶兼制品种27个。
从2000年开始,国家不再对经济作物进行强制性品种审(认)定,为规范茶树品种审(认)定工作,于2003年成立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开展对茶树品种的审定工作,该委员会对全国的茶树品种进行了再次审定,一次是2004年在杭州,审定通过了由广西桂林茶叶所选育的“桂绿”,另一次是2005年在四川成都,审定通过了由名山茶树良种场选育的茶树品种“名山白毫”。再次审定通过的两个品种均为无性繁殖,均属绿茶品种。至此,我国现有茶树良种97个。
(二)部分通过审(认)定的国家级茶树品种及特性(见表2-1)
表2-1 通过审(认)定的部分国家级茶树品种
续表2-1
图2-3 平阳特早
图2-4 名山131
(三)四川茶树良种及其主要性状
1.四川省认定的省级传统茶树良种
在四川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中,人们长期以来经过实践栽培,逐步训化出了一批在生产上比较突出的茶树品种,这些已经经过实践检验并有相当面积的茶树品种在四川长期的茶树栽培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85年,四川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早白尖、牛皮茶、南江大叶茶、崇庆枇杷茶等四个传统的茶树优良品种为省级传统良种,主要性状见表2-2。
表2-2 四川省认定的省级传统茶树良种
在这四个优良茶树品种的基础上,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又选育出了一批新的优良品种,主要有早白尖1号、早白尖5号,南江1号、南江2号,崇枇71-1等。
2.育成了一批省级红茶品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了适应当时红茶出口需求和省内外发展红茶对茶树品种的需要,以钟渭基为代表的茶学科技工作者先后用国家级红茶良种云南大叶种与四川中小叶群体进行多重杂交,选育出了适应四川(包括重庆)的红茶系列茶树品种蜀永系列,提高了四川红茶产量和品质,这些红茶新品种在四川省红茶生产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蜀永系列红茶品种情况见表2-3。
图2-5 巴山早
图2-6 特早芽213(茶园)
图2-6 特早芽213(芽叶)
图2-7 天府茶28号
图2-8 福选9号
图2-9 名山早311
图2-10 花秋1号
图2-11 天府茶11号
表2-3 蜀永系列红茶品种情况
续表2-3
3.育成了一批省级绿茶新品种
绿茶品种的选育工作在四川省一直方兴未艾,选后有四川农业大学李家光等选育成的省级良种蒙山11号等蒙山系列品种;四川省名山县李廷松、徐晓辉等选育的名选131、213等名选系列省级或国家级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王云、罗凡等选育的天府28号、11号等天府系列省级品种;四川花秋茶业公司喻长根等选育的花秋1号等省级品种。这些茶树良种的选育和推广,现在已经在四川乃至其他地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川省近年育成的省级绿茶品种情况见表2-4。
表2-4 四川省近年育成的省级绿茶品种情况
续表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