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节水灌溉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4.1 节水灌溉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
所谓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简称CE),系指对多属性体系结构描述的对象系统作出全局性、整体性的评价。CE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五步:第一步,明确对象系统;第二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步,确定参与CE的人员,选定评价原则及相应的评价模型;第四步,进行CE,包括不同评价指标属性值的量化,评价专家对不同目标(指标)子集权系数进行赋值,逐层综合;第五步,输出评价结果并解释其意义。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节水灌溉CE方法有三类,即:专家评价法、经济评价法、运筹学和其他数学方法。
1.2.4.1.1 专家评价法
即以专家的主观判断(如分数、指数、序数、评语等)作为评价标准,对节水灌溉对象作出总的评价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评分法、分等法、加权评分法和优序法等。该法简单方便,易于使用,但主观性太强,一般用于节水灌溉区划和规划的咨询评价。
1.2.4.1.2 经济评价法
即以事先议定好的某个综合经济指标来评价节水灌溉不同对象的CE方法,常用的有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法。该法含义明确,便于不同对象的对比,但对涉及较多评价对象来说,往往很难给出一个统一于一种量纲(如价格)的公式,而且无统一的节水灌溉经济评价规范。该法多用于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和设计立项的评价。
1.2.4.1.3 运筹学和其他数学方法
1.多目标决策
多目标决策(Multi-objective Decision Making,简称MODM),模型的解法所有非劣解的方法、重排次序法和对话法等。该法比较严谨,要求对节水灌溉对象的描述清楚,评价者能确切表达自己的偏好。但对涉及模糊因素的节水灌溉工程或不太熟悉节水灌溉技术的评价者有一定困难。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20世纪70年代由著名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的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由于让评价者对照一相对重要性函数表给出因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等级,因而可靠性高,误差小,但遇到因素众多、规模较大的问题(如某些因素子集的因素个数大于9)时,易出现判断矩阵难以满足一致性的要求。因此,此法限于诸因素子集中的因素个数不超过9个的节水灌溉系统。
3.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简称FCE),方法是一种用于涉及模糊因素的对象系统的方法。由于该法较好地解决了综合评价中的模糊性,可对涉及模糊因素的节水灌溉系统进行CE,而且适宜于评价因素和结构层次均较多的大型节水灌溉工程系统。但不足之处是FCE过程本身并不能解决评价指标间相关造成的评价信息重复问题,隶属函数的确定还没有系统的方法。罗金耀提出了喷微灌节水灌溉综合评价指标量化的基于落影函数的指标估价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处理不确切的评价,而且能够集中多种不同评价人的意见,减少了指标评价的随机误差和模糊程度。王德次、陈大雕提出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根据不同地区、地形和不同气候等条件以及各种节水灌溉的优缺点来选择最适合于当地的节水灌溉方法,并以实例验证了这种决策的正确性
。
4.数理统计法
数理统计法(Method of Mathematic Statistics,简称MMS),主要是应用其中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判断分析(Discriminaed Analysis)等方法对节水灌溉进行区划和评价。该方法是一种不依赖于专家判断的客观方法,可以排除评价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而且比较适宜于评价指标间彼此相关程度较大的节水灌溉系统的CE。不足之处是该方法给出的评价结果仅对决策或排序比较有效,并不反映现实中评价目标的真实的重要性程度,且要求节水灌溉的各因素须有具体的数值。
1.2.4.2 节水灌溉综合评价的研究趋势
1.由华而不实的经济评价转向科学求实的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站在国家整体角度考虑经济效果,对大型工程适用,但中小工程国家投资少,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与市场联系密切,需要考虑还贷,因此,真正的财务评价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把经济评价作为例行公事,作为申请投资的工具,根本不考虑投资的经济效果或偿还的现象正在逐步克服,评价中华而不实、报喜不报忧的虚假作风正向科学求实的方向发展。
2.由注重综合评价中的技术经济因素转向全面考虑技术、经济、政策、资源、环境和社会等多种因素。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在节水灌溉决策中有时非技术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事实上,技术决策往往离不开政治和社会,这就要求在进行技术决策时全面考虑多方面的准则,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能予以定量描述和运算,但非技术经济因素的权重不宜太大。
3.由评价的定量方法转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的方法。技术指标往往是能量化的硬指标,而非技术指标往往是难以计量的软指标。软指标往往涉及面广,受到政治、人文习惯和公众舆论等的影响和制约,将二者以统一的方法结合起来,权衡各方面的利害关系,进而作出因地制宜的灵活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由评价的单一方法转向综合地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贺仲雄先生等人提出了融合模糊、灰色、物元空间等思想的FHW决策系统,郭仲伟先生等人
则将聚类分析和FCE方法运用于宏观质量评估之中,梁梁等
则提出一种将主成分分析和AHP法综合运用的决策方法,王宗军
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式多目标权系数赋值的CE方法,田军仓
提出了一种将AHP与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相结合的混合决策法(GAD)。总之,这些方法都可移植或创新性地用于节水灌溉CE中。
5.由决策者参与不够和考虑专家经验知识不够的方法转向智能评价支持系统。要对复杂对象系统进行有效的CE,就必须将评价专家(群体)的经验和知识、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多种CE方法、相关的先进技术(如人工智能、知识工程、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集理论、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等)与计算机软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一集成式智能评价支持系统,王宗军在文献中介绍了这一集成式智能评价系统的开发环境,这对节水灌溉综合评价具有借鉴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