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人畜共患病的诊断
几乎所有的人畜共患病都有明确的病原体,病原体的证实和分离是确定诊断的可靠手段,但是由于动物体内可能会有多种病原体,如动物一生可能有100多次病原体感染,但发病的也只有几次,因此,病原学诊断应以免疫血清学诊断和临床症状等流行病学资料为基础,经过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病原学诊断
(一)采集标本
应根据病原体入侵的途径和发展规律适时正确地采集标本,便于诊断确定。
(二)寄生虫病
可采取剖检、虫卵镜检、涂片检查等技术。
(三)细菌病
可采取染色镜检、分离纯化、分型判定、实验动物检验等技术。
(四)病毒病
可采取病毒分离、抗体中和、PCR等技术。
二、免疫血清学诊断
免疫血清学诊断就是利用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的反应进行诊断,主要有三大类。
(一)变态反应
主要是利用动物体T淋巴细胞被抗原致敏,使用抗原物质进行过敏检验,例如结核菌素点眼、皮内变态反应等。
(二)抗原和抗体直接反应
利用完全抗体的可见反应进行诊断,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琼脂扩散,中和实验。
(三)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标记,进行诊断
对于抗原和抗体没有肉眼可见反应,用红细胞、酶、荧光等进行显示。
由于抗体只在病程的一定阶段或恢复期才能出现,血清学方法的早期诊断效果不好,存在漏检,同时由于交叉反应,所以存在假阳性、假阴性问题,血清学诊断存在敏感性、特异性、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的概念。
三、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是对各种人畜共患病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重点是四个方面。
(一)临床症状
很多人畜共患病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狂犬病的神经症状,攻击人的行为;炭疽的败血症状导致的天然孔出血。
(二)疾病的侵入途径
任何区域和动物群体发生疾病,都有病原侵入途径,无风不起浪,要从生物传播途径,机械传播途径进行分析。
(三)流行特征
要依据人畜共患病的5个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对比。
(四)疫情监测结果
疫情监测是在正确诊断基础上,汇总多年疫情后,形成的疾病发生、传播、流行规律。通过监测结果,进行疾病发生的风险性分析,确定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四、人畜共患病诊断的防护要求
从事人畜共患病诊断工作是一个危险的工作,可能会深入疫源地,接触病原,感染发病并扩散病原,因此要从四个方面作好防护。
(一)认真落实个人防护
对疑似严重的人畜共患疫情,工作人员应穿防护服,注意消毒。
(二)遵守正确的操作程序
对不明死因动物的处理要区别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处理规定,要将疫情的确认重点放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不可盲目的剖检死亡动物。
(三)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应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定进行病料的采集、诊断等操作。
(四)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可以作为生物武器,国际上有“穷人的原子弹”的认识,也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范畴,因此要加强病原和人员安全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