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特用玉米的一般栽培技术
近年来特用玉米新品种利用越来越多,杂种优势利用有了新的发展,杂交特用玉米作为果、蔬、粮专用型不断推向市场,取代农家种和综合种。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要和不同用途选用和引进特用玉米杂交种,并了解掌握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才能获得优质高产高效。一般特用玉米的栽培技术有以下几点。
一、播前田间准备
(一)选好隔离区
特用玉米优质基因多属于胚乳性状的隐性突变体,当特用玉米和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杂交时,会由于串粉而产生花粉直感现象,致使当代所结的种子失去所要求的品质特性。因此,种植特用玉米必须选择隔离区。隔离方式常用空间隔离、时间隔离、自然屏障隔离和高秆作物隔离。
(二)地力选择
特用玉米与普通玉米比较,多数种子千粒重低、饲满度差、发芽率低、顶土力弱、前期生长缓慢,较易感大小斑病、各种病毒病和穗粒腐病等。另一方面,要发挥优质特性和保证应有的风味,又要求养分充分、土壤营养平衡。因此,应尽量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通气状况良好,既能保水耐旱又便于排水的土地。质地以砂壤土为宜,土壤肥力在中等以上水平即可。
(三)精细整地
种植特用玉米要求精细整地,主要好处是加深活土层,疏通空气,蓄水保墒,提高地温,熟化生土,增加有效养分,消灭病虫草害,利于出苗。
二、播种
(一)播前种子精选
未精选的种子往往大小不齐,混有破损粒、带病虫粒及其他杂质,甚至其他的玉米类型籽粒。种子精选的方法,可以利用精选机进行精选,或人工手拣或人工风选,将异形粒、秕粒、虫咬粒、病粒、杂粒、草籽、杂物等剔除。
(二)播前发芽试验
播前进行发芽试验是决定播种量、保证一播全苗的重要措施。特用玉米种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在贮藏或调运销售期间,如管理不善,受热受潮,都会引起霉变或虫咬,降低发芽率。因此,播种前要做好发芽率试验。并且可以防止使用不合格种子造成更大经济损失。
(三)播前种子预处理
1.晒种。晒种能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杀灭种皮上可能带的病菌,预防病害。日照充足的晴天晒种,将选好的种子摊在地上或席上,5~6厘米厚,连续翻晒2~3天。高温季节切忌把种子摊置在水泥地或金属板上,以免温度过高烫伤种子,特别是甜玉米种皮薄,高温极易烫伤。
2.拌种消毒。用药剂拌种消毒具有防治病虫危害的作用。拌种消毒用的药剂可根据当地常发生的病虫害确定。如常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地区,可用20%萎锈灵拌种,用药量是种子量的1%。常发生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的地区,可用乐果乳剂或呋喃丹拌种。
(四)播种期的确定
确定播种期应遵循以下原则:
1.气候土壤条件。根据各地气候变化规律,早春气温回升的快慢,霜冻来临的早迟和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确定适宜的播种期。一般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作为特用玉米播种适期的指标。采用大棚种植和覆膜栽培,春季可提前播种或秋季延后播种。
2.品种特性。特用玉米品种类型不同,生育特性有很大差异,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宜早播、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宜偏迟播种。若生育期短的品种超早播易形成“老苗”、“空秆”。有些品种耐热能力强,可适于夏播或秋播。
3.市场和加工需要。特用玉米播期要考虑市场和加工的需要,适时种植才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收获鲜果穗的特用玉米,鲜果穗上市时间的早迟、上市量的均衡程度与销售价格关系密切。如能赶在水果淡季或较早供应市场,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若做加工用,也应根据加工能力,进行计划种植。收获籽粒的特用玉米,如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爆裂玉米等,主要目的要求籽粒产量高,内在品质优。因此,播种期与普通玉米一样,在当地最佳玉米播种时期种植,通过适宜的各项栽培措施夺得高产。
4.栽培耕作制度。依据当地栽培制度,换茬衔接情况来考虑特用玉米的适宜播种是平稳周年生产、保证各季作物丰产高产的重要条件。特别是一年两熟或三熟制地区,收获时间紧、季节性强,应计划好茬口衔接,适时早播。地膜覆盖播种、麦田套种、铁茬播种、育苗移栽都可以实现特用玉米适宜播期范围内早播。
(五)播种
1.条播。条播又分为机播、耧播和用犁开沟撒播等。机播工作效率高,播种均匀,深浅一致,适用于大面积抢时播种,但要求整地较好。在丘陵山区和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地区,可采用播种耧播种或用犁等工具开沟播种。用犁等开沟后,首先沟施种肥和撒施毒谷,然后撒种、盖土。注意肥、种不能接触。
2.点播。点播根据种植密度按株行距开穴、施肥、下种、覆土。这种方法用种量少,便于集中施肥和机械化管理。点播分人工点播和机械点播。人工点播可以用镢、锄等开穴点播或用犁冲沟点播。使用点播机点播,能一次完成施肥、投药、除草等工序。
三、合理密植
特用玉米通过合理密植,确保收获穗数或籽粒高产。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须考虑:①品种特性。一般早熟、矮秆、耐密型的品种可以适当密植,中(晚)熟、高秆、披散的品种可比早熟种适当稀植。②地力较肥或施肥水平较高的地块,可以适当密些,地力较差或施肥水平低的地块,能供应的养分少,就应适当种稀一些。③阳坡地和沙壤土地宜密,低洼地和重粘土地宜稀。④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宜密。⑤粗细管理的宜密,粗放管理的宜稀。⑥夏季或秋季种植特用玉米应比春季种植密度大一些。
四、田间管理
(一)施肥
1.施肥的原则。肥料是特用玉米高产的基本物质保证,而其效果的高低则决定于施肥技术。为获得最高的施肥效果,应掌握“供应充足,营养平衡,施用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供应充足才能满足植株对营养的需要,促其充分发挥增产潜力。
2.施肥的形式。①基肥。基肥常用有机肥,营养全面而平衡,肥效持久,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而且成本较低。施用有机肥应注意:第一要腐熟,第二要捣细,第三要尽量杀灭清除蛴螬等害虫。开垄条施肥要撒布均匀,切忌忽多忽少,过多处易“烧”苗,且肥料不能有块,以防“烧”苗、压苗。②种肥(也有的称为口肥)。配合作为基肥的有机肥在播种前或播种时施入速效无机化肥,其作用是可以作为有机肥因分解慢或数量不足,前期营养供应的不应需或作为有机肥数量不足的补充,同时也是协调土壤肥力和有机肥养分比例的一种平衡手段,对保证幼苗发育,促壮苗,为幼穗的分化和平衡整个生育期间的生理代谢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种肥主要施用氮肥、磷肥,有的还需要补充施钾肥。③追肥。追肥种类、时间、数量、方法比较复杂,必须掌握追肥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量结果。科学的作法是按叶龄指数追肥。叶龄指数达30%~40%时,是促营养体生长和为幼穗分化打基础的适宜时期;叶龄指数在60%~66%时,是关系穗粒发育,决定穗长和穗数的关键时刻,是追肥的重点时期。追肥应以这两次为基础,参考基肥和种肥的施用情况,土壤的性质与肥力,或植株的生育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追肥方法除应深施盖土,以防肥料流失和肥分挥发外,还应注意肥料不要施在靠植株中心点太近的位置,以免“烧”根。④微肥。锌肥的施用最好采用浸种或叶面喷施的方法,也可以进行拌种。在缺硼的土壤上施用硼肥也是不可忽视的。硼对雄穗的发育、花粉粒的形成与萌发,以及花粉管的伸长都有促进作用。并能保证雌穗正常发育。
(二)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从出苗到拔节为苗期,为能更有效地保证苗全、苗齐、苗壮,苗期管理非常重要。特用玉米苗期一般都比普通玉米短,管理必须抢早及时进行,为后期生长发育打好基础。
(1)间苗定苗。玉米出苗后幼苗比较拥挤,需要在适宜的时间将多余的苗子去掉,去苗的过程叫间苗,间苗又称疏苗。穴播时,间苗每穴留2棵壮苗,去掉多余的弱苗,间苗后留苗数为要求密度的1.5~2倍。定苗是按规定密度留苗。一般在5~6片可见叶时定苗。定苗要掌握去弱留强、定向留匀、留壮的原则。对矮苗、密叶苗、下粗上细而弯曲的、遭病虫侵害的苗以及同所种品种典型性状有明显差异的杂苗、变异苗应彻底去掉。选留那些大小一致、植株均匀的壮苗。间苗定苗应在晴天下午进行。
(2)中耕除草。①中耕松土。中耕松土是促使幼苗早发、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中耕松土应掌握好时间、次数和深度。一般中耕2~3次。定苗以前可进行第一次中耕,这次要浅,一般中耕3~5厘米,在用畜力或机械中耕时,要特别防止压苗和轧苗。第二次中耕可在拔节前后进行,注意掌握根旁宜浅,行间宜深。玉米出苗或降雨以后土壤容易板结,要及时中耕松土。②防除杂草。杂草对特用玉米的危害很大。防除杂草,一可采用中耕除草,要求行间株间全部锄到,不留空白;二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除草,既省工省时,又可避免草荒发生。
2.穗期管理。穗期是指拔节至抽雄期,特用玉米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这个时期是壮秆、促穗、争粒的关键时期,应围绕此目标进行管理。此期重点是肥水管理。肥水充足,促使气生根大量发生,并能延长叶片的光合时间,提高光合效率,因而既有利于地下水分与养分的吸收和供应,提高抗倒能力,又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合成、运转与积累。
此期耕作措施主要是进行第三次中耕和培土。此次中耕可结合施肥进行。中耕深度以7厘米左右为宜。中耕时要适当向根旁拥土,但不要拥土过多,防止压苗伤叶。培土上厢是将行间的土壤培在根部,并形成土垅的田间管理措施。培土的适宜时期最好在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前进行。培土方法一般有人工和机械两种。当地块较小,不利于机械作业时,可用人工培土。大块地可用拖拉机牵引多个耘锄培土,但培土时间不宜过晚,以防伤苗和伤根。
(三)花粒期管理
特用玉米花粒期是指从抽雄到采收期所经历的时间。因不同品种和用途各不一样,笋玉米只要抽雄几天就可收获,籽粒用玉米要待灌浆完熟后才收获,可长达50天。管理目标应围绕长根、叶功能期,防止早衰,对收籽粒的特用玉米主要是延长灌浆时间,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粒重。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和意外天气影响,采取挽救措施,尽量减少产量损失。具体措施应根据植株营养状况、气候条件、病虫发生情况而定。可进行的主要措施有隔行去雄和人工辅助授粉、追施攻粒肥、防倒伏和防治病虫害。
五、适期收获
在特用玉米中,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爆裂玉米和干籽粒糯玉米都是在完熟期收获,当苞叶变黄、籽粒失水硬化、黑色层形成,达到完熟,即可收获。
特用玉米用作嫩鲜食时,最佳食味期就是最适宜的采收期。这对于上市供应青嫩果穗或向工厂提供加工原料都是保持品质和产量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