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治玉米钻心虫用什么农药好

治玉米钻心虫用什么农药好

时间:2023-11-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仍为全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害虫。但防治的主要对象为第1代成虫,所以需要南北联防方可奏效。此种方法仍是目前控制粘虫危害的主要方法。首先,发现百株玉米虫口达30头左右时,应立即进行防治。玉米蚜又名麦蛐、腻虫、蚁虫等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国内各玉米区也均有发生。玉米蚜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小麦、大麦等农作物。

第二节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一、亚洲玉米螟

(一)分布

亚洲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属鲜翅目,螟蛾科,主要分布在亚洲。我国除青藏高原玉米区未见报道外,全国各玉米区均有发生。一般夏玉米比春玉米危害重,平川地区较山区危害重。此害虫属杂食性,除危害玉米外,还危害高粱、谷子、棉花、大麻、大麦、马铃薯、豆类、向日葵、甜菜、茄子等20余种植物。

(二)危害特点

玉米螟是钻蛀性害虫,在玉米心叶期,自卵块孵出后的初龄幼虫爬入心叶,啃食叶上表皮及叶肉,造成“花叶”。当被啃食的心叶展开后,叶面呈“横”的排孔。抽雄后,该害虫又转移危害雄穗,常造成雄穗的分枝和基部折断。啃食雌穗的花柱、苞叶和幼嫩籽粒。蛀入茎秆后取食髓部,使受害的茎秆易被风吹折。

(三)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4毫米,翅展24~35毫米,黄褐色。幼虫成熟后体长约25毫米,头和前脚背板深褐色,体背为淡灰褐色,淡黄色或黄色等,胸部节2~3节,背面各有4个圆形毛瘤,腹部节1~8节各有两列毛瘤,前列4个,后列2个,前大后小。第9腹节有3个毛瘤,中央一个较大。蛹为纺锤形,黄褐色至红褐色,体长约14~15毫米,第1~7腹节膜面有两列毛,臀棘黑褐色。

(四)防治

1.处理玉米螟越冬寄主秸秆。在4月中旬即越冬幼虫化蛹羽化之前将玉米、高粱、谷子等秸秆、根茎及穗轴烧毁,消灭越冬虫源。

2.设置早播诱虫田或诱虫带,然后集中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当玉米打苞抽雄期,玉米螟多集中在未抽出的雄穗上时,进行隔行去除2/3的雄穗,然后消毁和深埋。

4.大面积推广灯光诱杀、辐射不育等,既简便易行,又节约开支,效果极好。

5.生物防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另一种是人工繁殖天敌,常用种类有赤眼蜂、螟虫长距茧峰、玉米螟厉寄蝇、微孢子虫、白僵菌等。

6.以药剂防治。在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危害时,可施用1%的辛硫磷颗粒剂、3%的广灭丹颗粒剂防治,每亩用药量1~2千克,再加5倍细土或细沙搅匀后撒入心叶。也可选用0.1%或0.15%功夫颗粒剂,拌10~15倍煤渣毒土上撒入玉米心叶,可收到良好效果。在玉米抽雄前可喷洒40%速灭杀丁乳油4 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4 000倍液,用配制好的药液灌心也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水胺硫磷乳油40~60毫升兑水25~35升喷雾,除防治玉米螟外,还可兼治玉米蚜、叶螨、粘虫等。在玉米穗期防治应以保护雌穗为主。可在玉米吐丝盛期,用以上药物颗粒剂撒在雌穗着生节的叶腋或相邻叶的叶腋及丝状花丝上。用药量可较心叶期适当增加一些。

二、粘虫

(一)分布

粘虫又称夜盗虫、五色虫等。除危害玉米外,还危害麦类、谷子、高粱、青裸、水稻等粮食作物。国内除新疆、西藏未见报道外,其他各省、市均有发生。目前仍为全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害虫。

(二)危害特点

粘虫在玉米植株上以幼虫啃食叶片为主。特别是麦田套种玉米,小麦收获后,粘虫幼虫会马上转移到刚出苗的玉米上,沿叶缘啃食叶片,随着虫龄的增长,食量渐大,5~6龄为暴食阶段,6龄期食量最大。如在低龄阶段不加防治,进入高龄阶段的幼虫可在3~5天内将整棵玉米苗叶片食光,仅剩下叶脉,造成严重损失。该害虫具有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和暴食性。老熟后停止进食。

(三)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20毫米,翅展36~45毫米。踊长约19毫米,红褐色,腹部5~7节背面前缘各有一列齿状点刻,臀棘上有4根刺,中间两根较粗大,两侧的较细短刺略弯。雌蛹的生殖孔位于第8节腹面。雄蛹的生殖孔位于第9节腹面。

(四)防治

1.诱杀成虫。可用黑光灯、糖醋盆等诱杀成虫,压低虫口。但防治的主要对象为第1代成虫,所以需要南北联防方可奏效。

2.药剂防治。此种方法仍是目前控制粘虫危害的主要方法。首先,发现百株玉米虫口达30头左右时,应立即进行防治。3龄前每亩喷洒2.5%敌百虫粉2千克/亩或喷洒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也可喷洒50%杀螟松乳油1 000~1 500倍液。如果为夏播玉米田,则在前茬作物收获前15天用20%杀虫畏乳油500~1 000倍液或5%杀虫畏粉剂,每亩2千克;50%磷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50%甲基1 605乳油1 000~1 500倍液,在前茬作物收获前20~30天可选用50%久效磷乳油2 000倍液或2%甲胺磷粉剂每亩2.5千克,还可用3%苏化203(治螟灵)粉剂,每亩1~1.5千克。有条件的可选用48%乐斯本乳油,每亩30~60毫升兑水20~40千克喷雾或30~40毫升兑水400毫升进行超低量喷雾防治有特效。一般一个生育期用药1次即可收到较好效果。

三、玉米蚜

(一)分布

玉米蚜又名麦蛐、腻虫、蚁虫等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国内各玉米区也均有发生。玉米蚜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小麦、大麦等农作物。

(二)危害特点

玉米蚜危害玉米的方式是以成、若蚜刺吸植物组织汁液,特别喜欢群集在幼嫩的心叶区和雄穗,危害时常分泌许多蜜露,并产生黑色霉状物。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雄花散粉。危害使叶片变黄枯死,严重影响玉米的结实性和降低粒重。此外玉米蚜还可传播玉米病毒病,如玉米矮花叶病等。

(三)形态特征

分无翅孤生雌蚜和有翅孤生雌蚜。无翅孤雌蚜为长卵形,体长1.8~2.2毫米。浅绿色,披薄白粉,头胸黑色,触角,椽、足、腹管、尾片色泽较深。附肢黑色,复眼红褐色。腹部第7节毛片黑色,第8节具背中横带,体表有网纹。触角6节,长短约体长的1/3。喙粗短,不达中足基部,端节为基宽的1.7倍。腹部两侧有暗色斑纹。腹管长圆筒形,中部膨大,端部缢缩,顶部有边如瓶口。尾片圆锥状,瓦状纹明显,两侧各生弯曲毛2根。有翅孤雌蚜长卵形,体长1.6~1.8毫米,头、胸黑色发亮,腹部黄红色至深绿色。触角6节,长短近体长的一半。腹部2~4节各具1对大型线斑,第6、7节上有背中横带,8节中带贯通全节。其他特征似无翅孤雌蚜。卵为椭圆形。

(四)防治方法

1.加强预测预报工作。调查蚜量,根据天敌占蚜量的百分比、气候条件预测发生情况,然后提早确定用药时期。

2.生物防治。玉米蚜的天敌有食蚜蝇、瓢虫、草蛉、蚜茧峰、蜘蛛等。但尤以瓢虫食蚜量最大。异色瓢虫成虫一天可食蚜160头,七星瓢虫成虫和幼虫每天也可食蚜30头。体形较小的龟纹、隐唇、小十三星、二星等瓢虫,还能钻入未抽雄的玉米心叶内觅食。

3.药剂防治。用玉米种子重量0.1%的10%吡虫琳可湿性粉剂浸、拌种,可防治苗期蚜虫、蓟马、飞虱等。玉米拔节后,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撒0.5%乐果粉剂或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当蚜株率达1/3到近一半时,可撤施乐果毒砂,即每亩用40%乐果乳油50克兑水500升稀释后与20千克细砂上喷拌均匀,然后将毒砂撒在玉米植株上。也可每亩喷洒25%爱卡上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喷撒1.5%1 605粉剂,每亩2~3千克。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每亩用3%呋喃丹颗粒剂5千克与2~3千克细砂土混匀后均匀地灌入玉米心叶内。或者喷洒40.64%的加保扶水悬剂8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10%赛波凯乳油2 500倍液、2.5%保得乳油2 000~3 000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3 000~4 000倍液。

四、白星花金龟

(一)分布

白星花金龟又名白纹铜花金龟、白星花潜、白星金龟子、铜克螂,该虫分布全国各地。

(二)危害特点

主要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成虫取食玉米雌蕊花柱和幼嫩玉米籽粒,幼虫(蛴螬)主要危害玉米种子和幼苗。此外,该虫还可危害小麦、向日葵、果树、蔬菜等多种农作物。

(三)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24毫米,宽9~12毫米。呈椭圆形,体背为古铜或青铜色光泽,体表散布众多不规则白绒斑,唇基前缘向上折翅,中间凹。两侧有边框,外侧向下倾斜。触角为深褐色。复眼突出。前胸背面具不规则白绒斑。后绿中凹。鞘翅宽大,近似长方形,上面布满许多粗大刻点,白绒斑多为横向波浪形。臀板每侧有3个白绒斑,呈三角形排列。腹部1~5腹扳两侧有白绒斑。足粗壮,膝部有白绒斑。前足胜节外缘3齿,各足跗节顶端有2个弯曲爪。后足基节后外端角类锐。

(四)防治

1.防治幼虫(蛴螬),方法见蛴螬。

2.初发期在玉米、向日葵或附近的树干离地面1~1.5米处挂细口瓶,用酒瓶或清洗过的废农药瓶均可,利用成虫的群聚性,往瓶里放入2~3个白星花金龟以引诱大量的白星花金龟入瓶,每亩可挂瓶50~60个,效果极好。

3.药剂防治。选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25%爱卡土乳油1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30%敌百虫乳油5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喷洒或灌杀。但应特别注意,鲜食玉米在吐丝后禁止使用农药,以免农药残毒影响人体健康。

五、蛴螬

(一)分布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金龟甲按其食性常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在植食性种类中,对玉米危害最严重且发生较为普遍的是白星花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和黄褐丽金龟。

(二)危害特点

幼虫终生栖居土中,咬食刚刚播下的玉米种子、苗根及幼苗等,造成田间缺苗断垄。成虫喜食玉米的花器,常影响雌穗结实率而造成减产。

(三)形态特征

蛴螬体肥大,体型弯曲呈C型,多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体壁较柔软多皱,机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的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如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幼虫为3对,黄褐丽金龟幼虫为5对,蛴螬具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第10节称为臀节,臀节上生有刺毛,其数目的多少和排列方式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

(四)防治方法

蚜槽种类多,在同一地区同一地块,常为几种蛴螬混合发生,世代重叠,发生和危害时期很不一致,因此只有在普遍掌握虫情的基础上,根据蛴螬和成虫种类、密度、作物播种方式等,因地因时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做好预测预报工作。调查和掌握成虫发生盛期,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2.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在玉米生长期间适时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精耕细作,及时镇压土壤,清除田间杂草。

3.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该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亩2~3千克拌细土25~30千克制成毒土;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亩2.5~3千克处理土壤。

4.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种;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25%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还可兼治其他地下害虫。

5.毒饵诱杀。每亩地用25%对硫磷或辛硫磷胶囊剂150~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或50%对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