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玉米品质标准的制订
玉米是多种用途的作物,讨论某一品种的品质如何,必须与其具体用途紧密结合,抛开用途谈品质是毫无意义的。品质的优劣是按一定的质量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价的。
我国实行多年的玉米质量标准,是借鉴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标准,经实践和修改后1986年才发布的,主要用于收购普通玉米原粮时,以纯粮率、杂质、水分、色泽划分等级;1988年和1989年又分别制定了淀粉业用玉米、发醇用玉米和饲料用玉米的国家标准。随着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根据国务院“进一步拉开粮食品质差价、季节差价和地区差价,切实做到按质论价”的精神,1999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又发布了,以收购玉米商品原粮为主的籽粒质量标准。根据容重、杂质、水分、不完善粒,色泽和气味,分为国标一、二、三级。
表7-4 玉米商品粮为主的籽粒质量标准
这个标准的关键指标是容量,它可以反映出玉米籽粒的饱满度即成熟度情况。同一品种的玉米,成熟不好、水分含量高者,则比成熟好,水分含量低者,表现出容重低;不同玉米品种,角质胚乳多、水分含低者,则比粉质胚乳多,水分含量高者,表现出容重高。有实验证明,玉米籽粒的容重与优良性状成正相关,与含水量、杂质和霉变粒含量成负相关。用玉米籽粒的容重定等级,在加入WTO后也是一项与国际贸易接轨的标准。含水量界定为14%,主要是从安全储粮的角度考虑,根据我国种植玉米各地区自然条件,绝大部分进行晾晒脱水,一般玉米产区可以达到这项指标。而东北和内蒙一部分地区,必须准确把握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严防越区种植,受早霜危害脱水困难,甚至出现“水玉米”问题,难于销售给农民带来直接损失。
各种专用玉米均有其特定的要求。例如,酿造业用的玉米,首先要经过脱胚脱皮的工艺过程,要求玉米籽粒硬度要高,而且基本原料是淀粉,要求胚乳淀粉含量高并且脂肪含量要低(必须在1.0%以下)。这里要特别指出,玉米胚中的脂肪有向胚乳渗透的特性,因此长期(二年以上)存贮的玉米,其胚乳中脂肪含量,比收获时多2~3倍,一般超过籽粒重的1%,不再适于用作酿造业原料。
近年来,各种专用玉米品种宣传力度较大,投放市场的种类较多。有的种子公司宣称所售优质蛋白玉米籽粒的赖氨酸含量为1.07%(实际上达到0.6%已属少见),有的籽粒淀粉含量中的关键淀粉只有90%(糯玉米必须超过95%以上),也宣称为“优良糯玉米”品种等等。为了提高我国各类玉米品质育种水平,规范行业和市场行为,制订相应的标准非常必要。
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1998年5月,提出编制食用玉米等行业标准的申请,经农业部农市(2000)5号文列入计划开始实施。该中心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标准和技术资料,结合十年来他们对国内各地区、各类玉米品质检测的实际情况,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各项标准既考虑要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加入WTO后国际标准接轨的精神,拟定的食用玉米、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淀粉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和笋玉米的品质质量分级标准草案,在分发我国各玉米行业专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农业部种植业司主持,2001年11月中旬,召开了有科研、教学、管理和推广部门,玉米专家参加的标准审定会。经认真讨论修改,以将送审稿上报农业部。相信,即将公布的食用玉米、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淀粉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和笋玉米的行业标准,对贯彻国家调整农业结构,特别是种植业结构和玉米优势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促进玉米品种和玉米产品质量的提高,定将发挥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