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地下室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
1适宜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单栋日光温室的新建、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建设。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日光温室: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东西向延长,在寒冷季节主要依靠获取和蓄积太阳辐射能进行蔬菜生产的单栋温室。
2.2墙体厚度:日光温室墙体的厚度。
2.3脊高“日光温室后屋面最高点与室内地平面之间的垂直高度。
2.4跨度:日光温室内后墙基部与前屋面基部之间的距离。
2.5长度:日光温室室外后墙基部的长度。
2.6间距:前后两栋日光温室之间的距离。
2.7前屋面角度:指前屋面切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8后屋面角度:后屋面内侧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3场地选择
3.1地形开阔,东、南、西三面无高大树木、建筑物、山体遮荫。
3.2土层厚度1m以上、土壤肥沃,且灌溉、排水方便,土壤、水质良好、矿化度低的地块,灌溉用水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DB62/T798)。
3.3洪水经过地带要有防洪设施,能够完全避开洪水的破坏。
3.4避开风口,以免遭受大风的破坏,同时也可提高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
3.5交通通讯便利,供电、供水设施齐全。
3.6周围无烟尘及有害气体污染。
4场地规划
前后温室间距=(温室脊高+草帘直径)×2
修建温室群要做好温室排列以及配套渠系、道路、电力等设施的规划建设。东西两棚之间留4m宽的道路,两侧各留1m的绿化带和水渠,修建1.5m宽和3m宽的缓冲间和管理房的空间。
5建造技术
5.1基本参数
5.1.1角度
5.1.1.1日光温室方位角:坐北朝南偏西5°~10°。
5.1.1.2日光温室采光屋面角:采光屋面角度包括地角、前角、腰角、顶角,其中地角80°~85°,前角40°~70°,腰角30°~33°,顶角一般不小于12°。
5.1.1.3日光温室后屋面仰角:后屋面仰角为40°±2°。
5.1.2跨度:室内宽度7.5m。后屋面在地面水平投影宽度1.4~1.5m。
5.1.3高度
5.1.3.1脊高:脊高一般为3.9m。
5.1.3.2后墙高度:后墙外侧高度(墙顶到施工前原地面的高度)3m。
5.1.3.3立柱长度:立柱长3.8m,埋深06m,地上部分长3.2m。
5.1.4厚度
5.1.4.1墙体厚度:一般墙基部厚度为2.0~2.2m,顶部厚度1.4~1.6m。
5.1.4.2后屋面厚度:保温层为麦草、玉米秆,外部用棚膜包好,后屋面前沿厚0.25m,中部厚0.6~0.8m,底部厚1m左右;后屋面保护层为干土与草泥,厚度为0.2~0.3m。
5.1.4.3温室长度:棚长60~70m。
5.2建棚材料
5.2.1塑料棚膜:一般多采用聚氯乙烯(PVC)无滴膜和醋酸乙烯(EVA)高效保温无滴防尘日光温室专用膜,厚度0.12mm。
5.2.2保温材料:日光温室主要保温材料为保温被和草帘。草帘有稻草帘、蒲草帘。应首选保温被,保温被保温效果优于稻草帘,稻草帘优于蒲草帘。具体标准及使用数量如下:
5.2.2.1保温被:宽2.6m,长9m,每平方米重1.2㎏为宜。按保温被相互重叠0.5cm计算,每60m长日光温室需保温被22条。
5.2.2.2稻草帘:宽1.2m,长9m,厚5cm。按双层草帘和一道立帘计算,每60m长日光温室需稻草帘103个。
5.2.2.3蒲草帘:宽2.2m,长9m,厚5cm。按双层草帘和一道立帘计算,每60m长日光温室需蒲草帘52个。另需7个稻草帘作为立帘。
5.2.3骨架材料
5.2.3.1后屋面骨架材料:主要包括:立柱、檩条、冷拔丝(或镀锌铁丝)、细铁丝等。具体标准如下:
立柱: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长3.8m,横断面为12cm×12cm,内用4根6号国标钢筋,混凝土标号在400号以上。
檩条:一般用小头直径大于12㎝的圆木或横断面为10cm×12cm,内用8根6号国标钢筋,标号在400号以上的混凝土预制件,长2.8m。
立柱基墩:混凝土基墩0.3m×0.2m×0.2m。
冷拔丝(或镀锌铁丝):8号冷拔丝(或8号镀锌铁丝)。
细铁丝:16号铁丝。
5.2.3.2前屋面骨架材料:主要包括:主拱架、副拱架和铁丝。具体标准如下:
主拱架:弧长8m,上弦用18号国标螺纹钢,下弦和斜拉杆分别用14号和12号国标钢筋制作的钢屋架。
副拱架:大头直径在2.5cm以上、长度5m的竹竿。
冷拔丝(或镀锌铁丝):8号冷拔丝(或8号镀锌铁丝)。
主拱架基座:下底直径30cm、上底直径为25cm、高20cm的圆柱状混凝土预制件,上底中间卡槽长15cm、宽2cm、深5cm。
5.2.4墙体材料:建棚理想土壤为壤土和轻壤土。土壤水分要求12%~14%。直观测定方法是,手捏土壤能成团,落地能散开为宜。
5.2.5其他材料:草帘拉绳采用直径1cm的棕绳或纤维绳,吊绳采用尼龙带或渔网线,地膜采用幅宽1.4m、厚度0.008mm的普通农用地膜。
5.3施工技术
5.3.1施工时间
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开始筑墙,土壤冻结前结束,使墙体在生产时充分干透。
5.3.2确定方位:场地确定后,对温室的用地进行平整,清除各种作物,然后用罗盘仪按温室前屋面正南偏西5°~10°放线。
5.3.3墙体施工
5.3.3.1人工筑墙:墙体位置确定后,把筑墙部位及建成后温室内的耕作层20~30cm熟土挖出堆放在温室南边采光区,然后开挖深50~60cm、比墙体宽20cm的槽型墙基,用挖出的生土夯打到与地面平时,后在墙基上按设计墙体厚度架设模板人工打墙,打墙时墙板要交替错位架设,墙土必须分层夯实,尤其紧靠墙板的地方要夯筑结实。同时要捡除掉土壤中石块、根茬等杂物。山墙和后墙衔接处采用山墙包后墙的方式,以增加山墙对铁丝的抗拉力。
5.3.3.2机械筑墙:在建造墙体之前,把筑墙部位及建成后温室内的耕作层20~30cm熟土挖出堆放在温室南边采光区,对定向划定的墙基地面用推土机碾压数遍,压实后在墙基上推土起垄,再用推土机反复碾压紧实,然后再推土覆盖,再反复碾压,一般用推土机碾压的墙体高1~1.5m。此后再在其上架模板、上土、人工夯打到设计高度。打墙时墙板要交替错位架设,墙土必须分层夯实,尤其紧靠墙板的地方要夯筑结实。
5.3.4后屋面施工
5.3.4.1回填熟土:墙体施工结束后,先把室内地面整平,再把取出的熟土运回温室内,然后浇水使松土滋实,垫平地面,温室内地面比室外地面(施工前原地面)低50cm,施足基肥,深翻整平。
5.3.4.2埋后立柱:在距后墙基部0.9~1m处,按1.8m间距挖好立柱基坑,夯实并填好基石,基石深度均为60cm,然后把立柱立于坑内,逐个进行调整,使其顶端向北倾斜(立柱顶端垂线距立柱基部25~30cm),调整至立柱前后、高低一致后,填土夯实基坑,固定立柱。
5.3.4.3固定檩条:在后墙原地表面高2m(较室内栽培床面高2.5m)、对应立柱的位置,挖出斜洞,斜洞角度同后屋面角保持一致,洞深80cm,在洞底垫基石,然后将檩条的一头放在立柱上,并向南伸出1m,另一头放在后墙的斜洞内,逐个进行调整,使所有的檩条高度、角度一致,再用铁丝将其固定在立柱上,把斜洞堵好。
5.3.4.4拉冷拔丝:在山墙外中间位置距山墙0.5m处挖宽0.5m、长4m、深1m的槽沟,再用12号国标钢筋制作6~8个直径3~4cm的拉环,拉环伸出地面,下端用废弃的立柱或长石条等距离固定在槽沟内,然后用混凝土浇灌40cm,再用土填平夯实。先把冷拔丝一端固定在一侧山墙外的拉环上,在山墙外侧顶部放好垫木(用于保护墙体和固定冷拔丝),然后在檩条上按10cm间距拉架,另一端用紧绳器拉紧后固定到另一侧山墙外对应位置的拉环上。
5.3.4.5盖后屋面
先将宽5m、略长于温室长度的棚膜铺在铁丝上,再把麦草等作物秸秆铺在棚膜上,踩实,使前、中、后厚度分别为20cm、50cm、60cm,然后把棚膜翻上来,把麦草包紧。在麦草包上面先覆盖一层干土,塌实,后抹二次草泥,使整个后屋面顶部成南高北低的平缓斜坡,坡面平整无缝。要注意不能让雨雪水渗入后屋面。或者先在后屋面底部铺一层木板、竹帘子或草帘等,然后按上述方法进行施工。为增加后屋面前沿的牢固性和便于固定副拱架竹竿,在后屋面前沿用直径8~10cm的长圆木做前沿。另外,在温室后墙顶部每隔8~10m安装一排水槽,防止雨雪水冲刷墙体。为便于低温和连阴雪天生火增温,在后屋面距前沿60~80cm处等距离预留4~5个直径15cm的烟囱出口。
5.3.5前屋面施工
5.3.5.1固定主拱架:在温室前沿基部对应檩条处按3.6m间距埋入主拱架基座,并将主拱架的一头固定到檩条的顶部,另一头固定到主拱架基座上的卡槽中,使所有主拱架的高度、角度保持一致,并用水泥灌好。为增强钢室架的稳定性,在钢屋架下弦上等距离拉4道冷拔丝,冷拔丝拉紧后用铁丝固定在钢屋架下弦上。
5.3.5.2拉冷拔丝:在山墙外侧顶部放好垫木(用于保护墙体与固定冷拔丝),然后把冷拔丝一端固定在一侧山墙外的拉环上,另一头拉过山墙与主拱架,按间距40cm固定在主拱架上,用紧绳器拉紧后固定到另一侧山墙外对应位置的拉环上,并逐个将主拱架和冷拔丝用16号铁丝固定好。共拉19道。
5.3.5.3固定副拱架:副拱架由两根竹竿对接而成。按50cm间距,将一根竹竿的大头插入土中30cm,另一根竹竿的大头用铁钉固定在后屋面前沿的圆木上,然后将两根竹竿小头对接,逐一用布条或铁丝固定在冷拔丝上。主拱架上也要并上一副拱架。
5.3.6覆膜
5.3.6.1棚膜准备:目前采用的是两块棚膜扒缝通风,上块(风皮)宽1.5m,下块宽是8m。现在一般棚膜出厂时都已做好扣膜线固定带,宽20cm,中间夹一根绳子作扣膜线。覆膜前先裁棚膜,棚膜长度比温室内径长3m。
5.3.6.2扣棚:选晴天中午,把下块棚膜拉开,上到前屋面上,晒热,两端分别卷入6m长竹竿,待整个棚膜拉紧拉展后,上端留宽50~60cm的通风口,两侧分别固定在山墙外的冷拔丝或拉环上,扣膜绳拉紧后固定在山墙外的冷拔丝上,带扣膜绳的膜边用铁丝扎在前拱架上固定好,每隔2m用铁丝固定在后屋面前沿上,棚膜下端埋入土中40cm,并压实踏平。上块棚膜(风皮)的上端用草泥固定到后屋面上,下端压住下块棚膜20~30cm。
5.3.6.3拉压膜线:扣棚后在棚膜上拉压膜线,每隔1.8m拉一道防风压膜线,压膜线固定在温室前后的冷拔丝上,使其紧贴棚膜。
5.3.7修建室内走道和灌溉沟:在室内离后墙墙基40cm处,开挖宽30cm、深20cm的渠胚,然后用混凝土浇筑成深10cm、宽10cm、东西落差15cm的灌溉沟,表面用细浆抹光,并在对应定植沟的位置预留出水口。
5.3.8修建水池
5.3.8.1室内水池:在温室内靠门一边,离山墙30cm处挖一个长、宽、深各为5m、2m、3m的池胚,将池底夯实后浇注30cm厚的混凝土,池周边浇注不小于15cm厚的钢筋混凝土,然后刮两层沙浆,池中砌隔墙(留水通道)增加强度,水池高出室内栽培床面50cm,池顶用水泥预制板封好,留30cm×30cm的取水口;待水池混凝土硬化后,在水池上面砌一个长2m、宽1m、高1m的高位溶肥水池。也可用容积为3m3的大塑料水桶(每座日光温室配备2~3个)代替水池。
5.3.9修建进出门、管理房
5.3.9.1修建进出门:在温室山墙上挖一个高1.5m,宽0.9m的门洞,然后将弓形预制件分别安装在门洞内外两侧,再在门洞外装上门框。
5.3.9.2修建管理房:紧靠进出门修一间砖混结构的管理房,要求长4m、宽3m、高2.7m,管理房的门应朝南,避免直对温室门洞,防止寒风直接吹入温室内。
5.3.10修建防寒沟:在温室南沿外40cm处挖一条东西长的防寒沟,深为80~100cm,宽为40cm沟内填充麦草或炉渣,沟顶盖旧地膜后再覆土踏实,北高南低,以免雨水流入沟内。
5.3.11其他设施:在交通便利或日光温室比较集中地区,可配套负荷较高的电力设施,以便连阴雪天增温补光。
5.3.12上棉被或草帘
5.3.12.1上棉被入冬后,选晴天,把棉被相互重叠0.5cm用细线绳缝在一起,在后屋面拉一道8号铁丝固定,在前屋面将棉被折叠在自动卷帘机钢管和三根钢筋内固定。自动卷帘机功率为1.5kw,钢管为直径6cm加厚钢管。
5.3.12.2上草帘:入冬后,选晴天,把草帘搬上后屋面,按“阶梯”或“品”字形排列,风大的地区采用“阶梯”式,两层草帘之间错茬覆盖,东西两边要盖到山墙上50cm。草帘拉绳的上端应绑在后墙上的冷拔丝上,晚上放草帘应将后屋面的一半盖住,下部一直落到地面防寒沟的顶部。剩余草帘作为立帘备用。
天祝县半地下室日光温室材料规格及用量表(60m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