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南瓜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
南瓜选择育种一般经历原始材料圃、株系圃、品比预备试验圃、品种比较圃、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圃5个步骤。
(一)原始材料圃将各种原始材料种植在代表本地区气候条件的环境中,并设置对照,从原始材料中选择出优良单株,每个品种选5~10个果实,同株异花授粉留种,雌雄花套袋授粉,供株系比较。当地类型如地方品种的选种往往直接在生产田中留意选择,通常不需专门设置原始材料圃。5~10个小区1个对照,每小区栽植50~100株,
(二)株系圃或选择圃种植从原始材料圃或从当地大面积生产的品种里选出优良株系、或优良群体的混合选择留种后代,进行有目的的比较鉴定、选择,从中选出优良株系或群体供品种比较试验圃进行比较选择用。每个株系或混选后代种一个小区,每个株系10~15株,种一行;5~10小区设1对照,二次重复,小区采用顺序排列(见图4-8)。
图4-8 选种圃内小区的顺序排列
Ⅰ和Ⅱ为重复G为保护行CK对照1-10为株系编号
株系圃所栽培材料,要按株系来源顺序编号。例如79-1至79-230是从1979年采用一次选择法的单株编号,也就是从第一株到230株,这个编号固定不变。若进行多次选择,在上年基础上仍采用顺序编号,如在1980年从79-10单株后代中又选出5株,编号为79-10-1、79-10-2、79-10-3、79-10-4、79-10-5。株系圃栽培措施与常规栽培相同,株行距加大,以利于植株充分发育。
株系比较进行的时间长短决定于当选植株后代群体一致性,当群体稳定一致时,即可进行品比预备试验。
(三)鉴定圃又叫品比预备试验圃,任务是对株系比较选出的优良株系或混选系,进一步鉴定一致性,继续淘汰一部分经济性状表现较差的株系或混选系,选留株系不超过10个,并对当选的系统扩大繁殖,以保证播种量较大的品种比较试验所需,预试时间一般为一年。
每一个株系的后代栽植一个小区,五个小区栽植1个对照区,2~4个重复,顺序排列或二次重复对比排列,每个小区50~100株,栽培管理和株行距大小与生产相同。
(四)品种比较试验圃对在品比预备试验或在株系比较中选出的优良株系或混选系后代,进行全面比较鉴定,同时了解它们的生长发育习性,最后选出在产量、品质、熟性,以及其它经济性状等方面都比对照品种更优良的一个或几个新品系。品种比较试验必须按照正规田间试验要求进行。设对照,有3次以上重复,以控制环境误差。试验时间为2~3年。在这2~3年内栽植的试验材料基本相同,在品种比较试验阶段,除对参试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经济性状进行全面比较鉴定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室内分析鉴定工作,提出适合新品种的栽培管理措施,编写出新品种说明书。
品种比较试验栽植每小区20~100m2,100~250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设保护行。种子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2次以上重复的对比排列(见图4-9,图4-10)。
图4-9 品种比较试验的四次重复随机排列
Ⅰ和Ⅳ为重复G为保护行7为对照1-6为品种编号
图4-10 品种比较试验的两次重复对比排列
Ⅰ和Ⅱ为重复G为保护行7为对照1-6为品种编号
(五)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大田生产上种植从品种比较试验入选的优良品系,直接接受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新选品系的评判,选择出适于当地生产消费的新品种。生产试验宜安排在当地主产区,一般面积不少于667m2。区域试验由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地区农业局、省农业厅)主持,在所属区域范围内,设置几个(一般至少五个以上)代表性的试验点,以确定待审品种适宜推广的区域范围,为审定通过新品种提供重要的试验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