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慈溪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概况
慈溪市位于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东离宁波市区60公里,北距上海市148公里,西至杭州市138公里,是长三角地区大上海经济圈南翼重要的工商名城,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慈溪市已成为宁波北接上海市的门户和杭州湾南翼重要的交通节点。慈溪全市总面积1361平方公里,其海岸线长达78公里。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和生态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杭州湾新区的建设,慈溪北部沿海的生态压力更为突出。慈溪市委、市政府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杭州湾新区开发和生态城市建设,于2005年规划实施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目前,已累计完成沿海防护林工程造林7067亩、59.2公里,其中2005-2007年实施的一期工程位于庵东镇十塘江两侧、四灶浦以西、西直塘以东地块,全长22公里、宽170米,面积4660亩,已初具规模并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成为了杭州湾南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沿海防护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多次接待了来自国家林业局、中国林科院、浙江省林业厅、宁波市领导和省内外的同行,成为了慈溪市林业建设的一个亮点。
回顾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具体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确保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的落实
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是一项大规模的公益性生态工程,慈溪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切实把它作为一项抗灾工程、环境保护工程和市政绿化工程认真抓好落实,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
1.健全组织领导
2005年,慈溪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林业、国土、规划、水利、财政、审计等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处理日常事务。根据工程建设进程,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及时部署落实沿海防护林建设工作,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了沿海防护林工程的顺利实施,为沿海防护林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明确部门职责,注重部门间的分工协作
慈溪市林业局应做好工程树种筛选、造林模式试验等前期准备和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慈溪市水利局须按照沿海防护林工程总体规划,做好绿化造林地块的预留及前期改地工作。慈溪市发改委、财政、审计、招标办等部门分别落实项目管理、资金安排、工程招投标和工程审计、建设监管等各项工作。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合力,确保了工程规范有序的推进。
3.落实资金保障
慈溪市坚持以本级财政投入为主,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拓宽筹资渠道,确保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资金得到有效落实。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分别在2004年、2007年、2009年三年争取到中央国债沿海防护林资金641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慈溪市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投入。把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的建设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慈溪市政府明确表示,除上级补助资金外,其余建设资金由市财政全额落实解决。近年来,市财政每年投入千余万元资金用于基干林带工程建设,通过沿海防护林专项资金账户的设立,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二)及早谋划,确保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有序推进
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是慈溪市首次面临的大面积盐碱地造林项目,考虑到慈溪市沿海区域特殊的生态条件和地理环境,市主要领导多次听取专题汇报,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前期调研,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在规划、技术、实施手段上为工程推进提供支撑和保障。
1.落实用地规划
慈溪市林业局在2003年就委托浙江林学院对慈溪市环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并先后编制完成了《慈溪市沿海防护林海岸基干林带建设规划(2006—2010年)》及《慈溪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规划(2008—2015年)》,结合慈溪市水利、海涂围垦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慈溪沿海防护林的总体思路、布局和目标,在四灶浦西侧六万亩新围滩涂中,明确沿十塘江两侧170米以及十塘塘裙地作为绿化用地。规划的落实,确保了造林用地,也改变了以往由政府统一征地或租赁土地来造林的现状,减少了由于统一征地或租赁土地带来的财政支出和工作难度。
2.加强科技攻关
由于项目实施地为新近围垦土地,土壤含盐量高、碱性大、战线长、地下水位高,给工程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解决新围滩涂地绿化难题,2001年,慈溪市政府就要求市林业部门开展盐碱地造林试验,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2003年慈溪市政府又投资450万元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上海园林科学研究所、浙江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新围海涂地建设了占地508亩的杭州湾滨海绿地示范区,开展海涂地绿化树种筛选、滨海盐碱土改良和造林模式试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试验区已扩大到1008亩,共引种试种树种138种,成功筛选出50多个盐碱地适生品种,并建立了耐盐碱苗木扩繁基地,为海防林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种质资源的贮备。目前慈溪市的沿海防护林建设作为营建示范样板,集聚了大量的科研课题,如《耐水湿、耐盐碱优良树种资源引进》、《环杭州湾林业生态景观体系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和《生态经济树种筛选和栽培模式研究与示范》等。其中《杭州湾滨海盐土绿化植物筛选与造林技术研究》这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3.注重分步实施
鉴于盐碱地绿化的特殊性,工程的实施以确保造林的成活为前提,明确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生态优先,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坚持有序分步推进,合理确定每年度的建设地块和建设进度,落实责任部门和建设部门,并作好相关部门协调,在资金和土地上给予充分保证。同时,按照“一年种植、两年养护”的要求,每年都对上两个年度的新造林落实养护,保证建设成效。
(三)规范管理,确保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质量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慈溪市高度重视海防林建设工程质量,从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抓起,强化监管和后期养护,全力确保工程质量。目前,海防林平均成活率在85%以上,并成功经受住了多起台风侵袭的考验,海防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应得到不断显现。
1.严控施工质量
沿海防护林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路线长,又是特殊地段造林,为确保沿海防护林工程能在最有利的时间段种植,保证成活率,我们坚持专业建绿、抢抓时机的原则,在造林的上一年度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工程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中,工程单位实行质量目标管理制度,把质量目标分解到各分部或分项工程及各项施工班组中,严格实行质量记录控制等,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效的质量监控。
2.强化工程监管
为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我们委托了专业的监理单位进行施工监理。监理单位会对原材料的进场、施工工序以及各分部工程质量等进行严格把关,对监理过程中发现的技术问题、质量问题及时发出指令让施工单位予以纠正。同时,慈溪市林业局成立了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管理及技术指导小组,全面加强对海防林工程的技术指导和工程监管。
3.加强后期养护
绿化造林“三分种、七分管”,对盐碱地造林来说,做好后期养护工作尤为关键。慈溪市坚持长效养绿的原则,将养护资金列入市财政预算,对到期的工程由市农垦场进行专业养护。慈溪市林业局在指导做好浇灌、支撑、清沟排水、地表覆盖等日常养护工作的基础上,还特别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及防治,做到定期调查,定点观测,一有疫情及时发布信息,编制简报,通告养护单位,指导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疫情发生和蔓延,确保造林成果。2008年,慈溪市在对海防林病虫调查监测中发现云斑天牛为害黄山栾树、无患子等树种,及时采取了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
慈溪市沿海防护林建设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按照上级要求,特别是对照慈溪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任务还很艰巨。下一步,慈溪市将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契机,按照宁波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慈溪市沿海防护林海岸基干林带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开拓创新,扎实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完善造林模式。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从单一林带、沿海一线向网格化、纵深化方向发展,从纯绿化向美化、彩化发展,由单一的防护功能向防护、休闲、景观等多功能转变,使海防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充分体现。二是拓宽投资渠道。鼓励社会投资进行海防林建设和保护,在确保已建海防林防护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防护林的养护,包括参与一些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减少财政资金压力。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科技攻关,总结推广现有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提高海防林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水平,并积极推进海防林生态效益监测。四是继续加强管护,确保建设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