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效应

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效应

时间:2023-11-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其中,对其非使用价值的定量评价是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价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并且较为困难的组成部分。本项目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应用CVM评估公众对防护林营建后的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的支付意愿,得出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价值。Shannon-Wiener指数的变化趋势在很多研究中与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一致。

七、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效应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3个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地球经过40亿年生物进化所留下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世界各国相应地展开了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的研究。生物多样性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主要是消费性和生产性的价值,而非使用价值主要为非消耗性使用(科学研究、观鸟等);选择价值(保留对将来有用的选择价值);存在价值(野生生物存在的伦理感觉上的价值)等。其中,对其非使用价值的定量评价是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价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并且较为困难的组成部分。目前只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核算方法,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物种保护基准价法、支付意愿调查法、收益资本化法、费用效益分析法等。国内外相关研究中采用支付意愿法比较普遍。

条件价值法(CVM)通过构建假想市场来调查人们对生态环境物品变化的支付意愿(WTP)或补偿意愿(WTA)。该方法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Davis在1963年首次实际应用于评估美国一个海岸森林地带的娱乐价值,而完善后的CVM已被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使用并推荐为评估特定环境效益和损失的一种科学的方法。本项目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应用CVM评估公众对防护林营建后的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包括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的支付意愿,得出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根据支付意愿进行的条件价值法由于在生物多样性评估中,受被访问者居住地、对访问区域的了解程度,受教育水平等条件的限制,评估结果偏差很大。结果之间不可比,参考价值比较差。在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中,依据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物种保育价值。Shannon-Wiener指数的变化趋势在很多研究中与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一致。一般来讲Shannon-Wiener指数越高,生态系统的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越稳定,其维持、繁衍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能力越强,因此,其物种保育价值也越高。

img93

U生物=S×A,其中S为单位面积年物种损失的机会成本,单位:元/(hm2·a),根据Shannon-Wiener指数,当指数<1时,S为3000元/(hm2·a),当1≤指数<2时,S为5000元/(hm2·a)。A为林分面积,单位hm2

根据对慈溪沿海防护林的调查结果,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值为1.6,因此,单位沿海防护林物种保育价值为5000元/(hm2·a),即333.33元/(亩·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