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枸杞栽培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枸杞栽培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时间:2024-11-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枸杞属植物大约80种,野生状态下为灌木,截至目前,人工种植的种仅限于宁夏枸杞和少量的北方枸杞,对于其他一些种质资源,则尚未开展人工驯化和人工栽培,制约了栽培多样化的发展。目前,枸杞栽培品种多达10多种,品种间习性差异较大,栽培类型也呈多样性。在枸杞道地产区的宁夏,仅果用枸杞栽培密度就有1m×2m、1m×3m、1.5 m×2 m、2 m×2 m等多种株行距配置,树形培养有三层楼、半圆形、圆柱形、一把伞等。

第一节 枸杞栽培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枸杞栽培学(Lycium culture)是研究枸杞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实现稳产、优质、高效、安全、可控等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宏观上指枸杞株体、生态环境、技术措施三个方面相互依存、影响、协调;具体内容包括枸杞品种、育苗、建园、修剪、采收、制干,以及土壤、肥料、水分、大气、光照、温度、湿度、病虫、微生物等各个环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因此,在枸杞栽培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依据社会、生态、经济等条件,使上述环节能够相互协调配套。

枸杞作为一种特色经济植物资源,依其特性,枸杞栽培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枸杞属植物大约80种,野生状态下为灌木,截至目前,人工种植的种仅限于宁夏枸杞(L.barbarum Linn.)和少量的北方枸杞(L.chinense Mill var.Potaninii A.M.Lu),对于其他一些种质资源,则尚未开展人工驯化和人工栽培,制约了栽培多样化的发展。自然界存在许多特殊性的野生枸杞资源,如黑果枸杞中富含花色苷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均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黄果枸杞多糖含量较普通栽培枸杞高34%,而且开发果汁饮料具有色泽清爽、生药味淡等特点。另外,自然界还分布有许多抗病、抗虫的资源。因此,加速野生型资源的评价研究与核心种质的挖掘,对于枸杞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生产产地地域性

中国古代医家依据药性药效和产地的相关性,提出了“道地药材”的概念,指出宁夏是枸杞的“道地产区”。唐初医学家孙思邈《千金翼方》中称枸杞以“甘州者为真,叶厚大者是”,宋朝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枸杞,陕西极边生者,高丈余……甘美异于他处者。”这也是枸杞这一特色植物资源在西北地区广泛种植而成为乡土树种的主要依据之一。随着人工栽培的实践,证明枸杞是一种广适性强的耐盐植物,被选择为改良盐碱地和沙荒地的先锋树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历史的变迁、气候条件的变化、栽培技术的提高以及品种的多样化发展,枸杞的适宜栽培区也逐渐从宁夏向北延伸到内蒙古、东北一带,向西延伸到青海、新疆向东延伸到河北、山东,向南延伸到陕西、湖北等12个省(区)。

三、栽培类型多样性

目前,枸杞栽培品种多达10多种,品种间习性差异较大,栽培类型也呈多样性。其中,菜用枸杞按照丛状灌木进行栽培,果用枸杞按照小乔木类型进行栽培,而北方枸杞则按照藤本类型搭架栽培。在枸杞道地产区的宁夏,仅果用枸杞栽培密度就有1m×2m、1m×3m、1.5 m×2 m、2 m×2 m等多种株行距配置,树形培养有三层楼、半圆形、圆柱形、一把伞等。另外,不同地域气候条件的差异会造成枸杞生长发育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产地栽培形式表现出多样性。

四、经济生产长期性

枸杞的有效生命年限可达百年,有效生产年限多在20年以上,江苏董浜镇现存一株枸杞树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依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枸杞从育苗、栽植到投入正常生产,历时短、产期长,因此,栽培枸杞必须要根据当地的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选择优良的品种、适宜的栽培模式和先进的农艺栽培技术。

五、早果性

利用枸杞植株着生的枝条扦插育苗,生根后萌发的新枝当年形成花芽,秋季开花结果,种植第二、第三年就可以投入生产。

六、开花结果连续性

枸杞是无限花序的连续花果植物,在不同生态区花芽分化时期各不相同。在宁夏,每年的4月份在当年生新枝上,随着枝条的不断生长,自上而下不断进行花芽分化,直到枝条停止生长,其分化期可分为春、夏、秋三个阶段,春花芽分化从4月中旬到6月下旬结束,夏花芽分化从6月中旬到8月下旬结束,秋花芽分化从8月中旬到9月下旬结束。使同一植株上同时存在花蕾、花、青果、黄果、红果。单就一个单花芽分化,15~16 d完成。由于枸杞花芽分化的持续周期较长,从而使枸杞在年度生育期内,表现为春、夏、秋三季产果,且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进行,使枸杞管理栽培技术错综复杂,前期既要满足旺盛的营养生长,还要促进生殖生长;后期则既要满足营养生长,还要促进生殖生长。

七、栽培技术复杂性

枸杞是药食同源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均可利用,利用部位不同,对栽培技术的要求不同。如,枸杞叶为“天精草”,对叶的利用可增加叶面喷肥,促进嫩茎叶的生长;根为“地骨皮”,对根的利用可加强水肥供应,促进多发根、长壮根;对果实的利用可采取整形与修剪的方法,调节生长与结果,促进果实的膨大与高产。另外,由于地理背景、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差异,使得灌溉、整形修剪、配方施肥、土壤耕作等栽培技术不大相同,必须不断地研究、总结、改进栽培管理技术,正确处理不同栽培条件下枸杞株体年生育期内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栽植密度与光照利用、水肥供给与产量等诸多的矛盾,将育种、栽培、土壤、肥料、水份、植保等多学科结合起来,应用辩证法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地协调多种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才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标。

八、市场需求特殊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枸杞作为集药用和食用功效于一体的保健商品已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最佳选择,国内外市场需求呈递增趋势。作为药材,对其质量的要求较为严格,其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含量必须符合国家药典的规定。同时,根据其终端产品的不同,对其质量的要求也不尽一样:用于配方的用药,要求产品的活性成分有效稳定;用于工厂化提取单一成分的用药,则要求含量越高越好。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栽培技术措施,生产合格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