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人研究表明,绒毡层的降解过程即属于PCD。作者对枸杞异型绒毡层PCD观察发现,其P-绒毡层与C-绒毡层开始降解和完全解体的时间明显不同。而P-绒毡层开始降解的时间多发生在小孢子液泡化期间,并且P-绒毡层降解发生时,往往是相邻细胞径向壁内侧的原生质体首先开始收缩。在二核花粉发育中期,P-绒毡层于原位收缩、消失。因此,根据两种绒毡层的分泌行为,枸杞的P-绒毡层与C-绒毡层均属于分泌型绒毡层。
4.3 枸杞异型绒毡层PCD时间的差异及降解特征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植物发育过程中由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前人研究表明,绒毡层的降解过程即属于PCD。作者对枸杞异型绒毡层PCD观察发现,其P-绒毡层与C-绒毡层开始降解和完全解体的时间(PCD时间)明显不同。通常C-绒毡层开始PCD的时间早于P-绒毡层,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至小孢子液泡化期间,均可观察到C-绒毡层开始降解现象,并且C-绒毡层细胞降解时,细胞强烈液泡化并伴随着细胞扭曲变形、原生质体收缩等现象。在小孢子液泡化期间至二核花粉早期,C-绒毡层大多数于原位收缩、消失。而P-绒毡层开始降解的时间多发生在小孢子液泡化期间,并且P-绒毡层降解发生时,往往是相邻细胞径向壁内侧的原生质体首先开始收缩。在二核花粉发育中期,P-绒毡层于原位收缩、消失。另外,在PCD过程中,二者细胞仍旧进行着营养物质的分泌活动,营养物质与细胞降解产物一起逐渐分泌、溢入药室,直至完全溢出,最后松散的细胞壁解体、消失。因此,根据两种绒毡层的分泌行为,枸杞的P-绒毡层与C-绒毡层均属于分泌型绒毡层(见图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