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生生物引起的病害

水生生物引起的病害

时间:2023-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由于青泥苔的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养料,使水质变瘦,影响鱼的生长。主要危害青鱼、草鱼、白鲢、鳙鱼等鱼苗。由于集结的藻体像网袋,所以称为水网藻。引起鱼类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甲藻大量繁殖后死亡,产生甲藻素,使鱼类中毒所致。诊断鱼类死亡是否因甲藻引起,应检查和统计鱼类的消化道中的甲藻数量,然后作出正确判断。由于三毛金藻在池塘中大量繁殖后,分泌一种鱼毒素,可使鱼类中毒死亡。

第四节 水生生物引起的病害

一、青泥苔

【病因和症状】青泥苔系丝状绿藻——水绵(Spirogyra)、双星藻(Zygnema)和转极藻(Mougeotia)的总称。在春季随水温逐渐上升,青泥苔在池塘潜水处萌发,长成一缕缕绿色细丝附着在池底或像网一样悬浮在水中。衰老时变成黄绿色,漂浮于水面,形成一团团乱丝。鱼苗和夏花鱼种往往游进青泥苔丛中被缠住游不出来而死亡。同时由于青泥苔的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养料,使水质变瘦,影响鱼的生长。主要危害青鱼、草鱼、白鲢、鳙鱼等鱼苗。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发生期5~9月。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可以杀灭青泥苔

2.在有青泥苔的鱼池,泼洒硫酸铜浓度0.7克/立方米,对杀灭青泥苔有效。

3.将生石灰研成粉末撒在长青泥苔的地方,在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强碱时,在高温下,青泥苔很快发白连根腐烂。

4.用马尾松叶汁杀青泥苔。每亩水面用新鲜马尾松叶20千克,浸泡后,磨碎加水成浆汁25千克全池泼洒,连续3天,疗效良好。

二、水网藻

【病因和症状】水网藻是一种绿藻。藻体是由很多长圆筒形细胞相互连接构成的网状体,每个网孔由五六个细胞连接而成。由于集结的藻体像网袋,所以称为水网藻。鱼池中水网藻多的时候,似张在水中的许多罗网,大量地网住鱼苗。

【防治方法】同青泥苔。

三、湖靛

【病因和症状】由于池塘中有大量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和水花微囊藻(M.flosaquae)及其他蓝绿藻产生有毒物质引起鱼类中毒。铜绿微囊藻带有蓝绿色,水花微囊藻为淡黄绿色。这种藻类含蛋白质很丰富,但鱼类食后不能消化。特别是藻体死亡后,蛋白质很容易分解,产生羟基和硫化氢之类的有毒物质。这些毒素在水中积累多了,不仅能毒死鱼类,牛、羊等家畜饮了这种水,也能被毒死。如在1升水中有50万个群体时,可使鱼中毒,鳙鱼鱼种尤为敏感;若1升水中有100万个群体以上,则青鱼、草鱼、鲢鱼都可大量死亡,甚至全部死亡。

微囊藻一般发生在盛夏初秋季节。它喜欢生长在温度较高和碱性较重的水中,当pH值为8~9.5,水温28℃~32℃时,蓝藻大量繁殖。此时可使鱼体硫胺酶活性增强,在硫胺酶作用下,维生素B1迅速分解,使鱼缺乏维生素B1,导致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系统失灵,兴奋性增加,急剧活动,痉挛,使身体失去平衡。

微囊藻大量繁殖时,漂浮在水面成翠绿色的水花和薄层,肉眼可见。

【流行情况】湖靛以广东、江苏、浙江地区为严重,全国其他地区也有发生。发生期6~9月间。

【防治方法】

1.当微囊藻大量繁殖时,可用硫酸铜全池泼洒,使池中药物浓度为0.7克/立方米,能有效地杀灭微囊藻。铜离子能很快与微囊藻的蛋白质结合,改变其原来的性质,微囊藻死后,要腐烂分解,但不会产生毒素。施药后应开启增氧机,或在第二天清晨加注清水,以免浮头。

2.在清晨藻体上浮积聚时,撒生石灰,连续2~3次,基本可将微囊藻杀死。

四、甲藻

【病因和症状】该类病主要由多甲藻属(Peridinium)和裸甲藻属(Gymnodinium)的藻类引起的。它们的主要构造是细胞中部有1条环绕身体的横沟,将细胞分为上下两部分,在腹面下部有与横沟垂直的纵沟。2根鞭毛,有1根从横沟伸出,环绕细胞一整圈或1圈半;另一根从纵沟伸出至体外。细胞壁有的裸露,如裸甲藻;有的有甲板,如多甲藻。多甲藻为黄褐色,大量繁殖时,在阳光照射下反映出红棕色,俗称“红水”或“铁锈水”。裸甲藻为蓝绿色,它们都喜欢生活在含有机质多,硬度大,呈微碱性的池塘中,温暖季节较多。这两属甲藻中的一些种类,鱼食后不易消化。引起鱼类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甲藻大量繁殖后死亡,产生甲藻素,使鱼类中毒所致。同时甲藻对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如水温、pH值的突然改变,都会大量死亡。

诊断鱼类死亡是否因甲藻引起,应检查和统计鱼类的消化道中的甲藻数量,然后作出正确判断。少量的甲藻对鱼类没有多大害处

【防治方法】发现甲藻大量繁殖时,立即进行换水,使池塘的水温和水质突然改变,抑制甲藻繁殖。如甲藻仍不死,可全池泼洒硫酸铜,使池中药物浓度为0.7克/立方米。

五、金藻

【病因和症状】该类病主要由舞三毛金藻(Prymnesium saltans)和小三毛金藻(P.parvum)引起的。由于三毛金藻在池塘中大量繁殖后,分泌一种鱼毒素,可使鱼类中毒死亡。

三毛金藻的生长和繁殖的生态条件,要求有较高的盐度和硬度。即盐度在5‰以上,氯化物含量在2克/升以上,水的硬度在40°以上,pH值为7.2~9.6。因此,海涂池塘、内陆盐碱地池塘常有发生。

三毛金藻呈椭圆形或球形。大小为6~7微米×6~11微米。细胞前端有3条鞭毛,2条长的鞭毛约为细胞的1.5倍;中间1条短的只有前者的1/4~1/3。鞭毛基部附近有1个伸缩泡。2个叶状的金黄色的色素体位于细胞两侧,且常偏于细胞前半部。

【症状】三毛藻可分泌溶血素和鱼毒素,当水中藻类密度超过3000万个/升时,水呈黄褐色,可引起白鲢、鳙鱼、鲤鱼大量死亡,鲫鱼也可死亡。鱼类中毒一般于清晨开始,首先是白鲢、鳙鱼、鳊鱼向池的四隅集中,驱之即散。随着中毒加深,草鱼、鲤鱼、鲫鱼和池塘内的其他鱼类相继都集中排列在池岸边水面附近,一般头向岸边,静止不动。这时白鲢、鳙鱼和鳊鱼已开始死亡。未死的鱼,当人驱赶时可暂时散开,但很快又集聚在一起,此时鱼类中毒已很重,如不及时抢救,则会引起大批鱼死亡。临死前,鱼在水中侧卧,呼吸困难,呈昏迷状态。

【流行情况】此病在浙江慈溪、上虞、绍兴、萧山、余杭、海盐等地的海涂池塘内发病严重,东北旅大、金州地区也有发现。近几年来在河北的石家庄、衡水、沧州及山东、宁夏、内蒙古等地的池塘、水库都有发生。

【防治方法】

1.发病鱼塘鱼转塘到其他无三毛金藻的池塘。

2.发病鱼塘泼洒碳酸氢铵或尿素,20克/立方水米体或12克/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

3.硫酸铵,在pH值8.5~9.2,水温20℃~26℃时,3~5克/立方水体;当水温低于20℃时,可适当增加用量;水温在9℃~15℃时,8克/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1次。

4.腐质酸钠溶液、柠檬酸解毒剂,0.75克/立方水体,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天;同时用泼洒型维生素C、维生素C应激宁或氨基酸葡萄糖,0.75克/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天,用后适当换水。

六、水螅

【病因和症状】水螅用触手捕捉鱼苗,使鱼苗致死。

水螅(Hydra)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腔肠动物,身体呈细筒状,一端封闭,用以附着在其他物体上;另一端隆起如丘顶有1孔为口,口的周围有细而中空的指状物,称触手,一般5~6条。身体上生有许多刺细胞,特别是在触手和口的周围较多,当刺细胞受到刺激时,可以突然射出刺丝并排出毒液。它是水螅攻击和防御的武器。水螅的身体具有极大的伸缩力,可以缩成一团,也可以伸得很长。水螅有两种繁殖方法,一种是无性生殖(即出茅生殖);另一种是有性生殖。

水螅常附着在水草、树根、石头或其他物体上,也可悬浮在水面下,以小型甲壳类、昆虫幼虫、蠕虫等小型动物为食,也吃鱼苗。在饲养鱼苗的池塘里,如条件对它适宜时,就可大量繁殖,栖息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一旦鱼苗与其接近,它就用触手把鱼苗包住,使鱼苗致死。

【防治方法】

1.如鱼塘中发现有大量水螅,应将池中水草、树枝、石头等杂物消除,使水螅没有栖息的场所。

2.用硫酸铜全池泼洒,使池中药物浓度为0.7克/立方米,也可以杀灭水螅。

七、蚌虾

【病因】蚌虾又称蚌壳虫。目前在池塘里常见的有圆蚌虾(Cyclestheria hislopis)和狭蚌虾(Lepteseria kawachiensis)。前者近似圆殂,壳长3.8~4.5毫米,高3.5~3.9毫米,半透明,壳面具有同心圆,生长线6~7条,壳腺大而清晰。狭蚌虾为长椭圆形,壳长9.2~10.5毫米,高5.8~6.6毫米,透明,壳面具有17~19条同心圆生长线。

蚌虾一般生活在浅底的池塘、水沟或较深的水稻田里,并在这些水体中繁殖,发育史只有5~7天。它们的出现和消落是突然发生的,有时突然大量出现,数量之大,能使池水翻滚和变色,对10天以内的鱼苗危害很大,往往引起大量死亡。其对鱼苗的危害,主要表现:①在池水中大量出现时,翻滚池水,鱼苗遭受严重骚扰,无法正常生活;②消耗水中溶氧,引起泛池现象;③夺取水中养料,使鱼苗营养不足,生长缓慢。当鱼苗池出现大量蚌虾时,如不及时采取杀灭措施,会严重影响鱼苗的成活率。

八、剑水蚤和镖水蚤

【病因和症状】【病因】剑水蚤(Cyclops)和镖水蚤(Diaptomas)是鱼苗和一些鱼类成鱼的良好食料。但在孵化缸和孵化环道中,它们能击破鱼卵和咬伤刚脱膜的鱼苗。剑水蚤呈圆锥形,身体分为头胸和腹部。头胸部呈椭圆形,由头部和5个胸节组成。背部前方有1个眼点,呈红色或黑、蓝色。腹部狭长,分5节,尾部后端有尾叉2个,各有羽状刚毛4根。镖水蚤一般比剑水蚤长且大一些。头胸部呈筒状,与腹部分界处较剑水蚤明显。尾部的后端有两个尾叉,每个叉的末端有5根长刚毛。剑水蚤和镖水蚤的种类很多,对鱼类有危害的种类有屠氏中剑水蚤(Mesocyclops dybowskii)、萨氏中镖水蚤(Sinodiaptomus sarsi)、长刺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oithonides)、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等。其危害程度随水中剑水蚤的多寡而定,严重时可造成鱼卵、鱼苗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在家鱼人工繁殖或鱼苗孵化过程中,进水口用60~70目的铜丝布或尼龙筛绢过滤,以防剑水蚤进入孵化器内。

2.用90%晶体敌百虫泼洒,以0.5克/立方米浓度泼入孵化环道中,或对水源泼药,有一定效果。

九、水蜈蚣

【病因】水蜈蚣又名水夹子,是龙虱(Cybister chinenses)的幼虫。

水蜈蚣的体形为长圆柱形,具有1对钳形大颚,很像蜈蚣的毒螯,因而得名。头部略圆,两侧各具有黑色单眼6个,触角4节,躯干11节,前3节两侧有毛,末端具有尾叉2条。幼虫最初呈灰白色,以后蜕皮长大,体色转淡。成长的幼体约3厘米长,常用尾部倒悬在水面上呼吸。水蜈蚣是一种非常凶猛贪食的动物,经常用大颚将鱼苗夹死而取其体液。1只水蜈蚣在1夜之间能夹死鱼苗16尾之多,故其危害是十分惊人的。水蜈蚣对3厘米以上的夏花鱼种则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

鱼苗放养前10~15天,将池水蓄到20~30厘米,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使池中药物浓度为100~150克/立方米,可有效地杀灭蜈蚣和野杂鱼等。如鱼苗放养池塘后仍有水蜈蚣时,则用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中药物浓度为0.4~0.5克/立方米,杀灭水蜈蚣效果良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