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

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

时间:2023-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水中含有各种毒物,如不经过处理,必然会引起鱼类中毒死亡。不经处理的高浓度含酚废水进入人工养殖水体后,可引起养殖鱼类大批死亡。如DDT、六六六等化学性质较稳定,容易在生物体内积蓄,对富含脂肪的神经组织、肝、肾及心脏等器官发生毒害作用。有机磷的中毒症状是鱼类表现麻痹、行动缓慢,体色渐趋黑色,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第五节 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

随着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向养殖水体排放的污水量也日渐增多。水中含有各种毒物,如不经过处理,必然会引起鱼类中毒死亡。主要的毒物有以下几种。

一、硫化氢

硫化氢是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有毒气体。通常在人造纤维、硫化染料、制药、鞣革以及含硫石油、含硫橡胶、含硫金属冶炼等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硫化氢。如直接将污水排入养鱼水体,必然引起鱼类大批死亡。硫化氢的毒素主要有刺激和麻痹作用。硫化氢在鱼体黏膜和鳃表面很快溶解,与组织中的钠离子结合可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硫化钠。硫化氢能抑制某些酶的活性,阻碍体内生物氧化反应,引起组织细胞窒息。当硫化氢含量在6.3克/立方米时,可使鲤鱼、金鱼死亡,含量在10克/立方米时,4小时内可使所有的鱼类中毒死亡。中毒症状是鳃变紫红色,鳃盖和胸鳍张开,鱼体失去光泽、悬浮于水的表层。

二、石油污染

石油提炼和石油加工厂的排污物,常含有酚和硫化物等对鱼类有毒的物质。油污物进入水体后,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油膜,能阻止空气中氧气进入水体。油膜在风力和波浪的作用下,逐渐掺和,形成油-水混合物,改变了石油原有的物理性质,在其氧化和溶解过程中,导致水中二氧化碳和有机物含量的提高,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通常1升石油完全氧化,需要4×105升水中的溶解氧,从而引起鱼、贝等水生生物的窒息。

三、酚中毒

酚是一种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含氧衍生物,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接。按苯环上含羟基的多少,分为单元酚、多元酚,前者易挥发。

含酚废水主要来自于焦化厂、煤气厂、炼油厂、石油化工厂。这些工厂排放废水中的酚主要是树脂酚,其对鱼的毒性要比纯酚大得多。不经处理的高浓度含酚废水进入人工养殖水体后,可引起养殖鱼类大批死亡。酚能使细胞蛋白质发生性变和沉淀,而且酚易从变性或沉淀的蛋白质中分离出来,进而渗透组织深部引起全身中毒。当水中酚含量为4~25克/立方米时,可引起鱼类急性致死。如水体中含酚量不高时,酚在鱼体内能产生积累作用,使鱼肉产生异味,0.02~0.03克/立方米时鱼肉变质。含酚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在水中分解时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中溶解氧降低,酚的毒性也随之增大,在双重作用下,可引起鱼类大批死亡。

四、农药中毒

我国生产的农药品种很多,主要有有机氯、有机磷、有机砷、有机硫和其他无机制剂等。

1.有机氯

如DDT、六六六等化学性质较稳定,容易在生物体内积蓄,对富含脂肪的神经组织、肝、肾及心脏等器官发生毒害作用。DDT在水中溶解度约为1.2克/立方米,但水生生物和鱼类对这类物质具有极高的富集能力,经过鱼类皮肤、鳃以及通过食物链可把水中原有数量很微小的浓度累积到几万至几十万倍。特别容易集中在富含脂肪的肝脏和卵内,对鱼类繁殖是很大的威胁。草鱼、青鱼、白鲢、鳙鱼的亲鱼,常因受六六六、五氯酚钠等的毒害丧失生殖能力。

2.有机磷杀虫剂

敌百虫、敌敌畏等具有残留期短等优点,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鱼类皮肤具有明显的毒性,中毒途径主要通过鱼的呼吸、皮肤接触、吞食受污染的饵料等。当敌敌畏进入血液内即与血液内胆碱酶直接结合,作用非常迅速剧烈。乐果进入体内,必须通过肝脏,由肝脏转化才能发挥作用。有机磷的中毒症状是鱼类表现麻痹、行动缓慢,体色渐趋黑色,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3.有机硫杀虫剂

有机硫杀虫剂有代森铵、代森锌、福美砷、敌锈钠等。进入动物体后,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先发生兴奋,以后转入抑制,白鲢受福美砷中毒后,表现头部下垂。敌锈钠能刺激白鲢皮肤、鳃瓣充血、头部下垂及侧游。

4.有机砷杀菌剂

退菌特等的毒理作用和无机砷相同。砷为细胞原浆毒,作用于机体酶系统,抑制酶蛋白硫基,使其失去活性,从而减弱了酶的正常功能,阻止了细胞的氧化和呼吸,阻止细胞的正常分裂,引起肝、肾、心脏的损伤。

五、酸碱中毒

鱼类长期生活在水中pH值为6.3~9.0,其中以pH值6.7~8.6为适宜。过酸或过碱对鱼类都产生不良影响,如生长缓慢,容易生病或慢性中毒。过酸会侵蚀鱼的鳃组织,使组织产生凝血性坏死,黏液分泌增多,腹部组织发生充血、发炎;酸能使蛋白质变性,成为不溶解的化合物,使组织器官丧失功能;酸还能增加毒物和重金属的毒性。强碱能使黏膜肿胀、坏死,使鱼的皮肤和鳃组织失去功能。

六、重金属盐类中毒

重金属如铅、锌、铜、汞、银、镍、镉、金、钴、锰等在水中达到一定数量时,对鱼产生毒害作用。毒害程度取决于该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污染水体后,其迁移转化具有以下特点:

1.大多数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易被水中胶质颗粒、悬浮物、泥土细粒所吸附而沉淀在淤泥中。

2.金属污染物质比较稳定,不宜被生物分解。

3.金属离子在水体中迁移转化与水体的pH值和氧化还原条件关系密切。

4.大多数重金属和某些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易被生物和鱼类吸收,并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如水中低浓度的汞被浮萍吸收后经24小时浓缩10倍,乌鳢食浮萍后经14天在其体内汞浓缩20多倍,草鱼食浮萍后经38天,浓缩汞达1166倍。其致害机制是,重金属离子与鱼鳃所分泌的黏液结合成为蛋白质的复合体,覆盖在整个鳃部并填塞鳃丝间隙,阻碍了鳃组织与水的接触,使其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发生窒息死亡。同时金属离子通过鳃的表面,进入鳃内或体内其他部位,与体内主要酶的催化活性部位中硫基结合成难溶的硫酸盐,抑制了酶的活性,妨碍机体的代谢。

此外,含氯的自来水,虽含氯量很低,但对鱼有影响,常造成死亡。

七、化学物质中毒的预防措施

1.含有毒物的工业废水必须处理,按渔业用水水质规定的指标排放。

2.排放废水时,至少必须进行鱼类48小时的试验观察,肯定排放废水对鱼类没有急性中毒后,才可排入附近天然水域,水产和环保部门要检查监督。

3.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养鱼是一项化害为利的事业,但要注意,污水中大量有机物分解后,会造成水体缺氧,从而影响鱼类正常生长或引起死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