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营养袋葡萄苗培育技术
一、营养土的配制
选用经过筛的河沙和土以1∶1的比例充分搅拌均匀即可。河沙要干净,无任何污染,配制用土以田间腐熟的地表土为宜。若地表土为沙壤土则不需要掺沙子,可以直接使用。
二、装袋
营养袋可选用15厘米(长)×20厘米(周长)的聚乙烯膜袋。装袋前先将袋底两角分别剪直径1厘米的小孔以利排水。装袋时要求营养袋装满压实,并垂直、整齐地摆放于育苗池内。
三、催根温床的准备
1.火炕催根
利用家中的火炕催根。该方法是一种古老的催根方法,至今在许多地方一直沿用。其最大的优点是费用小;但受火炕面积的影响,大批量的催根受到限制,适合于小面积的葡萄栽培。其原理与电热温床催根相同。
2.电热温床催根
选择合适规格的地热线,按照地热线间距4~5厘米,均匀分布,其上加4~5厘米的湿沙。
四、插条的剪截
1.种条的准备
根据不同葡萄品种的特性,选择该品种中生长中庸、健康且充分木质化的枝条作为种条,要注意种条的纯度。
2.种条的剪截
营养袋苗扦插用的种条长度以10~15厘米为宜,基本上采用2~3芽;上剪口距上芽1.5~2厘米,平剪,下剪口直接在下芽处或靠近下芽处斜剪,呈马蹄形。
五、插条浸泡
将剪好的插条按30~50根为一捆进行捆扎,捆扎时要求下剪口整齐,随之将捆好的插条用水浸泡24小时以上。
六、插条催根
1.药剂处理
上温床前可以用浓度50毫克/升ABT生根粉,浸泡插条基部4~8小时;或使用浓度100毫克/升萘乙酸,插条直立浸泡基部3~4厘米8~12小时。
2.电热温床催根
将药剂处理过的插条,按品种整齐地摆放于温床中,并用细沙灌满缝隙,覆沙高度以不超过插条顶芽为宜,一般摆放6000~7000根插条/平方米,摆满后浇1次透水,并在温床内多处插放地温计,以便观察温床温度变化情况,随后即可通电升温。
(1)通电前浇1次透水,使沙床含水量达60%~70%。以后每2~3天浇1次水,避免沙床缺水、干燥。
(2)通电加温1周以内,将温床温度控制在18℃~20℃,维持一定的低温阶段。棚内温度控制在7℃~8℃,防止顶芽过早萌发,棚内湿度控制在80%左右为宜。
(3)经一周时间后,逐渐将温床温度升至20℃~25℃,并随时检查生根情况,80%以上插条出现愈伤组织,即可进行营养袋扦插。
(4)扦插时将生根不理想或顶芽不饱满的插条整理后重新放入温床继续进行催根。
七、扦插
扦插前将装好的营养袋先浇一次透水,随浇随插。
将选好的插条直插在营养袋中央,扦插深度以5~8厘米为宜,要求插条顶芽外露。
扦插时将顶芽统一朝南或向采光面扦插,这样有利于插条萌芽一致,也可避免插条萌芽后,枝条相互重叠。
扦插完毕后及时浇1次水。浇水时最好选用喷洒,使营养土与插条接触紧密。
有试验证明,用生根粉处理过的插条,不用经过催根直接进行扦插,出苗率可达到70%以上。
八、大棚管理
1.温度管理
插后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保持在10℃以上。白天当棚内温度升至25℃时可打开通风口降温,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
2.湿度管理
(1)扦插后,前期每1~2天浇1次水,可用洒壶洒水;发叶后每2~3天浇1次水,进行池内漫灌。水温最好与室内温度一致或接近。
(2)苗木萌芽以后要保持通风,使棚内湿度控制在70%以下,要防止连续阴雨天气来临之前浇水,防止棚内湿度过大。
(3)当遇连续阴雨天气时棚内温度较低,可用棚内加温设施提升棚内温度。
3.病害防治
(1)苗长到1~2片叶时喷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
(2)阴雨天气来临前喷布1次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苗木长到3叶以后每隔一周喷布1次。
(3)喷施叶面肥,补充苗木营养,促进苗木生长。
4.通风炼苗
(1)当苗木展开两片叶时即可进行通风炼苗,每个通风口要间隔使用,避免一直在一处通风,造成此处气温过低苗木生长受阻。
(2)经过10天左右的间隔通风口炼苗后,当苗木长到4叶以上时,便可加强通风炼苗使苗木完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准备出棚移栽,此时应加强棚内苗木的肥水管理工作。
(3)炼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应提早关闭通风口,避免苗木受害。
九、苗木出棚
经过10~15天的充分炼苗后,便可出棚移栽,苗木出棚时要进行苗木分级,对生长过弱、过小的苗木应按品种集中放置,加强肥水管理,对于达到“四叶一心”标准的苗木及时进行栽植,不得有带病叶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