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苹果园的土壤管理制度建立
一、生草(绿肥)栽培制度
果园生草栽培制度是世界先进果品生产国集约化栽培的重要措施,是现代化生态果园土壤管理的一项新举措。这项技术对果园保水增肥、改善果园生长环境、增加果园产量、改善果品质量、形成果草牧复合系统和产业联动态势、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明显功效,对果品无公害安全生产、山区生态富民和保护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这项技术改变了苹果果园长期沿用清耕制,从而体现减轻投入,改良果园土壤,优化生态系统,提高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20世纪50年代,国外先进苹果生产国就开始实行果园生草栽培,生草率几乎是100%,符合果园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图6-1)。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试验,已取得多项成果。但是,在肯定果园生草栽培制度的优点之外也应看到它的弊端所在,进而寻找有效办法和途径加以解决,以期创造更大的效益。
图6-1 果园生草栽培示意图
(一)果园生草栽培的优点
1. 生草还园,培肥园地
果园生草栽培能提高园地有机质含量和有效养分的含量。据报道,连续3年对种植白三叶草的苹果园土壤有机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正常管理提高0.3个百分点,总量达1.1%~1.4%,并能有效地提高土壤N、P、K含量。据测定,昭通苹果园在生草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的苹果园连续5年生草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0.3%~0.5%。草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力强于果树根系并能转化为果树可吸收态。据刘蝴蝶试验(2003),生草区全氮提高7%~12%,有效磷提高20%~35%,有效钾提高9%~25%。
2. 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生草可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在坡地无梯田条件下,带状生草区水土流失量仅分别为清耕区的50.7%和3.6%。
(1)能形成稳定的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水、透气性,加速土壤熟化。
(2)调节土温,保持土壤恒温 生草栽培的苹果园,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形成地面温度降低6~14℃,冬季提高地表温度2~3℃,有利根系发育。
(3)遮阳保湿,提高土壤含水量。由于推行果园种草,土壤表面被生草覆盖,能有效地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保墒能力。与清耕区相比,一般生草区果园土壤含水量比清耕区高1.32%~3.51%,其后效作用可达2~3年。
(4)优化果园生态。随着季节的变化,其他作物的收获,果园周围农田生态系中的天敌大量向生草果园迁移,这样,生草可为害虫天敌种群繁衍创造良好的栖息、隐蔽环境,提高天敌昆虫多样性,很快加大了果园天敌群体数量,大大提高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试验表明,生草(苕子)区与清耕区,中华草蛉每亩分别为2210头和397头,小黑花蝽分别为8340头和888头,即两种天敌分别增长5.6倍和9.4倍。天敌与害螨的比例,清耕区为1∶34~88头,生草区为1∶1.2~2.3头。可以充分发挥天敌控制害虫的能力,明显减少用药次数,省劳节资。
3. 免除果园中耕除草作业
一是生草(如多年生黑麦草)长到一定高度,可用机械刈割。每年刈割3~4次,每次刈割留茬7~8cm,注意不能割得过重,防止草失去再生能力。在行间生草栽培模式可用园林广泛应用的机动侧排剪草机,这类型作业时剪下草从侧面直接喷洒到树盘下如(图6-1)所示,1台机动侧排剪草机每人每天可剪草1hm2左右。1台手持割草机,每人每天可割0.5 hm2,用割草拖拉机每机每天可割4 hm2左右。生草地块不需每年深翻,生草4年可节省生产费用13%,降低生产成本。行间生草不怕踩踏,雨后不泥泞,人和机械可通行,只要树叶干,就可喷药,不误农时。地面有草地也可减轻落果摔伤。二是果园生草形成草坪,具有大面积覆盖优势,使杂草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每年可免去2~3次中耕,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管理用工投入。
4. 提高树体抗性,减轻病虫危害
生草通过刈割覆在树盘上,经充分分解腐烂成有机质及N、P、K等营养物质被果树迅速吸收;同时刈割过的生草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CO2,能促进和提高苹果叶片的光合效能;并且,由于苹果园生草延长了根系的活动时间,增加了总根量,提高了树体对土壤矿物质的吸收能力。从而增强了树体的抗性,有效地减轻病虫的发生危害。
5. 利于畜禽养殖
在果园生草的基础上,利用生草提供大量的饲料,发展养羊、养牛、养猪、养鸡、养兔等养殖业,畜禽粪便又可回施于果园,这样就在果园内形成一个开放型的果园生态良性循环体系,有利于提高果品质量和果园综合经济效益。
6. 增产提质
生草果园由于空气湿度和昼夜温差增加,使果实着色率提高,含糖量大,果实硬度及耐贮性也有明显改善。尤其套袋果园,果实摘袋后最易受高温和干燥的影响,果面容易发生日灼和干裂纹,果园生草能有效地避免和防止以上现象发生,提高果实外观品质。
7. 经济效益高
据2003年的相关报道,陕西渭北苹果园生草区比清耕区增收26.6%,产投比为9.07∶1。另据刘蝴蝶报道(2003),生草区苹果产量提高12.7%~31.6%,经济效益提高15.2%~36.2%。
(二)果园生草栽培的缺点及对策
1. 与果树争肥水
在山区半山区的旱地、半干旱果园,生草与果树争夺肥、水的矛盾突出,如不能加强肥水管理,果树生长发育必然受到严重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果园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春、冬旱季水、肥供应。
(2)在缺水、旱地果园要选择需水量低的生草的品种,如光叶紫花苕等豆科牧草,推广“行间生草 + 树盘清耕覆盖”模式。
(3)缺水期及时刈割草层到7~8cm高,减少水分蒸发。
2. 鼠害加重
生草苹果园,尤其是草层厚的地方,会形成老鼠活动的场所,如种紫花苜蓿的果园,如树干地颈部处在隐蔽状态,常招老鼠将枝皮和根皮啃成环状,甚至木质部被啃成深凹状,轻则影响树势和产量,重者造成死树。因此要慎选草种,有水利条件的果园,应选禾本科草种;水利条件差的果园,旱季选择种植豆科牧草,如光叶紫花苕等易招鼠害的果园,尽量让树干周围30~50cm裸露,做好防鼠工作。
3. 皮层损伤
刈割的草要堆于树盘内,有时距树干近,在高温多雨的夏季,草发酵后,发热引起树干基部皮层、木质部受害而腐烂。因此,要注意距树干20cm处不覆草,在覆草30天后,及时扒开树干周围烂草,防止树皮受害,并及时查治、涂药。
4. 某些病虫害发生趋重
(1)早期落叶病 生草后,病叶难清尽,病菌基数大,易造成次年早期落叶病的大发生。防治方法是:5月底前,先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进行提前保护;套袋后,先用1∶2∶200倍波尔多液,后用多抗霉素(或宝抗)等杀菌剂交替防治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
(2)金纹细蛾 生草区金纹细蛾的虫口密度比清耕区提高工3.36%~14.98%,虫情指数提高39.85%~44.87%。防治方法是:
一是利用金纹细蛾性信息素诱芯进行诱杀,每亩果园挂4~6个诱捕器,诱杀雄蛾。
二是利用金纹细蛾天敌——金纹细蛾跳小蜂和金纹细蛾姬小蜂等10余种天敌,控制效果明显.
三是抓关键期防治。在1、2代成虫盛期用25%灭幼脲3号2 000倍液喷布,杀虫效果好。
(3)刺吸类害虫危害趋重。果园种植三叶草、苜蓿、黑麦草后,绿盲蝽、茶翅蝽、大青叶蝉等种群增加。防治方法:
一是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清园,降低害虫指数。
二是全园、全树实行套袋,避免害虫为害果实。
三是挂黑光灯诱杀。在上述害虫卵期、孵化期、低龄期、栖息期用强胃毒剂进行地面喷雾。
5. 土壤板结
多年生草会使表层土壤板结,一般生草5~7年后,要翻耕1次,休闲1~2年后,重新种草。
(三)果园生草栽培形式
果园生草栽培有全园生草、行间生草、株间(树带)生草3种。在土壤肥沃、深厚,果树根系分布深的果园,宜用全园生草法;土层浅、较瘠薄果园,宜用后两种形式。
(四)生草栽培方法
1. 人工种草
(1)草的种类 主要是禾本科和豆科植物,较好的草种有:早熟禾、三叶草(白、红两种)、野燕麦、鹅冠草、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高羊茅、细直燕麦草、多变小冠花、百脉根、光叶紫花苕、鸭茅草、羊胡子草、毛叶苕子等。
(2)种草方法 种草要根据草种的特性及播种量的要求而定。如单用禾本草进行生草栽培,每亩用草种2.7kg;如用豆科和禾本科草种混播时,每亩用种量0.5~1kg。当地温升至15~20℃时,从春季到秋季,有水利条件或逢雨季,均可进行播种。草出苗后,注意拔除其他杂草,只要出苗整齐,密度大,其他杂草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苗高30cm以上时,开始刈割,留茬8cm左右,全年割4~8次。割下的草,最好覆盖于树盘,或开沟集中深埋,或与土混合沤肥,或喂养禽畜。生草后的2~3年里,草与树有一定程度的争水、争肥现象,要注意供水和补肥。早春氮肥的施用量比清耕区多50%;生长期内,果树根外追肥3~4次。
2. 自然生草
自然状态下,果园里会长出许多杂草,种类繁多,且生命力顽强,并适于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通过自然的相互竞争和连续刈割,必然会淘汰一部分种子繁殖的草种,而选择保留下不怕刈害的草种,这是一种节省投资、简而易行的生草方法,在我国许多果区均有自然生草的成功经验,易为果农所接受。
3. 生草后的管理
生草5~7年后,草层老化,表层土壤板结严重,不利于果树根系发育,应及时浅翻压,避免伤根,休闲1~2年后,重新播种。
二、有机物覆盖法
在山地、旱地、薄地果园,实行树盘、树带或全园覆盖有机物有许多好处,在有丰富作物秸秆及杂草的苹果产区,此法较好广阔应用前景。
(一)有机物覆盖法的优点
(1)扩大根系分布范围 覆草后,由于将土壤表层水、肥、气、热、生物五大肥力因素不稳定的土层,变成生态最适稳定层,同时,起到改良效果,耕作层肥沃而疏松,因而,扩大了根系集中分布层的范围,生长势强。而没有覆盖的果园新根很少,新根发生部位集中,多呈老化症状,细弱、弯曲,土质紧硬。
(2)保持土壤水分 由于覆草,地面蒸发量减少,土壤中保持水分较多,果园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适宜水平上。另外,覆盖层可防大雨、暴雨冲刷,有利于水土保持。起到了旱季降低水分蒸发,雨季防止土壤养分流失。
(3)稳定土温 覆草区,夏季温度不过高,白天能防止烈日暴晒地表,不使过高地温影响根系生长;夜间热量散失慢,相对提高了土温,有利于根系发育。秋末能保持地温,从而延长了根系活动期,落叶晚,增加了树体贮藏营养;冬季表土基本不受冻,从而保护了吸收根。
(4)增加土壤营养,促成团粒结构 随覆草的腐熟分解,土壤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随微生物活动的加强,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良好并因草层保护,遇大雨时也不会被破坏。同时,有效养分明显增加。其中以钾、硝态氮和氨态氮最明显,其次为磷、钙、镁、硼等元素也有所增加。当然覆草初期会因微生物繁殖而暂时出现有效养分减少的情况,可通过施肥等措施来解决。
(5)防止杂草生长,节省除草用工 覆草后,彻底改变了杂草赖以生存的光照、温度、空气等条件,一般果园不再萌生杂草,从而免去了全年4~6次中耕除草的劳作。
(6)减轻落果摔伤 草层有效减缓了落果的摔伤比例,从而提高了苹果优质果率和商品果率。
(7)增产提质、经济效益好 覆盖有机物后在头10年内,苹果树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所以苹果园覆草经济效益好,利润率高。
(二)有机物覆盖法的缺点
(1)诱导根系上翻,如撤去覆盖物,根系易受寒、热伤害。
(2) 在排水不畅的低洼地覆草,雨季易造成土壤过湿,易涝死根系。
(3)覆草果园易受鼠害,应注意防治。
(4)易引起火灾,旱季覆盖材料易被烟头等点燃,各地时有失火烧园现象发生,要严加防范。
(三)覆盖有机物技术
(1)覆盖材料可用绿肥、玉米秆、麦秆、豆秸秆、野草、松毛、杂木叶等。在覆盖前最好是先施氮素化肥,后覆草,以调整碳氮比,防止土壤暂时缺氮,或将这类覆盖材料堆积一年后再行覆盖。
(2)覆盖时期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关键是什么时候有覆盖材料,就什么时候覆盖。覆盖前,有水利条件的,最好先浇水后覆盖,可起到更好的保水作用。土层薄的果园,应先深翻浇水后再覆盖;土层瘠薄的成龄果园,可先在树冠外围投影处挖50~60cm深的沟,每株树埋草5~15kg,灌水后再覆草,以便更好地发挥肥效。
(3)覆草厚度,距树干50cm以外,将覆盖材料均匀地撒到树冠下,厚度以15~20cm以上为宜。过薄则不起覆盖作用。草源不足时,可只盖树盘或树行,局部厚盖草比全园浅盖草效果好。如果全园覆草,第一年每亩覆草3000kg左右,此后,每年再补800kg左右就可以了。若仅在树盘内覆草,用草量仅为全园的1/4~1/5就足够了。最理想的方法是行间生草,行内或树盘覆草。
(4)覆盖后,不要随便将覆盖材料翻入地下,除非土层浅,需要深翻扩穴以外,以避免伤害上翻的根系,也有利于稳定和保持覆草后良好的土壤结构。要使覆盖材料在自然风吹雨淋下,分解腐烂,随雨水下渗土壤中。需要深施有机肥时,可扒开草被,再挖沟施下,然后再把草被覆在原处。
(5)覆草几年后,土壤含氮量显著增加,因此,应减少施氮素化肥量,以免苹果树旺长,降低果实品质。
(6)为防火灾和风刮,不论何时覆草,都要在草被上星星点点压些土。
三、地膜覆盖法
(一)地膜覆盖法的优点
(1)提高幼树栽植成活率。幼树栽后,修树盘、灌水,耙平树盘,并覆严1~2m宽的地膜,起到保湿、增温作用,在特大干旱年份,栽植成活率可达90%以上。在生产上,已属成功经验。
(2)提高并稳定地温。覆膜后,春季地温可提高2~4℃,有利于发根。高温季节到来前,白天,由于地表水分凝结,形成“白色反光膜”,或在膜上压些土,地温不会太高,因此,地温波动不大。
(3)保持土壤水分。山地果园春灌后,用稍大于树冠的地膜覆于树盘上,维持土壤湿度。但雨季来临后,只有少量雨水渗入树盘,因此,土壤水分含量趋于稳定,可有效减轻裂果的发生。
(4)增加土壤有效养分。覆膜后,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
(5)增产显著。
(6)提高果实着色。在红色苹果品种果实着色期(一般在套袋果摘袋后),树盘内铺银色反光膜,可明显改善光照状况,使树冠内膛和下部不易着色的果实,尤其下垂果的萼洼周围,能充分着色。
(二)地膜覆盖法的缺点
(1)地膜残留给土壤带来污染,而我国还尚未建立起相应回收体系。
(2)地膜、反光膜价格较高,单位面积投资加大,给规模应用、开发带来一定困难。
(3)土壤有机质矿化率高(6%),有效养分释放快,但总含量降低更快。
(4)早春覆膜后,幼树萌芽早,易受晚霜危害,注意防霜。
(5)地膜老化失效快。为防止地膜老化失效,可在行间取土,加盖在地膜上(5cm厚即可),这样可抑制杂草孳生,顶破地膜。同时,行间挖沟取土,又可截留雨水,增加土壤墒情,减少地面径流发生。
(三)覆膜技术
1. 树盘覆膜
幼园栽后浇水晾干后,锄耙树盘,让树盘四周略高(以便接纳雨水)。将1m左右大小的地膜中央戳一孔,套过树干,平铺在树盘上;如果苗干上有分枝,可从一边剪开地膜到中央,再套过树干,平展铺在树盘内,干周地膜用湿土压实,地膜四周地膜也用土压严,以防风吹和蒸散水分。
2. 树行覆膜
在株间密植园,顺行做畦埂,平地浇水,等待水下渗后,重新整地,顺行覆盖地膜,宽度因树冠大小而定。覆膜时间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较好。地膜边缘要压严并间隔一定距离在膜上压土,以防风刮。
3. 穴贮肥水覆膜
在旱地果园采用穴贮肥水法时,在回填土后,每穴浇水30~50L,然后平整地面,上覆地膜,在穴中央位置的薄膜上戳一小孔,平时用石块或瓦块盖住,以便日后施肥、浇水用。
为防止地膜下杂草丛生,顶破地膜,应在覆膜前,进行除草,每亩施10%草甘膦500g(兑水40L)。如杂草未出土,可用西玛津、氟乐灵等除草剂喷施。若覆盖黑膜或除草膜,则不必再喷除草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