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苹果套袋技术

苹果套袋技术

时间:2024-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烟台、辽宁葫芦岛出口苹果均是套袋果。国外对食品安全、农药残留均有明令规定和监测计划和手段,面对这种形势,套袋苹果生产是不可忽视的,应不断改进提高其技术水平,让我国苹果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此项技术对生产无公害苹果至关重要。目前套袋苹果的市场需要量大,供不应求。有的果农对套袋栽培技术掌握不全面,不分情况就进行套袋。苹果套袋时期的早晚对果实发育、果面光洁度等都有重要影响。

第三节 苹果套袋技术

一、果实套袋的意义与作用

(一)符合市场需要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今后苹果出口创汇的关键是能否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无公害优质苹果。一些先进苹果生产国都把无公害果品作为市场准入条件。从发展趋势看,非无公害苹果不仅进不了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也将失去销路和竞争力。套袋栽培有助于生产无公害苹果,20世纪90年代,烟台地区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市场的红星、红富士,都是套优质双层纸袋的。近年烟台、辽宁葫芦岛出口苹果均是套袋果。我国苹果多由单家独户生产,生产难于达到规范管理,农药残留重,超标比例大,据杨克钦报道(2001),中国第四届国际农业博览会,抽检77个样品,有机氯超标率达35%。据新华社报道 (2001),上海港2万t苹果准备出口欧洲,因农药残留超标而被拒收。国外对食品安全、农药残留均有明令规定和监测计划和手段,面对这种形势,套袋苹果生产是不可忽视的,应不断改进提高其技术水平,让我国苹果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苹果套袋的优点

1. 增进果面着色

近年大量试验和生产实践均一致证明,红富士、新红星等红色品种的果实套袋后,果面鲜红、艳丽、着色均匀,着色面85%~100%,可完全达到高档果标准。

2. 提高果面光洁度

由于果袋的保护,果点少而小、颜色浅,果锈轻、裂果少,果实商品性明显提高。

3. 降低病虫果率

由于套袋的阻隔和保护,一些外部病虫害难以入袋侵害果实。

4. 减少农药残留

此项技术对生产无公害苹果至关重要。套袋后,不但能减少打药次数和用药量,而且避免或减少了果面与农药接触的机会,因而,农药残留大大减少。

5. 提高果实贮藏性

套袋果,尤其套纸袋果的硬度要比不套袋高,同时,由于皮孔稀少、角质层分布均匀,不易失水皱皮,贮期病害轻,可延长贮期1~2个月。

6. 商品果率高

未套袋果园,优质果率30%左右,而套袋果可达50%~70%以上。目前套袋苹果的市场需要量大,供不应求。

7. 经济效益高

苹果套袋技术之所以能迅速推广开来,主要原因是其经济效益好,就2010年对玉龙县拉市乡的调查,套袋的苹果和不套袋的苹果每500g 差价在1.00~1.50元之间。

(三)苹果套袋存在的问题

1. 果实肉质稍有下降

套袋果实的总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维生素E、芳香物质、可滴定酸的含量均有所降低,因此果实风味偏淡。对肉质的影响,纸袋比塑膜袋更明显。原因是套纸袋的苹果叶绿素含量低,基本上不进行光合作用;全树套纸袋影响树冠透光度,使叶片光合作用受阻,套袋果的高温、高湿不通风的“小温室”效应,使果实处在“不自由”的状态下,生长不正常,故内含物含量不高。

2. 加重某些潜在病虫害的发生

套袋内微域环境变暗,康氏粉蚧、黄粉虫玉米象等喜阴怕光害虫从果袋通气孔1/3处钻爬到果实上为害。据调查,2010年古城区文化村委会干塘子苹果园套袋也因苹果萼端附近果面发生黑斑(黑点病),使生产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由于套袋果蒸腾少,钙、硼在果期和中、后期进入果实中的量明显减少,套袋期果实难以直接补钙和补硼。因此,常出现痘斑病、苦痘病、缩果病和水心病等缺钙症加重的情况,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售价。

3. 摘除袋后容易出现日灼

在某些情况下,套袋果日灼率增加(一般为1%~2%),个别干旱高温年份,还可能更高些(当然不套袋果也有日灼现象发生,但发生量相对少些)。个别年份如严重干旱时,还会出现“皮球果”现象。

4. 套袋产品质量标准尚无统一

袋子(纸和塑膜)的质量参差不齐,优劣悬殊,缺乏国家标准。套后果实品质和损伤情况差别很大。限于果农经济条件,一般愿选购“便宜”袋,不愿出高价买优质袋,因此,低质果袋泛滥成灾,有的年份出现的问题最多,造成损失也很大。

5. 套袋技术不过关

有的果农对套袋栽培技术掌握不全面,不分情况就进行套袋。如,在麦收前高温期套袋,在弱树上套袋,套袋前后不浇水,套袋前不补钙、硼,套袋前不打杀菌剂,袋子未撑开,套袋果选择不严格,果袋规格不适等,均会导致套袋的失败。

二、果袋选择

(一)根据市场要求和经济基础选袋

由于国内外市场要求不一,质量差别较大。果品档次要根据市场定位,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求高档果,一般省会、大城市要求高、中档果,中、小城市要求中、低档果,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需要低档果较多。我们提倡全园、全树套袋,高档果套优质双层纸袋,中档果套中档双层纸袋,一般果套低档单层、双层纸袋,或塑膜袋。果农经济状况好、有龙头企业支持或有财政扶持的苹果产区,尽量套优质果袋,反之,先套一般纸袋或塑膜袋,待经济状况好转,再转购中、高档果袋。

(二)因果定袋

果实套袋要因品种、个头、果形等不同而选择相应袋种。

(1)红色品种宜选用外黄白、内黑色的双层纸袋;或外层袋外面灰色、里面黑色,内袋为红色的双层袋。较难着色的红色品种(长富2、秋富1、早生富士、北海道9号、北斗等),宜用外袋外层为灰绿色、内层为黑色,内层为蜡质红色袋;不封底;较易着色的红色品种(元帅系、嘎拉、乔纳金、津轻系、千秋、红王将、富士着色系等)可用单层袋(外面为灰、绿色,里表为黑色),也可用双层袋(外面为灰、绿色,内层为蜡质黑色)。对果面增红和光洁度都有较好效果。较好的纸袋商标有小林、爱农、森全、凯祥、富民等。

(2)黄色品种宜选用具一定透光性的黄色袋或自制的浸药(500倍甲基托布津和500倍甲胺磷)牛皮纸袋。品种以金冠系为主。主要目的是减少果锈和农药残留。

(3)绿色品种如王林、印度、青香蕉、青苹等,可用白色或浅色袋。

(4)早、中熟品种为早上市,可全部套塑膜袋,效益较高。

(5)中、晚熟品种如早生富士、北斗、乔纳金、金冠、秦冠、津轻等,也可全套塑膜袋,于“双节”前抢占市场,效益也不错。

(三) 混合套袋为经济合理用袋

在一株树或一个园内,要区别情况套袋,本着好果套优质双层纸袋,较好果套中档纸袋,一般果或较差的果套单层纸袋或塑膜袋。在购置果袋时,要心中有数,按计划购买。

三、套袋时间对品质的影响

苹果套袋时期的早晚对果实发育、果面光洁度等都有重要影响。套袋太早,因果梗脆嫩,易造成碰落或风落,或抑制幼果生长;套袋太晚,虽然对果个抑制较少,但因果面受外界影响和刺激(农药、风雨等)机会多而诱发果锈,或果面粗糙,或褪绿不够等。一般做法是,套塑膜袋应在花后15~20天套完,套纸袋应在花后35~50天左右套完为宜。但具体情况要灵活掌握。如,开始套袋适期遇高温天气,也可推后几天;果锈重的金冠、金矮生等品种应在花后10~20天内套完。生理落果重的品种(元帅系、乔纳金等)应于落果稳定后再套。

四、套袋方法

(一) 套纸袋

套纸袋前先使袋口受潮发软,以利扎口,方法是套袋前3~5天,将纸袋用报纸包好,埋入湿土中,以湿润袋体。或套袋前将整捆纸袋袋口浸一下水,也能起到同样作用。按日本的操作经验,其套袋方法最大特点是将果实套入袋内的全过程,每个手指只动作一次。工作效率较高,熟练的生产者,每天工作8h,可套5 000个果(图8-4)。

(二) 套膜套袋

套膜袋先用手搓开膜袋,用手把袋启开,吹气,胀起,压气,敞开排水口,随后将袋体把果实套在中间,再将袋1/5捏拢于果梗周围,用3cm长漆包线捏紧在果梗上,或用粗香火烧或用玉米苞皮细条结扎一扣均可(图8-5)。

img86

图8-4 苹果纸袋套袋操作程序示意图

img87

图8-5 苹果套膜袋程序示意图

(三)摘袋时间

套袋后,果实在袋内生长发育100天以上 (中、晚熟品种),接近成熟时,果实含糖量提高,果个达到相当大小。这时,要考虑摘袋问题。对膜袋来说,可以直到采收都不摘掉,而是连袋一起采下;对于所套袋来说就要适时摘袋。一般认为,采前20~30天摘除外袋,再隔4~7个晴天后,再去除内袋,对提高苹果品质效果较好。当然,像“爱农”果袋(双层,且粘在一起)只能一次性摘除的果袋一次性摘除也是可以的。2010年,玉龙县拉市乡许多示范园果农摘袋后15~20天,当时,果面绯红色(称水晶富士),果面鲜嫩,套袋果1kg卖到6.00~8.00元的好价格。

五、提高套袋成功率技术

(一)套袋果树的选择

选树势健壮、树体结构合理、通风透光、枝量和枝类比适宜的苹果树、选果枝粗壮、单轴下垂的果实,套高档纸袋,中、下部多套较便宜的纸袋或塑膜袋。总之,定果后,所有果均套袋。

(二)套袋后的管理

抓紧花后至套袋前这段时间喷药、补钙、施肥,这是一年中的最紧张、最关键时期。此期病害有轮纹烂果病、炭疽病、霉心病、斑点落叶病等,虫害有康氏粉蚧、蚜虫、害螨、潜叶蛾等的并发期,也是需钙、硼元素的高峰期,所以,在套袋前的30天左右,结合打杀虫、杀菌剂等防治药物的同时,可以进行补钙(高效钙、速效钙等)2~3次,也可加入两次氨基酸复合微肥500倍液,有防病保果的功效。

(三)根据天气状况决定套袋、摘袋时期

若在花后35天,正值高温干燥天气,为避免幼果日灼,可推迟5日再套;若10月上旬前,高温、高湿天气,易引发果面黑点病,应提前1个月摘袋,抢占节前市场。摘袋后,雨水多的地区,可用膜袋外套纸袋技术,摘除纸袋后,还有膜袋保护,果面更光洁些,或摘除纸袋后,再套膜袋保护,既增色又光洁;雹灾频发区、早发区应提早套双层纸袋,以防雹灾。

(四)摘叶、转果、铺反光膜

1. 摘 叶

一些品种果实靠直射光才能着色(如红富士、国光、红玉等),其果实阴面和内膛果不易着色。因此,于摘袋前1周,先摘除果台枝附近5~10cm范围内(包括果台莲座状叶)的叶片,10天后,细致剪除树冠内膛直立枝、徒长枝和密生枝,同时,疏剪过密的外围新梢(竞争枝、强梢),以改善树冠各部光照条件,增进果面着色度。摘叶时,要保留叶柄。全树摘叶量应控制在14%的范围内。摘叶时,多摘枝条下部的衰老叶,少摘枝条中、上部的功能叶。

2. 转 果

具体时间应以果面温度开始下降时为宜。晴天以下午2~3:00后进行较好,阴天可全天进行。摘袋后,经5~6个晴天的照光过程,果实阳面已充分达到要求的色度时,将果实轻转一下,使阴面转为阳面,再过几天,果面便全面着色了。如果自由悬垂果不好转向,可用细透明胶带将转的果方向固定下来,效果甚好。待采收时,再取下胶带。

3. 树下铺反光膜

这是促进果实全面着色的配套技术之一。为了使树冠中、下部果实萼洼部分及其周围能充分着色,真正使果实达到全红果标准,在红色果实着色期,树下铺反光膜可明显增加树下光照。其中,有50%~60%的红、黄光能全部为果实所吸收,萼洼处着色良好。在着色差的山区,果实着色率可提高45%~65%。同时,叶中叶绿素含量提高60%以上,蛋白质含量也略有增加,花芽进一步充实、饱满;果实含糖量和花青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6%和2倍多,差异显著。铺反光膜的方法是:在果实着色期,将树盘修成中心高、外围低的凸面,清除树盘内树枝和杂草,打碎土块,拣出石块,耙平。按要求铺反光膜,膜面拉紧、拉平,各边固定。覆盖反光膜要因园而定。株间密植园可于树行两侧各铺一长幅银膜;稀植正方形栽植园,可在树盘内和树冠投影下的外缘铺大块银膜。一般每亩用反光膜400m2左右。

铺膜果园要辅之以相应配套技术,即枝量合适,每亩留枝量在9万条以下,单株枝量分布合理,疏密适当;同时,进行摘叶、转果。这样的果园,果实着色理想,下垂果萼洼着色率可达98%左右,全红果率达85%,未作上述配套技术的,全红果率只为1%左右。反光膜的增色效果坡地好于平地,南北行好于东西行。采前,去掉膜面上的树枝、落果、落叶等,小心揭起反光膜,卷叠起来,用清水漂洗晾干后。放无腐蚀性室内,备下年使用。

(五)苹果的贴字技术

丽江市是闻名全国的旅游区,可考虑适当生产贴字礼品果。方法是选择红富士等红色耐贮品种,加大疏果力度,进行果实套袋。果实摘袋后,及时将福、禄、寿、喜,恭喜发财等字或者吉庆图案贴在果实的阳面,有条件的在地面铺上反光膜,待苹果着色后,字或图案就显在苹果上了。摘果时除去贴上的字或图案即可。

img88

苹果花开

img89

苹果套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