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泥土墙竹木结构温室
这是目前农村建造的主要温室类型之一,材料可就地取材,三面墙由土砌成,土墙比一般土墙温室厚,采用农膜覆盖,夜间覆盖棉被等防寒物保温。这种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成本低,保温效果好,在高寒地区较多。
1.泥土墙竹木结构温室的典型类型
这种类型的较典型温室有43型温室和东农98-III型节能日光温室。
(1)43型温室
该温室是大庆市1996年由内蒙古引进的一种适应北纬43°以北地区种植的温室。在北纬43°地区基本不加温就可进行叶菜越冬生产和果菜类春季早熟、秋季延后生产。原结构主要以竹木结构为主,在墙体设计上以冬季冻土层厚为墙体厚度的依据,比冻土层厚20厘米,如冻土层厚为1.8米,则墙体厚为2.0米,后墙堆土,多数带立柱;后屋面长为1.7~2.0米。近年来也逐步采用钢筋、钢管等材料;墙体有土墙、砖墙等几种结构。前屋面多以单斜面为主,新式结构也有抛物形屋面的,设计的屋面桁架能承受20年一遇的风雪荷载,耐久年限可达15年。该类温室具有保温性优良,增温效果良好的特点,适合北方高寒地区应用。
(2)东农98-III型
该型节能日光温室是东北农业大学的专家根据高寒地区的特点设计的系列节能日光温室之一。为一坡一立式的土木结构,墙体为复合墙体或土墙,建筑材料主要是就地取材,以硬杂木的木杆或脚手架杆等为骨架材料,墙体主要以土坯、干打垒、拉合辫、草垡子等方法建造,建造成本较低,适合北方高寒地区应用,用于蔬菜、果树、花卉、食用菌等生产。为了延长使用年限,墙体也可用砖石复合结构。
2.泥土墙竹木结构温室的建造
(1)平整地面、放线、夯实地基
建造温室应在秋天封冻之前进行,根据建造面积,测好方位,平整地面,钉桩放线,确定出温室的后墙、两侧山墙的位置,然后将其夯实。虽然是土墙,也最好用砖、石砌地基。
(2)温室土墙的建造
温室土墙有许多种,可根据当地土质和习惯选用。土墙厚度以当地最深冻土层为准,比冻土层深度再加20厘米,如冻土层深1.5米,则土墙厚为1.7米,下面介绍的温室土墙厚度可以作为建造时参考。土墙高度根据各地区的纬度不同,可参考前面温室结构有关内容。
①板夹墙。它也叫干打垒,适宜土质较黏重或碱性较大的地区。在夯实的地基上,把4根夹杠(直而结实且不易变形的木桩)按照墙的宽度在预定的位置成对埋好,把6厘米厚、30厘米宽的木板分成两排,侧立放在夹杠的内侧,中间填土。这种结构可以根据人员的多少而延长。在木板的上沿处,用8#铁丝按所要求的墙体厚度拉紧,在夹板两端用与土墙壁断面相同的木板,以挡住将来往里面所填入的土。也可以用同样形状的梯子加树条或秫秸代替。装填上土后摊平,用夯把土夯实,一般填土厚度为20~30厘米,夯的力度大可稍厚一些,否则薄一些。夯实一层,木板上移,再加一层,再夯实,三四层以后,就要停下来,待墙体干了,有了较强的承受能力以后再加高。在人员少,夹杠、木板少的情况下,也可夯一小段,拔出后面的两根夹杠,移向前进方后埋好,挡住前端堵头,再填土夯实,依次进行。
应注意的是:第一,要把四角和边缘先塞实,防止漏土,而且要特别注意夯实,否则严重影响墙的质量和寿命。第二,土一定要用新挖出来的潮土,否则不结实。第三,夹杠和木板一定要结实,不能发生变形。
夹板墙要下宽上窄形成梯形,例如,底宽0.8~1米,墙上部宽0.5米。这种墙在有黏土的地区,在充分干燥后非常结实。为了防雨水冲刷,外面可以抹上泥。
②土坯墙。砌土坯墙需有地基,一般地基深30厘米,用砖或石头砌成,并高出地面30厘米,在地基上面铺一层油毡纸或旧塑料薄膜用来隔潮,防止土坯受潮变粉。在砌好的地基上,用沙泥坐满口胶泥砌干土坯。土坯墙壁厚度与前面要求的土墙厚度相同。墙内外用沙泥或黄泥掺草抹最好,而且外面每年都要抹一次,防止雨水冲刷墙体。
③叉土墙。按前面要求夯实地基后,在温室的外侧就地挖出深层黏土,掺进麦秸、稻草或羊草,草要有一定的长度,与抹墙用的不同。加水并用二齿钩和好,用四股叉子把泥按墙体宽度一层一层地垛上,摔实。叉墙时要底部稍宽,上部稍窄,断面呈梯形。例如,在高寒地区,如果下面底宽2米,高1.5~1.7米,则墙顶宽1.5米。由于所使用的泥中含水多,不能一次叉得太高,叉高度约0.5米时,就要停下来,用四股叉侧立着使用,自上向下动,将墙的两面打削平,使泥中的草都顺茬往下贴在墙壁上,这样墙面既平又利于向下淌雨水。待稍干有一定强度后,再继续向上叉。
④拉合辫墙。首先要在墙底处按墙宽挖30厘米深的地沟,在正中每隔2~3米设一木桩,然后再筑拉合辫墙;或根据实际情况在平地将地基夯实,然后用砖石砌成墙的基础,墙内也要同样设置木桩。挖完地基沟或砌完基础墙后,在温室旁边挖一个坑,加入黄土和适量的水搅拌成泥浆,然后用谷草、稻草、苫房草(小叶樟)等与泥浆混合。具体方法是:取一绺约8厘米粗的草,充分沾上黄泥浆,一手向前一手向后拧成螺旋状,形成草辫。在砌好的基础上,从墙壁两边把带泥的草辫依次编好,中间用搅上草的黄土填平、踩实。拉合辫要将木桩包裹起来,使墙更加稳固。一般墙底宽0.8~1米,墙顶宽为0.5米。拉合辫墙也不能一次完成,应砌一段后,稍晒干后再继续向上砌。拉合辫墙干后也非常坚固,成本也不高。为了防止下雨后墙体受潮,可在砖石基础之上铺一层油毡防潮。墙砌成后,内外用泥抹平。也有的农民用草炭、马粪和泥抹在内墙壁上,以便在温室墙上种植叶菜,进行立体栽培。
(3)立屋架
温室整个重量都压在屋架上,要求既要坚固耐久,又不能粗大遮光。屋架主要包括柱、檩、柁(梁)三部分。
①立柱。立柱是支撑温室屋架的支柱,土木结构温室,大多采用一定粗度的硬杂木,要求不朽、无虫蛀。安装立柱要高矮一致,排成一条直线,立柱包括中柱、腰柱和前排短立柱(立窗柱)三种。
中柱是支撑温室前后屋面最重要的支柱,多用直径12~15厘米粗的圆木,中柱距后墙1.2~1.5米,中柱之间距离2.5~3米,为防止中柱下沉,中柱下面埋一个较坚固的基础,可以是约40厘米见方、厚度在15厘米以上的“柱脚石”,也可以用砖砌成38厘米×38厘米×38厘米的砖基础,中柱一般高3米,埋入土中0.5米,中柱埋在土里的部分用沥青或其他防腐剂处理。埋立柱时可以向后墙方向稍倾斜些,一般与地面成80°的角,以平衡后屋面的重量,然后把靠近中柱的土捣实,使中柱立得牢靠。
除了中柱外,在温室前屋面中部,立一排腰柱,腰柱用直径10厘米的圆木,下端也必须埋基础,腰柱埋在土中的部分要用沥青等进行防腐处理。腰柱埋入土中40厘米,每隔1.6~2.4米立一根腰柱。
在温室最前面,每隔1米立1根前柱,露在地面的部分长45厘米,前柱用直径8厘米的硬杂木杆,或6厘米×6厘米的木方。
②柁(梁),也叫脊檩。用直径15~20厘米、长3米或6米的圆木,最好用松木,把柁放在中柱上面的“V”形槽上。圆木对接时,要大头对大头,小头对小头,用铁夹板将接头处夹上,钻孔,再用螺栓拧紧,或把相对的两个接头做成燕尾形卯榫,或用蚂蟥钉相连。中柱和柁再用扒锔钉钩牢。在小头相连处,中柱可稍高些,以保持柁的水平。柁两端应露出温室两侧的山墙20厘米,以便形成屋檐,防止雨水下流时冲刷山墙。
③土檩。土檩是放在后墙上,固定支撑后屋面上椽子用的,也可以不设,直接把椽子插到后墙上,这要看墙的坚固程度。也可以在椽子下面垫砖。土檩用直径8~12厘米的木杆,固定在温室后墙顶上,两端也要长出两侧山墙20厘米。
(4)后屋面
后屋面是温室的主要保温部分,顶盖上还要放棉被或草苫等防寒物,所以要有较好的承重能力,其建造步骤如下:
①钉椽子。椽子用直径8~10厘米的圆木杆或6~8厘米见方的木方,每隔40~50厘米钉1厘米钉一根。一头钉在柁上,另一头钉在檩上或插到后墙上,但椽子也需露出后墙外20厘米,以便形成屋檐。
②上房板。房板可就地取材,可以用2~2.5厘米的木板,也可以用板皮、树皮、柳条、芦苇、秫秸或其他结实、较长的作物秸秆等。木板要用钉子固定,芦苇等最好打成帘子或编织在一起,这样铺起来均匀。
③设防寒层、抹房泥。在木板上铺上一定厚度的草、芦苇等防寒材料,然后再用麦秸泥或马粪泥抹上。
整个后屋面从下到上分三层,其中支撑层由椽和木板(或其他代替材料)构成;防寒保温层使用草、芦苇、锯末、珍珠岩等均可;防雨层,用泥,用油毡、塑料膜等均可。
上完后屋面的房盖后,还要在屋脊上方20~30厘米处固定一根较坚固的横木,其长度与温室长度相等,在扣棚膜时用来固定棚膜和压线的上端。温室两端山墙处也要有固定棚膜的装置。
(5)前屋面
前屋面是温室的采光屋面,具体角度大小根据各地纬度不同,参照前面节能日光温室结构内容,角度必须合适才能增加入射光量。前屋面有两种建造方法,一种是立窗式(图1-5),另一种是半拱圆型(图1-6)。
①立窗式前屋面的建造。如图1-5所示,先钉横杆,相当于竹木结构大棚的拉杆。用直径8厘米的木杆或相近的木方,分别钉在腰柱和前柱上,两端插在东西山墙里。然后钉前屋面拱杆,一般用直径6~8厘米的光滑木杆,每隔1~1.2米,分别钉在柁、腰柱和前立柱的横杆上,这种立窗式的骨架拱杆一定要直,而且每个拱杆要在同一平面上。前屋面与水平面成
25°~30°的夹角,小于25°时可适当降低前立柱的高度。
1. 土坯墙;2. 后屋面;3. 中柱;4. 腰柱;5. 前柱;6. 草苫;7. 防寒沟
图1-5 立窗式节能温室结构图 单位:米
②半拱圆型前屋面的建造。按图1-6所要求的角度,在腰柱横杆上和前柱横杆上分别钉一个相应高的短木(立人),然后将直径8厘米的光滑木杆或竹竿(即拱杆),上端与柁钉牢,下端插入土中,中部固定在腰柱和前立柱横杆上的立人上面,构成拱型,下端与地面成约50°夹角。两个拱杆的间距为1~1.2米。
1. 后墙;2. 中柱;3. 腰柱;4. 前柱;5. 柁;6. 房板;7. 泥;8. 防寒层;
图1-6 圆拱形节能温室结构图 单位:米
(6)扣塑料膜
覆盖温室所用的塑料薄膜,一定要选用耐低温、抗老化的长寿大棚膜,按前屋面大小,长和宽各留出2米剪裁,棚膜如果不够宽,则用电熨斗热熔接,方法同大棚。扣膜时从上向下进行。先把边固定在屋脊上的横木上,然后向下拉平、横向展平,下棚膜边在立窗前的沟里用土埋好,最后固定棚膜的两端。四个边固定好后,上压膜线,最后用泥把两端的缝隙封严。
(7)挖防寒沟和冬季保温措施
在温室四周,距温室0.5米处,挖深0.5~0.8米,宽0.3~0.5米的防寒沟,冬季沟内填稻壳、树叶等,阻止温室内外通过土壤横向热传导,防止温室内土壤热向外散失。据测算,通过这一措施,可以在高寒地区使土壤温度提高3℃以上。
前屋面夜间采用防寒保温被或用双层草苫、草苫加纸被来进行防寒覆盖。温室后墙外侧和后屋面上,还可以堆放玉米秸等农作物秸秆来增强防寒能力,效果也十分明显。但要特别注意防火,如果在村庄内或与住房邻近,都严禁采用,以免发生火灾。
(8)辅助设施
日光温室生产运行中的辅助设施主要有作业间、卷帘机、灌溉系统、输电线路、贮水池、反光幕等。
①作业间。可建在东、西山墙外靠近通道的一侧,其面积根据需要来决定,其作用是防止冷风直接吹入温室,减少缝隙放热,其用途可作为管理人员的休息室,放置工具贮藏物品等。
②卷帘机。卷放草苫是日光温室生产中经常而又较繁重的一项工作,耗费工时较多,设置卷帘机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卷帘机有电动式和人工卷放两种。
③溉溉系统。日光温室的灌溉以冬季、早春寒冷季节为重点,不宜利用明水道灌水,最好采用地下管道把水引入温室或在温室内打小井。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均应在田间规划时确定,在施工前完成。
④输电线路。日光温室需要照明,有时设置电热温床,或利用小井灌溉时都需用电。因此,在建造温室时,应统一规划和布置输电线路。
⑤贮水池。在严寒冬季灌水,由于水温低,影响作物根系正常发育。在温室内建贮水池,可提高水温。建造的方法是在靠近山墙处,用黏土砖砌成1米宽、4~5米长、1米深的半地下式贮水池,用防水砂浆抹严。
⑥反光幕。在日光温室栽培畦北侧或靠后墙部位张挂反光幕,有较好的增温补光作用,是冬季日光温室生产或育苗所必需的辅助设施。其张挂方法是:在温室中柱北侧或后墙处,距地面2米高度,东西拉一道细铁丝,把两幅聚酯镀铝膜用透明胶布连接,上面与铁丝固定,下边卷成筒,卷入塑料绳,与地面上的木桩固定,防止反光幕摆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