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定植翌年的管理
1.适时去除防寒物
覆盖两层的可以分两次撤除。当气温回升,日平均气温高于0℃时,撤除膜上覆盖的稻草、秸秆或土等防寒物,当草莓开始生长新叶展开时撤除地膜。因为保留地膜能使草莓提前现蕾开花,但是当遇到晚霜危害时会造成畸形果、严重减产。因此,也有人一次撤除防寒物。只覆盖一层地膜的,撤膜时间一定要控制好,不能过迟撤膜,否则在膜下草莓已开始生长,撤膜后,突然有晚霜来袭,会因遭受霜害造成严重减产。
2.土肥水管理
草莓经过冬季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后,开始生长,随后现蕾、抽出花序、开花坐果、果实膨大、着色成熟。此期的土肥水管理如下所述。
(1)中耕除草
当地面化透、表土稍干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以不伤根系为度。此次中耕具有疏松土壤、保墒、除草及提高地温的作用,为根系生长创作良好环境条件。开花前进行第二次松土除草,并结合去老叶、病叶给植株根部培土,培土厚度以不埋心为度。培土的作用是促发新根,增加草莓植株的吸收能力。以后每隔10~15天,结合去老叶、病叶、疏花疏果、去匍匐茎等拔除田间杂草,直至收获结束。
(2)灌水施肥
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时,就应该灌水。测试的方法可以用手持式土壤湿度测定仪,也可采用用手握土的方法,当用力握土而不能成团时,说明需要灌水了。灌水的方法可采用小行间设置滴灌管,也可以隔行垄沟漫灌。花前、花后、果实膨大期是需水较多时期,应保持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果实成熟时,适当控水。可以增加果实硬度和减少病害发生。
草莓开花前应进行第一次追肥,以满足开花时植株对营养的需要。一般每亩施复合肥20~30千克。也可施入尿素10千克,磷肥20千克。采用先溶解肥料,结合灌水施入为宜,在果实膨大期需追肥两次,此期间应以磷、钾肥为主,每次每亩追施磷酸二氢钾15~30千克。如果采用根外追肥,应从现蕾期开始每隔10天左右喷施一次,前期喷施尿素1~2次,后期使用复合肥或磷酸二氢钾。注意花期不能喷施,以免影响授粉受精,影响果实发育。
3.疏花疏果
一般一株草莓有1~3个花序,每个花序上有8~30朵花。高级序上的花开的晚,果实小,无商品价值或不能结果。因此,当花序抽出后,及早疏去部分高级序的花蕾,以集中营养。一般大果型品种留一、二级序的花或适当少留部分三级序的花,即每序留8~10个果;小果型品种一、二、三级序的花蕾,留10~12个果。坐果后发现病果、畸形果应及时摘除,以利集中营养增大果个,提高果实品质。
4.摘除老叶、弱芽、匍匐茎
草莓的叶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更新。在生长季,当植株上的叶片变黄、叶柄基部也开始变色,叶片层水平状时,表明叶片已经衰老,失去光合作用能力或制造的营养已经不能满足自身呼吸的消耗,处于耗养状态。对这样的叶片,要及时摘除。植株上发出的生长较弱的侧芽,由于形成的较晚,所以叶片小,抽生的花序也较细弱,花朵少且小,没有经济价值,也应尽早摘除。
一般情况下,露地草莓自坐果期开始即有匍匐茎发生,果实采收期达高峰。生产园应及时摘除匍匐茎,以节省营养,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虫害发生。
摘除老叶、弱芽和匍匐茎是一项需多次进行的细致工作。生产上常结合松土、除草等一起进行,以减少对园地的踩踏。
5.垫果与果实采收
露地栽培草莓在坐果后果实垂落到地上之前在地面垫上稻草、麦秸等柔软的细草。因为果实一旦垂落到地面,一是容易被泥土污染,影响着色,使品质下降;二是由于地面湿度大,容易发生灰霉病等病害,造成损失。定植时将苗木弓背朝向垄沟,就是使结果朝向垄沟一侧,利于管理和着色,也利于采收。
草莓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依鲜食还是加工决定采收成熟度,鲜食可在八九成熟时采收,用来加工的应在七八成熟时采收。目前主要采用手工采收。成熟初期可2天采收一次,集中成熟期应每天采收一次。采收时间以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为好,中午温度高不适宜采收。采收容器不能太大,以盆、盘、盒等内壁光滑容器为好。最好一次进包装容器。采收时应轻拿轻放,采下的果实避免阳光直射,露地栽培一般不带果梗采收,应尽快运进加工厂或销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