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无公害栽培技术

无公害栽培技术

时间:2024-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铃薯为喜钾作物,每生产1000千克块茎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5千克、磷2千克、钾11千克。播种方法马铃薯应实行垄作,垄高30厘米左右,并进行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环腐病、软腐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马铃薯瓢虫、螨虫和蚜虫等。马铃薯在茎叶淡黄,基部叶片已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块茎表皮木质化不再膨大时,即可收获。

(三)无公害栽培技术

1.环境质量要求

马铃薯种植田要远离有“工业三废”污染的区域,其环境条件应符合GB/T 18407.0-2001的要求。生产场地应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土壤以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前茬为非茄果类、薯芋类蔬菜,无二年以上重茬。

2.播种

(1)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抗病、耐热、早熟、芽眼浅和休眠期短的品种,宜选用脱毒品种,如早大白、鲁马铃薯1号、东农303等,种薯应无病虫、无腐烂、无破损。

(2)催芽

整薯或切块播种均可,秋作宜采用整薯播种。播种前20~25天进行催芽。整薯播种时要求种薯重30~50克;切块播种时,要求薯块25克左右。切块应尽量带有顶部芽眼,使出苗整齐,每个切块至少有1个芽眼。切块刀口晾干愈合后,置于黑暗、潮湿条件下催芽;或在阴凉潮湿处做催芽床催芽,床内先铺5厘米厚的沙,再密排种薯(块),厚度不超过5厘米,然后覆盖5~7厘米厚的沙,保持床土潮湿;床温16~20℃。待芽长到0.5~1厘米时,摊开晾芽;春播时,播前应炼苗2~3天。

(3)整地施肥

马铃薯为喜钾作物,每生产1000千克块茎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5千克、磷2千克、钾11千克。施肥量应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蔬菜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而定,实行测土平衡施肥。一般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磷酸钙20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25千克,普撒后,将地耙翻整平。

(4)播种技术

播种密度一般春播种植密度为每亩4500株左右,秋播密度为每亩5000株左右。播种方法马铃薯应实行垄作,垄高30厘米左右,并进行地膜覆盖栽培。春播时,先起垄,后开沟,沟深3~4厘米,播后覆土平垄,然后覆盖地膜;秋播时,先平地开深3~4厘米的沟,播种时将种芽顺垄沟方向、与垄沟底平行摆放,然后覆土。覆土厚度应根据土壤类型而定,沙质土壤覆土厚度为8~10厘米,黏质土壤6~8厘米,出苗后及时培土,整平垄面覆盖地膜。

3.田间管理

(1)水肥管理

春播,出苗前应以提温保墒为主,并保持土表湿润,一般不浇水,如土壤干旱,应适当浇水。秋播,出苗前应以防涝保墒为主,播后浇水降温,保持土壤湿润。出苗至团棵以保墒促长为主。团棵到开花,以保墒为主,遇土壤干旱,应及时浇水,一般不追肥。开花后进入结薯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如底肥不足,应根据植株生长状况,用0.3%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追肥1~2次,或在结薯前期随着浇水每亩追施复合肥10~15千克。

(2)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环腐病、软腐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马铃薯瓢虫、螨虫和蚜虫等。应采用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

4.收获

马铃薯在茎叶淡黄,基部叶片已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块茎表皮木质化不再膨大时,即可收获。收获要在晴天、凉爽、无霜冻、无露水条件下进行。收获后应放于阴凉处,摊晒2~3天,防止曝晒、雨淋。收获前7天,停止喷施化学药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