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植物检疫的效益

植物检疫的效益

时间:2023-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植物检疫是一项综合性、多学科、面层广的事业。植物检疫的经济效益可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用国外的经济损失和教训可以佐证植物检疫的效益。以上这些事例足以说明植物检疫工作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更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所以人们应充分发挥植物检疫的预防、防患作用,尽量保持生态的自然平衡,使农业、林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

第四节 植物检疫的效益

植物检疫是一项综合性、多学科、面层广的事业。它涉及分类学、生态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社会学、法学等,检疫措施需借助于立法来实施。植物检疫工作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的效益具有全局性、长远性、间接性、潜在性。概括起来讲,植物检疫的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

一、植物检疫的经济效益

植物检疫的经济效益可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通过检疫的实施能直接为国家创造财富,一般可直接用数字来表达。如植物检疫为出口服务方面,由于攻克了某一难关,使过去不能出口的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年为国家创汇多少万美元。这方面的事例如日本过去因中国有瓜实蝇分布而禁止进口中国瓜类,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中日植物检疫专家的技术合作,证实中国新疆地区没有瓜实蝇分布,从而使日本政府解除了对中国新疆哈密瓜的检疫禁令。从1988年开始至1992年对日本出口哈密瓜已达2000多吨,创汇几百万美元。又如在进口检疫中,因发现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对外出证索赔到数十万美元。1991年11月,原南京动植物检疫局从进口沙特的小麦中发现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毒麦(含量超标),由于及时对外出证,使我国获得了14万美元的赔偿。

间接经济效益一般不能直接创造财富,但可避免财富的损失,有时也可用间接的数字来表达。如在检疫中发现了谷斑皮蠹,并在船上用熏蒸处理的方法将其彻底杀灭,防止了它的传入。如果让该虫传入并得到繁殖、扩散、蔓延,将会给我国的农产品在贮存期间带来严重的危害和损失,消灭了这种害虫就避免了它的为害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53年因谷斑皮蠹为害造成的损失达该州农产品总收入的10%,约合2.2亿美元。用国外的经济损失和教训可以佐证植物检疫的效益。如果不能有效阻止这些有害生物的传入,我国必将遭受同样的经济损失。

植物检疫的经济效益还可用负效益(即造成的经济损失)来反映。如由于忽视检疫工作,导致某种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入,给当地的农业、林业生产带来了危害而造成了经济损失。负效益一般也可直接用数字来表达,如每年因此减产损失多少,每年用于防治经费增加了多少等。

二、植物检疫的社会效益

植物检疫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特别是当经济效益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包括获得重大的经济效益或使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蒙受巨大损失)的时候,就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含正效益或负效益)。

植物检疫保护的对象是农林业生产,是涉及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经济建设离不开它,人民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它。植物检疫工作做得好,可以避免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侵入,保护农业、林业生产的安全,使人民丰衣足食,国泰民安,能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物质基础,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相反,如忽视植物检疫工作而导致某种危险性病虫的传入,必将给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带来毁灭性灾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造成饥荒。国际上由于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给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灾难的例子数不胜数。如“爱尔兰大饥馑”,又如,马铃薯甲虫原产美国,1920年左右随农产品调运传到欧洲。该虫首先在法国发现,逐步扩散到整个西欧、北欧,在20世纪40年代又传到东欧。再如,1934年我国由于从美国引进棉种而同时传入了棉花枯萎病,这种病害传播蔓延快,为害损失重,难以防治。病害所到之处往往造成棉花大幅度减产,甚至造成大面积死苗而绝收,至今仍严重威胁着我国的棉花生产,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以上这些事例足以说明植物检疫工作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更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三、植物检疫的生态效益

植物检疫的生态效益不像经济效益那样直观,因而往往被一些人忽视。生态效益具有潜在性、预防性、长远性、难以逆转性等特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效益。

植物检疫搞好了,把危险性病虫拒之于国门之外或消灭在扩散之前,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作用。众所周知,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容易消灭难,根治更难。当一种病虫传入后给农业、林业生产造成了危害,人们往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防治它,减少危害可以做到,但要消灭它很不容易。因而每年都要使用大量农药来防治,不仅经济上受到重大损失,更主要的是连年大量使用农药污染了环境,杀伤了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其他有益的生物。长期大量使用一种农药还会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再加上天敌和有益生物的杀伤,会使病虫更猖獗。为了减轻其为害需使用更多的农药,这样土壤中农药积累越来越多,收获的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也越来越高,如此恶性循环,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使生态失去平衡,生态效益受到严重破坏,长此下去,人类自身将会受到难以抗拒的惩罚。

目前,由于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松干蚧等森林害虫的入侵和严重发生,危害的面积在我国每年已达150万hm2左右。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农业入侵害虫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万~160万hm2。1994年开始入侵的美洲斑潜蝇,目前在全国蔓延面积达100多万hm2,每年的防治费用就需4.5亿元人民币。20世纪80年代初,随木材贸易从美国侵入的红脂大小蠹1999年在山西省大面积暴发,使山西省l/3的油松林在数月间毁灭。入侵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的豚草,入侵西南地区的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广东的薇甘菊,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作为花卉、饲料等引进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空心莲子草与水葫芦,沿海省区引进的大米草等的蔓延,都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这些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

生态效益还有一个特点是难以逆转性。当原有生态严重失去平衡时,要想让它恢复平衡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较长时间的精心保护。农业生产主要是在田间进行,它生产周期长,受大自然影响大,加上生物本身有各自的生长发育规律,人为的控制往往显得无能为力。所以人们应充分发挥植物检疫的预防、防患作用,尽量保持生态的自然平衡,使农业、林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