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亩产千斤子棉的实践基础
一、棉花无限生长与江西优越光热资源的统一性
在江西省棉区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棉花的无限生长特性,这是千斤子棉产量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江西棉区光能资源比较优越,在亩产千斤子棉栽培过程中,就是要充分发挥棉花的无限生长特性,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棉区自然资源。
充分发挥棉花的无限生长特性,就是延长棉花的有效结铃期,最大限度地利用棉区的光热资源。
江西棉区,传统植棉产量长时期得不到显著提高,就是没有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没有充分延长结铃期。从农谚“七月半借花看,八月半捡一半,九月半棉拔秆。”中可以推算出当地传统植棉的生长期一般在180天以下,有效结铃期大约只有50天。
近年来,江西省在“亩产千斤子棉示范”中,通过对棉花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抓早发、保后劲,发苗早的棉花有效结铃时间平均向前提早到6月25日左右、向后可以推迟到10月5日,有效结铃时间达100天;发苗迟的棉花有效结铃时间也可以确保在90天以上,比传统植棉可以延长近一倍。
江西棉区棉花的平均生育进程大致是:4月10日左右播种,6月5日左右现蕾,6月底开花,8月中旬吐絮,在12月上旬拔秆(见表1-1)。
表1-1 棉花有效结铃时间推算表
生产上根据棉花的无限生长特性,采取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等栽培措施,适当延长有效生育期,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延长有效结铃期,充分发挥棉花个体生产力,夺取高产。但是这一特性受到了有限的生长季节和空间的制约,所以又要限制无限生长,采取适时打顶、合理密植、精细整枝、运筹肥水和使用生长调节剂等措施,控制不利于增产的因素。
二、棉花高抗逆性与农业自然灾害的互补性
江西棉区棉花生长期的自然灾害比较频繁,最突出的是气象灾害和病虫草害,下面章节将会重点提到。这些灾害通常对棉花的产量影响较大。
气象灾害中特别明显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播种育苗期的低温寒潮影响一播全苗和壮苗早发;二是伏秋高温干旱造成大量蕾铃脱落;三是秋后台风造成棉株倒伏。
病虫草害中特别明显的有三个方面:一是苗期和蕾期的杂草多,易造成大面积草荒苗;二是隐蔽性害虫(棉盲蝽、棉叶螨等)的猖獗为害;三是枯、黄萎病的普遍性发生。
这些自然灾害对棉花生产的影响虽然很大,但由于棉花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生产上对这些灾害起到了有效的补偿作用。
棉花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二是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如:2009年湖口县百亩千斤子棉示范片在8月份遭到了台风袭击,造成了严重倒伏,导致了大量蕾铃脱落,台风过后,通过扶正棉株,加强肥水管理,棉花很快恢复了生长,最后还实现平均亩产子棉超千斤的目标。
三、棉花良种资源与高产栽培技术的协调性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和转Bt基因杂交抗虫棉科技成果的推广,我国棉花品种选育工作发展非常迅速,应用于棉花生产的优良品种较多,良种资源十分丰富。有多铃紧凑型品种,这类品种结铃性比较强,铃略小,株型较为紧凑,前期上桃快,早熟稳产性好,适宜在丘陵棉区种植,如中棉所29、泗抗3号等;有大铃松散型品种,这类品种通常株型高大疏朗,长势旺,棉铃大,中熟偏迟,增产潜力大,适宜在肥水条件好的地方种植,如太D5、华杂四号、中棉所66等;有中间型品种,这类品种的结铃性强,铃重中等偏大,株型较为紧凑,中熟或早熟,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高产稳产性好,如赣棉杂1号、赣棉杂109、中棉所63等。
棉花育种专家在潜心研究的同时,许多棉花栽培学家也在大胆探索棉花超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在一大批优秀棉花品种问世的同时,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也正在形成和不断成熟。江西省对棉花超高产的研究启动较早,早在2003年,都昌县棉办推广研究员陈齐炼就提出了“棉花超高产栽培”的观点和思路,2004~2005年专门进行了棉花超高产栽培试验及示范,所建立的50亩示范片连续两年平均亩产子棉超400公斤,高产田块和高产农户突破了亩产子棉500公斤,2006年在《江西棉花》第一期上发表了《都昌县棉花超高产栽培见成效》一文。2009年,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实施的“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百亩千斤子棉展示”项目,在湖口、都昌、九江、彭泽、永修等县进行“百亩连片亩产千斤子棉竞赛”活动,江西省经济作物局在该年年初专门调集了省内棉花顶尖技术人员,研究编写了《江西省亩产千斤子棉生产栽培技术》和《江西省棉花高产创建栽培技术》,印发到了全省各棉花主产县,并在棉花高产示范片上大力实施,取得了惊人的示范效果。2009年10月17日,经国家专家实地测产,湖口县武山镇五里示范点百亩棉花平均单产子棉达到了507.06公斤/亩,轰动了全国,并在九江市召开了全国亩产千斤子棉现场观摩与经验交流会。其余四个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子棉均在450公斤以上。2010年江西省棉花超高产栽培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棉花高产创建,要建立500亩以上的千斤子棉超高产示范片。江西省经济作物局再次组织省内棉花栽培专家,对《江西省亩产千斤子棉生产栽培技术》和《江西省棉花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进行了修正和完善;9月28至30日,江西省农业厅组织专家进行生产考察,都昌、彭泽、湖口三个县的示范效果均达到了“亩产千斤子棉”的目标和要求。
棉花良种资源与高产栽培技术的高度协调,良种良法的有机结合,为江西省棉区大面积子棉向亩产千斤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棉花高产经验与技术体系建设的互动性
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形成和完善,一方面要依靠广大棉花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所形成的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方面还是要依靠广大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在生产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其技术体系的建立则是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和完善的动态过程。
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技术与经验通常是互动的。一方面在技术指导下,可以产生很多实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对技术体系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可以起到重大作用;另一方面成功的技术经验可以不断完善技术,使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从而形成新的技术体系并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近年来,江西省这种互动性局面得到良好开展,在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省经济作物局和江西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全省各棉区县总结出了许多技术经验,如:“920”喷花防止落铃、宽行密株单畦等行栽种模式、免耕打洞移栽、深锹背缝埋肥、“9月上旬絮托花,青枝绿叶过重阳”的长相指标、“8月下旬不停肥、9月下旬不停水、10月中旬不停药”的后期管理经验等等。这些生产实践经验的精辟总结,为丰富棉花超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