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化学调控技术
棉花的化学调控,是在棉花栽培过程中应用生长调节剂或其他化学物质,对棉株的营养生长进行适当调控,达到塑造理想株型、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减少蕾铃脱落为目的一项技术措施。目前,棉花化学调控应用最多的是盛蕾初花期的防徒长、打顶心后防荫蔽烂桃、后期的化学催熟等三个方面。
一、化学调控的主要作用
(一)促进作用
在苗期,可以利用植物生长促进剂对僵苗、弱苗进行刺激,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协调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输送和分配,使棉株生长速度加快,达到改造“三类苗”的目的;在花铃期,可以利用植物生长促进剂喷花,达到减少蕾铃脱落的目的;在棉花受灾后,适度喷施植物生长促进剂,可加快棉株恢复生长的速度。
(二)抑制作用
一是利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旺长棉花进行控制,延缓其生长,控制营养生长速度,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相互协调发展,促进棉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平稳过渡,达到稳长增蕾、减少蕾铃脱落的目的;二是利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塑造棉花理想株型,控制主茎和果枝节间的伸长,使株型紧凑稳健,协调棉株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达到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促进棉株体内碳、氮代谢平衡发展的目的。
(三)催熟作用
主要在棉花生长后期,利用化学脱叶催熟剂对贪青晚熟的棉花进行脱叶催熟,促使棉株脱叶衰老,促使棉株花蕾和幼铃脱落,加快棉株体内有机养料向成铃输送的速度,加速棉铃的成熟,使棉花向高产、优质的方向发展。
二、化学调控的主要药剂
(一)生长促进剂
1.赤霉素:也称“920”,是从水稻恶苗病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激素,是一种高效能的植物生长刺激素。赤霉素能够强烈刺激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细胞体积增大,调节和控制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使植株生长产生变化。在棉花生产上应用,能明显减少蕾铃脱落,对受灾后棉株恢复生长具有显著效果。纯净赤霉素为白色结晶状,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溶液呈酸性,与碱性农药混合会降低效果。在棉花生产上,通常使用的浓度为20~30毫克/公斤。
2.生长素: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生长素是指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在茎尖、幼叶、根尖、子房等幼嫩组织部分含量比较多,而在衰老的器官中含量很少。生长素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促进细胞的伸长,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生产上常用的生长素有:吲哚丁酸、2,4-D、萘乙酸等。
(二)生长抑制剂
1.助壮素:又名缩节胺,化学名称为1,1-二甲基哌啶鎓氯化物,属内吸性植物生长延缓剂。药性稳定,高效低毒,使用安全。其主要功能是抑制细胞伸长,控制主茎和果枝节间的伸长,控制未定型叶片的增大,促使棉花株型紧凑粗壮、叶片缩小增厚、叶色变深、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效能增强,达到协调植株营养、推进生育进程、减少蕾铃脱落、延缓植株衰老、实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目前生产使用的助壮素主要有两种剂型:一种是纯品助壮素,产品为白色结晶;另一种是25%助壮素水剂,每100毫升水剂中含助壮素25克。25%助壮素水剂在生产上应用比较广泛,其产品包装为每支20毫升,内含助壮素有效成分5克。在棉花生产上使用的浓度一般不宜超过50毫克/公斤,每亩棉花全生育期总剂量不宜超过15毫升,折助壮素有效成分不宜超过3.75克。
2.多效唑:化学名称为(2RS,3RS)-1-(4-氯苯基)-4,4-二甲基-2-(1H-1,2,4-三唑基-1-基)戊-3-醇。国内生产的多效唑通常以MET为代号。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生长延缓剂,目前多用于水稻育秧、油菜育苗、大豆和花生化控,在棉花生产上主要用于苗床防高脚苗。其功能主要是控制细胞伸长,矮化植株,促进根系发育和分枝的发生,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效能,延缓植株衰老,增强棉株的抗病能力。当前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多效唑的剂型为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在棉花苗床使用的浓度不宜超过100毫克/公斤,一般10公斤水中加15%多效唑5克左右。
(三)化学脱叶催熟剂
1.乙烯利:乙烯利的主要有效成分为2-氯乙基磷酸,在常温、pH值低于3的水溶液中是稳定的,当pH值大于4时就能分解出乙烯。棉株细胞的pH值一般都在5~6,当它被棉株吸收后,即能分解出乙烯。目前生产的乙烯利,含有效成分40%,它是一种酸性较强的水溶液。此药安全性高,对人、畜均无害,无残留。
乙烯利是通过分解释放出的乙烯对作物或果实进行催熟,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通常把它称为“成熟激素”。乙烯利对棉花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棉铃中乙烯的释放量,促进棉铃成熟和提前开裂,缩短铃期,集中吐絮,增加铃重,提高霜前花比例,提高棉花品质。同时,乙烯利对棉花还具有较好的脱叶作用,可以减少后期剪空枝、打老叶的人工,对采摘棉花更加方便。
乙烯利的正常使用浓度为500~1000毫克/公斤,一般每亩用40%乙烯利100~150克,兑水60公斤左右。
2.氯酸镁:是氯酸盐类脱叶催熟剂的一种,易溶于水,吸湿性很强,毒性很小。氯酸镁的脱叶催熟作用较好,经氯酸镁溶液处理的棉叶,光合强度降低,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则暂时增强,一天后会明显下降,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会受到抑制,加速棉花植株的衰老,促进棉株体内有机养料向棉铃输送。在气候正常的情况下,只要施用的浓度和时间正常,对棉花纤维品质和种子的发芽率无不良影响。
氯酸镁施用的时间,在枯霜前15天到1个月喷药,以日平均气温高于14~15℃时为宜,施用的浓度为1.2%~1.5%,每亩用药量为1公斤,兑水75公斤左右,喷透叶片。
3.杀虫双:杀虫双是防治水稻螟虫的主选农药。对棉株会造成落叶枯死,由于杀虫双价格低廉,毒性小,使用较为安全,近年来有不少棉农用于棉花后期脱叶催熟,效果良好。一般每亩喷雾1公斤(兑水50~60公斤),具有比较好的脱叶催熟效果。具体施用的时间和浓度,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化学调控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化学调控的原则
1.根据棉株长势进行调控:本着控强调弱的原则进行调控。对长势偏旺的棉花,适时适度叶面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抑制棉株营养生长,控制棉株个体株型的扩大,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调节棉株碳、氮代谢的平衡,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对长势偏弱的棉花,适时适度叶面喷施植物生长促进剂,刺激棉株的营养生长,促进壮苗早发,加快棉株营养体的扩展速度,早搭丰产架,推进棉花的生长发育进程。
2.根据生育进程进行调控:本着抓主要矛盾的原则进行调控。棉花各个生育时期有各自的生育特点,那么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化学调控的内容和重点是不一样的。一般在苗床期,化学调控的重点是防高脚苗;盛蕾初花期化学调控的重点是防棉株徒长,构建稳健的长势,塑造高产的株型,适当推迟封行期,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花铃期化学调控的重点是调节植株长势,防止蕾铃脱落,可以针对棉株长势适度喷施植物生长促进剂,调节棉株体内养分分配,促进开花结铃,若在每天下午用20毫克/公斤“920”喷花,对提高结铃率有显著作用;打顶心后化学调控的重点是防荫蔽,控制顶部果枝过分拉长,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棉株中下部铃病的发生;吐絮期化学调控的重点是化学脱叶催熟,提高霜前花比例,改善品质,增加产量。
3.根据肥水条件进行调控:本着控肥促瘦的原则进行调控。对土壤肥力好、施肥水平高的棉田,尤其是对施氮较多的棉田。棉株体内氮素营养代谢占优势,光合产物大部分用于合成蛋白质供给棉株营养器官的构建,营养生长一般都很旺盛,及时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来抑制棉花营养生长长势十分必要;对土壤肥力较差、施氮水平较低的棉田,在增施肥料的同时,还应进行化学调控,可以适度喷施植物生长促进剂,刺激棉株细胞的伸长和分裂,加快营养生长速度,促进丰产架的构建。
4.根据品种特性进行调控:本着散控紧促的原则进行调控。现在长江流域所推广的棉花品种大多为杂交棉品种。这些品种的生育特性大致可分为松散旺长型、中间型、紧凑稳长型三个类型。松散旺长型品种,通常是株大、叶大、桃大,营养生长比较旺盛,个体优势较强,对这类棉花品种要适度进行化控,塑造理想高产株型;紧凑稳长型品种,通常植株比较矮小,株型紧凑,果枝较短,叶片较小,群体光能利用率高,长势稳健,结铃性强,棉铃相对小些,对这类品种,一般只宜轻控或不控,对个别基部结铃过多、营养生长偏弱的棉花,还应适度喷施植物生长促进剂,刺激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
5.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控:本着雨控晴促的原则进行调控。长江流域棉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正是棉花盛蕾初花期,这段时期正好又是梅雨季节,由于水分、温度、肥料三碰头,棉株的营养生长十分旺盛,越是雨水多,长势就越旺;立秋后南方棉区通常多秋旱,但也常出现“烂秋”现象,一旦出现“烂秋”,秋雨绵绵,棉花极易出现“秋发”,通常是雨天越长,“秋发”越严重。因此,在这两个时段,一定要把握控阴雨不控晴热、控潮湿不控干旱的调控原则,防止棉花蕾期疯长和“秋发”现象的出现。
(二)化学调控应注意的事项
1.选准化学调控的剂型: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和功能是不同的,棉花化学调控药剂的种类和剂型对调控效果影响很大,选用棉花化学调控药剂时,一定要针对性地科学选用,若选错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达不到调控的目的,而且还会适得其反;棉花化学调控药剂的剂型选择对调控效果也有较大影响。生产实践证明:苗床防控高脚苗,选用15%的多效唑效果比较好;大田化控选用25%助壮素比选用缩节胺更为安全,棉农容易掌握,而且使用效果较好;改造“三类苗”以“920”的效果较好;保蕾保铃防脱落通常可选用“920”和2,4-D;后期催熟通常选用40%乙烯利。
2.把握化学调控的剂量:化学调控的剂量大小,是棉花化学调控成败的关键。剂量的大小应根据苗情、天气、品种、生育进程及肥水条件灵活掌握。①化控剂量:旺长苗宜大,稳长苗适中,瘦弱苗宜轻。②化调剂量:瘦弱苗宜大,稳长苗适中,旺长苗宜轻。③催熟剂量:贪青晚熟的剂量宜大,早熟早衰的不必催熟。
3.抓住化学调控的适期:棉花化学调控的时间与调控的效果关系较为密切,抓住适期进行调控十分关键。一般情况下,化学调控的时间应适当超前,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防高脚苗的适宜时间为子叶分心期至1真叶期,蕾期化控防徒长宜在埋蕾肥后的3~5天进行,秋后化控防荫蔽宜在打顶心后的7~10天进行,后期催熟宜在枯霜期前20~30天为宜。
4.注重化学调控的方法:一是要做到配准浓度,用药量和稀释液量与棉田面积要计算准确;二是要做到喷雾均匀,不漏喷、不重喷;三是尽量选在晴天下午喷药,要求在喷药后4小时内不下雨,若4小时以内下雨应重新喷药,但浓度应酌情降低;四是在把握不准调控剂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切忌盲目加大剂量;五是注意不要和碱性农药混合使用,因为大多植物生长调节剂呈酸性,若与碱性农药混用,会影响药效。
5.注意调控后的生长假象:很多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后,棉株都会出现生长假象,例如:棉花喷施助壮素后,叶色会变得深绿,出现肥料充足的假象,很多棉农被这种假象蒙蔽而停止施肥,结果导致棉花早衰减产;棉花喷施“920”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是受刺激后的效果,并不是实质长势,务必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根系生长,提升棉苗素质。
四、亩产千斤子棉全程化控技术
全程化学调控是棉花生产新技术,也是棉花超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在棉花超高产栽培中,要科学地把握调控原则和方法,做到有调有控、调控结合,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1.苗床化控防高脚苗
在齐苗10~15天,(子叶分心至第1片真叶出现时)喷施75~100毫克/公斤浓度的多效唑水溶液,均匀喷雾一遍即可。药液的配制方法是:用5克15%多效唑兑水7.5~10公斤搅匀,一般可喷3~5亩棉花大田的苗床。也可以在1~2真叶期,即齐苗后15~20天,喷施25~30毫克/公斤浓度的助壮素水溶液。药液的配制方法:用25%的助壮素1毫升兑水7.5~10公斤搅匀,一般可喷3~5亩棉花大田的苗床。
2.苗期化调促早发
针对僵苗、弱苗和草荒苗等三类苗,在加强田间管理的同时,应及时辅助进行化学调控,利用植物生长促进剂对棉苗进行生长刺激,促使棉苗恢复正常生长。苗期化调的主要药剂为“920”,喷施浓度一般30毫克/公斤左右。药液的配制方法:用80%“920”可溶性粉剂2克兑水50公斤,一般可改造1~2亩“三类苗”。
3.盛蕾初花期化控防徒长
(1)蕾期化控:在6月上旬前后,大部分棉花已进入现蕾期,6月中旬进入盛蕾期。一般在6月中旬埋施蕾肥后,对长势旺盛、叶片肥大、叶色浓绿、茎嫩节稀的旺苗要及时进行重度化控,一般可用助壮素50毫克/公斤浓度进行化控(用25%助壮素3毫升兑水15公斤);对长势稍旺的偏旺苗,一般可用40毫克/公斤浓度的助壮素进行化控(用25%助壮素2.5毫升兑水15公斤);对稳长苗宜轻度化控,一般可用30毫克/公斤浓度的助壮素进行化控(用25%助壮素2毫升兑水15公斤);对弱势苗不宜进行化控。
(2)初花期化控:6月下旬至7月初,正是棉花初花期,此时植株生长非常旺盛,水、肥、温碰头,极易造成疯长,应及时进行化控。对旺长苗可喷施50毫克/公斤浓度的助壮素(用25%助壮素5毫升兑水30公斤);对偏旺苗可喷施40毫克/公斤浓度的助壮素(用25%助壮素4毫升兑水25公斤);对稳长苗可喷施30毫克/公斤浓度的助壮素(用25%助壮素3毫升兑水25公斤);对弱势苗一般不进行化控。
4.花铃期化调防脱落
“920”对防止棉花蕾铃脱落具有良好的效果,江西省九江、彭泽等地利用“920”喷花(或涂点红花)防止蕾铃脱落取得了成功经验。可于7月15日至8月15日的结铃高峰期,用20毫克/公斤“920”每天下午用喉头喷雾器对准当天所开的花喷雾,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结铃率。药液配制方法:用1克80%可溶性“920”粉剂兑水4公斤配成母液备用,再按母液和水1∶10的比例配成喷雾液。
5.打顶后化控防荫蔽
在重施花铃肥和盖顶肥的基础上,对后劲足的棉花,在打顶心后的7~10天,待顶部果枝长度达10~15厘米时(一般在8月中旬前后),全面喷施50毫克/公斤浓度的助壮素,防止顶部果枝过分伸长而造成荫蔽烂桃,抑制赘芽生长,促进棉铃养分的集中供应。亩用25%助壮素5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棉株中上部。
6.后期化调脱叶催熟
(1)使用对象田:肥水充足、贪青晚熟、晚秋桃较多的棉田是化学脱叶催熟的主要对象田,这类棉田往往有相当比重的青铃在霜前或拔秆前不能正常吐絮。为了促使晚秋桃提早成熟吐絮,提高霜前花比例,对这类棉田通常在枯霜前使用乙烯利进行化学脱叶催熟。
(2)时间及方法:乙烯利的使用时间要适宜,使用时间过晚,由于气温低不能发挥药效;使用时间过早,叶片过早衰亡干枯脱落,影响产量和品质。使用时间的确定应掌握3条原则:一是大部分青铃的铃期在45天以上,达到7~8成的成熟度;二是使用乙烯利时的气温连续3天在20℃以上;三是距始霜期15天左右。使用的方法很简单,要求药液量喷足、喷雾均匀、以棉铃为重点进行喷雾。
(3)用量及浓度:用药量一般每亩用40%乙烯利100~150毫升,兑水60公斤,配成500~1000毫克/公斤的药液浓度。
(4)注意事项:(1)乙烯利要求即配即用,以提高药效;(2)乙烯利属酸性药剂,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3)乙烯利有低毒,对皮肤、眼睛、黏膜刺激性较大,使用时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皮肤,特别注意不要将原液溅入眼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