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亩产千斤子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亩产千斤子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时间:2023-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使用400型打包机打包:按照国际和国家要求,示范区内棉花加工企业在原棉加工过程中应使用400型打包机将原棉打包销售,为江西省原棉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做好技术保障。

第一节 亩产千斤子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产量目标:亩产子棉500公斤,霜前花率高于85%。

种植密度:1600株/亩。

种植规格;120厘米×35厘米。

推荐品种:赣棉杂1号。

一、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

1.技术指标:出苗率90%,壮苗率80%,棉苗长势健壮,均匀一致性好,移栽苗龄20~25天。

2.苗床选择:在棉田中央,选择地势高、阳光充足、易排水的地段,南北走向,每亩大田备足苗床7平方米(1.4米×5米)。

3.苗床准备:2月底前翻耕床土,清除杂草、残枝、枯叶等,每个标准苗床均匀追施48%高效复合肥或银科牌棉花专用配方肥500克。

4.制钵播种:3月25日~4月15日抢晴天制钵,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时段播种,一钵播一粒,均匀盖土5~10毫米,每个标准苗床用80%多菌灵10克兑水15公斤用洒水壶均匀喷洒盖土,灭菌消毒后平铺地膜覆盖。

5.棉苗管理:80%棉苗出土子叶平展后,于上午8点前抢晴天弓膜,并敞开苗床两端膜。

6.喷送嫁药:苗龄满20天后,遇晴天8点前揭膜,移栽前用10%啶虫脒10克+ 1.8%阿维菌素5毫升喷施送嫁药。

二、棉花优质高产配方施肥技术

1.埋施有机肥:用枯饼100公斤/亩或其他有机肥埋施作底肥。

2.基施钵洞肥:棉苗移栽前,每个钵洞穴施三元复合肥(45%~48%)2~3克,或银科牌钵洞肥2~3克。

3.适施蕾肥:5月25日~6月5日,棉花进入蕾期时,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45%~48%)20公斤、氯化钾5公斤,或银科牌棉花专用配方肥25公斤,在距棉株15厘米处穴施或条施。

4.重施花铃肥:6月25日~7月10日,棉花进入初花期时,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45%~48%)30公斤、氯化钾7.5公斤、尿素23公斤,或银科牌棉花专用配方肥75公斤,在距棉株30~40厘米处穴施或条施。

5.条施盖顶肥:8月20日左右,在距棉株30~40厘米处穴施或条施银科牌棉花专用配方肥30公斤或尿素20公斤。

6.叶面喷肥:7月5日、7月20日、8月5日、8月20日,结合防虫各喷1次氨基酸类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加尿素配成的叶面肥。

三、草害防治技术

1.棉苗移栽前3~5天,每亩用10%胺盐型草甘膦1000~1800毫升,兑水30公斤,对棉田普喷进行化学除草1次。

2.6月下旬至7月初,棉苗高度30厘米以上时,每亩用10%胺盐型草甘膦水剂1000毫升兑水30公斤,在地表干燥发白、无风的条件下带罩定向喷雾除草1次。

四、虫害防治技术

6月5日:亩用10%啶虫脒10克+ 1.8%阿维菌素5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防治棉盲蝽、棉蚜、红蜘蛛等。

6月25日:亩用10%啶虫脒20克+ 1.8%阿维菌素10毫升兑水30公斤喷施,防治棉盲蝽、棉蚜、红蜘蛛等。

7月9日:亩用5%氟啶脲20毫升+ 10%啶虫脒20克+ 1.8%阿维菌素10毫升兑水30公斤喷施,防治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棉盲蝽、红蜘蛛等。

7月20日:亩用5%氟啶脲20毫升兑水30公斤喷施,防治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

8月1日:亩用5%氟啶脲20毫升+ 10%啶虫脒20克+ 1.8%阿维菌素10毫升兑水30公斤喷施,防治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棉盲蝽、红蜘蛛等。

8月14日:亩用5%氟啶脲30毫升兑水30公斤喷施,防治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

8月26日、9月5日:各亩用5%氟啶脲20毫升+ 10%啶虫脒20克+1.8%阿维菌素10毫升兑水30公斤喷施防虫1次。

五、化学调控技术

6月5日:亩用25%助壮素2毫升兑水15公斤轻控一次。

6月25日:亩用25%助壮素4毫升兑水15公斤轻控一次。

7月9日:亩用25%助壮素4毫升兑水30公斤轻控一次。

8月14日:亩用25%助壮素4毫升兑水30公斤轻控一次。

8月26日:亩用25%助壮素12毫升兑水30公斤重控一次。

六、原棉质量控制技术

原棉质量控制技术重点抓好原棉分级、“三丝”控制、加工质量等方面。

1.原棉分级

(1)选择优质的棉花新品种,使原棉的内存纤维品质达到江西省提出的优质棉要求:长度30毫米、比强度3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9。

(2)做好分级工作:在棉花生产过程中,确保做好“四分”:分拣、分晒、分贮、分售。要求将好花与僵瓣花分开、剥桃花与正常吐絮花分开、中部花与前期和后期的花分开,以达到不同等级的原棉内外一致。

2.“三丝”控制技术

改变过去用塑料编织袋、尼龙袋等捡、贮、售棉花的习惯,要求示范区内的棉农在棉花捡、晒、贮、售等过程中一律用白棉布袋,同时生产人员在棉花收贮时必须戴好白棉布帽,在棉花晾晒时,采用高架或平台晾晒,使家禽、畜不能到达,防止禽畜毛发的污染,贮藏时必须要有专门的仓库和专人管理,从而降低在生产环节中“三丝”污染原棉的概率。

3.加工质量

(1)加工人员:在加工过程中,要求加工人员必须戴好白棉布帽、手套、口罩、穿工作服等,防止异性纤维混入。

(2)分级加工:在收购加工过程中,各企业必须进行分级加工贮藏,要严格按照国家原棉质量要求将不同等级棉花分开加工、贮藏、销售,以确保加工出的原棉内外相一致,打造出江西产原棉品牌。

(3)使用400型打包机打包:按照国际和国家要求,示范区内棉花加工企业在原棉加工过程中应使用400型打包机将原棉打包销售,为江西省原棉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做好技术保障。

最终目标:示范区内加工出的原棉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三丝”含量必须小于0.2克/吨,力争达到0.1克/吨以下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