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亩产千斤子棉规范化栽培技术
一、产量结构
亩总成铃10~12万个,平均单铃重5克以上,衣分率40%以上。实种密度2000~2600株/亩,平均单株成铃55个左右,单株平均果枝层20~22台,单株总果节140~160节,株高130厘米左右。
二、用肥标准
示范片土壤肥沃,耕层深厚。经检测:示范区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1.5%左右,pH值6~8.5。有效氮200毫克/公斤左右,速效磷30毫克/公斤左右,速效钾130毫克/公斤左右。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原则,实现亩产千斤子棉目标,要求亩施枯饼75~100公斤,纯氮30公斤,P2 O5 12公斤,K2 O 24公斤,15%硼肥400克,硫酸锌500克。
三、示范品种
选用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连续多年江西省主推的高产优质杂交棉品种———赣棉杂1号。
四、制钵育苗
1.苗床准备:按每亩制3000钵的要求,选用苗床16平方米(2米×8米),苗床选择要求土壤肥沃,无枯萎病史,避风向阳,排灌方便。2月底前翻耕床土,清除杂草、残枝等异质,每个标准苗床均匀施45%三元复合肥0.75公斤培肥床土。
2.制钵育苗:每亩制足3000个营养钵,冬闲田一般在清明前后抢晴播种,油菜田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实行一钵播一种,均匀盖土2~3厘米厚,严格进行钵面盖子土消毒,每个标准苗床用80%多菌灵10克兑水15公斤喷雾钵面和盖子土。
3.苗床管理:播种至出苗阶段,以保温保湿为主要措施,严密盖膜,此时遇晴热高温,应及时防止高温烧芽,最好的方法是在膜面遮盖一层稻草等遮阴物,防止膜内温度过高烧芽;齐苗至现真叶期,以降湿防病为主要措施,齐苗后及时通风,趁晴好天气适度晒床,及时喷洒500~1000倍4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随着温度升高,逐步加大通风口;一叶一心后,及时化控防高脚苗,用15%多效唑5克兑水7.5公斤,可喷2~3亩棉花大田苗床,晴好天气四周通风,阴雨寒潮仍需覆膜保湿;二真叶后应揭膜炼苗。
五、棉田整地
1.标准做畦:尽量做到南北向做畦。畦宽以1.1~1.2米,其中沟宽0.3米,厢宽0.8~0.9米。
2.沟系配套:围沟、腰沟、畦沟三沟配套,围沟和腰沟宽0.4米,深0.4米,畦沟宽0.3米、深0.3米。
3.施足基肥:配合做畦,有条件的农户,每亩可埋施厩肥或土杂肥500~1000公斤。
六、大田移栽与管理
(一)大田移栽
1.时间与苗龄:冬闲田移栽时间以土温指标为准,当5厘米土温达到18℃即可移栽,时间一般在5月上旬,油菜田则以苗龄为准,一般掌握30天苗龄进行移栽,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
2.移栽密度:每亩2000~2600株(根据地力、土壤条件等),密度配置方式为:行距1.1~1.2米,株距0.3~0.33米。
3.施安家肥:每亩施45%(N:15%,P2O5:15%,K2O:15%)复混肥5公斤均匀撮施于移栽穴底。
4.移栽方法:择晴天或阴天进行打穴移栽,按照预定的密度标准,于棉畦中用打穴器或制钵器进行打穴,然后撮施安家肥,再栽放钵苗。要求大小苗分栽,栽紧栽稳,边起苗边栽苗,不栽隔夜苗,不栽露肩苗,不栽病虫苗,不栽破钵苗。栽苗后,及时点施定根水,促使早活棵。
(二)苗期管理
1.早中耕灭茬:移栽棉活棵后,要及时进行中耕,要求达到土壤无板结、田间无杂草。
为了有效防止杂草再生,中耕后可以结合进行化学除草,一般每亩用5%乙草胺乳油75毫升兑水25~30公斤进行土面喷雾。
2.早查苗补缺:移栽棉活棵后及时进行查苗补缺,发现缺株,及时利用预备钵苗进行补栽,并浇足活棵水,确保全苗。
3.早追平衡肥:栽后10~15天对瘦弱苗追施一次平衡肥,亩点施腐熟稀水粪或沼液肥250~500公斤,促平衡生长。
4.早清沟排渍:棉苗栽后及时清沟排渍,降低土壤水分,保证根系正常发育。
5.早防病虫害:棉花苗期主要病虫害有立枯病、炭疽病、棉疫病、小地老虎、棉盲蝽、棉蚜虫、棉蓟马、棉红蜘蛛等。要针对性及时用药进行防治。苗期防病首选80%多菌灵或者40%敌克松;苗期治虫用药首选10%啶虫脒、5%阿维菌素、锐劲特。
(三)蕾期管理
1.及时打叶枝:做到“枝不过寸,芽不放叶”,打早、打小、打尽。
2.及时埋蕾肥:6月中旬亩施饼肥50~75公斤、45%复混肥25公斤、氯化钾15公斤、硼肥(含量15%)400克、硫酸锌500克混合距棉株20~30厘米进行开沟埋施。
3.及时培土护蔸:结合埋施蕾肥,及时清沟培土护蔸。
4.及时化控:埋蕾肥后及时化控,亩用25%助壮素4毫升兑水25公斤对全株喷雾。化控时要做到喷雾均匀一致,不重喷、不漏喷。
5.及时防病虫:棉花蕾期主要的病虫害有:枯萎病、棉红蜘蛛、棉蚜、棉盲蝽等,应针对性搞好综合防治。
(四)花铃期管理
1.适时重施花铃肥:7月上旬,当棉株基部果枝坐住2~3个硬桃时重施花铃肥,亩用枯饼25公斤、45%复混肥45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钾5公斤混合于施蕾肥另侧距棉株30~40厘米开沟埋施。
2.适时化控塑株型:埋施花铃肥后及时化控,每亩用25%助壮素6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3.适时灌水防旱:入伏后7~10天没有下透雨应及时灌水防旱,提倡沟灌和夜灌。注意台风前不应灌溉。
4.适时施用盖顶肥:8月上旬初,结合灌水或雨后亩用尿素15公斤撒施于畦沟。
5.适时打顶抹赘芽:立秋前后及时打顶,打顶后及时抹除赘芽。
6.适时化控防荫蔽:打顶心后10~15天,亩用25%助壮素8~1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棉株上部。
7.适时防治病虫害:这阶段为害棉花的主要害虫有棉红蜘蛛、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红铃虫、棉盲蝽等,要根据各种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综合防治。一是推广电子杀虫灯,每个百亩示范片应用杀虫灯2~3盏;二是推广棉铃虫性诱剂诱蛾;三是推广高效对路化学农药防治,化学防治方法见当时病虫情报。
(五)吐絮期田间管理
1.补施壮桃肥:8月底亩用尿素10~15公斤,结合抗旱撒施于畦沟中。
2.抗旱防早衰:在10月上旬前,必须保证棉田土壤潮湿,以利于顶部棉铃的正常发育。
3.综合防烂铃:及时剪空枝、打老叶、摘边心,减轻棉田荫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铃病发生和扩散的环境;加强棉铃虫、红铃虫等钻蛀性害虫的防治,减少棉铃的机械损伤,减少铃病侵入的途径;及时喷洒防治铃病的化学农药,控制和减轻铃病的发生。
4.把住虫害关:棉花进入吐絮阶段,上部仍在继续现蕾、开花、结铃,棉株仍然具有相当长的嫩绿时期,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红蜘蛛、叶跳虫等害虫仍然在继续为害棉花。因此,防虫灭虫工作丝毫不能松懈,一定要按照防治标准针对性搞好防治。
(六)采摘收花
棉花成熟吐絮后及时采摘,坚持田间收花,不摘笑口花,不摘带壳花,坚持布袋收棉,分级分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