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湖口县武山镇亩产千斤子棉创建活动成功做法与体会

湖口县武山镇亩产千斤子棉创建活动成功做法与体会

时间:2023-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湖口县武山镇五里村“千斤棉”创建区,百亩连片种植,平均子棉单产创造了长江、黄河流域棉区集中连片种植棉花单产新纪录。由于各项措施的到位,“亩产千斤子棉”有了物质保证。湖口县农业局领导干部经常到点上检查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第三节 湖口县武山镇亩产千斤子棉创建活动成功做法与体会

2009年,湖口县武山镇五里村“千斤棉”创建区,百亩连片种植,平均子棉单产创造了长江、黄河流域棉区集中连片种植棉花单产新纪录。10月17日,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组进行测产,111.9亩棉田平均子棉单产为507.06公斤/亩。10月18日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千(公)斤棉”现场观摩与经验交流会在九江召开,湖口展示区作为观摩现场,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交口称赞。中央电视台一套、七套,农民日报,科技日报,新华社,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九江日报,浔阳晚报、九江电视台、湖口电视台等19家新闻媒体先后作了实况宣传报道,江西省人民政府专门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同时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给予了特别嘉奖,江西省农业厅给予了奖励。技术总负责人、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所长田绍仁高级农艺师荣获江西省2010年度“十大农业经济人物”光荣称号,创建区技术人员陈淼洋高级农艺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千斤子棉创建区组织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任务

2009年,湖口县以“科技创新为契机,示范创建为载体,提高单产为目标,农民增收为宗旨”来抓好常规农业。湖口县是农业部2009年万亩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县,成立了万亩棉花示范创建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局、财政局等部门领导为成员,负责棉花高产创建工作。3月6日,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鄱阳湖综合试验站、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召开了“亩产千斤子棉攻关”启动大会后,在万亩棉花示范区内,设立“亩产千斤子棉”创建区,并成立由县农业局副局长郭小青为组长,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周雍、武山镇人大主席屈欣为副组长,镇农技站站长陈淼洋、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殷碧祥、五里村支书(主任)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小组,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强化项目领导,落实责任。

2.宣传发动,落实面积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棉花生产效益降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棉农植棉的积极性。为了搞好“千斤子棉”示范工作,3月10日,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所长、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鄱阳湖综合试验站站长田绍仁高级农艺师,江西省经济作物局柯森保调研员,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总农艺师柯兴盛研究员等一行到湖口县进行广泛调研,以确定“千斤子棉”创建区具体地点。通过“一听、二看、三走访”的形式,最终落实在武山镇五里村刘珏自然村,并及时与棉农朋友进行座谈,宣传落实“千斤子棉”示范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了棉农植棉的信心,调动了对“千斤子棉”展示工作的积极性。

示范地点确定后,湖口县农业局多次组织人员在刘珏自然村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及时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传棉花良种补贴政策,宣传“千斤子棉”展示区的扶持政策,消除棉农的后顾之忧,调动广大棉农植棉积极性,树立夺取“亩产千斤子棉”的决心和信心。

3.合理流转,集中连片

刘珏自然村共有34户,棉地106块,面积111.9亩,但有3户农民外出务工,涉及责任地7块共9亩棉田无人耕种,为了保证示范基地的连片,不空一块,镇、村、组干部在棉花播种前,就做好了土地的流转工作,将其棉地流转给土地相对较少的植棉能手种植。5月中旬,棉农刘会庆腿脚骨折,4.35亩棉花无法正常管理,镇、村、组干部又积极做好转包租种工作,落实给刘爱中、刘贱林种植。土地的流转,落实了棉花面积,减少了落后户,为棉花的平衡生长打下基础。

4.物质扶持,落实保障

棉花高产,一靠科技,二靠投入。实现“亩产千斤子棉”目标,没有投入做保障,只是一句空话。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鄱阳湖综合试验站、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为了搞好“亩产千斤子棉”创建示范,为湖口示范区免费供应赣棉杂1号杂交一代种112包、有机无机肥1.12万公斤,以及苗床肥、移栽钵洞肥和化学调节剂,投入资金3万余元;湖口县财政拿出5万元资金对示范片980米渠道进行开挖砌护,保证灌溉水利通畅;武山镇农技站为了保障“亩产千斤子棉”创建棉花生产投入的到位,化肥、农药的供应实行先赊后结,赊销农资5万余元;陈淼洋个人拿出200元钱,未雨绸缪,请人管水,保障抗旱用水,为2009年棉花抗旱发挥了作用。由于各项措施的到位,“亩产千斤子棉”有了物质保证。

5.技术培训,落实措施

棉花要高产,科技是关键。在创建区狠抓了植棉科技培训,在棉花生产的关键环节,及时开会提出阶段管理措施,进行技术培训,制定出“亩产千斤子棉”的技术操作规范,做到户发一册,家家有资料,共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500余份。

从棉花整地、播种开始,技术实施小组的同志们经常深入示范基地进行技术指导,时常是“去不见太阳,来不见天”。在棉花播种育苗、移栽、埋肥、治虫、化调、抗旱的关键阶段,陈淼洋站长基本上是整天蹲在点上把关键,抓落实。哪一户棉农没有出工,就上门催;哪一块棉地没有到位,就要求补课。湖口县农业局领导干部经常到点上检查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江西省经作局局长程锦、调研员柯森保多次深入示范区调研指导,提出明确要求,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田绍仁所长、柯兴盛总农艺师、杨磊副研究员等多次下到基地检查、指导,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还委派操宇琳同志长期蹲点指导,技术人员吃住在农村、指导在田头、工作到地块,保障了技术措施的到位。

二、千斤子棉创建区采取的技术措施

1.选准良种保“千斤”

夺取“亩产千斤子棉”,选对、选准优良的优质杂交棉花新品种是基础。示范片种植的品种选用2007~2009年连续3年江西省棉花生产的主推品种———赣棉杂1号,种子由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直接提供。

该品种系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棉品种,2004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30天左右,中熟,植株中等偏高,株高为124厘米左右,株型为塔形,较紧凑,单株结铃性强,上桃快而集中,上、中、下部成铃分布均匀,桃大卵圆形,单铃重5.6克以上,大样衣分率为43%,吐絮畅而集中,絮色洁白,朵大好捡花,子指10.3克,衣指8.2克。抗棉枯萎病,病指7.8。一般子棉单产300~350公斤/亩,超高产田块可达500公斤/亩以上。纤维品质较好,2.5%跨长30.5毫米,整齐度85.0%,比强度31.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9。

2.适时早播促早发

要实现“亩产千斤子棉”的目标,必须要延长棉花的有效结铃期,做到早发早熟不早衰。因此创建区针对2009年棉花播种、移栽期间的气候特点,将播种、移栽时间比常规大田种植的棉花适当地提前5~10天(常规大田播种期一般在4月15日左右、移栽时间在5月15日后)。

(1)苗床选择:于棉田中央,选择地势高、阳光充足、易排水的地段,南北走向,每亩大田备足标准苗床7平方米(1.4米×5米)。

(2)苗床准备:2月底前翻耕床土,清除杂草、残枝枯叶等,每个标准苗床床土均匀混45%三元复合肥0.75公斤,以培肥床土。

(3)制钵播种:4月5日开始整理苗床,每亩用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研发的“银科牌”棉花专用配方肥———棉苗乐500克,培肥床土及床土消毒,一熟棉田4月8日开始抢晴天制钵播种、9日全部播种完毕;油后棉4月15~17日播种。要求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时段播种,一钵播一粒,均匀盖土5~10毫米,每个标准苗床用80%多菌灵10克兑水15公斤用洒水壶均匀喷洒床面,灭菌消毒后平铺地膜覆盖。

(4)棉苗管理:80%棉苗出土子叶平展后,于上午8点前抢晴天弓膜,并敞开苗床两端膜。

(5)喷送嫁药:棉苗龄满20天后,遇晴天8点前揭膜,移栽前2天采用10%的啶虫脒10克加3%阿维菌素5克喷施送嫁药,防治棉苗害虫。

3.合理密植促平衡

促进个体与群体均衡生长,以个体增单株成铃,以群体保证总桃数,是夺取“亩产千斤子棉”的前提。

(1)合理密植:定植棉苗1600株/亩,株距0.35米、行距1.2米;实收密度1500株/亩。比当地大田生产要高出200~350株/亩。

(2)重施有机肥:4月中旬结合整地,开沟条施棉花有机无机专用肥100公斤/亩(其中含棉饼的比例为0.55),促棉苗早发,增强了棉花生产后劲,做到了早熟不早衰;移栽前每钵洞施用“银科牌”钵洞专用肥3克,防苗病、促壮苗。

(3)配方施肥:6月25日穴施51%“银科牌”棉花专用配方肥料50公斤/亩,保证了棉花生长发育对大量和微量元素的需求。这是夺取亩产千斤子棉的关键措施。

(4)科学化学调控:6月28日亩用“棉太金1号”1包兑水15公斤;7月15日亩用“棉太金2号”1包兑水30公斤;8月28日亩用“棉太金3号”1包兑水30公斤,进行化学调控以塑造好“千斤棉”所需的理想株型。

4.紧抓管理防早衰

认真做好棉花每个生长时期的各项田管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田间管理,环环相扣不脱节,是夺取“亩产千斤子棉”的保障。

2009年的天气条件对棉花生产不是十分有利,大田生产平均单产比常年减8%以上,主要因为:5月份气温偏低;7月1~23日连续高温天气造成干旱;7月24日~8月14日的持续降雨和台风,导致棉株倒伏、蕾铃脱落严重;9月份持续晴热高温,干旱加剧。上述气候因素对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以上不利气候,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棉花生产后劲。

(1)及时抗旱:采取沟灌和夜灌的方式,全生育期共统一组织抗旱4次:7月14日抽水抗旱1次;8月20日、9月3日、9月23日抽水抗旱各1次。保证了棉花的正常生长,做到了10月不早衰。

(2)及时扶理棉株:7月底示范区平均单株成铃20个以上,受台风的影响部分棉株倒伏。在台风暴雨过后及时组织棉农进行了清沟排渍,棉田土壤不湿时(雨后2~3天),在倒伏的那边扶起棉株后压紧土壤并加土雍根,防止造成二次倒伏。

(3)重施花铃肥:7月18日距棉株30~40厘米处穴施51%的“银科牌”棉花专用测土配方肥料30公斤/亩。

(4)适时施用盖顶肥:8月17日穴施或撒施尿素20公斤/亩。

(5)喷施叶面肥:8月中旬开始结合防虫喷施叶面肥(硼肥、磷酸二氢钾等)4次。

(6)适期打顶:根据示范区气候和棉花生长的实际情况,将棉株打顶时间推迟到8月13日,增加了有效果枝、果节。

5.科学防治控病虫

科学防治病虫害,减少蕾铃脱落,提高成铃率,是夺取“亩产千斤子棉”的条件。针对棉花刺吸性害虫(蚜虫、棉盲蝽等)若虫发生高峰,鳞翅目害虫各世代产卵高峰,采用高效、长效、低毒农药在峰前进行了“三统一分”防治。

(1)及时防治病害:6月初,示范点上棉花发生了轻微的枯萎病,6月6日用“菌怕100公斤/亩+盛之丰30公斤/亩”兑水30公斤/亩灌根。

(2)防治刺吸性害虫:时间为4月25日、5月25日、6月25日、7月25日、8月25日时段,使用农药为啶虫脒或吡虫啉、阿维菌素等高效、长效、低毒农药品种。

(3)防治鳞翅目害虫(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等):时间为7月5~9日、7月18~24日、7月28~8月1日、8月14~18日、8月26~30日、9月10~14日时段,使用农药为氟啶脲、丙溴磷等高效、长效、低毒农药品种。

三、千斤子棉创建区取得的成效

1.总桃数多,亩产子棉“千斤”

9月15日湖口县农业局调查结果显示:刘平生、刘柳林、沈腊梅等5户棉农单株平均吐絮10.5个,大铃35.1个,小铃19.5个,花1.6朵,蕾24.7个。小铃和花按0.33折成铃,蕾按0.2折成铃,5户棉农棉花栽植密度平均为1470株/亩,示范区平均成桃8.45万个/亩,部分高产地块亩成桃9.1万个/亩,单铃重5.56克,预测子棉单产450~550公斤/亩。

10月12日,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鄱阳湖综合试验站、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组织专家对湖口县武山镇五里村展示区进行了实测,平均单株成铃64.6个,总铃数93673个/亩,展示区子棉单产515.18公斤/亩。

10月17日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了专家组进行现场测产验收,平均子棉单产达到507.06公斤/亩。

2.棉花早发,六个梅桃入伏

示范区面积111.9亩,其中,一熟棉地76.95亩,占68.8%;油后棉34.95亩,占31.2%。一熟地棉花4月8~10日播种,4月13~15日出苗,5月22日见蕾,5月30日现蕾,6月22日见花,6月27日开花,8月20日吐絮。油后棉4月15~17日播种,5月16~20日移栽,6月8日现蕾,7月4日开花,8月26日吐絮。

一熟棉地比油后棉地播种育苗时间早,棉花现蕾、开花也相应提早。示范区棉花果枝始节5.8~6.2,平均为6.0。一熟棉地入伏时平均单株结铃8.1个,油后棉地入伏时平均单株结铃4.2个,示范区梅桃平均6.2个,棉花早发性好于全县水平,也好于该镇棉花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平均水平。

3.株型紧凑,枝多节密桃盛

示范区株型较为紧凑,呈塔形。第一果枝高度19~22厘米,平均株高130厘米,果枝23.1层。平均主茎节间距离4.7厘米。下部果枝长75.5厘米,平均节间长8.4厘米;中部果枝长79.0厘米,平均节间长7.2厘米;上部果枝长50.0厘米,平均节间长7.1厘米。单株成铃55~72.7个,平均64.6个。

4.“四桃”齐结,成铃分布均匀

多年来,在棉花高产超高产试验中,正常年份10月2日挂牌开的花,12月下旬能收获,研究表明,因暖冬现象出现,在环鄱阳湖棉区棉花有效蕾、花终止期向后推迟了20天左右,有效结铃期可达95天以上。示范区平均有梅桃6.15个,占总桃的9.5%;伏桃17.75个,占总桃的27.5%;早秋桃(9月15日前) 21.7个,占总桃的33.6%;晚秋桃19.0个,占总桃的29.4%。如果按照以前的理论与经验指导“亩产千斤子棉”示范区,就不会有这么多秋桃,那么子棉单产也不会超过400公斤/亩。

5.科学田管,棉桃累累盖顶

2009年7月24日至30日期间,强热带风暴带来的大风和暴雨给示范区的棉花造成了灾难性的结果。24日的大风、暴雨导致了棉花倒伏,25、26日进行了扶理,28~30日的大风、暴雨又导致了棉花第二次倒伏,7月31日~8月2日进行第2次扶理。两次倒伏致使棉花大量地落蕾、落铃,当时单株平均只有20.2个大桃,6.7个小桃,12.8个蕾,脱落数达到30.5个,脱落率高达43.4%,比雨前猛升36个百分点,示范区内的棉农心情一片黯然。

蕾铃严重脱落的挫折并没有使项目小组灰心,8月3日及时提出灾后管理措施,并组织撒施尿素20公斤/亩,8月4~6日农技人员到示范区督促棉农施肥和管理。得力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8月16日调查,单株平均新增果节31.4个、蕾31.1个,有些原来脱落的果节上又重新长出了亚果节、蕾,为以后攻秋桃奠定了基础。

四、创建区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湖口县武山镇五里村“亩产千斤子棉”创建区子棉单产507.06公斤/亩,比周边非创建区(260公斤/亩)增产247.06公斤/亩,增幅达95%;子棉单价按6.3元/公斤计,创建区产值3194.48元/亩,比非创建区增收1556.48元/亩;纯收入增2倍,该创建区共增收10.71万元;展示区产投比为4.1,非示范区为3.81,产投比要高出7.6%。折成单位子棉计算,创建区成本(包括物化和人工投入)为3.51元/公斤,非创建区成本为4.54元/公斤,降低了22.7%;创建区纯收入为2.79元/公斤,非创建区纯收入为1.76元/公斤,要高出58.5%(见表8-1)。

“千斤棉”湖口展示区起到了超高产示范作用,得到了周围棉农的交口称赞,江西省各主产棉县(市、区)均组织人员参观,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环鄱阳湖棉区及周边棉区植棉水平的整体提升,其社会效益将不可估量。

表8-1 湖口千斤棉创建区产量、效益比较表

img30

五、千斤子棉创建活动的体会

湖口县是赣北丘陵棉区,棉花生产条件不够优越,土层比较浅薄,好的地方2~3米,差的只有0.2~0.3米;坂田改的棉地及近塘、堰棉地在干旱时节可以灌1~3次水,高坡丘陵旱地只能等天降雨。以前也进行了许多的棉花高产示范,50亩以上大面积平均子棉单产从没有超过375公斤/亩。能达到500公斤/亩以上的产量,实现棉花超高产,主要有以下6点体会。

1.优良品种是基础

棉花品种“多、乱、杂”现象十分严重,一个县域内销售棉花品种少的也有十几个,多的一个县域内有三十几个,没有本县的主栽品种。审定与未审定,常规棉与抗虫棉,杂交棉、千斤棉、懒汉棉、防虫棉等等充斥市场,令人眼花缭乱,棉农也无所适从,谁会吹、谁的广告做得好,就买谁的产品,进而引发群体效应,往往是用了一年后才发现上当,造成减产减效。同时由于棉种经销商只顾经济利益,专心于市场经营而对销售的品种是否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未进行引种试验,并且售后配套技术服务无法及时跟上,在影响棉花产量的同时,挫伤了棉农植棉积极性。

夺取“亩产千斤子棉”,必须选对、选准棉花新品种,要求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早熟不早衰的抗虫杂交棉品种。

2.增加密度争总桃

近几年来,杂交棉栽植密度越来越稀,常常不到1100株/亩。杂交棉虽然有生长势强,营养生长旺盛,生物学产量高,叶面积指数大,抗逆性强,结铃性强和铃大等高产特征,但是稀植的棉花补偿能力下降,应对灾害和不良环境的能力大大减弱,从而造成群体生产力下降。虽然看似单株成铃多,但实际单位面积总成铃并不多。

合理密植,是提高群体生产力,创超高产的重要措施。如何改变稀植习惯,提高种植密度,项目小组在这个问题上,一是说服棉农增加密度;二是抓了株行距配置,1.2米的行宽、株距限定为0.35米;三是增加了制钵播种数量,保证达到2500个/亩;四是移栽时在打洞器上安装0.35米长的铁丝标尺;五是移栽时派出农技人员到示范区督查。

3.水是棉花高产的命脉

7~9月份的伏秋干旱是制约丘陵棉区棉花高产的障碍性因素,没有灌溉条件的棉花超高产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为了保证棉花产量,示范区早做准备,一是整合项目资金,对示范片980米渠道进行开挖砌护,二是聘请人员进行水源管理,保证干旱时的用水,为今年棉花抗旱夺取超高产打下了基础。

2009年气候干旱,梅天“空梅”,伏秋季节雨更少,根据湖口县气象局的统计数字,梅季降雨量为109.7毫米,入伏后至10月上旬降雨量为272.5毫米,并且雨量分布极不均匀,梅雨季节下雨在梅初且雨量小,伏季雨量集中在7月24~30日之间,达216.6毫米,秋季雨量少只有56.1毫米。示范区棉花共灌水3~4次,7月13~14日第1次灌水,9月份2次,10月份1次,保证了棉花的正常生长。

4.配方施肥提升地力

棉花生产实践证明,棉田仅靠施用化肥,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可获得一时高产,却难以实现持续高产,更不能实现超高产。连年施用化肥逐渐使土壤性质变劣,板结加重,通透性变差,也是近年来棉花病害逐年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重点棉区频繁地轮作倒茬也不现实。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棉花的持续高产问题、病害问题、连作问题都离不开施用有机肥。

实现棉花超高产栽培必须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土壤肥力不断提高,为棉花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与环境条件。改善土壤肥力的中心环节在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有机质是决定土壤养分保持与供给及形成土壤结构的物质基础,有机肥料是补充和更新土壤有机质的物质来源。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对保证棉花长期稳定高产和土壤肥力的持续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武山镇五里村“亩产千斤子棉”示范区在棉花移栽之前的4月下旬埋施棉饼55公斤/亩,之后主要使用了“银科牌”棉花专用配方肥料,这项重要措施为棉花前期稳长、“六桃”入伏、后劲充足、“亩产千斤”起了决定性作用。

5.协调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

棉花超高产栽培须合理密植,要使棉株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力、养分、水分、光能和生长季节。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深刻体会到群体与个体是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有适当的个体生产力作为基础,同时又要充分发挥群体生产力。如果单株个体生产力低,纵有较多的单株数,也不一定能增产。同样,如果单株数过少,虽有较强的个体生产力,还是难以达到“亩产千斤”的目标。

湖口县武山镇五里村“亩产千斤子棉”创建区棉花生长发育条件较好,长成一个强有力的个体很容易,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稀植习惯下大个体与超高产要求的大群体间的矛盾,处理不好会导致前中期疯长,中下部荫蔽,脱落而内空,烂桃而减收。采取的措施是化学调控,适当抑制棉花的个体生长发育,保证棉田有一个又大又充实的群体。在棉花生长发育期间共进行了3次化学调控,从而塑造了“亩产千斤子棉”所需的理想株型,极好地协调了个体和群体的关系。

6.加大科技入户力度

要想成功实施好“亩产千斤子棉”项目,技术到位是保证,服务到位是关键。为此湖口县农业局派出两位高级农艺师到示范区督查、指导棉花生产,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的专家也经常下基层巡回指导,在育苗、埋肥、移栽、灌溉、化控、治虫的关键时期住在农户家以确保措施到位,做到了人员到户、成果到田、要领到位,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得到了落实。

7.高投入才会有高回报

只有高投入才会有高产出的回报。“亩产千斤子棉”示范区的投入虽较高,示范区物化投入为779元/亩,比非示范区对照的430元/亩高出349元/亩(主要是有机无机肥多投入了300元/亩),高81.2%;多做钵、抹赘芽、棉田灌溉、后期防虫、收摘棉花等用工数量也有所增加,平均增5个/亩。但收益增幅很大,子棉平均单价按6.3元/公斤计,湖口县武山镇五里村“亩产千斤子棉”创建区子棉产值为3194.48元/亩,比非创建区多收1556.48元/亩。示范区产投比为4.1,非示范区为3.81,产投比要高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