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阳灶的制作
太阳灶的制作,主要是灶壳的加工生产,而各种类型的灶壳生产又离不开胎模和模具的制造。胎模和模具成型后就可以进行灶壳的生产加工。这里以水泥太阳灶为例,介绍太阳灶的制作工艺。其他类型太阳灶可以参照予以生产。
1.水泥太阳灶胎模的制作
(1)镜面曲线样板的制作灶面为偏焦灶面,即旋转抛物面的一部分。旋转抛物面为样板曲线绕OZ轴旋转一周而形成。灶面的焦点在OZ轴上,如图7-54所示。
图7-54 镜面样板制作
1-样板外缘;2-校正点;3-抛物面;4-基准线
图7-55 旋转轴的制作
1-旋转轴;2-铁板;3-轴平面
(2)镜面(灶面)轮廓线样板的制作样板由厚度5mm的钢板或五合板制成,样板(刮板)如为木质,其表面要作处理,如涂清漆或环氧树脂等,以增加刮板的耐磨性。
样板的用途:制作旋转抛物面胎模时作为刮板,在胎模上划灶面轮廓线时用,如安上旋转轴,便可画线。也可制作两块样板,一块作刮板用,另一块作画线用。
样板的制作:按照抛物线绘制法(坐标法)在板上划出对应的坐标点,打眼,用一条光滑的曲线把它们连接起来,便得到所求的抛物线。为了安装、校正准确起见,将最后的一点作为校正点,并做出明显的标记。然后,细心地沿抛物线外缘切割钢板,并用大板锉沿曲线方向锉成光滑的型线,以便制成抛物线样板,此样板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整个灶面的制作精度。
(3)旋转轴的制作加工一根长400mm,直径为30mm的轴,将轴的中段200mm的部分切去一半,使之成为长200mm、宽30mm的平面,在该平面上划出中心线,再焊上一块200mm见方的铁板与之重合,便制成旋转轴,如图7-55所示。
(4)旋转轴的安装与校正安装旋转轴时,让样板的OZ轴与旋转轴之中心线重合,并用螺丝暂作固定,然后校正,如图7-56所示。
图7-56 旋转轴校正方法
1-轴中心线、Z轴线;2-校正点;3-校正点的X值〈长直尺〉;4-丁字尺;5-校正点、Z值〈丁字尺〉;6-铁板;7-固定螺丝
图7-57 制作灶面模具
1-样板;2-胎模;3-导轨
(5)制作胎模在胎模的制作过程中,为避免刮板的晃动,影响精度,刮板的另一端常制有滑轨面,如图7-57所示。胎模制成后,其凸表面应与刮板曲线处处吻合,其最大间隙不得大于1mm。
2.水泥模具的制作
水泥模是最常见的制作太阳灶壳的模具,如图7-58所示,制作时可在地面上做好水泥模的地基,将刮板固定在支架上,刮板的下沿稍离地面,然后垒土坯和培土。培土时,一定要逐层夯实,防止出现塌落变形。最后,旋转刮板制凸模。
3.太阳水泥灶壳的制造
制作混凝土灶壳时,首先应在一预备好的胎模表面上涂上脱模剂以便于脱模。一般采用石蜡、废机油等,或在模具表面上贴一层塑料薄膜,沿着已画好的灶面轮廓线,放置厚度为3 cm的木框或角钢框。抹上2~ 3mm厚的砂浆,再抹8mm的砂灰浆(比例为1:3),铺放预制好的铁丝网(铁丝直径1.5mm,网眼直径10mm左右)和钢筋骨架(钢筋直径6mm)。抹第二层砂浆厚约6mm,最后抹上一层2mm厚的水泥灰浆。灶壳总厚约2cm,为了增加强度,灶壳周边和内部可作水泥加强筋,加强筋的厚度为3~ 4 cm。灶壳适当凝固后,封湿土约25 cm,养护28天,脱模整修备用。
水泥灶壳的表面应平整、厚薄均匀,壳体周边的筋条均应抹制平整光滑,宽度一致。为了防止薄壳灶变形和运输方便,亦可采用分块的方式进行制作。
图7-58 制作灶面模具
1-地基;2-水泥;3-砂浆土;4-草泥;5-支架;6-螺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