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豆播种全苗壮苗

大豆播种全苗壮苗

时间:2024-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达到苗全、苗匀、苗壮,并促进大豆充分的生长发育及合理的群体结构,大豆播种应把握好以下环节。适时播种是大豆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情况下,春大豆在5厘米土层日均温达10℃以上就可以播种,北方高寒地区,5厘米土温稳定在8℃以上即可以播种,这只是对耐寒大豆品种而言。在水分适宜情况下,大豆出苗快慢与温度密切相关。

第二节 大豆播种全苗壮苗

苗全、苗匀、苗壮是大豆丰产的基础,俗话说苗好一半收。为达到苗全、苗匀、苗壮,并促进大豆充分的生长发育及合理的群体结构,大豆播种应把握好以下环节。

一、播种量与密度

大豆播种量取决于计划留苗密度、种子籽粒大小、种子发芽率及田间损失率(含烂种、间苗、疏苗),计划留苗数越高、田间损失率越大则播种量越大,大豆籽粒小,发芽率高则播种量可小。由上可知在计划密度(苗数)一定,种子百粒重一定条件下,播种量及幼苗生长势取决于种子发芽率、田间损失率。img40

式中:y——播种量;

n——计划每亩苗数;

b——田间损失率;

m——千克种子粒数;

a——种子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由种子发芽势决定,田间损失率取决于播种时的土壤水分、紧实度、播种机具及下种均匀度等。为减少播种量,确保全苗、壮苗、匀苗,应当做好种子的贮藏,做好播种前的筛选、晒种等准备工作,使种子保持强发芽势和发芽率,应当精细整地,掌握播种时的土壤适宜水分、播种深度与下种均匀度。

大豆密度取决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性状、计划施肥水平和生育后期的日照、降水等气候因子。原则上矮秆、分枝少、抗倒伏、耐阴性强的大豆品种宜密,反之宜稀些。

长江流域及黄淮地区的夏大豆生育期较长,株型高大些,密度宜小,一般每亩0.8万~2.0万株,如豫豆2号品种在河南砂姜黑土中上等肥力田块,种植密度每亩0.85万株,亩产160~190千克,中下肥力田块,种植密度1.28万株,亩产达到130~160千克。东北春大豆,种植习惯是宽行(0.4~0.6米)密株(株距小于0.2米),便于机械操作,近十多年多改为窄行密植,以充分利用空间,增加苗期光照和热量的利用,亩产200千克以上的密度,每亩1.2万~2.0万。南方春大豆点播的每亩1.0万~3.0万穴;每穴2~3株苗,亩留苗2万~4万株。秋大豆有多种播种方式,若系收早稻后耕地或板茬点播,每亩1.2万~3.0万穴,4万~6万株。播种早可稀些,播期晚可密些。

密度依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决定。确定适宜密度的方法,一是在一定土壤肥力条件下,引种和推广新品种的同时,安排同一品种不同施肥、不同密度的田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该品种不同施肥水平的适宜密度范围。二是在已有大面积种植的地方,进行多田块多点次的测产,找出不同肥力水平某一品种产量与密度的关系,由高产的密度分布状态总结出适宜密度范围。如1965年,我们在江苏徐州调查夏大豆品种产量与密度的关系,共调查148点,发现100千克以下的产量分布在每亩1万~3万株,很不集中,100~135千克的密度分布1.49万~1.70万株。表明产量水平愈高,适宜密度范围愈窄,在当时生产条件下,大白角品种的适宜密度为每亩1.4万~1.7万株。品种改变了,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改变了,就应从田间试验或多点次田间测产找出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不同品种类型、不同品种特性、不同土壤肥力水平,大豆种植不一样。大豆产量构成是单位面积上的总荚数、粒数和百粒重(粒大小)。密度大则单株数多,结荚数和粒数增加,有利于增产,密度过大,单株发育不良,致使单位面积上得到的荚数、粒数不能增加,而或减少,则可能减产。合理密度是能获得单位面积上最多荚数、粒数,即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在充分发挥个体生产力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的生产潜力,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协调在最合理的范围内,使土壤肥力和光能、热量、水分能得到最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单位面积大豆产量。从表5-3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区大豆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只有在合理的密度下才获较高大豆产量。

表5-3 大豆不同密度与产量关系

img41

续表

img42

img43

二、大豆播种期

适时播种是大豆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不同类型大豆是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经长期适应性选择形成的。适时播种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壤、气候资源,大豆得以充分生长发育,获得较高籽粒产量。播种过早过迟都不利高产。

(一)决定播种期的原则

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温度、土壤水分、无霜期和作物前后茬口安排等因子,确定不同类型、不同特性品种的适宜播种期。

1.温度。一般情况下,春大豆在5厘米土层日均温达10℃以上就可以播种,北方高寒地区,5厘米土温稳定在8℃以上即可以播种,这只是对耐寒大豆品种而言。在水分适宜情况下,大豆出苗快慢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出苗越快,出苗率也越高。据东北农科所(1956年)大豆播期试验结果,播种至出苗期的平均地温10.9℃,历时27天,15℃历时14天,20℃历时8天。另据牡丹江农业局试验结果(1959年)从4月6日到6月18日,播种至出苗的日数与地温成反比,温度越高,播种到出苗日数越少,从52天缩减到7天,且出苗率提高,由63.7%提高到100%。低温播种,发芽出苗时间长,出苗率降低,遇低温多雨则更易造成烂种。南方产区的春播大豆亦如此。一年两熟制的夏播大豆,地温不是主要矛盾,播种期的掌握主要是夏大豆生育期的活动积温总数,若播种太晚,遇霜降来临,总积温不够,会使产量降低,故夏大豆应在前作收获后及早抢播。据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1978~1980年试验结果,夏大豆早播一天,全生育期增加积温25℃,理论产量增加0.1千克/亩。晚播一天则减产1%~3%。

2.土壤水分。大豆发芽需要较多水分,只有在吸收较多水分以后才能开始萌动,已经萌动的种子,若土壤水分不能满足,则不能出苗或出苗慢。当土壤水分充足时,出苗快,出苗整齐。

据吉林农科院气象室研究资料,吉林不同土壤适宜大豆发芽的水分是:中部黑土地区为20%~24%,西部地区砂壤土为15%~18%。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在江苏徐州淤土的夏大豆测定结果,当播种一周内0~8厘米土层水分在10%~18%,8~15厘米土层水分在18%~24%时,大豆可正常出苗,砂壤土在水分较淤土低时也可以正常出苗。

3.前后作物茬口。黄淮流域两熟制夏大豆及南方一年多熟的春夏秋冬播大豆,大豆播种早晚主要决定于前作物收获的早晚。夏秋播大豆在前作物收获后,播种越早越好。因为夏秋播大豆对短日照反应强烈,在播种适期内提早播种,生育期长,营养体繁茂,有利于高产,延迟播种,生育期缩短,营养与生殖生长不协调,产量低。

(二)我国大豆主要栽培区的播种期

我国国土辽阔,跨几个气候带,从春到冬每季每月都可播种大豆。但由于各地区的温度、降水、无霜期、栽培制度等不同,不仅有春、夏、秋、冬播栽培之分,即使同一类型的适宜播期也不相同,播期幅度有很大差异(表5-4)。从全国看,大豆播期幅度南大北小,如南方冬大豆区播种幅度200天以上,长江流域的春夏秋大豆区从3月中旬到8月中旬皆种豆,播期幅度在150~160天,黄淮海大豆的播幅70~80天,北方春大豆30~50天。同一栽培区的大豆播期幅度也是南大北小,如北方春大豆的最南部50天,最北部少于30天。

北方春大豆区的播种期,南部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中部4月底到5月中旬,北部5月上、中旬。5月20日以后播种会使产量显著降低。黄淮流域夏大豆应在前作收获后抢种,愈早愈有利于高产,一般是在6月上中旬播。长江流域夏大豆是在冬作收获后抢播,5月下旬至6月上为适播期。迟于6月15日产量会明显降低。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春播大豆,播种期因各地的前作及温度条件而定,广东、台湾、福建、广西的春大豆在2月上旬至3月上中旬,江西、湖南以3月上旬到4月上旬为宜,湖北、安徽、江苏、四川的春大豆3月底至4月上中旬为宜播期。云南、贵州的春大豆播期稍迟,4月上中旬播种,山区间作大豆的播期还依据间作方式及地温条件决定播期。南方秋大豆在前作收获后播种,7月中旬至8月中旬,越早播越有利于增产。广东、广西及云南南部地区冬大豆,播期始于11月下旬,以12月播种较多,也可在元月上旬播。

三、播种方法

大豆生产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又积累了几千年的种豆经验,各地有不同的种豆方式,但主要方式是点播和条播,套作情况下也有撒播的。解放以后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大豆播种方式在集中产区逐渐改为机械条播、机械点播和精量点播,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抢季节按时播种,又提高了播种质量,有利于苗全、苗匀、苗壮。

大豆播种方法根据种植制度、整地情况及当地生产条件和习惯来决定。

(一)春大豆播种

春大豆多为一年一熟制栽培,前作收后有较长的空闲时间,可以精细耕地,作好播前准备,加之北方春大豆多为连片大面积种植,耕作机械化水平高,应当尽量采用机械精量播种,如黑龙江绥化农科所在大垄精量点播和窄行密植高产栽培基础上,总结研究的大豆机械化带状高产栽培法,应用ZBY-9型精量播种机,播幅4.5米,每幅种三带,每带三行,大行距0.6米,小行距0.45米,或用小四轮拖拉机挂ZBT-3型精量播种机播幅1.4米,播3行或4行,大行距0.5米,小行距0.30~0.45米,配套深松铲机械,生育期进行深松除草,这种机械播种与机械深松中耕的配套作业,可为耕层创造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有利于大豆高产。北方春大豆区因地制宜推广不同方式的精量播种,栽培水平高,人多地少的地方,采用小型耕播机进行精量播种,在人少地多的地方,充分发挥中型和大型耕播机械进行播种,以便缩短播期,做到大面积适期播种。用于机播的中小型机械有ZBT-1型、ZBT-2型、ZBJGL-2H型、ZBTG-2A型等小型耕播机,大型耕播机有LFBJ-6型、ZBJ-6W型等,为推广精量播种面积,更充分发挥机械作用,提高播种质量,可实行划区轮作,连片种植,统一播种,分户管理。西北春大豆区,南方春大豆区,凡具备冬春耕翻,播前精细整地,地平土碎,精选良种的地方,也可以实行统一区划,连片种植,机械播种,分户管理的办法提高播种质量。在南方分散的春大豆种植区,每户1亩或几亩春大豆,在精细整地分厢开沟的基础上,可以人工点播或开沟条播,并结合播种施用优质农家肥(腐熟的厩肥、灰粪、渣肥)。南方一些丘陵、平原、山地,在棉田、麦田、玉米甘蔗、果园、洋芋等作物套种的春大豆,也是人工挖穴点播,在预留行播种春大豆。

(二)夏大豆播种

夏大豆生产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尽管生产条件各地差别很大,但多为前作(小麦油菜、蚕豆)收获后复种,播种季节比较紧张,播种前无充分时间进行精细耕翻整地,一般是抢收、抢耕、抢播,且由于5、6月份降水不足,还要抢墒播种,减少跑墒,整地作业要服从于播种安排,而播种安排要以保墒为中心,确保播种后能吸足水分萌芽出苗。抢住季节,抢住墒情是夏大豆播种的技术关键。据此,夏大豆应大力推行机械条播,机械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则以人工畜力的耧播。机条播适用大型拖拉机带动,行距可以根据播种计划密度进行调节。排种口下种量根据每亩播种量计算1次播幅的用种量来调节,要求下种均匀。机械条播可以是板茬,也可以是耕耙后机播的,要求耕耙平,不漏耕,以防播种时深浅不一。人工畜力条播,在黄淮地区习惯用耧播,播种前以机耙灭茬,疏松表层土壤,若板茬则易跳耧,造成下种不匀。机械条播与人工畜力耧播都可以结合播种下口肥(种肥),用于口肥的肥料要充分腐解,要细碎无大块硬土物,口肥中可以掺加少量尿素过磷酸钙。口肥与下种同时进行的,要特别注意防止堵住排种口。

(三)秋大豆播种

秋大豆多是在早稻收获期或收割后播种,也有少数地方在春玉米或春芝麻、绿豆等旱地作物收后秋播。水田秋大豆在我国南方已有上千年的种豆经验,播种方法主要有二种,一种是收早稻后趁墒点种,二是在早稻收割前套种谷林。收早稻后点播,各地有不同播法,以禾根豆较为便用,即在早稻收捆后,按计划密度,在稻根挖穴点播大豆,随之用土或灰粪覆盖,或在早稻收后浅耕耙点播。套种是在早稻勾头时开好围沟、腰沟、厢沟放水晒田,晒至田面开始毛裂,若水稻还需要水可再灌一次水,随灌随排,割谷前2~3天播种,播前灌薄层水,撒种后即排干,次日割稻薄晒于谷桩上,傍晚收捆。秋大豆出苗后应及时除草、松土、施肥。苗期注意雨后能排水,后期遇天旱灌1~3次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