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淮海夏大豆的品种利用

黄淮海夏大豆的品种利用

时间:2024-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黄淮地区的生态条件适于大豆生产。还育成蛋白质超过50%的高蛋白品种,高产高抗品种,为大豆生产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还育一批蛋白质超过46%、油分超过21%的高蛋白、高油分品种,其中,豫豆26蛋白质含量47.9%,豫豆12号蛋白质50%,晋豆19的油分22.76%。加大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利用,将可以大幅度提高黄淮海地区的单产水平,提高大豆的品质。

第三节 黄淮海夏大豆的品种利用

一、品种的提纯复壮

一个大豆新品种,用于生产之后,一年纯,二年杂,三年就退化。是什么原因?主要是在大豆的收获、贮藏、运输等过程中混入其他品种的种子,造成机械混杂。其次,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但也会有极少数的天然杂交变异株出现,造成自然混杂退化。第三,耕作管理粗放,肥料不足,种性得不到发挥和保持,会造成退化。第四,病虫害危害,尤其是病毒病感染,也会造成退化。

退化的大豆品种,会产生成熟期、株高、籽粒大小等性状不一致,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因而必须认真对待退化问题。其防止办法首先是避免机械混杂,对要留种的优良品种单收单打,妥善保存。对优良品种要按品种特性进行相适应的栽培管理措施,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对已经退化的品种,可进行提纯复壮,以解决退化问题。提纯复壮,必须了解掌握某品种的特征特性,例如花色紫或白,毛色灰或棕,叶形长或圆,叶色浓绿或浅绿,植株高或矮以及成熟期的早晚等。在此基础上有两种简单易行有效的方法可用来提纯复壮,即株选法和片选法。

1.株选法。即选择优良单株的办法。大豆成熟时,在田间选择植株健壮,结荚多,具有该品种典型性状的单株,混合脱粒,留作下年种子用,而且下一年收获的种子仍可作良种。这种办法选择细致,但较费工,适合于小面积。

2.片选法。是在大田内去杂去劣的方法。大豆成熟前,将田间混杂的其他品种和生长不良的植株首先去掉,当商品豆处理,然后收割剩余的优良品种的植株作种子用。此法效果虽不如株选法,但简单易行,适合于较大面积。

二、黄淮海大豆新品种利用

黄淮地区的生态条件适于大豆生产。在几千年大豆栽培的历史长河中,分离选择出各种类型的大豆品种。据各地县志所载,明代黄河中下游就有黄豆、黑豆、青豆等不同品种20多个,清代增至40多个品种。到民国时期,山东有40个品种,河南有18个品种,河北有17个品种,山西有15个品种。但由自然分离人工选择所得的大豆品种,生产潜力提高不是很显著,产量难以超过3 000千克/公顷,大面积生产则长期滞留在1 500千克/公顷以下,遇洪涝灾害还会大幅度减产。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家和地区的育种单位,相继开展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并引进地理远缘的高产种质,还利用了野生大豆优异种质,使育种水平大大提高,不仅育成产量达3 000千克/公顷以上的高产品种,最高的生产潜力达到4 500千克。还育成蛋白质超过50%的高蛋白品种,高产高抗品种,为大豆生产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中国科学院油料所育成的高产品种中豆19,中国科学院遗传所育成的诱变30,河南农科院育成的豫豆2号、豫豆8号,山东农科院育成的鲁豆4号等一批新品种,为20世纪80~90年代的大豆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单产水平达到1 600~1 700千克/公顷。20世纪90年代育成的一大批新品种,如鲁豆10号、鲁豆11号、山宁8号、齐黄26、菏90-42,豫豆21、豫豆23、豫豆24、豫豆25、豫豆28,冀豆7号、冀豆12、邯豆3、沧豆4,皖豆16,中豆26,淮豆4等。还育一批蛋白质超过46%、油分超过21%的高蛋白、高油分品种,其中,豫豆26蛋白质含量47.9%,豫豆12号蛋白质50%,晋豆19的油分22.76%。豫豆23高抗虫害,合豆1号高产抗病,中豆18优质(低豆腥味)高产。不少新育成品种同时兼有高产、高蛋白的特性或高产多抗特性,生产潜力达到3 300~4 500千克/公顷。加大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利用,将可以大幅度提高黄淮海地区的单产水平,提高大豆的品质。部分新品种介绍见第二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