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观察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观察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减数分裂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称作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包括两次细胞分裂,第一次是减数的,而第二次是普通的有丝分裂。同时,由于交叉现象的存在,抑制了同源染色体的完全分离,交叉部位可能已发生互换而实现了染色体重组。但有的植物和大多数动物不经过末期和间期,直接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的晚前期。

实验二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高等植物形成花粉时的减数分裂过程。

(2)掌握染色体标本制片技术。

二、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称作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包括两次细胞分裂,第一次是减数的,而第二次是普通的有丝分裂。另外,第一次细胞分裂存在一个相当复杂的前期,而且存在同源染色体配对和交叉等现象。

三、实验材料

玉米(2n=20)雄蕊,蚕豆(2n=12)花药,洋葱(2n=16)花药。

四、实验用具和试剂

1.仪器用具

显微镜,乙醇灯,恒温箱,水浴锅,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解剖针,木夹,吸水纸,滤纸,标签,铅笔等。

2.药品试剂

醋酸洋红,改良品红,卡诺氏固定液。

3.试剂制备

(1)醋酸洋红染色液,见实验一;

(2)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见实验一;

(3)卡诺氏固定液,见实验一。

五、实验步骤

1.取材

选择适宜取材时机是确保能观察到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关键。

北方产的玉米需要5月份取材,以上午8:30时间段为佳。除太老的分枝以外,在每一个分枝中,以中部偏上区域为比较成熟的部分,从此往尖端或基部,小穗逐渐幼嫩。玉米小穗是成对存在的,无柄小穗的发育时期比邻近的有柄小穗的发育时期要早,每小穗中有两朵小花,各有花药3个,第一朵小花比第二朵小花幼嫩,第一朵小花的分裂时期依各小穗着生部位不同有一定的顺序性,而同一朵小花的3个花药几乎处于同一发育时期。通常在一个分枝上从幼嫩的部位向较为成熟的区域混合制片,可以在一个片子中看到小孢子形成过程中的各个时期。

2.固定与保存

取刚开始孕穗的玉米植株(此时植株一般有12~14个展开的叶片),此时用手摸植株上部(喇叭口下部)有松软的感觉,表明雄花序即将抽出,用刀在顶叶近喇叭口处纵向划一刀,切口长10~15cm,剥开未展开的叶片,摘取幼嫩的雄蕊,放入卡诺固定液中固定12~24h,用95%乙醇洗脱醋酸,再移入70%的乙醇中,置于4℃冰箱内保存备用,固定时间一般在上午7~9时为宜,此时分裂相较多。

3.染色与制片

从固定保存的材料中取下一朵花蕾,置于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剥开内外颖片,可以看到3枚棒状的雄蕊,留下雄蕊,除去内外颖片,滴加少量的改良苯酚品红(或醋酸洋红),用解剖针将花粉囊挤破,使花粉母细胞游离出来,并将其均匀地涂布在载玻片上,除去囊壁残渣,盖好盖玻片,盖上吸水纸,用拇指轻压盖玻片,吸去周围多余的染液,勿使盖玻片移动。若细胞质染色过深,可在盖玻片一侧滴加45%乙酸,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让乙酸从盖玻片下流过,达到分色目的。

4.镜检

在显微镜下查找花粉母细胞、二分体、四分体、花粉粒及各时期细胞。

六、实验结果

细胞的减数分裂包括第一次细胞分裂(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和第二次细胞分裂(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

1.前期Ⅰ(ProphaseⅠ)(图2.1)

(1)细线期(Leptotene stage):染色体细长,在显微镜下呈细丝状,染色体在核内一侧缠绕在一起,可见核膜和核仁。

img5

a         b         c

img6

d        e        f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f终变期

图2.1 玉米减数分裂前期Ⅰ

(2)偶线期(Zygotene stage):染色体稍粗些,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这是减数分裂特有的现象。染色体比细线期略分散。

(3)粗线期(Pachytene stage):联会过程完成,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发生在这一时期,但因同源染色体联会在一起,所以看不到交叉现象。这时亦可区分10个配对的双价体,每个双价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但仅有两个着丝粒,染色体继续变短变粗。

(4)双线期(Diplotane stage):联会力量消失,同源染色体分开,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可清楚地看到交叉现象,呈X、V、O等形状。同时,由于交叉现象的存在,抑制了同源染色体的完全分离,交叉部位可能已发生互换而实现了染色体重组。

(5)终变期(Diakinesis):染色体进一步变短、变粗,交叉点向染色体两极移动——短化现象。此时期可清楚地数出染色体的数目。终变期末,核膜消失,核仁也消失。

2.中期Ⅰ(MetaphaseⅠ)(图2.2a)

核仁、核膜消失,纺锤体形成,一个个二价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个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逐渐远离。

img7

a         b         c

a中期Ⅰ b后期Ⅰ c末期Ⅰ

图2.2 玉米减数分裂I期的分裂相

3.后期Ⅰ(AnaphaseⅠ)(图2.2b)

同源染色体逐渐向两极移动,但每条染色体有一个着丝粒含有两个染色单体。

4.末期Ⅰ(TelophaseⅠ)(图2.2c)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染色体解旋,又呈细丝状,核膜形成,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只接受了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

5.间期(Interphase)

即二分孢子时期。在此时间不发生DNA合成和染色体扶植。但有的植物和大多数动物不经过末期和间期,直接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的晚前期。

6.前期Ⅱ(ProphaseⅡ)(图2.3a)

染色体变粗、变短。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着丝粒和纵向排列的两条染色单体。

7.中期Ⅱ(MetaphaseⅡ)(图2.3b)

纺锤体形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8.后期Ⅱ(AnaphaseⅡ)(图2.3c)

着丝粒分裂,两条染色单体移向两极,每极只含n条染色体。

9.末期Ⅱ(TelophaseⅡ)(图2.3d~f)

染色体逐渐解螺旋,变为细丝状,核膜重建,核仁重新形成,每个子细胞又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从而产生四分孢子,完成减数分裂的过程。

img8

a         b         c

img9

d        e        f

a前期Ⅱ b中期Ⅱ c后期Ⅱ d末期Ⅱ e四分孢子 f形成花粉

图2.3 玉米减数分裂Ⅱ期的分裂相

七、实验作业

(1)绘制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典型细胞(示染色体形态)。

(2)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

(3)双线期的交叉现象具有怎样的遗传学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