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3 茶树的适生环境
茶树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里,受到周边环境(如气象、土壤、地形地势、生物、人为等生态因子)的影响。这些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因子发生变化,势必影响其他因子的变化。可见,茶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实际上是受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而不是受单一生态因子的影响。只有满足茶树的生长和发育状况所需的环境条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茶树的增产潜力。
□问题导入:
Q1:光照对茶树生长发育有着怎样的影响?如何理解“高山云雾出好茶”?
Q2:什么是茶树生长的三基点温度?三基点温度是如何划分的?
Q3:土壤哪些条件对茶树的生长发育会产生重要影响?
Q4:茶区的地形条件是由几个方面构成的?各构成因素对茶树生长发育有哪些影响?
1.3.1 气象条件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气象条件中的光照、温度、水分等气象因子与茶树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在生产中充分了解气象因子与茶树生育的关系,掌握各种气象因子对茶树生育的极限和最适指标,是科学制订茶树栽培技术措施的前提。
1)光照
茶树生物产量的90%~95%是叶片利用CO2和水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所形成的,所以茶树经济产量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谱成分对茶树的发育影响较大。茶树是耐阴植物,忌阳光直射,且对光照要求的可塑性较大。幼龄茶树的光饱和点大致为2.1J/(cm2・min),成龄茶树约为2.9~3.0J/(cm2・min),并且与季节有关。因遗传的耐阴习性,茶树对散射光能较好地利用,直射光会破坏原生质的叶绿体而对生长不利。
光谱成分对茶树生长发育以及茶叶品质也有影响。茶树在红、橙光下生长最好;在相同的光量子通量密度下,红光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蓝紫光,再次是黄光和绿光。蓝光为短波光,在生理上对氮代谢、蛋白质形成有重大意义;橙光偏长,对碳代谢、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具有很高的活性;紫光比蓝光更短,不仅对氮代谢、蛋白质形成有重大意义,而且与一些含氮化合物和香气成分的形成有直接关系。高山茶园森林繁茂,终年云雾缭绕,日照百分率较小,使茶树接受光照的时间短,强度弱,同时也使照射到茶园的太阳辐射能中的散射辐射和蓝紫光增多,增加了漫射效应等。这些都为茶树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创造了适宜条件,从而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如叶绿素、全氮量、氨基酸含量的增加。这些物质在提高茶叶的色泽和滋味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生长于高山密林或云雾之中的茶树,往往可获得较优良的品质,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就是这个道理。
茶树是短日照植物,遮光处理会使茶树开花期提前且开花数增加。反之,延长光照则会推迟茶花开放时间。日照时数对春茶早期产量有一定影响,尤其是越冬芽的萌发时间与日照时数直接相关。据印度D.N.Baura(1969)研究认为,当冬季连续6周每日光照短于大约11h,灌木型茶树有相对的休眠期,日照愈短,休眠期愈长;反之,人工延长光照达13h,就可以打破某些茶树品种的冬季休眠,促使茶树生长并抑制茶树开花。
为了有效地、经济地利用光能,除了做好园地和品种选择外,还可以通过合理密植、人工灌溉、茶园施肥、植树造林等措施来加以调节。
2)温度
(1)空气温度
热量状况一般用温度来表示,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气温主要影响茶树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茶树地下部的生长。通常,地温和气温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茶树生长的温度可划分为最低温度(生物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生物学最高温度)三个基本点。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为生长的起点温度。对于多数茶树品种,春季日平均气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茶芽便开始萌动。但也有少数品种或者由于其生态环境的不同,在不到10℃时已开始萌动,如早芽种,而迟芽种的生长起点温度则高于10℃。
茶树生长最适温度是指茶树生育最旺盛、最活跃时的温度,因品种和产地不同而有所差异,大多为20~30℃。昼夜温差直接影响光合物质的积累,白天温度高,光合物质合成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产物消耗少,故昼夜温差大利于生物产量的形成。从不同季节来看,春季气温对新梢生育的影响明显大于夏秋季。
茶树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年生长期中高于10℃的温度总和,称为茶树的活动积温。茶树生长适宜的活动积温在≥3000℃。进入12月以后,当平均气温低于10℃时,茶芽进入越冬休眠;当气温下降到1~2℃时,萌发的茶芽会枯焦;降至-2℃时,茶花大部分脱落而死亡。一般灌木型茶树耐低温能力强(-12℃左右),乔木型的茶树最弱(大叶种约为-5℃),小乔木型介于二者之间(-8℃)。茶树耐受的最低临界温度,因品种、树势、树龄以及出现低温时的天气状况而不同。温度过低固然会使茶树遭受冻害而损伤,温度过高也会引起茶树的热害。当温度上升到茶树本身所能忍受的临界高温时,茶树不能正常发育,产量下降甚至死亡,这种现象为茶树热害。通常,新梢和嫩叶比老化的枝条更容易受到这种逆境的危害。
(2)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简称土温或地温,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与茶树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当地温为25~30℃时,最适宜茶树根系生长;地温低于10℃时不发根,高于35℃时根系停止生长。据测定,各土层地温与新梢生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地温为14~20℃时对新梢发育最适宜。地温对新梢、根系生长的影响与土壤质地、水分状况和茶树品种等有关。
3)水分
在茶树发育过程中,水分既是茶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承担着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进行物质的吸收与运输等重要的功能。据测定,构成茶树体约55%~60%的成分是水分。茶树体内愈幼嫩的部位,其含水量愈高,芽叶含水量高达70%~80%。在茶叶采摘过程中,芽叶不断被采收,又要不断地生长新梢,所以,茶树需要的水分比一般树木多得多。
茶树喜湿怕涝。栽培茶树适宜年降雨量为1500mm左右,生长季节月降雨量要求在100mm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空气中相对湿度大小会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品质。土壤含水量以相当于最大持水量的70%~90%为宜,当降至70%以下,茶树的根会因水分不足而生长不良;高于90%时,茶树会出现烂根现象。因此,如果茶园建在平地及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生产上要注意开沟向外排水。
1.3.2 土壤条件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土壤是茶树的立地之本,也是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吸收矿质营养元素和水分的源泉。因此,土壤的质地、土壤的温度、土壤的水分、土壤的酸碱度、土壤生物等对茶树根系和地上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土壤质地
实践表明,在黏性重、通气性差、排水不良的土壤中生长的茶树根系发育受阻,导致树冠生育不良;砂性过强的土壤保水力弱,土壤水分储存量少,干旱或严寒时枝叶容易受害;而在疏松、通气、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中生长的茶树根系发达,枝叶繁茂。所以,生产上栽培茶树以壤土最为理想。壤土的标准是:一是土层厚度达标,一般有效土层厚达100cm以上且不含石灰或其含量低于0.05%,土壤50cm之内无硬盘层或粘盘层,表层土厚度为20~30cm,有机质含量在1%~2%以上;二是土壤结构合理,以表土层多粒状和团块状结构,心土层为块状结构较好;三是土壤松紧度适宜,表层10~15cm的质量密度为1~1.3g/cm3,孔隙度为50%~60%,心土层35~40cm的质量密度为1.3~1.5g/cm3,孔隙度为45%~50%;四是土壤固相、液相、气相比例科学,在0~20cm的土层范围内,三者相比以(40%~50%)∶(30%~40%)∶(15%~30%)为好。
2)土壤酸碱度
茶树喜酸怕碱,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特别敏感。土壤酸碱度以pH=7为中性土,pH<7以下是酸性土壤,pH>7以上是碱性土壤。茶树是耐酸作物,以pH值4.5~6.5为适宜。
茶树之所以适应酸性的环境,首先与茶树根部汁液中含有较多的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及琥珀酸等多种有机酸有关。这些有机酸所组成的汁液,对酸性的缓冲力比较大,而对碱性的缓冲较小。这样,就会导致茶树的根在土壤延伸过程中,即使碰到酸性的生长环境,它的细胞汁液也不会因酸的侵入而受到破坏,这就是茶树喜欢酸性土壤的重要原因。其次,从酸性土壤中所含微量元素的情况看,它有两个突出的性质:一是含有铝离子,酸性越强,铝离子也越多,中性及一般的碱性土壤中铝离子较少。铝对一般植物来说,不但不是一种必要的营养元素,而且多了反而有毒害作用。酸性强的土壤,对许多别的作物往往很不合适,其原因之一就在于铝离子过多,但对茶树来说则不同。化学分析表明,健壮的茶树含铝可高达1%左右,这说明茶树要求土壤能提供足够的铝,而酸性土壤正好能满足茶树这一特定的要求。二是酸性土壤含钙较少。钙是植物生长的必要营养元素之一,茶树也不例外。但茶树对钙的需求数量不多,当土壤中含钙量超过0.05%时,对茶叶品质有不良影响;超过0.2%时,便有害于茶树生长;超过0.5%时,茶树生长受严重影响。基于上述原因,茶树不宜在中性土壤中生长,否则会导致茶树生育不良,对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而在偏碱性的土壤中,茶树也难以生存。所以酸性土壤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茶树。
3)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是保证茶树生长发育良好,不断提高茶叶总量、品质和效益的根本保证。茶树对土壤养分的首要要求是氮、磷、钾三要素含量要充足。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要大于1.5%,有效氮含量为100mg~150mg/100g,有效磷含量为70mg/100g,有效钾含量为30mg/100g。按我国现有生产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2.0%~3.5%为一等,1.5%~2.0%为二等,1.5%以下为三等。高产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2.0%以上。在茶园的农业技术操作过程中,除满足土壤质地、酸碱度、厚度等基本适宜茶树生长条件外,还要通过施肥、耕作、铺草、间作绿肥、有益微生物培养等农业综合措施来提高茶叶产量。
4)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环境与土壤肥力水平密切相关。土壤生物生活在土壤中,对土壤形成和土壤性质改变起主导作用,因此,土壤生物是衡量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中的小动物,如蚯蚓、蚂蚁、蜗牛、蠕虫、螨类等,它们撕碎、搅动和搬运土壤中的有机物残体,使这些残体与土壤均匀掺和,进一步促进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它们还以有机残体为食料,将含有丰富养分的粪便排入土壤,从而提高土壤肥力。蚯蚓、蚂蚁和微生物对改良土壤、土壤肥力形成以及植物营养转化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生产实践中,常把蚯蚓和蚂蚁作为土壤肥力的标志之一。
茶园土壤中分布着种类众多的微生物,它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及病毒等,其中有对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茶树生长显著作用的自生性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纤维分解细菌等种群。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很多,每克土中约有几千万至几亿个,且集中于耕作层。耕作层中又以根附近最多,土壤越肥,微生物越多。根系分泌物的多少是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主导因素。各种土壤管理措施、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条件等都会影响茶园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而土壤微生物又会反过来影响土壤的理化环境。
1.3.3 地形条件对茶树发育的影响
茶区大都建在山地,茶区地形比较复杂。茶园的地形条件主要由纬度、海拔、地形、地势、坡度和坡向等几个方面构成,它对温度、湿度、风、光照、水分、肥料、气体、热量等均有深刻的影响,从而综合地影响茶树的发育和品质。
1)地理纬度与海拔
地理纬度的不同,日照条件、气温、地温、降雨等气候因子均不同。在同一纬度下,海拔越高,气压与气温越低。而在一定海拔高度范围内,降雨量与空气湿度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当超过一定高度后又下降。
大多情况下,低纬度低海拔的茶区年平均气温较高,地表接受的日光辐射量较多,能为茶树正常的发育提供丰富的热量和光照条件,有助于茶树体内碳代谢的进行,有利于茶多酚的合成,此区生长的茶树品种适合于加工成红茶。而生长在低纬度高海拔茶区的茶树,光照、温度、湿度的条件利于蛋白质、氨基酸等含氮物质代谢,此区生长的茶树品种适合于加工成绿茶。
2)地形、坡度、坡向
由于山地茶园的坡向、坡度能影响小气候,因而也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如由于坡度和坡向不同,坡地上日照的时间和太阳辐射强度都有很大的差异,因而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也不一样,这样就形成不同坡向的茶园小气候。所谓的“茶园小气候”,就是指由茶树及茶园生物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从地表或土壤浅层到1.5~2.0m高的贴地层小范围的特殊气候,也称微域气候或微域气象。
处于温带的茶区,南坡、东南坡、西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要比平地获得的多。实践证明,背风向阳的半山坡茶园,冬季气温比谷地、沟槽地、平川地高。原因之一是向阳半山坡茶园受光面多,避免或减轻了寒风的侵袭;二是由于处于谷地,沟洼地的茶园受冷空气下沉所出现的逆温(小于2级风情况下)和辐射霜冻的危害要比山坡茶园重得多。因此,为避免茶树受冻,必须把地形选择作为种茶的重要条件加以考虑。处于北坡的茶区,获得太阳辐射总量比南坡或平地少得多,夏季南北坡地的差别较小,冬季差别较大。东坡和西坡接受到太阳辐射量介于南坡和北坡之间,差异不够明显。由于方位影响太阳光辐射,所以土壤温度也受到方位的影响。坡向的日平均气温变化规律与土壤温度相同。由此可见,阳坡(南坡、东南坡、西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及热量多,温度高,但湿度比较低,土壤较干燥,易发生干旱现象;而阴坡(偏北坡)的情况正好相反。调查显示,在春季偏南坡的茶园,茶芽萌动比偏北坡早1~3天,因此春茶采摘期也相应提早;而北坡冻害比南坡重。所以,从减轻冻害角度出发,亦应选择偏南坡种茶为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