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机茶园的安全生产

有机茶园的安全生产

时间:2024-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机茶生产是个系统工程,只有有机茶园生产的茶叶原料,没有一定的加工设备仍不能生产出有机茶产品。市场是生产的动力,发展有机茶生产必须有有机茶市场。有机茶生产要有一定规模,要将生产单位组织起来进行统一集中生产、经营和管理,否则无法进行有机茶生产。所有从事有机茶生产单位的主要管理者和组织者要经过培训和学习才能开展工作。②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生产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隔离带,以保证有机茶园不受污染。

任务8.3 有机茶园的安全生产

□问题导入:

Q:有机茶生产的必备条件有哪些?有机茶园对土壤、空气、水源、基地的要求是什么?如何规划有机茶园?怎样对有机茶园的土壤、肥料进行管理?有机茶园的病虫害是如何防治的?

8.3.1 有机茶发展的基础

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的结果,茶树与其他作物不同,它只能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才能生长,特别是对土壤、气候、水分、温度和光照等条件要求尤为苛刻。因此,我国茶树只能集中在秦岭和淮河以南的260平方千米地区种植,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贵州、广东、广西、云南、台湾、海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西藏、山东、福建等20个省(市、区)的946个县(市)。在这些产茶县(市),只要具备以下条件均可开展有机茶生产。

1)生态条件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有机茶行业标准规定了有机茶生产产地的环境条件,特别对生产的土壤、水源、空气质量有一定的量化要求,只要茶园地处远离城市、远离村庄、远离交通干线、远离厂矿,处于群山之中、森林怀抱之下,其土壤、水源、空气的质量一般都能达到规定要求,具有这些生态条件地方的茶园,可以发展有机茶生产,但最终能否达到要求仍要经有关部门检测才能定论。

2)加工厂条件

有机茶生产是个系统工程,只有有机茶园生产的茶叶原料,没有一定的加工设备仍不能生产出有机茶产品。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有机茶农业行业标准对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也作了具体规定,对工厂卫生、清洁、环境优良、工艺规范、设备齐全良好等均有要求。目前,广大山区老的茶叶加工厂多数达不到《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中有关要求,要进行有机生产必须重建、改建和改造等。一些新建的加工厂,厂房新,设备新,车间也较卫生、整洁,要改建和改造成有机茶加工厂基础条件良好。总之,进行有机茶生产的地方必须具备对新、旧茶叶加工厂进行改造的条件。

3)市场条件

市场是生产的动力,发展有机茶生产必须有有机茶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增强,广大茶叶爱好者不仅注重茶叶品质,更注重于茶叶的安全性。由于各地区条件不同,人们消费意识的增强程度是不同的,有许多地方还不知道什么是有机茶。只有能开拓有机茶市场、能疏通有机茶销售渠道的地方才能开展有机茶生产。

4)组织条件

有机茶生产要有一定规模,要将生产单位组织起来进行统一集中生产、经营和管理,否则无法进行有机茶生产。目前,我国茶园多数承包到户,对于这些产茶地区要从事有机茶生产,必须具备把他们重新组织起来的条件。目前,我国仍有不少国有和集体所有的茶园仍是进行集中生产统一管理的,这些茶园开展有机茶生产具有良好的组织条件。

5)经济条件

开展有机茶生产,从有机茶园基地建设、茶园管理、茶厂改造、设备购置、样品检测、认证等都需要投入。虽然开展有机茶生产回报率比较高,但前期投入也比较大,开展有机茶生产的地方和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

6)人才条件

有机茶生产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生产方式,从基地选择、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储运、销售等都有专门规定,无论是从事有机茶生产的组织者还是生产者都必须具备有机茶的专门知识才能开展工作。所有从事有机茶生产单位的主要管理者和组织者要经过培训和学习才能开展工作。

广大茶区只有具备以上6个条件的地方才能发展有机茶生产。

8.3.2 有机茶园对环境的要求

国家标准GB/T19630.1—2005《有机产品 第1部分:生产》和农业行业标准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对有机茶园的土壤、空气、水源有如下规定。

1)土壤要求

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表8.5的要求。

表8.5 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kg

img104

2)空气要求

有机茶园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8.6的要求。

表8.6 有机茶园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img105

注: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1小时平均指任何1小时的平均浓度。

3)水源要求

有机茶园灌溉水应符合表8.7要求。

表8.7 有机茶园灌溉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单位:mg/L

img106

8.3.3 有机茶园基地选择

有机茶园必须符合有机茶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即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交通要道,防止城乡垃圾、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园带来污染;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的园地。具体要求是:

①有机茶产地应远离城市工业区、城镇、居民生活区和交通干线,有机茶产地应水土保持良好,有机茶园周围林木繁茂,生物多样性指数高,远离污染源和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基地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明显和潜在的污染源,以保证有机茶园不受污染。

②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生产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隔离带,以保证有机茶园不受污染。隔离带以山和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人工营造的树林和农作物。农作物应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

③茶园土壤背景环境质量应符合规定要求,理化性状较好,潜在肥力水平要高,最好是香灰土、黑沙土、油沙土等,且茶园最近3年没有用过化肥、农药除草剂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或没有化学肥料、农药、重金属污染。生产基地的空气清新,生物植被丰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

④生产基地的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规模较大的基地周围还要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和清洁的水资源。

⑤茶园要适当集中,有一定面积,种植规范,生长良好,病虫害少。

8.3.4 有机茶基地规划

有机茶基地规划的内容:对选择好的基地或决定有机转换的基地,还应对当地的气候、农业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开展调查,然后根据有机农业的原则与有机茶生产标准要求,进行因地制宜地全面规划,制订出具体的发展实施方案。

1)道路系统的设置

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应根据茶园整体布局设置主干道和次干道并互相连接成道路网。缓坡丘陵地可设在岗顶。坡度较大的山地,干道设在坡脚,支道与步道按“S”形绕山开筑。禁止陡坡茶园开设直上直下的道路,以避免水土冲刷。平地的干道、支道等应尽量设置成直线形,以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劳动效率。

2)排蓄水系统的设置

园地范围内的沟、渠等水利系统设置,应与道路网紧密配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做到“小雨不出园”,“中雨、大雨时能蓄能排”。有条件的应建立茶园移动式喷灌系统,保证茶树生长具有适宜的水肥条件。

在茶园与山林或农田交界处应修建隔离沟,茶园路边、坡地、沟边应植树种草。茶园内根据地势应修建竹节沟(或鱼鳞坑)、蓄水池等,建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茶园。

在每片茶园附近应修建一个积肥坑(池),平时不断堆积各种有机物料(如杂草、秸秆、畜粪、绿肥等),腐熟后供茶园施用。

(1)隔离沟

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的地方横向设置隔离沟,隔绝雨水径流,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

(2)纵沟

顺坡设置纵沟,可利用原有溪沟排除茶园中多余的地面水。

(3)横沟

与茶行平行设置横沟。坡地茶园每隔10~15行开一条横沟,以蓄积雨水浸润茶地,并排泄多余雨水入纵沟。

3)茶园地块划分

一般以不超过0.67公顷(10亩)为宜,茶行长度以不超过50m为宜。有机农业强调的不仅是产品的有机完整性,还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所以在有机茶园的开垦过程中应避免对土壤和作物的污染及生态破坏,应制订有效的生态保护计划,采用植树种草、秸秆覆盖、不同作物间作等方法避免土壤裸露,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应建立害虫天敌的栖息地和保护带,保护生物多样性;禁止毁林、毁草、开荒,发展有机种植。

有机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在土壤和水资源的利用上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1)初垦

基地选定后,要清除附着物,规划和修筑好道路和排蓄水系统。主干道宽3m以上,支道便于机械化操作;排蓄水系统的设置要与茶园道路相协调,同时坡地茶园的上界应建好山水隔离沟,地下水位高处应开筑排水沟,易造成水土冲刷处应修筑水土拦截沟。15°以下的缓坡应等高开垦;15°以上的山坡地应修筑梯面宽2m以上等高式阔幅梯地。开垦深度在60cm以上的,应破除土壤中硬塥层、网纹层和犁底等障碍层。

(2)复垦

复垦深度要求50cm以上,方法可采用分层全垦,也可采用在茶树种植行幅度100cm范围内进行深沟撩壕。复垦熟地时,应把底层土翻上,最好是再加一层生泥;结合复垦要分层施入底肥,要求每公顷施用厩肥40~60t或油粕1.5t,或相应其他适用的有机肥料。

8.3.5 有机茶基地建隔离带

有机生产区域有可能受到邻近的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影响,为保证有机生产地块不受污染,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也称隔离带。

有机茶基地隔离带的建设应视污染源的强弱、远近、风向等因素而定。只要能有效防止从常规地块或其途径来的污染,无论是缓冲带还是物理障碍都可以接受的。缓冲带可以是一片耕地、一条沟或路、一片丛林或树林,也可以是一片荒地或草地等;物理障碍可以是一堵墙、一个陡坎、一个大棚或一座建筑等,也可以采用将有机茶园外围茶树自然生长的办法来形成隔离带,这在海南、广东和云南等热带地区使用较多。也可以在有机茶园的周围种植一些作物,但这些作物一定要按照有机方式种植和管理,收获的作物也只能作为常规产品销售,并且都需要有可供跟踪的完整记录。

有机茶园基地生产应建立田间档案,这是有机茶生产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跟踪审查。建立田间档案可以明确生产的责任,及时发现不合格的产品,查明原因,提供产品品质证明和有机认证制度要求的技术证据。

8.3.6 有机茶园土壤管理

有机茶园不仅要选择自然潜在肥力水平高的土壤,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在规定生产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依靠加强土壤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和保持土壤肥力,保证茶园在不采用任何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的情况下正常而健康生长,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益。因此,土壤管理在有机茶园栽培中十分重要。

有机茶园土壤管理的内容很多,首先是水土保持。因为有机茶园大部分都地处山区和半山区的不同坡地上,在雨水较为集中的季节,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即使原来土层很深,由于表土被不断冲刷,有效土层也会变薄,心土暴露,土壤肥力下降,茶树根裸露,茶叶产量随之下降,品质变差。一些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茶园”是无法保证有机茶持续生产的。防治茶园水土流失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等高种植,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幼龄茶园行间间作绿肥,行间铺草土,开设截水沟,隔离沟,挖建鱼鳞坑及蓄水池等。

其次是浅耕松土。茶园浅耕好处很多,它可以疏松土壤,除灭杂草,消灭土壤病虫,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等。一般有机茶园在春茶开采前要结合除春草及清理冬天落下的枯枝落叶进行1次浅耕,深度约10cm。春茶结束后因行间受采茶工人的踩踏,表土变得坚实,也要进行一次浅耕松土。6月份以后,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正是梅雨季节,杂草生长快,梅雨结束后要结合除梅草进行1次削草浅耕。8—9月份正是秋草开花结实时期,这时及时进行除草对防治第二年杂草生长有重要意义,立秋后也要进行一次浅耕。这时浅耕还可以切断土壤毛管水,对防止根层土壤水分的蒸发有较好的保墒作用。浅耕可用锄头、二丁耙、四齿耙等茶区茶农通用的耕作工具,也可用不同型号的中耕机进行机耕,深度一般不超过15cm。

除此之外,有机茶园还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深耕、免耕、减耕、行间饲养蚯蚓等,对于酸度不适的茶园还可以适当采用天然矿物白云石粉和硫黄粉等进行改良。对于有积水和湿害的茶园还要因地制宜开设排水沟、截水沟除涝防湿,保证茶树健康正常生长。

8.3.7 有机茶园施肥

1)有机茶园施肥准则

肥料是茶树的粮食,也是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物质基础。无论是一般的无公害茶园、绿色食品茶园或有机茶园都要施肥,但由于有机茶园生产是按有机产品标准进行栽培和管理的,为了防止施肥可能给茶叶、土壤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特制订了有机茶园施肥准则,具体内容如下:

①禁止施用各种化学合成的肥料;禁止施用城市垃圾、工矿废水、污泥、医院粪便及受农药、化学品、重金属、毒气、病原体污染的各种有机和无机废物。

②严禁使用未经腐熟的新鲜人粪尿、家禽粪便,如要施用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病原菌、杂草种子,并不能与茶叶叶面接触,使之符合有机茶生产规定的卫生标准,但出口有机茶基地慎用。

③有机肥原则上就地取材,就地处理,就地施用。有机肥应主要源于本茶场或其他有机农场(或畜场),遇特殊情况或处于有机转换期或证实有特殊的养分需求时,经认证机构许可可以购入一部分茶场外的肥料。外来农家有机肥经过检测确认符合要求才可使用。外购的商品化有机肥、有机复混肥、活性生物有机肥、有机叶面肥微生物制剂肥料等,通过有机认证或经认证机构许可后才可使用。

④有机肥堆制过程中,允许添加来自自然界的微生物,促进分解、增进养分,但禁止使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

⑤天然矿物肥和生物肥料不得作为茶园中营养循环的替代品。矿物肥料只能作为长效肥料并保持天然成分,禁止采用化学处理提高其溶解性。施用天然矿物肥料,必须查明主、副成分及含量,原产地储运、包装等有关情况,确认属无污染、纯天然的物质后方可施用。

⑥大力提倡各种间作豆科绿肥,施用草肥及修剪枝叶回园技术。

⑦对有理由怀疑存在污染的肥料时,应对其污染因子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肥料应限制使用量,以防土壤有限物质累积。严格控制矿物肥料的使用,以防止土壤重金属累积。

⑧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建立茶园施肥档案,如发现是因施肥而使土壤某些指标超标或污染的,必须立即停止施用,并向有关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报告、查明原因。

2)有机茶园禁止施用的肥料

有机茶园禁止施用的肥料主要是一些人工合成的化肥,受污染的有机肥,新鲜和未腐熟的人、畜、禽粪便,工厂废弃物和城市污水污泥等,具体种类如下:

①化学氮肥:化学合成的硫酸铵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硝酸铵、氨水、硝酸钙、石灰氮等。

②化学磷肥:化学加工的磷酸钙。

③化学钾肥:化学加工的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等或天然钾矿通过化学方法提炼的各种钾肥。

④化学复合肥:化学合成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各种复合肥、各种复混肥等。

⑤其他化学肥料:一切化学合成的其他营养元素肥料,如硫酸镁(土施)、硫酸亚铁等。

⑥工矿企业的化学副产品:如钢渣磷肥、磷石灰、烟道灰、窑灰钾等,因为是化学加工过程的副产品,并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故不宜施用。

⑦城乡垃圾、淤泥、工厂及城市废水:含有较复杂的重金属、病毒、细菌塑料等,易造成茶园污染,故不能施用。

⑧合成叶面肥:含有化学表面附着剂、渗透剂及合成化学物质的多功能叶面营养液,稀土元素肥料等,因含有化学物质,故不能施用。

⑨有机肥:一切新鲜的人、畜、禽类粪尿及未腐的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厩肥等。因其中有草籽、病毒、病菌、虫卵等,易污染土壤和茶叶,故不能施用。

3)有机茶园允许施用的肥料

①堆(沤)肥:肥料中不含有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质,并经过50~70℃高温堆制处理数周。如磨姑培养废料和蚯蚓培养机质的堆肥。

②畜禽粪便:各种家畜、家禽粪便,经过堆腐和无害化处理。

③海肥:非化学处理过的各种水产品的下脚料,并要经过堆腐充分腐解。

④饼肥:天然植物种子的油粕,其中茶籽饼、桐籽饼等要经过堆腐,豆籽饼、花生饼、菜籽饼、芝麻饼等饼肥可直接施用(浸出粕不能用)。

动物残体或制品:未经化学处理过的血粉、鱼粉、骨粉、蹄角粉、皮毛粉、蚕蛹、蚕砂等。

⑥绿肥:春播夏季绿肥,秋播冬季绿肥,坎边多年生绿肥,以豆科绿肥为最好。

⑦草肥:山草、水草、园草和不施用农药和除草剂的各种农作物秸秆等,最好要经过暴晒、堆、沤后施用。

⑧天然矿物和矿产品:不受污染和不含有害物质的磷矿粉、钾矿粉、硼酸盐、微量元素、镁矿粉、天然硫黄、石灰石等。

⑨有机叶面肥:以动、植物为原料,采用生物工程制造的含有各种酶、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的肥料,并经相关有机产品认证机构颁证和认可的才可施用。

⑩半有机肥料:经过无害处理的禽畜粪便加锌、锰、钼、硼、铜等微量元素采用机械造粒而成的肥料,必须经有关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后才可施用。

img107煅烧磷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

img108沼气肥:通过沼气发酵后留下的沼气水和肥渣等。

img109发酵废液干燥复合肥:以生物发酵工业废液干燥物为原料配以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便、食用菌脚料混合而成的肥料,必须经过相关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或认可后才可施用。

4)有机茶园中限制施用的肥料

所谓限制施用,是指这些肥料一般可以允许在有机茶园中施用,但要受到条件的限制,即指在一定条件下才可施用。

①人粪尿:按照相关要求经过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从事出口有机茶的单位即使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也要慎用,事先充分了解进口国在使用人粪尿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以免因不符合要求而造成损失。

②硫肥:天然的硫黄矿粉或硫黄,只限于土壤缺硫或土壤酸度过小且pH值大于6.6以上才可施用。

③铝肥:主要是指天然的明矾(未复制的硫酸铝钾),只限于土壤偏中性且土壤pH大于6.6以上,作土壤改良剂用时才可施用。

④微量元素: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锰、钼酸钠(铵)、硼砂等,只有在缺素的条件下才可施用,喷洒浓度小于0.01%,最后一次喷肥必须在采茶前20天进行。

5)各种饼肥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才施用

饼肥也称油饼。由于各种饼肥都是生物体,大多数饼肥不需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可直接在有机茶园中施用。有些饼肥可能会含有少量的农药残留物,但施到土壤后由于饼肥发酵分解,可促使农药残留物迅速降解,不会对有机茶造成农药间接危害。但是对于有些饼肥,如桐籽饼含有较高的桐油酸和桐氰,茶籽饼含有较高的茶皂素等,这些有机酸和生物碱对茶根生长有一定负面影响,所以要经过堆腐发酵处理后才可施用,否则会造成烧根或减低肥效的作用。此外,还有一种“再生饼”或者“浸出饼”,就是油饼经过化学溶剂处理之后把未榨出的剩余油溶解在溶剂中之后进行第二次压榨剩下的渣子,其有效养分含量低,施用效果差,而且是经过化学物处理的,在有机茶园中不能施用。

6)有机茶园施外购的商品有机肥要通过有机认证或经认证机构许可

相当多的有机农业生产者只是凭经验施用肥料,而且由于多年从事常规种植,甚至没有施用有机肥的经验,更谈不上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因此,往往会出现土壤养分缺乏或过多的结果。有机茶场应该结合自己的经验,再通过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的帮助,制订合理的土壤培肥计划并实施之。不少自身有机肥源少的农场依靠大量购进有机商品肥来满足生产需要,这应该说不是一种受鼓励的有机农业措施。在各国的有机标准中,商品肥也都是被列为限制使用的投入物质,施用商品肥只能作为在自身肥源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的一种辅助措施。有机农业生产者除了应积极实施轮作、间作、套作等措施外,还应当积极开拓自己的有机肥源,如发展养殖业等,促进农场内部养分的循环利用。对于外购的商品肥,标准要求应是通过有机认证或经认证机构许可。有机肥的认证目前尚无专用标准,认证时可参考有机农业生产对投入物质的规定,特别是标准附录中所列的允许使用和限制使用的物质(表8.8)。

表8.8 商品有机肥料污染物质允许含量    单位:mg/kg

img110

7)有机茶园施用叶面肥

叶面肥效果快,施肥效益好,少量的肥料可发挥很大的施用效果,无论施有机肥或没有施有机肥的有机茶园都应大力提倡施用叶面肥,以缓解有机茶园缺肥现象。但不是所有的叶面肥和叶面营养液都可在茶园中施用,只有经过有机认证的有机叶面肥和叶面营养液才可在茶园中施用。如发现属缺素症的有机茶园,必须及时采用微量元素肥料,如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镁、钼酸铵、硼酸、硼砂等进行喷施。这些微量元素肥料虽属化学物质,但在有机农业中属限制性施用肥料,在一定条件下仍可施用。其浓度限制在0.01%以下,喷施后20天才可采茶。

无论是施有机叶面营养或是微量元素肥料,必须注意喷施时间和施用方法。应在晴天下午3时后施用,阴天不限。喷施后2天内若下雨,必须重新喷施。在喷施时,要将叶片正反面都喷湿喷匀,因叶片背吸收根外肥的强度比叶片正面要强得多,所以喷洒在叶片背面才更有效果。

8)有机茶园施基肥

有机茶园只能施有机肥和天然矿物性肥料,这些肥料主要是作基肥施用,所以施好基肥对有机茶园高产、优质、高效十分重要。

有机茶园在施基肥时必须做到“净、早、深、足、好”5个字。

所谓“净”,就是有机茶园施用的各种有机肥其卫生标准和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必须达标,决不允许掺和化学合成的肥料,工厂化生产的商品有机肥必须经过有机认证机构认证或认可施用。天然矿质肥料必须持有化验证书等确认无害后才可施用。

所谓“早”,就是基肥施用时期要适当早。因有机肥养分释放比较迟缓,必须适当早施使其在土壤中早矿化、早释放。早施基肥,可提高茶树对肥料的利用率,能增加对养分的吸收与积累,有利于茶树抗寒越冬和春茶新梢的形成和萌发,有利于产量、质量的提高。在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要力争10月上旬施完。江北和华南茶区因气候不同可适当提前或推迟施肥。

所谓“深”,就是施肥要有一定深度。因为茶树是深根系作物,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而且茶树根系还有明显的向肥性。施基肥必须要利用茶树根系向肥性的特点,把茶根引向深层,扩大根系活动范围和吸收容量,提高茶树在逆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确保安全越冬。这一点对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尤为重要。一般成龄采摘茶园力求做到基肥沟施,深度要超过25cm;幼龄茶园可根据树龄由浅逐步加深,深度要超过15cm。

所谓“足”,就是基肥数量要多。有机肥营养元素含量低,只有足够数量的肥料才能满足茶树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而且,有机肥作为改土的主要物质,也只有数量多才能达到改土的效果。一般基肥用量不得少于全年用肥量的50%~80%,决不能让茶树“饿肚子”过冬。那种“基肥不足春肥补”的做法,对春茶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成龄采摘茶园,如施堆肥每年每667m2不得少于1000kg,如施菜籽饼肥每年每667m2不得少于200kg。

所谓“好”,是指基肥质量要好。所选基肥肥料要既能改良土壤,又能缓慢地提供茶树营养物质。基肥中多掺些含氮高的有机物,如鱼粉、血粉、蚕蛹、豆子饼等。施肥时要土肥相融,及时覆土,防止伤根和漏风等。

有机茶园不能施化学合成肥料,但可选用天然矿质肥料,如磷矿粉、云母粉、钙镁磷肥等与有机肥掺和一起经过堆制后作基肥用,可提高基肥中磷、钾、镁等的含量。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也可根据土壤条件和茶树吸肥特性专门生产一些高质量的有机茶专用肥作基肥施用。

9)有机茶园追肥的施用

茶树对养分的吸收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春茶品质好,产量比例高,是各种有机名优茶生产的黄金季节,也是茶树吸肥最集中的高峰时期。春茶早发、多发的物质基础虽是基肥,但要想春茶快长、高产仅仅依靠基肥的基础养分难以维持春茶迅速生长对养分的集中需求,必须及早追肥。据研究,长江中下游茶区的中小叶种茶树,在2月中下旬地上部虽未萌动,但根系贮存物质已水解并向上输送,根系吸收也开始增强。据在杭州龙井茶区试验结果,在杭州地区3月下旬施春肥,春茶对氮的回收率只有12.6%,而被夏茶回收的却达24.3%。这表明,3月下旬施的春肥大部分没有被春茶新梢生长所吸收,这对任何一种有机名优茶生产都是重大损失。当前由于春茶市场看好,要求早发、早采、早上市,许多有机茶基地茶园大力推广早芽品种茶树,在生产实践中更要求早施春肥才能起到“催芽”的作用。据田间试验,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有机茶园以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春肥比较合适。当然也要因地制宜,早芽种要早施,迟芽种要晚施;阳坡和岗地茶园要先施,阴坡和沟、谷地茶园要后施等。

作春肥的肥料最好是速效性强的有机肥,如经过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的堆沤肥,人、畜、禽粪肥或沼气池中的废液等,也可用专门生产的有机茶专用追肥。施肥深度可较基肥浅,一般10~15cm即可。

对于采春茶外还采夏、秋茶的茶园,为了满足夏秋茶生长对养分的需求,采完春茶和夏茶后应进行夏、秋茶的追肥。尤其是对于春茶结束后进行各种形式修剪的茶园,修剪后要立即进行追肥。夏肥一般为5月中下旬施用,秋肥要避开“伏旱”施用。夏、秋追肥与春茶催芽肥一样,可施速效有机肥,如沤肥的肥水及沼气液,或施用经过充分熟化的有机肥等。

有机茶园可以自力更生解决肥料:其一是要充分利用地边地角广种绿肥;其二是在茶园周边荒芜地块建立绿肥专用基地;其三是充分利用山区的山草、枯枝落叶,在地头挖建积肥坑堆制或沤制堆沤肥;其四是在茶园附近建立小型畜禽场,种养结合解决肥源问题;其五是直接在有机茶园放养鸡、鹅、兔等食草性动物;其六是除了施肥之外,为了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还要充分发挥茶树自身物质循环的优势,大力推广修剪枝叶回归茶园的措施。因为修剪是茶树栽培的重要措施,修剪下来的枝叶有机质含量很高,养分含量丰富,是茶园很好的有机肥源,每年修剪下来的枯枝落叶都要设法归还给土壤,可直接作肥料深翻入土,也可作茶园土壤覆盖物铺于土壤表面。这是茶树依靠自身物质循环,自力更生解决有机茶园肥源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国外许多生产有机茶的国家已推广应用,经济、易行、有效。

10)有机茶园要做好田间施肥记录

有机茶生产过程是受监控的过程,每批茶叶生产都必须有完善的记录进行跟踪。当某一批茶叶质量出了问题,可以根据跟踪的记录进行追查,以便进行纠正。茶园施肥是有机茶生产过程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最易使茶叶和茶园受污染而使茶叶卫生质量出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有机茶生产管理全过程中,详细作好茶园施肥跟踪记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机茶园施肥的跟踪记录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肥料品种名称,即施的是什么肥料;其二是肥料来源,即这种肥料是自己就地取材的还是从外地购买的,凡是购买的必须妥善保存完整的发票;其三是无害化处理方法,凡是就地取材的有机肥必须记录该肥料无害化处理方法;其四是肥料质量证明,凡是从外地购买的有机肥必须妥善保存对方出具的交易证明、认证证明、质量检测证明、生产日期证明、使用说明书等;其五是施肥时期和数量,施肥时要记下几次施肥时间,每亩施某种肥料多少等;其六是施肥方法和喷施浓度,如沟施、撒施、喷施、沟深等;其七是施肥天气,如阴、雨、晴、风向等;其八是施肥时的负责人及参与施肥的人员名单等。这些均需一一详细记载,不能遗漏。

8.3.8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

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性、群集性和食性等习性,通过性信息素、光、色等诱杀或机械捕捉来防治害虫。通常采用的物理防治方法有人工捕杀、灯光诱杀、性诱杀等。

(1)人工捕杀

对于体形较大、行动较迟缓、容易发现、容易捕捉或有群集、假死性的害虫,如茶毛虫、茶蚕、大蓑蛾、茶蓑蛾、茶丽纹象甲等,均可采用人工捕杀。茶毛虫、茶蚕的幼虫很集中,可将带虫枝条剪下来投入1%的肥皂水中,集中杀灭。蓑蛾类的护囊,卷叶虫类的虫苞,可直接摘除。象甲类成虫具有假死性,可在树冠下铺上塑料薄膜,拍打茶丛将虫振落,然后集中销毁。凡是害虫发生规模不大而集中,或面积大而零星分散的时候,组织进行人工捕杀,收效十分显著。

(2)灯光诱杀

在茶园中装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可在夜间诱杀害虫成虫,减少田间成虫发生量,减轻下一代害虫的发生量。它既可用来直接诱杀害虫,也可作为害虫预测预报用。新型的频振式杀虫灯运用光、波、色、味4种诱杀方式,选用了对植食性害虫有较强诱杀作用的光源、波长、波段,对天敌相对安全、对害虫诱杀量大,诱杀种类多。

(3)性信息素诱杀

用昆虫性信息素来诱杀和干扰昆虫正常行为已成为害虫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可直接利用雌蛾来引诱雄蛾,将刚羽化的雌蛾置于田间,并在其下方放置一有少量洗衣粉的水盆,诱集并消灭雄蛾,使田间雌蛾得不到交尾,减少下一代害虫的发生。目前已有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如茶毛虫性诱剂,可采用田间悬挂含性引诱剂的诱芯,诱集并杀灭雄蛾。

(4)食饵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化性,以饵料诱集害虫并将之杀灭。常用的方法是将糖、醋和黄酒按4.5∶4.5∶1的比例,放入锅中微火熬煮成糊状,一部分倒入盆钵底部,另一部分涂抹在盆钵的壁上,再将盆钵放在茶园中,诱集具有趋化性的卷叶蛾、地老虎等成虫。这些害虫飞入盆钵取食时会触及糖醋液被粘连而死。

(5)色板诱杀

利用害虫对各种黄、绿颜色的趋性,在田间悬挂有色粘胶板,诱杀茶蚜、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等茶园害虫的成虫,可以减少田间的虫口数量,对害虫种群能起一定抑制作用。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捕食性昆虫、捕食螨、寄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等)或其他有益生物天敌及其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无毒、对其他有益生物安全、不产生农药残留、不污染环境、防效持久的优点,因此是有机茶园病虫防治的理想方法。据报道,茶园中害虫天敌有800多种,其中常见的有病原微生物、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昆虫,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控制茶园病虫害、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1)保护天敌

有机茶园应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在茶园周围种植杉、棕、苦楝等防护林和行道树,幼龄茶园中可间种绿肥,夏、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以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在进行茶园耕作、修剪等人为干扰较大的农活时给天敌一个缓冲地带,减少天敌的损伤。将修剪下来的茶树枝条堆放在茶园附近,茶树枝条上的某些害虫(螨)因不能及时获得食料而饿死,寄生蜂则可飞回茶园。另外,还要保护茶园周边的鸟类、蛙类等野生动物。

(2)应用微生物制剂

茶园生态环境稳定,温湿度适宜,极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流行。应用病原微生物防治茶树病虫害已取得巨大成就,常见的微生物制剂有病毒制剂、细菌制剂和真菌制剂等,包括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制剂,可用于茶园主要害虫的防治。

(3)释放捕食螨、寄生蜂等天敌动物

捕食螨、寄生蜂等天敌经室内人工大量饲养后释放到田间,可控制相应的害虫(螨)。捕食螨如德氏钝绥螨可防治茶跗线螨,胡瓜钝绥螨可防治茶橙瘿螨。寄生蜂如赤眼蜂可用于防治茶小卷叶蛾,绒茧蜂可用于防治茶尺蠖等。

(4)应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制剂

植物源杀虫剂是将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或植物提取物经加工形成实用型的制剂。目前常用的品种为鱼藤酮和苦参碱,主要用于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可兼治小绿叶蝉。矿物源农药主要是石硫合剂和矿物油,可用于茶树螨类和部分病害的防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