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1年仍然比较突出的几个难点问题
3.1 产业发展方式转型仍然任重道远
尽管在养殖业界、管理部门及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其他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鲆鲽类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已经开始启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质量高的工业化养殖的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需持续推进。首先是水资源使用方式转型问题。2009年对养殖者的抽样调查表明,水资源问题是阻碍我国鲆鲽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然而在该产业的工厂化养殖中,绝大部分属于非循环水养殖,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很低。尽管2010年冰雪灾害后生产者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积极性在提高,2011年以来辽宁的大连、河北的昌黎、天津的大港、山东的日照等地都有养殖者改装或新建了循环水养殖系统,鲆鲽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面积已经达到30多万平方米,但总体来看仍然是非循环水养殖占绝大多数,线性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资源与环境约束还比较大。与此同时,鲜杂饵料的使用率还比较高,饲料使用方式转型仍任重道远。值得关注的是,在2010年冰雪灾害及其后的一段时期,一些养殖户曾经使用鲆鲽类专用饲料,但之后在逐利动机及习惯等因素的驱使下,有的养殖户在使用了一段时间的鲆鲽类专用饲料后,又改回使用鲜杂饵料。对于鲆鲽类专用饲料的推广,仍需从产业组织、营销方式、支持政策等方面加以研究。此外,病害防控、优质苗种研发及推广等方面也需要继续推进。
3.2 品牌建设工作仍然严重滞后
缺乏顶端设计、品牌建设落后是我国农业(渔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推动农村的发展,要提高农民收入,要保障农业的稳定,必须对此加以重视并逐步解决。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种植业等其他农业也需要解决这一问题,但对于鲆鲽类养殖业这种以提供中、高档水产品为主的农(渔)业产业来说显然更加迫切。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产品并非生活必需品。要促进产品销售,必须要解决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问题。要解决认知问题,就必须重视品牌建设工作。与产业发展的这种需求相比较,显然我国鲆鲽类养殖业至今仍缺乏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
在前几年的研究报告中我们曾经指出,在重视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必须关注处于弱势地位的养殖渔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必须认真做好并切实贯彻沿海村落经济、社会及环境共融发展的规划,实现各产业间均衡、理性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的海洋经济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各方、海洋经济各产业之间、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形成,养殖水域被挤占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就鲆鲽类养殖业而言,2011年度牙鲆养殖面积的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海洋经济开发而导致的。如何实现鲆鲽类养殖业与海洋经济其他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需有关各方高度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