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筏式养殖方式及主要养殖区
1.3.3.1 筏式养殖技术发展概况
山东省的筏式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已有近60年的发展历史,期间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实验室研究到小规模生产再到产业化开发,由单一的藻类养殖到贝类养殖、再到贝藻兼养、直至发展到目前养殖种类多元化和养殖模式立体化的发展历程。随着筏式养殖技术的不断突破,着力于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生态养殖模式成为筏式养殖发展的主要方向。
近5年,山东省筏式养殖面积和产量变化见图1-29。
由图中可以看出,全省浅海的筏式养殖面积出现了连续3年下降,产量也逐步降低。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为满足经济发展和工业开发的需要,其他产业开发对养殖空间的占用日益严重。随着政府部门对海域使用确权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落实,可养海域总面积逐渐减少是目前制约我省筏式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图1-29 近5年山东省筏式养殖产量面积变化
2009年,我省筏式养殖面积为8.6×104hm2,产量1.7×106 t。其中扇贝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占52.3%和42.0%,牡蛎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占17.6%和34.8%,鲍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占2.2%和0.4%;海带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占15.6%和14.1%,裙带菜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占1.3%和1.7%。
1.3.3.2 主要养殖种类及养殖现状
山东省筏式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烟台、威海、青岛及日照近海海域,面积约8.6×104hm2,养殖种类主要有藻类、贝类及海胆等。筏式养殖的藻类主要有海带、裙带菜、条斑紫菜、石花菜、江蓠、鹿角菜等。筏式养殖贝类有扇贝、牡蛎、皱纹盘鲍等。其中,扇贝主要种类有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牡蛎主要种类有长牡蛎和褶牡蛎,以长牡蛎为主。此外,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魁蚶筏式笼养模式目前已完全被底播养殖所取代,而近年来海胆筏式养殖技术的取得突破,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观。
筏式养殖主要种类产量的比重变化见图1-30。
图1-30 近5年山东省筏式养殖主要养殖种类产量比重变化
从产量比重上看,山东省筏式养殖主要种类依次是:扇贝>牡蛎>海带>贻贝>鲍。近5年扇贝产量占据筏式养殖种类总产量的27.3%~36.8%,牡蛎比重变化幅度为27.4%~28.7%,海带变化幅度为11.2%~14.2%。其中,扇贝的产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牡蛎的产量比重比较稳定,贻贝的产量在2007年骤减,但在后来的两年内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而海带所占比重正在逐年减少。
图1-31 近5年山东省筏式养殖主要养殖种类面积比重变化
从面积上看,扇贝和牡蛎的养殖面积仍然占据较大比重,各种类按照面积比重大小依次是:扇贝>贻贝>牡蛎>海带>鲍。其中,扇贝和牡蛎的养殖面积比重变化稳定,变化幅度分别为50.7%~55.3%和11.2%~14.3%,海带养殖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变化幅度为10.5%~18.2%,而贻贝的比重从2007年开始有所增加,变化幅度为13.5%~18.2%。
1.贝类
1)贻贝
一般指紫贻贝,学名Mytilus edulis(Linnaeus),又名海红,其肉干制品称淡菜。分布于中国黄、渤海沿岸。1958年,我国山东、辽宁、福建等地开始贻贝养殖实验。1974年人工育苗和海区半人工采苗技术成熟,使贻贝养殖业在我国形成了稳定的产业。20世纪80年代初,贻贝作为对虾养殖的活体饲料利用后,生产得以快速发展。目前贻贝养殖一般采取在养成海区设置延绳浮筏养殖的方式。2009年山东省贻贝养殖产量达到31.6×104t。随着扇贝养殖的发展,贻贝和扇贝处于同一个生态位,成为扇贝养殖的竞争生物,而其经济效益较扇贝低,在某些海区贻贝养殖生产受到限制。近年来,贻贝筏架养殖逐步减少。
2)栉孔扇贝
学名Chlamys farreri,又名干贝蛤、海扇,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产于我国北部沿海,山东烟台、威海和辽宁大连等地是主产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栉孔扇贝在长岛蓬莱海区养殖成功,半人工采苗、人工育苗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随后栉孔扇贝增养殖迅猛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1997年,全省各栉孔扇贝主产地大规模爆发病害,有些产区死亡率高达90%,产量从1997年83.6t锐减至1998年的52.0t,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至2005年,栉孔扇贝养殖连年发生病害,始终处于低谷。近几年,由于养殖环境改善,养殖业者汲取以往经验教训,栉孔扇贝养殖得到一定恢复。目前山东省的扇贝养殖规模成型,养殖对象种类丰富,养殖技术进入成熟阶段,产业结构合理,发展形势基本稳定。
贻 贝
海湾扇贝
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牡 蛎
皱纹盘鲍
图1-32 筏式养殖贝类
3)海湾扇贝
学名Argopecten irradians,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福绥院士从美国引进的优良种类,1984年海湾扇贝在青岛驯养成功。因具有其生长快、周期短等生产优势,到20世纪80年代末,海湾扇贝在全省乃至得到了大规模的产业化开发,并成为调整扇贝养殖产业结构、提高扇贝养殖效益的优势主导种类。1997年,在栉孔扇贝养殖遭到大面积死亡的同时,海湾扇贝亦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养殖面积骤增、养殖密度过大,导致1998年养殖产量大幅度下降。在当地主管部门在省海洋渔业厅调节下,迅速调整养殖结构和布局,组织专家数次进行现场调研等一系列措施。1999~2000年,海湾扇贝养殖得到恢复。目前,山东海湾扇贝养殖区主要分布在莱州湾东部海域,其养殖面积占全省扇贝养殖面积的36%,产量超过全省扇贝产量的1/4。
4)虾夷扇贝
学名Patinopecten yessoensis(Jay),是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的优良种类。1987年黄海水产研究所在长岛县海带育苗场进行虾夷扇贝大水体人工育苗生产,1994年中国海洋大学在荣成成山卫渔业公司进行虾夷扇贝人工苗种高产技术研究获得成功。因虾夷扇贝属冷温性贝类,在山东适养范围较小,一般局限在山东半岛沿海。目前虾夷扇贝在山东主要采取底播增殖(长岛大钦岛海域),也有筏架养殖生产(威海以东海域)。与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相比较,虾夷扇贝的养殖面积和产量较少。
5)牡蛎
牡蛎是山东省传统养殖种类。目前,山东省牡蛎主要的养殖种类有长牡蛎和褶牡蛎,以长牡蛎为主,养殖方式以筏式养殖为主。
长牡蛎学名Crassostrea gigas,又称日本真牡蛎,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的优良种类,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突破了长牡蛎苗种生产及浮筏养殖技术后,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其产量已成为山东省筏式养殖方式中仅次于海带的第二大种类。2009年,全省牡蛎筏式养殖面积达到了1.5×104hm2,年产量5.8×105t。
6)皱纹盘鲍
学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东与山东半岛水域,是鲍科动物中最具经济价值的种类之一,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海水养殖贝类。20世纪80年代中期,鲍人工育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长岛进行筏式人工养鲍生产;90年代初,鲍工厂化养殖在山东荣成获得成功。由于成鲍养殖存在着生长周期长、病害多、成本高等特点,9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为室内(苗种培育)室外(成鲍养殖)相结合的模式;21世纪初出现了鲍苗在南方越冬、成鲍在北方养成的新模式,再一次推动了鲍养殖产业的发展。
目前皱纹盘鲍的养殖主要以筏式养殖为主,底播增殖为辅。由于其经济价值突出,近年来在山东省发展迅速。2009年,山东省鲍养殖面积达到1849hm2,年产量0.7×104t,比2008年面积增长了12%,产量增长了31%。
2.藻类
1)海带
海带学名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是山东省海水养殖中的传统养殖种类。20世纪50年代,海带夏苗培育技术(低温、自然光育苗技术)的成功建立为海带养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20世纪60年代末,海带筏式养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山东省筏式养殖得以规模化发展,并掀起了海水养殖业的第一次浪潮。山东省海带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但由于追求高产、过度密植、可利用空间饱和等原因,海带养殖出现了生长期延长、产品品质下降、病害加剧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末,烟台等地海带养殖曾遭到虫灾,虫灾率达到30%~40%。1997年烟台沿海养殖海带大面积地发生病害,减产40%以上。近年来,海带新品种培育的成功和海带养殖技术的提高,使海带单产大幅度上升,藻类养殖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目前海带筏式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烟台北部长岛县、芝罘岛区域及威海东部荣成湾、桑沟湾海域。
2)裙带菜
学名Undaria pinnatifida Suringar,俗名海芥菜,是山东的传统养殖种类。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裙带菜育苗工艺的改良、育苗场地的拓展及克隆育苗技术的突破为裙带菜养殖进入产业化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市场的疲软,裙带菜养殖一直处于低谷,仅在烟台、威海、青岛等地零星生产。产品多加工成盐渍菜出口或内销。2009年,山东省裙带菜产量为2.8×104t。
3)紫菜
以条斑紫菜为主。条斑紫菜学名Porphyra yezoensis veda,也是山东传统养殖种类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病害和市场疲软等原因,至今全省仅少数地区少量生产,产品多以原藻销往外省。
海 带
裙带菜
紫 菜
海 胆
图1-33 筏式养殖藻类和海胆
3.海胆
山东省的海胆养殖以紫海胆(学名Anthocidaris crassispina,又名细刺黑胆)和马粪海胆(学名Tripneustes gratilla,又名白棘三列海胆)为主。近年来,山东省进行了海胆相关研究和实验,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山东省的海胆养殖方式有筏式养殖和底播养殖两种。2009年,全省海胆养殖面积322hm2,产量3112t,较2008年其养殖面积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分别增加了1.2倍和3.6倍。
1.3.3.3 主要养殖区分布
根据山东省沿海地理特点和筏式养殖分布情况,将山东省筏式养殖主要养殖区划分成以下4个区域:
1)莱州湾东岸筏式养殖区
自沙河河口至黄水河河口。此处海岸为沙质海岸,发育了滩脊、连岛坝和泻湖,湾内大部分水深在10m以内,最大水深出现在海湾东北部屺姆岛高角外,最深18m。该海域的筏式养殖区涉烟台市及莱州市、招远市、龙口市浅海区域。主要养殖扇贝、牡蛎、贻贝等。
图1-34 莱州湾东岸筏式养殖区
2)长岛—芝罘岛筏式养殖区
自黄水河河口至芝罘岛东岸。此处多为沙质海岸,大部分水深在10m以内,最深11m。该海域的筏式养殖区涉及烟台蓬莱市、长岛县、芝罘区、开发区浅海区域。主要养殖海带、扇贝、牡蛎、贻贝等。由于沿海滨海大道的修建和旅游开发,烟台政府规定离滨海大道5km以内水域禁止进行筏架养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筏架养殖在该区的发展。
图1-35 长岛—芝罘岛筏式养殖区
3)荣成湾筏式养殖区
图1-36 荣成湾筏式养殖区
自成山头至青鱼嘴。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北段,涉及荣成市东北部荣成湾内诸小湾,其中包括马山港、养鱼池湾、俚岛湾、临洛湾及爱连湾。水深以爱连湾最深,达14m,马山港最浅,平均水深不足2m。荣成湾底质多为泥质沙或砂。主要养殖海带、扇贝、牡蛎、贻贝、鲍等。
4)桑沟湾筏式养殖区
图1-37 桑沟湾筏式养殖区
自青鱼嘴至褚岛。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南段。底质类型泥、沙、岩滩俱全。湾内平均水深7~8m,最大水深15m。主要养殖海带、牡蛎、扇贝、鲍等。
1.3.3.4 主要养殖区产量和面积
以上4个筏式主要养殖区2009年各主要养殖种类的养殖面积和产量见表1-3。
表1-3 山东省主要筏式养殖区产量、面积、产值情况统计表
单位:面积(hm2)、产量(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