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禾本科杂草
1.牛筋草
【拉丁学名】Eleusine indica(L.)Gaertn.,禾本科
【其他名称】扽倒驴、蹲倒驴、蟋蟀草、路边草、鸭脚草、牛顿草、千人踏
【识别特征】根系发达、须状。秆压扁,自基部分支,斜升或偃卧,秆与叶强韧不易拔断,高15~90cm。叶鞘压扁,有脊,无毛或疏生疣毛,鞘口具柔毛;叶舌长约1mm;叶片平展,线形,长10~15cm,宽3~5cm,无毛或上面常具有疣基的柔毛。穗状花序2~7个,指状,着生于秆顶,长3~10cm,宽3~5mm;小穗有3~6枚小花,长4~7mm,宽2~3mm;颖披针形,具脊,脊上粗糙;第1颖长1.5~2mm,第2颖长2~3mm;第1外稃长3~4mm,卵形,膜质具脊,脊上有狭翼,内稃短于外稃,具2脊,脊上具狭翼。囊果卵形,长约1.5mm,基部下凹,具明显的波状皱纹,鳞皮2,折叠,具5脉(图2-1)。
图2-1 牛筋草(成株)
幼苗全株扁平状,无毛。胚芽鞘透明膜质。第1片真叶呈带状披针形,先端急尖,直出平行脉,叶鞘向内对折具脊,有环状叶舌,但无叶耳。第2、第3片真叶与第1片真叶基本相似(图2-2)。
图2-2 牛筋草(幼苗)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果期6~10月。适生于向阳湿润环境,为秋熟旱作物地的主要杂草。
2.马唐
【拉丁学名】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禾本科
【其他名称】爬蔓子草、抓地草、大抓根草、秧子草、须草、指草、叉子草、鸡爪草
【识别特征】秆基部常倾斜或横卧,着土后节易生根,高40~100cm,径2~3mm。叶鞘常疏生有疣基的软毛,稀无毛;叶舌长1~3mm,叶片线状披针形,长8~17cm,宽5~15mm,两面疏被软毛或无毛,边缘变厚而粗糙。总状花序细弱,3~10枚,长5~15cm,通常成指状排列于秆顶,穗轴宽约1mm,中肋白色,约占宽度的1/3;小穗长3~3.5mm,披针形,双生穗轴各节,一有长柄,一有极短的柄或几无柄;第1颖钝三角形,长约0.2mm,无脉,第2颖长为小穗的1/2~3/4,狭窄,有很不明显的3脉,脉间及边缘大多具短纤毛;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有5~7脉,中央3脉明显,脉间距离较宽而无毛,侧膜甚接近,有时不明显,无毛或于脉间贴生柔毛,第2外稃近革质,灰绿色,等长于第1外稃;花药长约1mm(图2-3)。
图2-3 马唐(成株)
幼苗深绿色,密被柔毛。第1片真叶长6~8mm,有一狭窄环状而顶端齿裂的叶舌,叶缘具长睫毛。叶鞘和叶片均密被长毛,边缘稍粗糙(图2-4)。
图2-4 马唐(幼苗)
类似的植物还有止血马唐[Digitaria ischaemum(Schreb.)Schreb.ex Muhl.],植株略矮,多生于河岸、田边或荒野湿润地块,是晚春重要杂草之一。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果期6~11月。适生于向阳湿润环境,为秋熟旱作物地的主要杂草。
3.狗尾草
【拉丁学名】Setaria viridis(L.)Beauv,禾本科
【其他名称】绿狗尾草、狗毛草、莠、狗尾巴草、毛毛狗、狐尾
【识别特征】高30~100cm。秆疏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上升。叶片条状披针形;叶鞘松弛,光滑,鞘口有毛;叶舌毛状。圆锥花序呈圆柱状,直立或稍弯垂,刚毛绿色或变紫色;小穗椭圆形,长2~2.5mm,2至数枚簇生,成熟后与刚毛分离而脱落;第1颖卵形,长约为小穗的1/3;第2颖与小穗近等长;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内稃狭窄。谷粒长圆形,顶端钝,具细点状皱纹。颖果椭圆形,腹面略扁平(图2-5)。
图2-5 狗尾草(成株)
幼苗第1叶倒披针状椭圆形,先端锐尖,绿色,无毛,叶片近地面,斜向上伸出。第2~3叶狭倒披针形,先端尖。叶舌毛状,叶鞘无毛,被绿色粗毛。叶耳处有紫红色斑(图2-6)。
图2-6 狗尾草(幼苗)
类似的植物还有金色狗尾草[Setaira glauca(L.)Beauv.],刚毛金黄色至紫红色;巨大狗尾草[Setaira viridis(L.)Beauv.var.gigantea Fr.et Sax],本亚种为伴生性杂草,生于谷子田中,发生量大,危害严重。幼苗期的外部特征与谷子较难区分。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果期7~11月。适应性强,盐碱地、酸性土、钙性土均能生长,耐干旱、耐瘠薄,为秋熟旱作物地的主要杂草,粗放地尤为严重。
4.稗草
【拉丁学名】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禾本科
【其他名称】芒早稗、水田草、水稗草、稗、扁扁草、稗子、野稗
【识别特征】秆丛生,基部膝曲或直立,株高50~130cm。叶片条形,无毛;叶鞘光滑无叶舌。圆锥花序稍开展,直立或弯曲;总状花序常有分支,斜上或贴生;小穗有2个卵圆形的花,长约3mm,具硬疣毛,密集在穗轴的一侧;颖有3~5脉;第一外稃有5~7脉,先端具5~30mm的芒;第2外稃先端具小尖头,粗糙。颖果米黄色卵形。种子卵状,椭圆形,黄褐色(图2-7)。
图2-7 稗草(成株)
幼苗第1片真叶线状披针形,叶片与叶鞘间的分界不显,亦无叶耳、叶舌(图2-8)。
图2-8 稗草(幼苗)
类似的植物还有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mitis(Pursh)Peterm],其与稗草的区别是:无芒稗的第1片真叶具有21条(放大镜下)直出平行叶脉,其中3条较粗,18条较细,小穗无芒或具极短的芒,芒长小于3mm;稗草的第1片真叶具有15条(放大镜下)直出平行叶脉,小穗具有较粗壮的芒,芒长0.5~3cm。西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var.zelayensis(H.B.K.)Hithc],小穗无芒。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果期8~10月。生于沼泽、沟渠旁、低洼荒地及稻田中,为常见稻田恶性杂草。稗草在较干旱的土地上,茎亦可分散贴地生长。
5.白茅
【拉丁学名】Imperata cylindrica(Linn.)Beauv.var.major(Nees)C.E.Hubb,禾本科
【其他名称】茅根、茅草、茅针
【识别特征】有长匍匐茎横卧地下,蔓延很广,黄白色,节具有鳞片和不定根,有甜味。秆丛生,直立,高30~90cm,具2~3节,节上有长4~10mm的柔毛。叶多丛集基部;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时基部或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钝头,长约1mm;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根生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圆锥花序柱状,长5~20cm,宽1.5~3cm,分支短缩密集;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4mm,基部密生长10~15mm之丝状柔毛,具长短不等的小穗柄;两颖相等或第1颖稍短,除背面下部略呈草质外,余均膜质,边缘具纤毛,背面疏生丝状柔毛,第1颖较狭,具3~4脉,第2颖较宽,具4~6脉;第1外稃卵状长圆形,长约1.5mm,先端钝,内稃缺如;第2外稃披针形,长1.2mm,先端尖,两侧略呈细齿状;内稃长约1.2 mm,宽约1.5mm,先端截平,具尖钝划、不同的数齿;雄蕊2,花药黄色,长约3mm;柱头2枚,深紫色(图2-9)。
图2-9 白茅
幼苗第1片真叶线状披针形,边缘略粗糙,中脉显著,略带紫色。叶舌干膜质,叶鞘和叶片有不明显交接区(图2-10)。
图2-10 白茅(根状茎)
【发生特点】多年生草本,花期夏、秋季,颖果。多以根状茎繁殖,也可以种子繁殖。适应性强,耐阴、耐瘠薄和干旱。喜湿润疏松土壤,在适宜的条件下,根状茎可长达2m以上,能穿透树根,断节再生能力强,是茶园、桑园、果园、橡胶园和苗圃等的旱地恶性杂草。
6.芦苇
【拉丁学名】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禾本科
【其他名称】芦根、芦柴
【识别特征】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茎秆直立,秆高1~3m,节下常生白粉。叶鞘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叶长15~45cm,宽1~3.5cm。圆锥花序分支稠密,向斜伸展,花序长10~40cm,小穗有小花4~7朵;颖有3脉,第1颖短小,第2颖略长;第1小花多为雄性,余两性;第2外颖先端长渐尖,基盘的长丝状柔毛长6~12mm;内稃长约4mm,脊上粗糙(图2-11)。
图2-11 芦苇
【发生特点】多年生草本,花期夏、秋季,颖果。多以根状茎繁殖,也可以种子繁殖。适应性强,耐瘠薄和干旱。北方低洼地,尤以新垦地发生严重。
7.画眉草
【拉丁学名】Eragrostis pilosa(L.)Beauv.,禾本科
【其他名称】星星草、蚊子草
【识别特征】新鲜时有臭腥味。秆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高15~60cm,径1.5~2.5mm,通常具4节,光滑。叶鞘松裹茎,长于或短于节间,扁压,鞘缘近膜质,鞘口有长柔毛;叶舌为一圈纤毛,长约0.5mm;叶片线形扁平或卷缩,长6~20cm,宽2~3mm,无毛。圆锥花序开展或紧缩,长10~25cm,宽2~10cm,分支单生,簇生或轮生,多直立向上,腋间有长柔毛,小穗具柄,长3~10mm,宽1~1.5mm,含4~14朵小花;颖为膜质,披针形,先端渐尖。第1颖长约1mm,无脉,第2颖长约1.5mm,具1脉;第1外稃长约1.8 mm,广卵形,先端尖,具3脉;内稃长约1.5mm,稍作弓形弯曲,脊上有纤毛,迟落或宿存;雄蕊3枚,花药长约0.3mm。颖果长圆形,长约0.8 mm。花、果期8~11月(图2-12)。
图2-12 画眉草(成株)
幼苗细弱,第1叶长4cm左右,自第2叶渐长,5叶开始出现分蘖(图2-13)。
图2-13 画眉草(幼苗)
类似的植物还有大画眉草[Eragrostis cilianensis(All.)Link ex Vignolo-Lutati]、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 Host)。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果期8~10月。喜温暖气候和向阳环境,为果园、苗圃地常见杂草,荒芜地及路旁也有生长。
8.看麦娘
【拉丁学名】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禾本科
【其他名称】麦娘娘、棒槌草、牛头猛、山高粱、路边谷、道旁谷、油草
【识别特征】秆少数丛生,细瘦,光滑,节处常膝曲,高15~40cm。叶鞘光滑,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2~5mm;叶片扁平,长3~10cm,宽2~6mm。圆锥花序圆柱状,灰绿色,长2~7cm,宽3~6mm;小穗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3mm;颖膜质,基部互相联合,具3脉,脊上有细纤毛,侧脉下部有短毛;外稃膜质,先端钝,等大或稍长于颖,下部边缘相连合,芒长1.5~3.5mm,约于稃体下部1/4处伸出,隐藏或外露;花药橙黄色,长0.5~0.8mm。颖果长约lmm(图2-14)。
图2-14 看麦娘(成株)
幼苗第1幼叶片线形,先端钝,长10~15mm,绿色,无毛。第2、第3叶片线形,先端锐尖,长18~22mm,叶舌薄膜质(图2-15)。
图2-15 看麦娘(幼苗)
类似的植物还有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
【发生特点】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以幼苗或种子越冬。花、果期4~6月。适生于潮湿环境,主要危害稻茬麦田、油菜、绿肥等作物。看麦娘繁殖力强,对小麦易造成较重的危害。
9.野燕麦
【拉丁学名】Avena fatual Sobol.,禾本科
【其他名称】铃铛麦、燕麦草、香草
【识别特征】须根较坚韧。秆直立,光滑,高60~120cm,具2~4节。叶鞘松弛;叶舌透明膜质,长1~5mm;叶片扁平,宽4~12mm。圆锥花序开展,金字塔状,分支具角棱,粗糙。小穗长18~25mm,含2~3个小花,其柄弯曲下垂,顶端膨胀;小穗轴节间,密生淡棕色或白色硬毛;颖卵状或长圆状披针形,草质,常具9脉,边缘白色膜质,先端长渐尖;外稃质地坚硬,具5脉,内稃与外稃近等长;芒从稃体中部稍下处伸出,长2~4cm,膝曲并扭转。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不易与稃片分离,长6~8mm(图2-16)。
图2-16 野燕麦(成株)
幼苗叶片初生时卷成筒状,叶片细长,扁平,略扭曲,两面均疏生柔毛,叶缘有倒生短毛。叶舌较短,透明膜质。叶鞘具短柔毛及稀疏长纤毛(图2-17)。
图2-17 野燕麦(幼苗)
【发生特点】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以幼苗或种子越冬。花、果期5~6月。适生于旱作物地,麦田受害最为严重,在麦田中常成单一优势种杂草群落。除危害小麦外,还危害大麦、青稞、燕麦、大都、豌豆、油菜等作物。
10.虎尾草
【拉丁学名】Chloris virgata Swartz,禾本科
【其他名称】草鼓墩、棒槌草、刷子草、盘草
【识别特征】须根,根较细;秆稍扁,基部膝曲,节着地可生不定根,丛生,高10~60cm;叶鞘松弛,肿胀而包裹花序。叶片扁平,长5~25cm,宽3~6mm。穗状花序长3~5cm,4~10余枚指状簇生茎顶,呈扫帚状,小穗紧密排列于穗轴一侧,成熟后带紫色。第1外稃长3mm,上部边缘具3mm柔毛,芒长5~10mm。种子小。穗状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长2.5~3.5cm,到外密被白色卷曲短柔毛,由密集多花的聚伞花序组成,花序梗长约2mm,最初被白色绵毛,以后渐变少毛;萼齿5,卵形,近相等,长约为花萼长之1/3,果时花萼直立,增大,长约4mm;花冠淡紫或紫色,长6~7mm,外面被疏柔毛,冠筒基部具浅囊状突起;雄蕊4,内藏;花柱有时略伸出。小坚果卵形,极小,污黄色(图2-18)。
图2-18 虎尾草(成株)
幼苗铺散成盘状,绿色或暗绿色,基部淡紫红色,压扁。第1叶长6~8mm,叶下面多毛,叶鞘边缘膜质,有毛,叶舌极短(图2-19)。
图2-19 虎尾草(幼苗)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期6~7月,果期7~9月。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果园、苗圃、路边、荒野极为常见。
11.鹅观草
【拉丁学名】Roegneria kamoji Ohwi,禾本科
【其他名称】弯鹅观草、弯穗鹅观草、垂穗鹅观草、弯穗大麦草
【识别特征】须根深15~30cm。秆直立或基部倾斜,疏丛生,高30~100cm。叶鞘外侧边缘常被纤毛;叶舌截平,长0.5mm;叶片扁平,光滑或稍粗糙。穗状花序长7~20cm,下垂,小穗绿色或呈紫色,长13~25mm(芒除外),含3~10花;颖披针形,边缘为宽膜质,顶端具2~7mm的短芒,有3~5脉,第1颖较第2颖短;外稃披针形,边缘宽膜质,背部及基盘近无毛,芒长20~40mm;内稃约与外稃等长,先端钝,脊有翼。颖果稍扁,黄褐色。通常无地下茎;小穗无柄或近无柄,有2至数小花,顶生小穗正常发育,排列于总轴之两侧,为顶生、单生的穗状花序;颖粗糙,常扁平;外稃扁平,大部有长芒;颖果腹面微凹陷或近扁平(图2-20)。
图2-20 鹅观草
【发生特点】多年生草本,种子繁殖,春夏季抽穗。多生于林边、沟边、林地、草丛。
12.狗牙根
【拉丁学名】Cynodon dactylon(L.)Pers.,禾本科
【其他名称】绊根草、爬根草
【识别特征】根状茎和匍匐枝,须根细而坚韧。匍匐茎平铺地面或埋入土中,长10~110cm,光滑坚硬,节处向下生根,株高10~30cm。叶片平展、披针形,长3.8~8cm,宽1~3mm,前端渐尖,边缘有细齿,叶色浓绿。穗状花序3~6枚呈指状排列于茎顶,小穗排列于穗轴一侧,有时略带紫色。种子长1.5mm,卵圆形,成熟易脱落,可自播(图2-21)。
图2-21 狗牙根
幼苗第1片真叶带状,先端急尖,缘具极细的刺状齿,叶片有5条直出平行脉。
【发生特点】多年生草本,种子细小、量少,且发芽率低,以匍匐茎繁殖为主。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性和耐寒性较差,对各类土壤的适应性较强。狗牙根耐践踏,侵占能力强,是农田恶性杂草。
13.早熟禾
【拉丁学名】Poa annua L.,禾本科
【其他名称】小鸡草、小青草、冷草、绒球草、稍草
【识别特征】秆细弱丛生,直立或基部倾斜,高5~30cm,具2~3节。叶片扁平、柔弱、细长。叶鞘质软,中部以上闭合,短于节间,平滑无毛;叶舌膜质,长1~2mm,顶端钝圆;叶片扁平,长2~12cm,宽2~3mm。圆锥花序开展,呈金字塔形,长3~7cm,宽3~5cm,每节具1~2分支,分支平滑;小穗绿色,长4~5mm,具3~5枚小花;颖质薄,顶端钝,具宽膜质边缘,第1颖具1脉,长1.5~2mm,第2颖具3脉,长2~3mm;外稃椭圆形,长2.5~3.5mm,顶端钝,边缘及顶端宽膜质,脊的下部1/2~2/3以下具柔毛,边缘下部1/2具柔毛,间脉无毛,基盘无绵毛;内稃与外稃近等长或稍短,脊上具长丝状毛;花药淡黄色,长0.7~0.9mm。颖果黄褐色,长约1.5mm(图2-22)。
图2-22 早熟禾(成株)
幼苗初生叶线状披针形,略内折,先端舟形。叶鞘光滑,中下部闭合,淡绿色,常带紫色(图2-23)。
图2-23 早熟禾(幼苗)
【发生特点】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果期7~9月。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但不耐水湿,怕热。适生于阴湿环境,水稻田边、菜地、果园、苗圃常见,路旁亦有生长。
14.荩草
【拉丁学名】Arthraxon hispidus(Thunb.)Makino,禾本科
【其他名称】绿竹、黄草、苜草
【识别特征】秆细弱,无毛,基部倾斜,高30~45cm,多节,常分支,基部的节着土后易生根。叶鞘短于节间,生短硬疣毛;叶舌膜质,边缘具纤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2~4cm,宽8~15mm,基部星心形抱茎,除下部边缘生纤毛外,余均无毛。总状花序细弱,长1.5~3cm,2~10枚,呈指状排列或簇生于茎顶;有柄小穗退化,仅剩短柄;无柄小穗长4~4.5mm,卵状披针形,灰绿色或带紫色;第1颖具7~9脉,先端钝;第2颖与第1颖等长,舟形,具9脉,而两侧脉不明显,先端尖;第1外稃长圆形,先端尖,长约为第1颖的2/3;第2外稃与第1外稃等长,近基部伸出1曲膝的芒;雄蕊2,花药黄色或紫色,长0.7~1mm。颖果长圆形,与稃体几等长(图2-24)。
图2-24 荩草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果期8~10月。适生于潮湿环境,常生长于水稻田边、沟边及低湿地。
15.虱子草
【拉丁学名】Tragus bertesonianus Schult.,禾本科
【识别特征】株高10~20cm。叶鞘短于节间,无毛。叶舌具长约1mm的柔毛。叶长3~7cm,宽2~4mm,边缘具刺毛。花序密集成穗状,长3~5cm。小穗长2~3mm,通常2个聚生成簇而均为可孕性。第1颖退化成微小体,膜质。第2颖革质,背部具5条肋刺,顶端无明显伸出刺外的尖头,外稃膜质,具3脉,颖果卵圆形。成熟后的颖果具刺芒,常粘住动物表皮毛而传播(图2-25、图2-26)。
图2-25 虱子草(成株)
图2-26 虱子草(幼苗)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果期8~10月。耐旱力极强,是一种旱生小禾草。多分布在干旱坡地,浅谷、地旁及田间。
16.白羊草
【拉丁学名】Bothriochloa ischaemun(L.)Keng,禾本科
【识别特征】须根特别发达,常形成强大的根网。秆直立成基部膝曲,高25~80cm,具3节至多节。叶片狭条形,长5~18cm,宽2~3mm,两面疏生疣毛或下面无毛。总状花序4至多数簇生于茎顶,长3~6.5cm,宽约2mm,细弱;穗轴逐节断落,节间与小穗柄都有纵沟;小穗成对生于各节;无柄小穗长4~5mm,基盘钝;第1颖中部稍下陷,具5~7脉,上部成2脊,第2颖舟形,边缘近膜质;第1外稃长约3mm,第2外稃条形,顶端伸出长10~15mm,膝曲的芒;有柄小穗不孕,色较深,无芒(图2-27)。
图2-27 白羊草
【发生特点】多年生疏丛型禾草,分蘖力强,能形成大量基生叶丛。主要为种子繁殖。耐践踏,耐干旱、耐盐碱、休眠期耐火烧、侵入性强、种子生产能力高。适生于开阔的草地上,常见于旱作物地边、果园等,草地、堤埂也有生长。
17.双穗雀稗
【拉丁学名】Paspalum distichum L.,禾本科
【其他名称】河茂叶、红拌根草、过江龙、游草、游水筋
【识别特征】匍匐茎实心,长可达5~6m,直径2~4mm,常具30~40节,水肥充足的土壤中可达70~80节,每节有1~3个芽,节节都能生根,每个芽都可以长成新枝,繁殖竞争力极强,蔓延甚速。于4月初匍匐茎芽萌发,6~8月生长最快,并产生大量分支,花枝高20~60mm,较粗壮而斜生,节上被毛。叶片条状披针形,长3~15mm,宽2~6mm,叶面略粗糙,背面光滑具脊,叶片基部和叶鞘上部边缘具纤毛,叶舌膜质,长1.5mm。总状花序2枚,个别3枚,指状排列于秆顶。小穗椭圆形成两行排列于穗轴的一侧,含2花,其中一花不孕(图2-28)。
图2-28 双穗雀稗
幼苗青绿色,直立。胚芽鞘膜质,较短。第1片叶较短宽,第2片叶渐长,叶鞘无毛。
【发生特点】多年生草本,主要以根茎和匍匐茎繁殖,种子也能作远途传播。适生于水边或湿地,其根状茎或匍匐茎发达,蔓延较为迅速,为稻田、田边及旱作物地常见杂草。
18.菅草
【拉丁学名】Themeda japonica(Willd.)C.tanaka,禾本科
【其他名称】黄背草
【识别特征】株高达1.5m,秆直立,丛生,微带黄褐色,粗壮多节。叶鞘裹茎较紧,常带硬疣毛。叶片条形,边缘粗糙。下面无毛,上面稍具乳头状毛,老时略带暗红色。小穗长5~6cm,有1~2回膝曲的芒(图2-29)。
图2-29 菅草
【发生特点】多年生草本,花、果期6~10月,种子或根茎繁殖。主要生长于山坡、地堰、草地,有时果园中常见,但危害不重。
19.狼尾草
【拉丁学名】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禾本科
【其他名称】大狗尾草、光明草、红四毛草、狼巴草、狼尾花
【识别特征】株高 40~100cm。根细,根茎横走,茎直立,单一或有短分支,上部密被长柔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无柄或近无柄;叶片线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 6~10cm,宽8~15mm;先端尖,基部渐窄,边缘多少向外卷折,两面及边缘疏被短柔毛,表面通常无腺点。总状弯向一侧呈狼尾状,长4~12cm,后渐伸长,果时可达30cm;花序轴和花梗均被柔毛;苞片条形,长约6mm;花梗长4~6mm;花萼近钟形,长约 3.5mm,深裂5,裂片长圆形,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呈小流苏状;花冠白色,5深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为花萼的3~4倍;雄蕊5,雄蕊长为花冠的一半,基部连合成筒;雌蕊1。蒴果球形,包于宿存的花萼内。种子多数,红棕色(图2-30)。
图2-30 狼尾草
【发生特点】多年生草本,花期5~8月,果期8~10月,种子及根茎繁殖。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灌丛或海边田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