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和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一、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经调查,长青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556种(对于1种下的原亚种、原变种或原变型不产于本区的亚种、变种或变型,在进行植物区系分析时,均按1种对待,下同),隶属于135科、601属,分别占秦岭种子植物总科数的88.2%,总属数的61.3%,总种数的60.0%。其区系组成的基本情况如下。
科内属的组成:长青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各科内所含属数的情况差异极大(表3-1),含6属以上的科只有24个,只占总科数的17.1%,但它们所含属数高达359属,占总属数的58.7%,在该区的种子植物区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如含10属以上的科有菊科(42属)、禾本科(40属)、豆科(26属)、唇形科(26属)、蔷薇科(24属)、百合科(23属)、兰科(21属)、毛茛科(18属)、伞形科(18属)、玄参科(12属)、虎耳草科(11属)、石竹科(11属)、大戟科(10属)、紫草科(10属),含8属的科有莎草科和十字花科,含7属的科有荨麻科、樟科、五加科,含6属的科有蓼科、萝藦科、马鞭草科、忍冬科和茄科。含2~5属的科有58个,占总科数的41.4%,这些科含169属,占总属数的33.3%,在长青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仅含1属的科尽管有53个,占总科数的42.9%,但也只含60属,占总属数的10%,在整个种子植物区系中不占重要地位。
科内种的组成:科内种的组成与科内属的组成大致类似,含20种以上的科依次为:菊科(127种)、蔷薇科(102种)、禾本科(76种)、百合科(62种)、毛茛科(60种)、莎草科(55种)、豆科(50种)、唇形科(46种)、虎耳草科(40种)、蓼科(37种)、伞形科(36种)、忍冬科(36种)、玄参科(34种)、兰科(31种)、杨柳科(26种)、石竹科(26种)、槭树科(21种)、卫矛科(20种)等14个科,占总科数的10%,但总种数达885种,占总种数的56.9%,在该区种子植物区系中明显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含10~19种的科共有27个,占总科数的19.3%,共含385种,占总种数的26.6%,在该区种子植物区系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含10种以下的科数高达99个,占总科数的70.7%,但总种数只有285个,占总种数的18.3%。
属内种的组成:与科内种的组成情况类似,即较少的属含有较多的种,而绝大多数属却含有较少的种。含10种以上的属有25个,如苔草属(41种)、蓼属(26种)、槭属(20种)、忍冬属(19种)、柳属(18种)、蒿属(17种)、风毛菊属(17种)、蔷薇属(16种)、卫矛属(14种)、堇菜属(14种)、杜鹃花属(14种)、李属(13种)、铁线莲属(13种)、唐松草属(13种)、悬钩子属(13种)、李属(13种)、葱蒜属(12种)、马先蒿属(12种)、早熟禾属(11种)、灯心草属(11种)、栎属(11种)、景天属(11种)、小檗属(11种)、绣线菊属(10种)、荚莲属(10种)、婆婆纳属(10种),占总属数的4.2%,这些属共有390种,占总种数的15.1%。相反,含2~9种的属有239个,其中菝葜属(9种)、杨属(9种)、委陵菜属(9种)、沙参属(9种)、胡枝子属(8种)、五加属(8种)、拉拉藤属(8种)、鼠李属(8种)等,占总属数的39.8%,共含842种,占总种数的54.1%,在该区种子植物区系中明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含1种的属共有359个,占总属数的59.7%,但只占总种数的23.1%,和含10种以上的属在该区种子植物区系中均有一定的重要性。
根据目前的资料,长青自然保护区分布着近20个单型属,如侧柏属、显子草属、吉祥草属、蕺菜属、马蹄香属、翼蓼属、千针苋属、鹅肠菜属、狗筋蔓属、单叶升麻属、独叶草属、星叶草属、串果藤属、大血藤属、水青树属、山白树属、棣棠花属、刺楸属、水棘针属、鞭打绣球属、香果树属等。
二、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按照吴征镒(1979)对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分区,长青自然保护区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中地区。该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下列特征:
属的地理成分以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在长青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共有32种属的地理成分(表3-1),因此属的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同时也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与其它植物区系具有广泛的联系。
在不同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分布区类型所含的属最多,共有208属,占该区总属数(不包括世界分布属,下同)的38.2%,表明该区属的地理成分是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的。
除温带分布区类型外,各种热带、亚热带分布区类型(不包括东亚特有和中国特有属)共134属,如薯蓣属、荩草属、菝葜属、海桐属、桢楠属、楠木属、樟属。这充分表明该区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
在长青自然保护区内,各种间断分布类型共有11个,如黑三棱属、金腰子属(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铁筷子属(地中海、西亚和东亚间断分布)、蔓苎麻属(热带亚洲和南美间断分布)、看麦娘属、琉璃草属(欧、亚和南美间断分布)、苦树属(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间断分布)、百脉根属(欧亚和南非间断分布)、黄连木属(地中海至温带、热带亚洲、澳洲和南美间断分布)、梁王茶属(新西兰利中国亚热带间断分布)、南山藤属(华南、西南到印度和热带非洲间断分布)、六道木属(东亚和墨西哥间断分布)等,所含的属高达110个,占与总属数的20.2%,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与其它地区有着明显的联系,尤其是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类型包括49属,在各种间断分布类型中,与有明显的优势。
表3-1 长青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
*在计算百分数时,总属数中不包括世界分布属。
长青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表现出的另一大特点是,东亚特有和中国特有成分共有113属,东亚特有属如侧柏属、三尖杉属、领春木属、连香树属、星叶属、猫屎瓜属、大血藤属、水青树属、白辛树属、鞭打绣球属等。中国特有属如香果树属、翼朴属、马蹄香属、翼蓼属、独叶草属、串果藤属、山白树属等,所占比例高达20.8%。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7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8
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9(1)
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9(3)
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0(1)
6.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0(2)
7.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11
8.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3(3)
9.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4
10.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15
1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6(1)
1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20(2)
1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
1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2
1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3(2)
16.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4
17.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6
18.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27
19.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28
20.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0(1)
2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31
2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2
2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34(1)
2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5(1)
2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5(2)
26.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36
27.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7
28.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38
29.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40
30.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41
3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42(1)
3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2(2)
3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43(3)
3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44(3)
3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5(3)
36.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46
37.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7(1)
38.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8(2)
39.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49(1)
40.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49(2)
4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9(3)
4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50(2)
4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52(2)
4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54
4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55(1)
46.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55(2)
47.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55(3)
48.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57(3)
49.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59(1)
50.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60(1)
5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61
5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62
5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64(1)
5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64(2)
5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65(2)
56.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66
57.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67(1)
58.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67(2)
59.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68
60.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69
6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72
6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73(1)
6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73(2)
6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74
65.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第一卷(1)
66.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第一卷(2)
67.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第一卷(3)
68.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第一卷(4)
69.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第一卷(5)
7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补编第1册
7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补编第2册
7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北京:科学出版社,1970,第一册
7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第二册
7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第三册
75.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第四册
7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第五册
77.牛春山等.陕西树木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78.任毅,狄维忠.陕西省被子植物分布新记录及新分类群(I)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4(6):527~532
79.任毅.陕西省被子植物分布新记录及新分类群(II).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8(4):344~347
80.任毅主编.秦岭大熊猫栖息地植物.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81.侯宽昭.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Abstract
There are 1,556 wild species of seed plant in Changq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These species belong to 601 genera and 135 families.Among these taxa, Orthilia is a new record genus of Mt.Qinling, Pyracantha angustifolia (Franch.) Schneid., Cercis racemosa Oliv., Euonymus fortunie (Turcz.) Hand.-Mazz.var.radicans (Miq.) Rehd., Polygala arillata Ham., Acanthopanax evodiaefolius Franch., Ardisia japonica (Thunb.) Bl., Cynanchum chekiangense M.Cheng, Fagus lognipetiolata Seem., Morus chinlingensis C.L.Min, Schisandra lancifolia(Rehd.et Wils.) A.C.Smith, Schisandra glaucescens Diels, Impatiens linocentra Hand.-Mazz., Acer fulvescens Rehd.subsp.fupingense (Fang et W.K.Hu) Fang et W.K.Hu, Berberis candidula Schneid., Lycopus lucidus Turcz., Orthilia obtusata (Turcz.) Hara, Hypericum faberi R.Keller, Deyeuxia arundinacea (Linn.) Beauv.var.latifolia (Rendle) P.C.Kuo et S.L.Lu, Valeriana minutiflora Hand.-Mazz., Eurya alata Kobuski, Aralia fargesii Franch., Euonymus fortunie (Turcz.) Hand.-Mazz.var.radicans (Miq.) Rehd.are taxa of new record of Mt.Qinling or omitted by Flora Tsinlingensi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