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脊椎动物资源概况
一、脊椎动物资源基本组成
经调查,长青自然保护区有野生脊椎动物311种,隶属29目78科213属,占陕西省脊椎动物739种(郑生武等,1999)的42.08%。其中,鱼类有5目7科17属18种;两栖动物有2目5科5属8种;爬行动物有2目6科17属20种,鸟类有13目36科123属202种;兽类有7目24科51属63种。在这些脊椎动物资源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9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物种6种,II级重点保护物种33种。它们分别是:鱼类II级保护物种1种,两栖类II级保护物种1种,鸟类I级保护物种1种,II级保护物种21种;兽类I级保护物种5种,II级保护物种10种。显然易见的事实是,长青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种质资源库。
二、脊椎动物资源区系特征
1.东洋界成分略占优势
除鱼类外,保护区的脊椎动物中有133种为东洋界种,112种为古北界种,48种为广布种,分别占保护区脊椎动物总种数(鱼类的18种除外)的45.39%,38.23%和16.38%。它们分别是:两栖类东洋界种4种,古北界种1种,广布种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50.0%,12.5%和37.5%;爬行类东洋界种15种,古北界种2种,广布种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75.0%,10.0%和15.0%;鸟类东洋界种80种,古北界种92种,广布种30种,分别占总种数的39.60%,45.54%和14.85%;兽类东洋界种34种,古北界种17种,广布种12种,分别占总种数的53.97%,26.98%和19.05%。从总体上看,长青自然保护区由于地理位置的所在,反映出脊椎动物区系成分主要为东洋界物种略高于古北界物种而兼具南方动物区系的微弱色彩。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该区动物区系中分布类型具有过渡和渗透的性质。
结合全国动物地理区划方案及该区域脊椎动物区系成分的组成情况看,长青自然保护区当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秦岭山地省的温带森林动物群。
2.种的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是多种动物区系成分的汇集地
长青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西段的南缘,所以成为来自华北,蒙古,青藏高原,中国南方以及其它动物区系成分相互渗透的汇集地,不仅是该区域动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变得复杂多样,而且具有显著的过渡特征。以兽类为例,它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区系成分(专论中有详细的描述):欧洲—西伯利亚成分,东北—中国成分,青藏高原成分,中国—缅甸成分,广布成分,特有成分等。以上现象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长青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具有明显的复杂多样性及过渡性。
3.动物区系的微区域性差异十分明显
长期受森林采伐的影响,生境破碎化所带来的斑块化生境是构成长青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景观的一大特点,也是与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中其它自然保护区的不同之处。受其制约和影响,脊椎动物资源无论在水平分布上,还是在垂直分布上,均表现出较强的分异,尤其是斑块效应十分明显。从整个脊椎动物的构成轮廓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完整生态系统扰动后次生林(尤其是灌丛效应)中动物的配置格局,似乎多多少少可以折射出植被正向演替的历史轨迹。
4.动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脆弱性
长青自然保护区动物区系虽是经过一定的自然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动物区系组合,动物类群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和相互的依赖关系,然而由于:(1)保护区处于秦岭西段南缘,相比较而言,自然环境较差;(2)保护区是多种动物分布区的边缘地带,森林生态系统已遭受大面积破坏,急待于恢复,因而对当地动物区系的现状和发展有重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使该保护区动物区系又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脆弱性。
5.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众多,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长青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39种,其中I级保护6种,II级保护33种。在这些保护物种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是典型的“旗舰物种” ,备受生物学界所重视,加上典型的破碎化生境的存在,是开展保护物种对环境适应性研究的理想场所,也是珍稀物种遗传多样性保育的基因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