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防火业务部门网络化办公与信息共享技术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卫星、飞机、地面的火情监测立体化平台,火情数据在应急指挥中发挥了较大作用,但是监测数据的传递还比较慢、传递的数据不利于后续应用、火情传递不是双向的。基层的火情一般难于被卫星监测部门和航护站应用,不利于信息化、数字化指挥的实现。不可否认,现在的应急指挥还不是信息化、数字化的应急指挥,基本上属于行政化的协调管理式的指挥,但基层单位应用火情数据的效率低,火情监测数据在应急指挥中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例如:对于卫星监测报告的经纬度数据,基层单位进行地面核查处置、还要查找地图、核对周边的地名地物、查询森林可燃物和交通情况、乡及村的行政管辖区、村庄等,最后才能确定组织核查和开展处置的指挥方案;飞机侦察的信息用电话或Jpeg图像传送到基层,基层单位对数据的识别、判读和理解也有难度。
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缺乏监测数据传递的共用平台,监测数据往往要通过行政部门的层层传送、才能到达基层。卫星监测数据往往先从国家卫星林火监测中心(或分中心)传递给各省防火办,各省需要分拣(像邮件分拣一样),将对应数据传达到各州市、各州市再次分拣,传达到县,火情数据在行政管理部门交互传送期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甚至现在还有很多防火部门,仍然使用传真和电话传递火情,严重影响了监测数据的使用效率。
这样,需要研究共享共用的网络化火情监测数据传输平台,将卫星林火监测中心(分中心)、航空护林站(包括总站)、省(自治区)防火办、州(市)防火办、县(区)防火办、乡镇政府(或林业站)、森林警察部队、地方扑火队等连成一个网络,通过计算机有线上网、无线上网等方式,将各卫星、飞机、地面获得的火情数据第一时间发布在网络上,使基层单位能在第一时间内便可获得数据,也可使扑火队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指挥部的灭火部署或方案,为信息化指挥构建信息交换平台。为此,还需要研究卫星火情、飞机火情、地面火情的数据发布标准,为信息传递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