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覆土(发展中国家)

覆土(发展中国家)

时间:2024-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备注2:菇房湿度受覆土中蒸发水分的影响。覆土覆盖在发好菌的培养料上面,厚1~5厘米。双孢蘑菇菌丝体在覆土中定植(吃料)后,才能形成原基。通过减少送入新鲜空气量,维持菇房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促进原基形成。只有在菇房定期装入新的培养料时,才可能进行周年连续生产。第一个案例中,12周的出菇计划更安全,它考虑了由于菇房气候变化引起的菇潮间隔时间延长的因素。

14.5 覆土(发展中国家

img135

将谷粒菌种撒在培养料上,之后再混合(由TARI友情提供)

关于覆土,请参阅第15章。经验表明:如果在完全发好菌的双孢蘑菇培养料上没有覆土(与培养料成分不同的上层土),它几乎不会形成任何子实体。这个覆土层有以下几个作用:

(1)为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提供水分

(2)缓冲菇房的气候条件

(3)防止培养料变干

(4)提供适宜子实体萌发和生长的环境

备注1:持水能力特别重要。草炭土持水能力强,是使用最多的天然覆土材料,但世界上许多地方没有草炭土可利用,这样的地方要试验其他配方(见下面的配方)。

备注2:菇房湿度受覆土中蒸发水分的影响。在覆土层上面几毫米处形成一个特殊的小气候,其湿度范围为覆土中的几乎100%到环境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如果空气较干燥,蘑菇着根较深。

备注3:水分极其重要,因为培养料菌丝体中的营养物质是通过水分输送给子实体的。水分要蒸发,据估计,每产1千克鲜双孢蘑菇,要蒸发3~4千克水。培养料含水量有限,而覆土持水能力强。

备注4:潮湿土壤中有大量细菌,这是原基形成不可缺少的。实践表明:这种细菌能减少菌丝体的某些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浓度。

用农家肥作覆土时,要灭菌,因为它含有大量潜在的污染霉菌昆虫幼虫等。可用蒸气或福尔马林或次氯酸钠等化学品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品,如福尔马林可能致癌。

覆土配方

img136

覆土覆盖在发好菌的培养料上面,厚1~5厘米。要用多少覆土,取决于它的紧密性、持水能力及菇房温度。在低温洞穴中栽培双孢蘑菇时,覆土层可薄些。若要高产,如每平方米产15~25千克菇,要覆盖持水能力强、厚度为5厘米的土壤。台湾由于气温相当高,厚的覆土会增加培养料活性(因它起着隔热层的作用),从而延迟出菇,而且台湾没有草炭土,因此,其土壤相当密实,只覆盖2.5~3厘米厚的土。外界气温更适宜、覆土孔隙更多(更松散)的国家,覆土厚达5~6厘米。覆土后2~6天,常常喷施杀菌剂,如苯菌灵或噻苯咪唑(TBZ)。如果能保持高度清洁卫生,常常可以不用任何杀菌剂。双孢蘑菇菌丝体在覆土中定植(吃料)后,才能形成原基。通过减少送入新鲜空气量,维持菇房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促进原基形成。

14.5.1 出菇时的气候控制

下表列出了双孢蘑菇和双环蘑菇播种后各阶段要满足的条件。在第17章双孢蘑菇栽培:从发菌到采菇更详细地介绍栽培参数指南。

img137

img138

准备采收的双孢蘑菇(由科朋特菇菌栽培培训与咨询中心友情提供)

当一半的覆土表面爬满菌丝体时,菇房要送入新鲜空气,使菌丝体停止生长,促进原基形成。有些菇菌生产者等到90%的覆土表面爬满菌丝体时,再盖上一层薄的新覆土。理想情况下,此时温度要下降,还可在通风管中喷洒小水滴来降温,在晚上温度较低时通风,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空气和培养料温度。通过在墙上和地面上喷水和开关菇房门来控制湿度,覆土一直都要保持湿润。记住每产1千克鲜菇,要蒸发掉3千克水。要装纱门防止昆虫进入。

采菇时,轻轻将菇从覆土中旋出,菌柄中只能带出一点土,否则要么是土壤太干燥,要么是用劲太大。

产量:根据培养料质量、栽培的品系和气候调节程度的不同,产量可为每平方米3~30千克。

14.5.2 病虫害

栽培双孢蘑菇时可发生很多病虫害,特别是在加热处理效果差时,各种病虫害都可在培养料冷却后繁殖。第24章病虫害列出了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一种由托拉氏假单孢杆菌引起的常见褐斑病,在高湿度下可快速发展,在菇菌上形成褐色斑点,处理办法是保持菇菌干燥。如果喷水2~3小时后,菇菌仍然是湿的,就可能感染了这种病。高于20℃的温度和高于85%的空气湿度促进菌斑形成,特别是在空气几乎不流通时。送入新鲜空气并保持空气流通,可确保蘑菇在2~3小时内干燥。有些菇菌生产者用氯水来防治细菌斑,甚至在第一潮菇时,就在每100平方米喷洒添加了125毫升氯水(浓度为10%)的水100升;如果发生感染,每100平方米喷洒添加了1,000毫升氯水(浓度为10%)的水100升;如果喷施水量更多,在最后100升水中添加氯水。

14.5.3 出菇周期计划

只有在菇房定期装入新的培养料时,才可能进行周年连续生产。与季节性栽培蘑菇相比,周年连续生产也需要更多工人不间断地劳动。

我们列举了两个气候控制条件好的菇场的出菇周期计划。如果建造更简易菇房,出菇计划就不能如案例中安排得那么紧。第一个案例中,12周的出菇计划更安全,它考虑了由于菇房气候变化引起的菇潮间隔时间延长的因素。

案例:一个特别的双孢蘑菇场,出菇周期为10周,有10个菇房,每个菇房比下一菇房提前1周出菇,每周都有1个菇房清空后再进料。

每周的活动或过程

img139

*caccing:是在覆土中混入一些发好菌的培养料,加快菌丝体在覆土中定植的一种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